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發顛覆性晶片,使用自主系統,可以像人腦一樣思考?

2021-02-08 只談科技

眾所周知,科學家們最早研發電腦,其實是想通過機器模擬出一個人類的大腦來計算,但後來這個想法太超前,難以實現,於是退而求其次,最開始的電腦幫助人腦進行計劃,需要人類輸入指令,離類腦一樣計算起碼有十萬八千裡。

後來AI興起,也就是人工智慧興起,其實也是在朝著最初的目標前進,就是怎樣讓電腦像人類一樣來計算,但實話實說,AI晶片也離人類大腦還是差很遠的。

但科學家們永不放棄,後來開發出了一種類腦晶片,用硬體及軟體模擬大腦神經網絡的結構與運行機制,構造一種全新的人工智慧系統,就是類腦計算。

而近日,中國再次升級技術,在原來的基礎研發出一顛覆性的晶片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再使用自主系統,推出了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逐步實現像人腦一樣思考。

這臺類腦計算機,由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共同研製,並且是我國首臺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Darwin Mouse)。

它由792顆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組成,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這個規模,大約與小白鼠大腦的神經元數理規模相當。

雖然與人類大腦的神經元相比,差得太遠太遠了,但這已經是目前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電腦了。

而為了這臺類腦計算機,研發團隊還推出了一款自主研發的面向類腦計算機的作業系統,叫做達爾文類腦作業系統(DarwinOS)。

目前類腦計算已被看作是解決人工智慧等計算難題的重要路徑之一,全球的頂尖計算科學家們都在研究這一課題,並認為誰最先掌握這些技術,那麼未來在真正的人工智慧上,真正領先。

所以這臺全球最大的類腦計算機的推出,還是非常有意義的,只是希望能夠儘快的落地實施,能夠儘快的商業化,為中國芯崛起,貢獻自己的力量。

相關焦點

  • 浙大年輕人研發類腦晶片:像生物一樣思考
    這是我國第一個支持脈衝神經網絡的晶片,一旦信號開始在它的「血管」裡流淌,小傢伙就能像生物的大腦一樣進行思維,並作出反應。在正式的「戶口簿」上,新來的「年輕人」有個正經的名字,叫「類腦晶片」。年輕的研究者們還給它取了一個暱稱「達爾文」。
  • 衝破摩爾定律,類腦晶片怎樣使機器超越人腦
    日前,史丹福大學研究院電子與微系統技術實驗室的Jeehwan Kim教授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一時間引來了產學研三界的關注。原因是Jeehwan Kim教授與研究員們使用一種稱為矽鍺的材料研發了一款人工突觸晶片,可支持識別手寫字體的機器學習算法。
  • 中國類腦計算機新成果:神經元規模全球第一,晶片自主研發
    據浙江大學官方微信消息,9月1日,浙江大學、之江實驗室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成功研製中國首臺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Darwin Mouse。類腦計算機,顧名思義,即系統結構和工作機制模擬生物大腦的計算機。
  • 解讀神經擬態計算:讓機器像大腦一樣"思考"
    ·如何讓機器像人腦一樣工作  要想了解神經擬態計算,那麼首先要了解自然智能。因此,就需要這輛車具備進一步的自主學習能力。不需要人為去重新制定方案,只要通過多次實際行駛中對新環境的數據分析和學習,就能適應新環境的路況規則,這就才是人工智慧想要達成的目標。  而神經擬態計算正是模擬人腦結構,讓基於其的設備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技術。  那麼神經擬態計算晶片是如何模擬人腦結構的呢?以英特爾的LOIHI晶片為例我們可以大致了解其中奧妙。
  • 中國自主研發的 DRAM 晶片有希望在合肥誕生
    打開APP 中國自主研發的 DRAM 晶片有希望在合肥誕生 工程師1 發表於 2018-04-18 13:50:00 近日於合肥舉辦的
  • 不理解人腦原理,如何造出類腦計算系統天機晶片?
    把人腦和電腦相比,雖然兩個系統原理不同,但二者有很強的互補作用。所以,可以通過借鑑腦科學的基本原理,來改造現在的計算機系統。超級計算機的發展可以幫助科學家做非常棒的模擬仿真,省錢、省力又省時間的大數據和雲計算給科學家提供了一個像腦一樣複雜的系統,和腦交相呼應,這樣我們就可以共同研究、互相促進。另外,隨著納米器件的發展,科學家可以去發展電子器件,能耗能達到人類大腦神經元和突觸這樣的水平,所以現在是發展人工通用智能最好的一個時機。
  • 外國人可以使用中國的北鬥系統嗎
    歐洲國家為了減少對美國GPS系統的依賴,同時也為了在未來的衛星導航定位市場上分一杯羹決定發展自己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2002年3月歐盟15國交通部長會議一致決定啟動「伽利略」導航衛星計劃。日本和歐盟國家一樣也是美國的盟友,然而為減少對美國GPS系統的依賴還是於2019年用本國自主研發的"準天頂衛星"系統取代了美國版的GPS系統。
  • 半月談|像大腦一樣思考:類腦計算機來了
    像大腦一樣思考:類腦計算機來了半月談作者 朱涵「春眠不覺曉。」1像大腦一樣「思考」在浙江大學的一間實驗室裡,3臺1.6米高的標準伺服器機箱並排而立,黑色外殼內,紅色信號燈不斷閃爍。2015年和2019年浙江大學先後研製成功達爾文一代和達爾文二代類腦計算晶片,在此基礎上,團隊向類腦計算機進軍。類腦計算機應用演示:嗅覺識別「簡單說來,大腦神經元的工作機理可以理解為,隨著神經元接受輸入脈衝,其細胞體的膜電壓升高,當達到特定閾值時,會發出一個輸出脈衝到軸突,傳遞到鄰近神經元,實現信息的傳遞。
  • 靠一種樣本學習多種氣味 神經擬態晶片拉近AI與人腦距離
    通過堆疊晶片形成的神經擬態系統似乎讓我們看到了「機器可以和人一樣聰明」的希望,那神經擬態晶片及大規模集成系統的就緒,是否意味著「強認知、小樣本學習」的神經擬態計算有了規模商用的可能?神經擬態訓練無需大量樣本目前深度學習算法作為實現人工智慧的重要技術手段,被廣泛應用於各類人工智慧成果中。對於以深度學習算法為支撐的人工智慧成果,數據可以說是研究的血液。
  • 半月談|像大腦一樣思考:類腦計算機來了
    像大腦一樣思考:類腦計算機來了半月談作者 朱涵「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半月談記者對著一臺名為「Darwin Mouse」的計算機念出唐詩《春曉》膾炙人口的第一句,短暫的停頓後,它居然憑著自己的「記憶」,背完了整首詩。這臺計算機就是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近日發布的我國首臺類腦計算機。
  • 浙大發布中國規模最大類腦計算機,792顆晶片,億級神經元
    一方面,我們感嘆中國在計算機領域又創新高。,人腦是強人工智慧最佳且唯一的「對標」。於是,計算機科學家們又開始思考「模擬生物大腦」的初心。 「每顆晶片上有15萬個神經元,每4顆晶片做成一塊板子,若干塊板子再連接起來成為一個模塊。這臺類腦計算機就是這樣像搭積木一樣搭起來。」項目研究骨幹金孝飛介紹說。
  • 浙大發布中國規模最大類腦計算機,792顆晶片,億級神經元
    據浙江大學官方,這是目前世界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Darwin Mouse),還是我國首臺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與此同時,團隊還研製了專門的作業系統——達爾文類腦作業系統(DarwinOS)。一方面,我們感嘆中國在計算機領域又創新高。
  • 像大腦一樣思考:類腦計算機來了
    1像大腦一樣「思考」在浙江大學的一間實驗室裡,3臺1.6米高的標準伺服器機箱並排而立,黑色外殼內,紅色信號燈不斷閃爍。研究團隊負責人、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潘綱說,這臺類腦計算機包含792顆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典型運行功耗只需要350~500瓦。類腦計算機的晶片模擬的是大腦神經網絡的結構與功能機制,在圖像、視頻、自然語言模糊處理方面優勢明顯,造出這樣的計算機,近來已是計算機科學的競爭前沿。
  • 我國自主研發的北鬥晶片工藝從90nm到28nm
    我國自主研發的北鬥晶片工藝從90nm到28nm
  • 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發布 科研及臨床大設施逐步實現自主可控
    可以說,腦圖譜是開展腦科學研究的基礎與根基。近日,中國科學家與企業在此領域的探索也進入了全新階段。  今天,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與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這一平臺將為科學家繪製腦圖譜,以及建設中國人腦圖譜圖像大資料庫提供關鍵技術支撐並奠定平臺基礎,對推動腦科學研究發展具有長遠影響。
  • 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發布 科研及臨床大設施逐步實現自主可控
    可以說,腦圖譜是開展腦科學研究的基礎與根基。近日,中國科學家與企業在此領域的探索也進入了全新階段。今天,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與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這一平臺將為科學家繪製腦圖譜,以及建設中國人腦圖譜圖像大資料庫提供關鍵技術支撐並奠定平臺基礎,對推動腦科學研究發展具有長遠影響。
  • 計算機晶片真的比人腦強?人腦的複雜性,說出來會讓你驚嘆
    如今市面上存在許多運算能力超強的計算機晶片,但是它們和人腦相比在一些方面還是落後的,比如人腦可以自主進行「備份」,而計算機做不到這一點。看到這估計很多朋友就會質疑,我在編輯WPS文檔的時候,電腦就會自動幫我保存到雲文檔上去,這說明計算機能夠進行自主備份,怎麼說人腦在這方面比計算機晶片強呢?
  • AI會像人一樣「思考」、取代人類?專家馬慶國這樣回應...
    而我們知道,人類相比AI最大的優勢就在於會思考、會創造。那麼隨著AI的迅猛發展,未來AI能做到像人一樣「思考」嗎?,並對「人工智慧未來能否像人一樣思考」給出了回應。如今的人工智慧系統已經在不少具體問題的解決能力上超過了人類,那麼,我們究竟能否製造出像人一樣「思考」的機器?人工智慧會有一天超越人類智能嗎?計算型智能只是人類智能的一種類型下圍棋是人類的高級智能活動之一,過去人們認為計算機不可能超越人類的這種智能。因此,下圍棋也被視為人工智慧的「聖杯」。
  • 能造出像人一樣「思考」的機器嗎?—新聞—科學網
    如今的人工智慧系統已經在不少具體問題的解決能力上超過了人類,那麼,我們究竟能否製造出像人一樣「思考」的機器?人工智慧會有一天超越人類智能嗎? 計算型智能只是人類智能的一種類型 下圍棋是人類的高級智能活動之一,過去人們認為計算機不可能超越人類的這種智能。因此,下圍棋也被視為人工智慧的「聖杯」。
  • 計算機能不能像人腦一樣將存儲和計算合二為一,從而高速處理信息?
    受人腦工作機理、計算方式等啟發,近年來,科學家們試圖借鑑人腦的物理結構和工作特點,讓計算機完成特定的計算任務。不過,受制於傳統計算機架構瓶頸的限制,在目前的信息計算處理技術中,數據存儲和計算需要由存儲晶片和中央處理器分別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