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寶寶(SpongeBob SquarePants),一塊黃色的方形海綿
但...說起海綿你會不會想到這個?
海綿寶寶屬於海綿動物,和其他動物不同的是,它們沒有真正的組織和器官,只有細胞分化。海綿動物不會行走,固著在淺水區的海底,其「獵食」方式是對進入「海綿體"內的水中微生物進行濾食。。它們形態各異,呈塊狀、管狀、分叉狀、傘狀、杯狀、扇狀或不定形。
海綿動物是對一類多孔濾食性生物體的統稱,起源於5.7-5億年前的寒武紀,其中390屬已被確認源自白堊紀(1.35-0.65億年前)。海綿動物門約有5,000個物種,分為790屬80科,呈世界性分布,從淡水到海生,從潮間帶到深海。
所有海綿動物的結構都十分相似;它們簡單的體壁包括表皮(上皮)、連接(連合)組織和多種類型的細胞,其中包括能通過原生質的流動來移動(變形運動)的細胞(變形細胞)。這些變形細胞在其內部組織中遊移,拉伸骨針並產生海綿硬蛋白絲。
海綿動物並非完全不能移動,它們身體的主體能通過肌細胞的移動進行有限的活動,但在通常情況下,它們卻往往固定在同一地點紋絲不動。它們的身體柔軟,但許多觸摸起來卻很結實,這是因為它們的內骨骼是由堅硬的含鈣或含矽、杆狀或星狀的骨針和/或網狀蛋白質纖維即海綿硬蛋白所組成的。
海綿的身體結構和生活方式都極為簡單。不同種類的海綿大小不同,形態各異,但大體結構都非常相似。組成它們身體的細胞產生了分化,卻沒有形成器官。
它們的身體由一些中空的濾水管道組成,管壁有三層結構。外層為扁形細胞,起保護作用;內層為領細胞(也叫鞭毛細胞),起攝食與消化的作用。
內外兩層細胞間還有一層為中膠層,其中有變形細胞、生殖細胞、海綿絲細胞,還有起支持作用的針狀骨胳,也被稱為骨針。
隨著領細胞鞭毛的擺動,海水被身體側面的小孔吸入,再從頂端的大孔排出,在此過程中,水中的細菌等微生物被海綿體壁的細胞捕獲,成為它的營養來源。
這種獨特的進食方式效率雖不算高,但是非常方便。海綿們每天濾過的海水,相當於它自身體積的數萬倍。
有些品種的海綿可以一次濾出水中90%以上的微生物。充足的營養來源使得它們可以長得很大,有的重達幾十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