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集網 發表於 2020-05-09 10:30:56
智能電網的發展至今仍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全面實現電網的智能化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通過對更多更複雜的實驗系統及對運行數據和併網與孤島模式過渡的研究,智能電網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將進一步提高。下面簡要介紹未來智能電網與微電網相關領域的研究方向。
替代能源的管理
建設智能電網的最終目的是實現能源兼容與替代,智能電網使用的各種類型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等。丹麥在全球風能領域一直都位居世界前列,據丹麥政府公布的策略計劃書,至2025年,丹麥風力發電比例將提高至50%以上。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傑瑞·布朗(JerryBrown)在2015年宣布了新的能源計劃目標,在2030年之前將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比例提高到50%,加利福尼亞州在光伏發電、太陽熱發電和地熱發電的引入上迄今一直走在美國的前列。
由於分布式替代能源位置分散,難以實現大容量儲能及系統具有隨機性的特點,需要建立用以協調統一控制的虛擬電廠(VPP),促進可再生能源未來的高效和可靠的發展,實現智能電網的集
中調度和市場運營。
能源效率與需求響應
提高智能電網的能源效率,一方面是通過使用節能高效的儀表和通信設備,使同時具備通信的可靠性和時效性;另一途徑是通過需求響應機制。需求響應要求客戶改變他們的正常的消費模式,使供電部門和電力用戶可以同時監控和調整用電行為,以響應系統的要求的變化。例如將尖峰時段的用電需求轉移到低谷時段,顯著提高系統的利用率。為了實現上述功能,需要開發從能源計量解決方案,到動態電網整合管理和可靠的通信系統一整套智能系統。
自愈系統
在傳統的電力網絡中,自愈是難以實現的,在傳統電網中的細小故障就可能會導致長時間大規模停電。隨著智能電網的概念的提出,未來配電網將以更有效的方式來監測和處置故障,包括故障檢測、故障定位和自我恢復。這些都需要強大的通信系統為電力安全提供保障,更重要的是對電網穩定控制體系及故障協調的模型和算法的研究,總結以往大停電事故的相關演化規律。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