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魚別稱海葵魚,為雀鯛科海葵魚亞科魚類的俗稱,因為臉上都有一條或兩條白色條紋好似京劇中的丑角而得名,與海葵有著密不可分的共生關係,棲息於珊瑚礁與巖礁,稚魚時常與大的海葵、海膽或小的珊瑚頂部共生,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小丑魚和海葵的關係吧!
小丑魚和海葵的關係
小丑魚和海葵是共生關係。小丑魚身體表面擁有特殊的體表粘液,可保護它不受海葵的影響而安全自在地生活於其間。因為海葵的保護,使小丑魚免受其它大魚的攻擊,同時海葵吃剩的食物也可供給小丑魚,而小丑魚亦可利用海葵的觸手叢安心地築巢、產卵。對海葵而言,可借著小丑魚的自由進出,吸引其它的魚類靠近,增加捕食的機會,亦可除去海葵的壞死組織及寄生蟲,同時因為小丑魚的遊動可減少殘屑沉澱至海葵叢中。小丑魚也可以借著身體在海葵觸手間的摩擦,除去身體上的寄生蟲或黴菌等。
小丑魚的繁殖特性
小丑魚並不是唯一雌雄同體的動物,但它們是為數不多的雄性可變成雌性,雌性無法變成雄性的物種。每個小丑魚種群都有一個統治地位的雌性和幾個成年雄性,後者在青年期是雌雄同體。如果具有統治地位的雌性死亡,其中一隻成年雄性將經歷荷爾蒙變化,轉變成為該種群中的新雌性。在產卵期,公魚和母魚有護巢、護卵的領域行為,其卵的一端會有細絲固定在石塊上,一星期左右孵化,幼魚在水層中漂浮一段時間之後,才會棲息到海葵等共生性生物上。
小丑魚有哪些品種?
1、公子小丑魚:公子小丑魚分布於中國南海、菲律賓、西太平洋的礁巖海域,體長10~12釐米,橢圓形。體色橘紅,體側有三條銀白色環帶,分別位於眼睛後、背鰭中央、尾柄處,其中背鰭中央的白帶在體側形成三角形,各鰭橘紅色有黑色邊緣。餌料有豐年蝦、海藻、切碎的魚肉、顆粒飼料等。
2、紅小丑魚:紅小丑魚的分布範圍包括泰國灣至帛琉群島西南部、北至日本南部、南至印度尼西亞的爪哇一帶海域。成魚體黑色,頭部、胸腹部以及身體各鰭均為紅色。眼睛後方具一鑲白緣之寬白帶,向下延伸至喉峽部。亞成魚體一致橙黃色,眼睛後方具一白色豎帶。
3、黑雙帶小丑魚:黑雙帶小丑魚分布於印度洋中的珊瑚礁海域,體長10~15釐米,橢圓形。全身紫黑色,體側在眼睛後、背鰭中間、尾柄處有三條銀白色垂直環帶,嘴部銀白色,經眼睛有一條黑帶。水質要求澄清,餌料有豐年蝦、魚蟲、切碎的魚蝦肉、海水魚顆粒飼料等,喜歡躲在花朵般的海葵觸手中。
4、透紅小丑魚:透紅小丑魚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體長10~15釐米,橢圓形。全身紫黑色,各鰭紫紅色,體側在眼睛後、背鰭中間、尾柄處有三條銀白色環帶,非常美麗。餌料有海水中的藻類、動物性浮遊生物、海水魚顆粒飼料等。
5、紅雙帶小丑魚:紅雙帶小丑魚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和臺灣、中國南海及菲律賓等地,體長10~12釐米,橢圓形。全身鮮紅色,體側在眼睛後、背鰭中間、有兩條銀白色環帶。雙帶小丑魚的體色多變,有鮮紅、紫紅、紫黑等。餌料有海水魚顆粒飼料、切碎的魚肉、海藻等。水質要求澄清,喜歡躲在多彩的海葵中。
6、咖啡小丑魚:咖啡小丑魚分布於菲律賓、臺灣、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體長5~8釐米,橢圓形。全身淺棕色,眼睛後方有一條白色環帶,猶若套在脖子上的銀圈。嘴銀白色,從嘴沿著背部到尾柄連同背鰭都是銀白色。餌料有藻類、魚蟲、豐年蝦、海水魚顆粒飼料等,喜歡棲息在海葵或珊瑚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