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扶蘇
科技時代帶給人們的便利有目共睹,然而如今很多高科技產品其實遠遠不如大自然的創造性更高。比如,人眼的像素超過了目前所有的照相機,而人類的大腦,更是比超級計算機的發展潛力還要大。
大腦具有「備份」功能,遠比計算機更高級
這並不是一種誇張的說法,尤其是隨著人們對大腦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就更能夠體會到大自然的神奇之處,大腦的複雜性表現在人類生理活動中的方方面面。
比如,我們有時需要閱讀一段文字,但是往往會選擇默讀的方式,如果仔細感受就會發現,大腦中會出現一種聲音,能夠幫助我們在意識層面複述出這一段話,而我們的耳朵卻沒有接收到任何聲音信號。
這種情況得益於大腦對信息的自動處理能力,雖然科學家目前無法解釋是什麼賦予大腦這些獨特的功能,但可以肯定的是,大腦擁有「備份」功能,比計算機更加高級,能夠幫助人類更好地協調各種活動。
在人們沒有對大腦進行深入研究之前,有人也關注到了相關現象,甚至還會懷疑自己默讀時腦海中的聲音不屬於自己,這種錯覺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大腦中的布羅卡氏區,能對語言信息進行備份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科學家將這種現象稱為「內心言語」,可見當時的人們並不了解這種聲音的真正來源,甚至將其看作來自內心的聲音。直到近些年,有關大腦「備份」的研究才徹底解開了這個謎團。
據悉,大腦中的語言區域被稱為布羅卡氏區,語言的使用和學習都與這一區域息息相關,而在接受和運用語言信息的同時,布羅卡氏區還能夠進行「備份」,人們無法發出聲音時,它同樣能夠提取出對應的信息。
也就是說,我們聽到的都是聲音的備份,而不是最原始的聲音,這種神奇的功能刷新了人們的認知,同時也開啟了新的探索之旅。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大腦在其他方面也會進行「備份」,這在最初是它幫助人類進行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後來才逐漸演變出其他功能。
大腦能讓信息提前反饋,超出人類承受範圍
舉例來說,如果我們自己撓痒痒,並不會產生太強烈的刺激,反而是在不知情狀態下,這種反應更加明顯。這就是大腦的「備份」功能在發揮作用,大腦提前收到了撓痒痒的指令,就會預判相關反應,從而減弱這種不適感。
當然,大腦「備份」並不是萬無一失的,這就是它區別於計算機的重要方面。科學家表示,大腦的「備份」功能讓信息提前反饋,默讀時的狀態有時也會轉化到其他方面,將內心活動通過心理語言表達出來,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就存在這種「備份」過於靈敏的情況,往往會聽到來自自己的聲音。
面對靈活的大腦,人們感到無可奈何,更令人吃驚的是,默讀這種能力在幾千年前還沒有被人們普遍掌握,在古羅馬還被視為超能力。
準確來說,是發達的文化讓我們的大腦擁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它才需要在更多方面進行「備份」,只不過它有時也會朝著反方向發展,甚至超過了人類的承受範圍。
目前科學家正在努力尋找解決方案,幫助一部分人緩解來自大腦「備份」的痛苦症狀,不過這仍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還需要人們付出更多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