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廠化學水處理中全膜分離技術論述

2020-11-23 北極星環保網

電廠化學水處理中全膜分離技術論述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電廠生產運行過程中會差生大量的廢水,水處理是電廠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電廠化學水處理也得到快速發展,其中,全膜分離技術在其中的應用較為廣泛。本文主要對電廠化學水處理中全膜分離技術的應用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電廠化學;水處理;全膜分離;分離技術

引言

電廠是利用燃料燃燒產生的熱能轉變成電能的,這種能量的轉換是通過水來實現的。因此,水在電廠中起著極重要的作用,水處理是電廠生產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近幾年,水處理應用技術取得了快速的發展,膜技術的大量應用是其重要標誌。全膜分離技術近年來在我國電廠水處理工藝中得到快速應用,由於它工藝簡單,運行維護方便、環境良好、水質穩定可靠,受到了企業的好評和歡迎。

1 電廠化學水進行處理的意義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我國工業的現代化發展,工業發展在給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同樣帶來了很多不良的影響,其中電廠中存在的問題較為突出。電廠要想進行正常的運行,就需要電廠中的各種電力設備進行保障,才能夠實現電廠的運轉,但是,如果電廠中的水出現不達標的情況,就會導致電廠出現多種問題。這些問題中,關於設施方面的問題較多,比如腐蝕和結垢等,這些問題的出現,不僅會導致設施出現一定的問題,還會影響電廠的正常運轉,導致電廠的工作受到影響。因此,阿靜電廠化學水處理技術進行深入的研究,將化學水進行更好的處理,對我們生活的環境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2 全膜分離技術的優越性

傳統的分離技術是通過過濾將水中的大顆粒懸浮物以及膠狀物質排出,然後再軟化以去除水中的雜質。該方法存在會產生化學汙染液的問題將會造成設備的損壞、環境造成汙染等後果。與傳統方法相比,全膜分離技術在進行水處理的時候,通過對過濾工藝的改進,提高水質的純度;並且在這一過程中,減少了化學試劑的使用,使水的純淨度進一步提高,從而使水質達到一定的標準,並且出水水質穩定。另外膜佔地面積小,在土建資源緊張的情況下具有很大的優勢,並且其自動化水平高,可大大節約人工成本。基於以上優點,全膜分離技術越來越多的應用於電廠的水處理系統。

3 電廠化學水處理中全膜分離技術分析

3.1 膜的選擇

全膜分離技術的使用中,膜按其孔徑的不同,可將膜分為微濾膜(MF)、超濾膜(UF)、納濾膜(NF)和反滲透膜(RO)等,根據進水水質的不同要求需要進行預處理。膜法屬於物理分離過程,處理規模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

3.2 電除鹽技術

電除鹽技術的基本原理是採用電作為動力,採用離子交換膜為載體,在電場力的作用下實現了水的分解,進而達到了淨化水資源的目的。

離子交換膜是一種離子交換樹脂為載體的有機膜材料,該膜能有效提高水中離子的遷移能力,從而將水中的離子與水進行分離,最終使水達到汙水處理的要求。電除鹽技術是在傳統電滲析基礎上結合了離子交換技術,有效地彌補了傳統電滲析技術的不足,離子交換技術不受溫度和酸鹼度的影響。

3.3 反滲透技術

反滲透技術是一種非常節能膜技術。該技術與其他的分離過濾技術有很大的區別,可以說是一種橫流過濾技術;與其他過濾技術主要的區別在於,大多數的過濾採用的都是垂直過濾的方式,而該技術採用的是利用過濾液體通過橫向流入反滲透膜來達到過濾的目的,。反滲透膜的膜孔直徑是極小的,只有1μm,因此能夠十分高效地去除水中的雜質。能夠使得水的質量更好,並且該技術還有節能環保的優勢,降低汙染。操作的過程也非常簡單,反滲透技術也有一個明顯的不足之處,便是不能夠充分滿足鍋爐的中高壓下的用水需求,因此,還需要將水進行進一步的除鹽處理。

3.4 超濾技術

超濾技術主要使用的是大孔徑的超濾膜,動力來源也是壓力,用壓力來促進水的流動。超濾膜技術一般作為第一道工序,主要是為了清除水中的大分子物質。第二道工序則是把水中的小分子物質處理掉。當水流入超濾器之後,會流經超濾膜,超濾膜會將一些膠體和大分子的物質隔離出來,小分子順利的通過,實現了水的淨化,分離以及濃縮,從而使水的質量有所提高,保證電廠能夠有效的運行。

3.5 改進技術處理系統

電廠化學水處理中全膜分離技術應用需要對於技術處理系統進行多方面的改進。技術人員在改進技術處理系統的過程中,首先應當持續地優化和改進電廠的化學水處理系統,並且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充分利用全膜分離技術來進一步的實現對原水的分離和濃縮以及淨化。其次,技術人員在改進技術處理系統的過程中還應當不斷地引進新技術,並且以此為基礎來進一步地彌補因傳統化學水處理技術帶來的缺陷,最終才能夠有效地提高電廠的運行效率。

結語

綜上所述,現在我國電廠的生產規模不斷的擴大,生產的技術也在不斷的深入發展,化學水處理技術在這一過程中呈現全方位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化學水技術的集中處理特性是技術提高的重中之重,也是化學水處理技術發展過程中必須要經過的一環。所以必須充分應用化學水處理技術,並在這一前提下提高對化學水處理技術的自動化管理過程,從而達到化學水處理效果,為電廠生產奠定良好的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申陳俊.電廠化學水處理中全膜分離技術探討[J].建築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11(02):133-134.

[2]黃燕.電廠化學水處理中全膜分離技術的應用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8(23):88-89.

[3]張紫豔.電廠化學水處理技術的具體應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6,1(30):45-47.

作者簡介:孫立飛,1985年,男,蒙族,籍貫內蒙古通遼市,戶口所在地呼市,內蒙古大唐國際託克託發電有限公司,檢修部綜合隊專工,助理工程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電廠化學。


原標題:電廠化學水處理中全膜分離技術論述

投稿聯繫:0335-3030550  郵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乾貨】電廠化學水處理技術全解析
    【乾貨】電廠化學水處理技術全解析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由於電廠中的某些熱力設備可能受到水中一些物質的作用從而產生有害的成分,使設備發生腐蝕的現象,因此電廠安全運行和化學水處理系統具有直接的關係。水中雜質對設備的破壞決定了電廠中的水必須要經過一定的處理才能被使用,該處理就是電廠中的化學水處理系統。
  • 電廠化學水處理技術全解析
    水中雜質對設備的破壞決定了電廠中的水必須要經過一定的處理才能被使用,該處理就是電廠中的化學水處理系統。  (3) 第三種採用預處理、反滲透+EDI的制水方式也稱全膜法制水。這種制水方法不需要用酸、鹼進行再生就可以製取純淨除鹽水,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是目前電廠最經濟、最環保的化學制水工藝,但其缺點是設備初期投資相對前面兩種制水方式過於昂貴。
  • 燃煤電廠溼法脫硫廢水零排放處理技術進展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目前,脫硫廢水主要採用化學沉澱法處理,但是該工藝存在藥劑投加量大、汙泥產生量多、部分指標達標困難等不足。隨著人們對汙染治理的關注度持續增加,近年來,溼法脫硫技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在燃煤電廠煙氣脫硫中。脫硫廢水的零排放處理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我國的零排放處理技術正處於探索與實踐階段。
  • 【技術】膜分離材料在含油廢水處理中的研究進展
    【技術】膜分離材料在含油廢水處理中的研究進展行業快訊>【技術】膜分離材料在含油廢水處理中的研究進展【技術】膜分離材料在含油廢水處理中的研究進展工業水處理展工業生活含油廢水的排放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損害,高效節能新型油水分離材料已成為研究熱點。
  • 膜技術在電鍍鎳漂洗水處理中的應用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電鍍行業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並排放大量的含重金屬的廢水,這不僅嚴重汙染環境,還造成資源的浪費。如採用膜技術處理含重金屬廢水,不僅設備緊湊,操作簡單,而且能夠實現重金屬的回收和廢水的回用,這也符合清潔生產的原則,因而其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 膜分離在放射性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處理放射性廢水有多種方法,包括化學沉澱法、沉降法、離子交換法、熱蒸發、生物學方法和膜分離等[1-5]。從核燃料循環的前段(如採礦階段),到後段放射性廢物的安全處置,膜分離都顯示出巨大的應用潛力[6]。膜分離技術是依據物質分子尺度的大小,藉助膜的選擇滲透作用,在外界能量或化學位差的推動作用下對混合物中雙組分或多組分溶質和溶劑進行分離的方法。
  • 燃煤電廠工業廢水零排放技術研究
    目前多採用濃縮脫鹽的方式對循環水排汙水進行處理,採用「預處理(軟化+混凝+澄清)+深度除鹽(膜過濾/電滲析)」的回用處理工藝,將循環水排汙水中的離子脫除;為了減少混凝過程中的藥劑投加量,康少鑫等開發了「電絮凝+高效澄清+深度除鹽」的工藝,降低後續膜分離系統汙堵的風險。經過除鹽後的循環水排汙水可以用於循環水系統和化學水系統補水,產生的濃水可以用於脫硫和除灰渣系統用水。
  • 常用的幾種膜分離法汙水處理方式的介紹
    汙水處理公司給大家介紹常用的幾種膜分離法汙水處理方式:第一、超濾膜分離方法。根據分子的形狀和不同性質利用大氣壓力的作用,將其進行有效的篩選和分離。這項技術通過我國的多年研究和使用,除汙效果顯著,能有效的對汙水中的病原體進行處理。
  • 膜分離技術詳解,塗山環保
    反滲透同NF、UF一樣均屬於壓力驅動型膜分離技術,其操作壓差一般為1.5~10.5MPa,截留組分為(1~10)X10-10m小分子物質。除此之外,還可以從液體混合物中去處全部懸浮物、溶解物和膠體,例如從水溶液中將水分離出來,以達到分離、純化等目的。目前,隨著超低壓反滲透膜的開發,已可在小於1MPa壓力下進行部分脫鹽,適用於水的軟化和選擇性分離。
  • 天津大學膜分離技術助力破解「溫室效應」
    天津大學大氣環境與生物能源團隊針對「膜分離法捕集二氧化碳」 日前取得重大進展,成功研發新型混合基質膜製備技術,該技術製備的膜材料具備優異的二氧化碳捕集性能。相關成果已作為國際權威期刊《溫室氣體:科學與技術》封面文章發表。
  • 燃煤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工程案例解析
    開發的基於膜技術的零排放工藝路線成為目前應用最為穩定可靠的零排放技術。基於全膜法的廢水零排放處理工程穩定運行 2 年期間,零排放系統的淡水回收率始終超過 93% ,同時實現了水、鹽、泥的資源化回收利用,解決了當時淡水回收率低、產出雜鹽副產物無法處置並存在二次汙染風險等零排放技術的瓶頸問題。
  • 除汙小能手溫馨提示:電廠環保水系統如何避免反滲透膜汙染
    火力發電廠也正在努力的縮減工業用水量,盡最大可能避免水資源的浪費,應用電廠循環水系統為鍋爐補給水提供水源,循環水排汙水的含鹽量往往比循環補充水的含鹽量高出2倍,所以需要應用反滲透技術對其進行脫鹽處理。反滲透技術也就是膜分離技術,在高於溶液滲透壓的作用下,依據其他物質不能透過半透膜而將這些物質讓物質與水分離開來。
  • 膜分離技術助力破解「溫室效應」
    膜分離技術助力破解「溫室效應」新型混合基質膜製備技術示意圖。本報訊 記者商瑞報導:日前,天津大學大氣環境與生物能源團隊針對「膜分離法捕集二氧化碳」取得重大進展,成功研發出新型混合基質膜製備技術,大幅提升膜材料二氧化碳捕集性能。相關成果已作為國際期刊《溫室氣體:科學與技術》封面文章發表。「溫室效應」是困擾人類發展的重大環境問題,二氧化碳排放則是造成「溫室效應」的元兇。
  • 電廠的那些廢水及處理方法
    電廠廢水來源及水質特點電廠廢水來源廣泛,主要分為以下幾類:衝灰廢水、脫硫廢水、工業廢水(化學廢水及含油廢水)。與化工、造紙等工業廢水相比,火電廠的廢水有以下特點:水質水量差異很大,劃分的廢水的種類較多;廢水中的汙染成分以無機物為主,有機汙染物主要是油;間斷性排水較多。電廠廢水來源及水質特點總結於下表。
  • 膜分離技術在海水淡化中的應用
    膜分離技術在海水淡化中的應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海水淡化膜分離技術作為一項高新技術,已成為新世紀解決水資源、能源和環境等領域重大問題的共性技術之一。文章介紹了膜分離技術及其特點,分析了膜分離技術在海水淡化中的具體應用,探討了膜分離技術在海水淡化中應用的開發前景。
  • 膜技術在多糖分離、濃縮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多糖的生理功能與其純度和化學結構有著重要的關係,多糖的提取純化是其研究的基礎。因此科學高效地從動植物及微生物中提取、純化其中的多糖成分是目前的核心問題。膜分離作為一種新型的分離技術,用於多糖、酶等活性物質的分離與純化,收率高且極少破壞,目前已廣泛用於製藥工業,因其高效、節能的優勢也逐漸代替中藥生產中傳統的醇沉工藝,是當前天然多糖分離研究中十分活躍的領域以壓力差為推動力的膜分離過程包括微濾、超濾、納濾、反滲透,根據篩分原理使某些組分選擇性透過,實現提純、分離和濃縮。目前應用較多的是超濾和微濾技術。
  • 天津大學膜分離技術取得重大進展,助力破解「溫室效應」
    天津大學大氣環境與生物能源團隊針對「膜分離法捕集二氧化碳」日前取得重大進展,成功研發新型混合基質膜製備技術,該技術製備的膜材料具備優異的二氧化碳捕集性能。相關成果已作為國際權威期刊《溫室氣體:科學與技術》封面文章發表。
  • 溼式電除塵器在電廠運行中常見故障的分析與處理
    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這些汙染物對環境造成的危害越來越嚴重,而現有的除塵技術仍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十分有必要討究一種新的、高效去除細微粉塵、SO3酸霧、汞金屬等汙染物的技術來減少對環境的汙染,並能夠大型化地應用於工業當中。
  • 燃煤電廠脫硫廢水氯離子脫除技術研究進展
    摘 要:燃煤電廠脫硫廢水中含有較高濃度的 Cl-,過量的 Cl-會影響脫硫效率、降低石膏品質、導致設備的腐蝕加劇,因此,Cl-的脫除是制約燃煤電廠廢水零排放的關鍵因素。文章介紹了脫硫廢水的組成特性,綜述了化學沉澱法、吸附法、離子交換法、電解法、氧化法和萃取法等脫硫廢水除氯技術的最新進展。
  • 關於膜法處理技術的總結!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目前膜技術作為一個古老但是新興的技術,技術開發越來越深入,應用範圍越來越廣泛,本文總結目前世界上現有的膜處理技術,詳細介紹各種膜技術的原理及應用領域!一、微濾(MF)膜技術1、微濾(MF)的基本原理微濾膜能截留0.1-1微米之間的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