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7月27日,本報報導了《美麗特呈島驚現珊瑚礁》,引起了社會關注。不少網友好奇,「礁上的是啥?」為此,記者請教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高級工程師、中國珊瑚保護聯盟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副秘書長廖寶林。他從事珊瑚礁生態保護與生物學研究14年。
「礁上的可愛客人是海綿寶寶。」他說,海綿是一種濾水性海洋生物,是常見的海洋生物,能將水中雜質過濾。但因為形態奇特、色彩斑斕美麗,所以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若能加以保護,成片規模開發,倒也可以作為旅遊亮點。
海綿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從淺海到深海都能找到它的蹤跡。海綿是一種最原始的多細胞動物。海綿動物門約有5000個物種,分為790屬80科,呈世界性分布,從淡水到海生,從潮間帶到深海。它們形態各異,呈塊狀、管狀、分叉狀、傘狀、杯狀、扇狀或不規則狀,體型從極其微小至2米長,常在其附著的基質上形成薄薄的覆蓋層。它們或色澤單一或十分絢麗,這顏色源自類胡蘿蔔素,主要為黃色到紅色。
海綿和珊瑚最明顯的區別之一,珊瑚是由許許多多個珊瑚蟲組成的,而一個海綿就是一個動物。海綿也具有造礁功能。在水深80米以下幾乎沒有活的造礁珊瑚, 但在這裡硬質海綿成為能夠分泌碳酸鈣的造礁動物。
在珊瑚礁的淺水區,有些海綿生長在洞穴和裂隙內,呈皮殼狀,起到增厚和固化洞壁的效果。造礁珊瑚主要分布於溫暖而清淨的熱帶海域,以赤道為中心,隨著緯度的增加而種類逐漸減少。中國造礁石珊瑚主要分布於南沙、西沙、東沙、海南、臺灣以及華南沿岸。
珊瑚礁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態系統之一,在維持生物多樣性和海洋生態平衡上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被譽為「藍色沙漠裡的綠洲」。珊瑚礁的面積只佔海洋整體面積的0.1%,但我們所知的生物物種中,25%是依靠珊瑚礁生活的,也就是有4萬種以上的生物生活在珊瑚礁生態系統。它對於優化地球大氣環境、維持全球碳循環有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