19講水的電離和溶液的酸鹼性
【知識梳理】
一、水的電離
1.水的離子積常數:水能發生微弱的電離,且水的電離是一個可逆過程。在一定溫度下達到電離平衡,c(H+)c(OH-) = Kw,一定溫度時Kw是一個常數,Kw簡稱水的離子積。水的離子積與溫度有關,溫度升高Kw增大,如250C時,水的離子積為1.0×10-14;1000C時Kw =1.0×10-12。
溫馨提示:水的離子積常數KW=c(H+)·c(OH-),其實質是水溶液中的H+和OH-濃度的乘積,不一定是水電離出的H+和OH-濃度的乘積,所以無論是純水還是酸、鹼,鹽等電解質的稀溶液,水的離子積為該溫度下的Kw。
2.影響水的電離平衡的因素:
溫馨提示:溶液中的c(H+)和水電離出來的c(H+)是不同的:①常溫下水電離出的c(H+)=1×10-7mol/L,若某溶液中水電離出的c(H+)<1×10-7mol/L,則可判斷出該溶液中加入酸或鹼抑制了水的電離;若某溶液中水電離出的c(H+)>1×10-7mol/L,則可判斷出該溶液中加入可以水解的鹽或活潑金屬促進了水的電離。②常溫下溶液中的c(H+)>1×10-7mol/L,說明該溶液是酸溶液或水解顯酸性的鹽溶液;c(H+)<1×10-7mol/L,說明是鹼溶液或水解顯鹼性的鹽溶液。
例題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95 ℃純水的pH<7,說明加熱可導致水呈酸性
②pH=3的醋酸溶液,稀釋10倍後pH=4
③t℃時,某溶液pH=6,則該溶液一定為酸性
④常溫下,將pH=11的氨水稀釋後,溶液中所有離子的濃度降低
⑤25℃時NH4Cl溶液的Kw大於100℃時NaCl溶液的Kw
⑥100℃時,將pH=2的鹽酸與pH=12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溶液顯中性
三、中和滴定
1.實驗原理:利用中和反應,用已知濃度的酸(或鹼)來測定未知濃度的鹼(或酸)的濃度的實驗方法。
2.主要儀器:酸式滴定管、鹼式滴定管、錐形瓶、帶滴定管夾的鐵架臺等。
3.主要試劑:標準液、待測液、酸鹼指示劑、蒸餾水。
溫馨提示:指示劑選擇的基本原則:變色要靈敏,變色範圍要小,使變色範圍儘量與滴定終點溶液的酸鹼性一致。不能用石蕊作指示劑;滴定終點為鹼性時,用酚酞作指示劑,例如用NaOH溶液滴定醋酸;滴定終點為酸性時,用甲基橙作指示劑,例如用鹽酸滴定氨水;強酸滴定強鹼一般用甲基橙,但用酚酞也可以;並不是所有的滴定都須使用指示劑,如用標準的Na2SO3滴定KMnO4溶液時,KMnO4顏色褪去時即為滴定終點。
4.滴定管使用:a.查漏,b.洗滌,c.潤洗,d.裝液,e.排氣,f.調液面,g.記錄。
5.滴定操作:
6.終點判斷:等到滴入最後一滴標準液,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且在半分鐘內不恢復原來的顏色,視為滴定終點並記錄標準液的體積。
7.誤差分析:以標準酸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鹼溶液(酚酞作指示劑)為例,常見的因操作不正確而引起的誤差有:
例題3、乙二酸(HOOC—COOH)俗名草酸,是一種有還原性的有機弱酸,在化學上有廣泛應用。
(1)小剛在做「研究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實驗時,他往A、B兩支試管中均加入4 mL 0.01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和2 mL 0.1 mol·L-1 H2C2O4(乙二酸)溶液,振蕩,A試管置於熱水中,B試管置於冷水中,記錄溶液褪色所需的時間。褪色所需時間tA________tB(填「>」「=」或「<」)。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室有一瓶混有泥沙的乙二酸樣品,小剛利用上述反應的原理來測定其含量,具體操作為:
①配製250 mL溶液:準確稱量5.000 g乙二酸樣品,配成250 mL溶液。配製溶液需要的計量儀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滴定:準確量取25.00 mL所配溶液於錐形瓶中,加少量酸酸化,將0.100 0 mol·L-1 KMnO4標準溶液裝入______(填「酸式」或「鹼式」)滴定管,進行滴定操作。在滴定過程中發現,剛滴下少量KMnO4標準溶液時,溶液紫紅色並沒有馬上褪去。將錐形瓶搖動一段時間後,紫紅色才慢慢消失;再繼續滴加時,紫紅色就很快褪去,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斷滴定達到終點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計算:重複上述操作2次,記錄實驗數據如下表。則消耗KMnO4標準溶液的平均體積為________ mL,此樣品的純度為____________。
④誤差分析:下列操作會導致測定結果偏高的是________。
A.未用KMnO4標準溶液潤洗滴定管
B.滴定前錐形瓶內有少量水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氣泡,滴定後氣泡消失
D.觀察讀數時,滴定前仰視,滴定後俯視
【課時練習】
1.下列實驗誤差分析正確的是
A.用潤溼的pH試紙測稀鹼溶液的pH,測定值偏大
B.酸鹼中和滴定時,開始時俯視滴定管讀數,結束時仰視滴定管讀數,所測液體體積偏大
C.測定中和熱時,使用稀醋酸代替稀鹽酸,所測中和熱無影響
D.測定硫酸銅晶體中結晶水含量時,被測樣品中含有加熱不揮發雜質,所測結晶水含量偏高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在任何條件下,純水的pH都等於7
B.在任何條件下,純水都呈中性
C.在95 ℃時,純水的pH大於7
D.在95 ℃時,純水中H+的物質的量濃度小於10-7mol/L
(1)儀器A的名稱為________,儀器B中所盛裝的試劑為________。
(2)實驗過程中,最適宜的加熱方法為________;該加熱方法的優點是________。
(3)本實驗中稱量釩酸銨的儀器應選用________(填「託盤天平」或「電子天平」)。
(4)減壓過濾後的晶體用冷水洗滌,簡述洗滌的操作過程:________。
(5)為測定粗產品中己二酸的含量,將得到的粗產品配成溶液,並用的標準溶液進行滴定,下列操作可能使實際消耗標準溶液的體積偏大的是________(填標號)。
A.使用甲基橙作指示劑
B.滴定前俯視讀數,滴定後仰視讀數
C.實驗用的鹼式滴定管、錐形瓶水洗後均未潤洗
(6)若純化後稱重得到精製己二酸,則己二酸的產率為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①以酚酞為指示劑(變色範圍pH 8.0 ~ 10.0),將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H3AsO3溶液中,當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紅色時停止滴加。該過程中主要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
②H3AsO4第一步電離方程式H3AsO4H2AsO4-+H+的電離常數為Ka1,則pKa1=___(p Ka1 = -lg Ka1 )。
(3)溶液的pH對吸附劑X表面所帶電荷有影響。pH =7.1時, 吸附劑X表面不帶電荷; pH > 7.1時帶負電荷,pH越高,表面所帶負電荷越多;pH<7.1時帶正電荷,pH越低,表面所帶正電荷越多。pH不同時吸附劑X對三價砷和五價砷的平衡吸附量(吸附達平衡時單位質量吸附劑X吸附砷的質量)如圖-3所示。
①在pH7~9之間,吸附劑X對五價砷的平衡吸附量隨pH升高而迅速下降,其原因是___。
②在pH4~7之間,吸附劑X對水中三價砷的去除能力遠比五價砷的弱,這是因為_____。提高吸附劑X對三價砷去除效果可採取的措施是________。
16.回答下列問題:
(1)某溫度(t℃)時,水的電離圖象如下圖所示,a點水的離子積Kw=_____該溫度下,pH=11的NaOH溶液與pH=2的H2SO4溶液等體積混合,溶液顯_____(填「酸」或「鹼」)性。
【課時練習】
1.B【解析】A. 用潤溼的pH試紙測稀鹼溶液的pH,相當於稀釋溶液,氫氧根離子濃度減小,測定值偏小,A錯誤;
B. 酸鹼中和滴定時,開始時俯視滴定管讀數,結束時仰視滴定管讀數,所測液體體積偏大,B正確;
C.測定中和熱時,使用稀醋酸代替稀鹽酸,醋酸是弱酸,電離要吸熱,所測中和熱偏小,C錯誤;
D.測定硫酸銅晶體中結晶水含量時,被測樣品中含有加熱不揮發雜質,樣品質量大,所測結晶水含量偏低,D錯誤;
答案選B。
2.B【解析】A.只有25℃下純水的pH才等於7,A選項錯誤;
B.任何條件下,純水中的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的濃度一定相等,所以純水一定顯中性,B選項正確;
C.25℃下,純水的pH=7,溫度升高到95℃,水的電離平衡正向移動,電離出更多的氫離子使其pH下降,所以pH小於7,C選項錯誤;
D.25℃下,純水的pH=7,溫度升高到95℃,水的電離平衡正向移動,電離出更多的氫離子使其pH下降,所以pH小於7,即氫離子濃度大於1×10-7mol/L,D選項錯誤;
答案選B。
3.A【解析】A、向水中加入少量固體硫酸氫鈉,硫酸氫鈉電離出的氫離子,抑制水電離,平衡逆向移動,但是c(H+)增大,因為溫度不變,Kw不變,A正確;
B、向水中加入氨水,氨水是鹼能夠抑制水的電離,平衡逆向移動,c(H+)減小,c(OH-)增大,B錯誤;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體醋酸鈉,醋酸根離子與水電離出的氫離子結合生成弱電解質醋酸,促進水電離,平衡正向移動,C錯誤;
D、水的電離是吸熱過程,將水加熱,促進水的電離,Kw增大,氫離子濃度增大,pH減小,D錯誤;
正確選項A。
4.D【解析】A.碳酸根會和氫離子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符合題意;
B.鐵離子和SCN-反應生成絡合物,且硝酸根和鐵離子均可以氧化硫離子,所以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符合題意;
C.使酚酞變紅的溶液顯鹼性,銅離子不能大量存在,故C不符合題意;
D.該溶液中氫離子濃度較小,碳酸根可以大量存在,其他幾種離子也相互不反應,可以大量共存,故D符合題意;
綜上所述答案為D。
5.C【解析】CH3COOH溶液與0.1molNaOH 固體混合,CH3COOH+NaOH=CH3COONa+H2O,a點顯酸性,故形成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溶液。若向該混合溶液中通入CH3COOH,CH3COONa減少,CH3COOH增多;若向該混合溶液中加入CH3COONa固體,CH3COONa增多,CH3COOH減少。
A.根據電荷守恆可知,c(Na+)+c(H+)=c(OH-)+c(CH3COO-),由題可知,在b點時,c(H+)<c(OH-) + c(CH3COO-),A錯誤;
7.A【解析】A.在圖中可看出:A、D、E是在25 ℃水的電離平衡曲線,三點的Kw相同。B是在100℃水的電離平衡曲線產生的離子濃度的關係,C在A、B的連線上,由於水是弱電解質,升高溫度,促進水的電離,水的離子積常數增大,則圖中五點KW間的關係:B>C>A=D=E,故A正確;
B.若從A點到D點,由於溫度不變,溶液中c(H+)增大,c(OH-)減小。可採用在水中加入少量酸的方法,故B錯誤;
C.若從A點到C點,由於水的離子積常數增大,所以可採用升高溫度的方法,故C錯誤;
D.若處在B點時,由於Kw=10—12。 pH=2的硫酸,c(H+)=10-2mol/L,pH=12的KOH, c(OH-)=1mol/L,若二者等體積混合,由於n(OH-)> n(H+),所以溶液顯鹼性,故D錯誤;
答案選A。
8.D【解析】A.酸或鹼抑制水電離,含有弱離子的鹽促進水電離,a點溶質為氯化銨,是強酸弱鹼鹽,NH4+促進水的電離,則a所示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大於相同溫度下純水的電離程度,A錯誤;
B.b點溶液呈中性,則c(H+)=c(OH-),水的電離程度很小,鹽電離產生的離子濃度大於水電離產生的離子濃度,所以c(K+)>c(H+),B錯誤;
C.d點KOH溶液體積與NH4Cl溶液的體積相等,二者濃度相等,則二者恰好完全反應,混合溶液中溶質為反應產生的KCl、NH3·H2O等物質的量濃度的混合溶液,C錯誤;
D.c點溶液中溶質為等物質的量濃度的一水合氨、KCl、NH4Cl的混合溶液,溶液中存在電荷守恆c(NH4+)+c(K+)+c(H+)=c(OH-)+c(Cl-)、同時存在物料守恆:c(NH3H2O)+c(NH4+)=c(Cl-),則c(K+)+c(H+)=c(NH3H2O)+ c(OH-),D正確;
故合理選項是D。
9.C【解析】A.根據圖知,升高溫度,化學平衡常數減小,說明平衡逆向,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則逆反應是吸熱反應,正反應是放熱反應,即正反應△H<0,故A正確;
B.根據圖象分析,pH=4時,溶液中主要存在為HSO3-,所以當pH=4時應停止通入SO2,控制pH,主要得到NaHSO3,故B正確;
C.鹽酸溶液pH小於一水合氨,稀釋過程中鹽酸溶液pH增大,溶液的pH大小關係:b>d>c,故C錯誤;
D.-lgc(H+)、-lgc(OH-)的乘積越大,水的電離程度越小,可知T1<T2,故D正確,
故選:C。
10.B【解析】A. 由圖中信息可知,ab段溶液的導電能力逐漸減弱至最低,說明在此過程中,溶液中的離子總濃度逐漸減小,只是CH3COOH與NaOH的中和過程,NaOH是強鹼,其完全電離,故其先參與中和反應,NH3·H2O是弱鹼,其沒有參加反應,因為只要NH3·H2O參加反應就會生成可溶性的強電解質醋酸銨,離子總濃度必然增大,A敘述正確;
B. b點為醋酸鈉和NH3·H2O的混合液,此時NH3·H2O的電離抑制了水的電離,在d點恰好完成所有的中和反應,溶液中只有醋酸鈉和醋酸銨兩種溶質,兩者的水解均促進水的電離,故d點水的電離程度最大,B敘述錯誤;
C.由於起始狀態時醋酸和氫氧化鈉的物質的量濃度相同,在c點,醋酸的體積是原氫氧化鈉溶液體積的1.5倍,根據物料守恆可知,3c(Na+)=2c(CH3COOH)+2c(CH3 COO-),C敘述正確;
D. 在室溫下,兩種弱電解質的電離常數相同。在d點溶液中只有醋酸鈉和醋酸銨,且兩者物質的量濃度相同。若醋酸根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與銨根離子濃度相同,則溶液呈中性,但是,此時溶液中醋酸根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是銨根離子的2倍,因此,醋酸根離子的水解作用大於銨根離子的水解作用,溶液呈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