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思路|三代宏基因組應用案例解讀(第二期)

2021-01-17 美格基因

隨著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的發展,三代宏基因組測序運用越來越廣泛。美格基因現已推出「三+二」測序服務,三代測序可有效減少部分拼接錯誤,提高基因組組裝準確性和微生物群落鑑定的解析度。以下為大家分享幾篇三代宏基因組應用在土壤樣本中的文獻。

案例1

作者:Ornella Carrión 等

期刊:Microbiome

時間:2020.06

影響因子:10.465

異戊二烯在大氣化學和氣候中很重要,但對環境中異戊二烯的生物降解知之甚少。油棕樹是排放異戊二烯含量最高的樹種之一。研究通過三代+二代測序策略對油棕樹土壤和葉片進行宏基因組測序,從測序數據中組裝72個MAGs(20個來自土壤樣本,52個來自葉片樣本),並鑑定了假定的異戊二烯降解基因。此外, 通過DNA穩定同位素探測(DNA-SIP)技術發現土壤和葉片中都含有可降解異戊二烯的細菌的新屬。這項研究極大地擴展了已知的可以代謝異戊二烯的細菌的多樣性,有助於更好地了解異戊二烯的生物降解。

案例2

作者:Da-Shuai Mu 等

期刊:Microbiome

時間:2020.08

影響因子:10.465

過去人們通常認為捕食性細菌分為專性捕食型和兼性捕食型兩大類。本研究結合三代+二代測序策略對目前已知的9株可培養慢生單胞菌基因組測序,選取其中4個已知的慢生單胞菌基因組進行比較基因組學分析,發現慢生單胞菌對獵物具有高度依賴性。研究還發現慢生單胞菌獨特的代謝模式賦予該類群特有的捕食模式,可以看作是之前報導的專性捕食性細菌和兼性捕食性細菌之間的過渡型類群。結合其捕食方式、生理模式等,作者建議將原有的專性捕食性細菌和兼性捕食性細菌重新分類,即:專性捕食性細菌、兼性捕食性細菌(慢生單胞菌類)、機會主義捕食性細菌。

案例3

作者:Baozhan Wang 等

期刊:ISME

時間:2019.08

影響因子:9.493

全球30%以上的陸地表層土壤偏酸性(pH<5.5),但古菌AOA的嗜酸機制一直是研究難點。通過整合三代和二代測序結果,重構了三個不同生態型的酸性土壤古菌AOA基因組MAG。進一步利用系統發育組學技術,結合蛋白結構的計算模擬,發現所有酸性土壤AOA僅含V-型ATPase基因簇,而所有中性和鹼性土壤AOA僅含A-型ATPase。在此基礎上完成了遺傳功能的異源驗證,發現導入V-型atp 操縱子(8623bp)後,大腸桿菌(E. coli)能夠更好適應酸性脅迫生長。這些結果清楚說明,V-型ATPase是古菌AOA適應酸性脅迫的關鍵模塊。

點 評:

從宏基因組到單菌基因組,在我們關注菌株功能的時候,高質量的連續的基因組尤為關鍵。在上述的不同研究中,用三代測序技術的長讀長優勢顯著提升了宏基因組/單菌基因組組裝的效果,尤其是從宏基因組中得到的MAGs,使後續的分析結果更加可靠。

相關焦點

  • 研究思路|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應用案例解讀(第二期)
    今天為大家分享幾篇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應用在腸道樣本中的文獻案例。案例1題目:飲食和運動在腸道微生物-宿主共代謝中的作用研究期刊:mSystemsIF:6.633發表時間:2020.12DOI號:10.1128/mSystems.00677-20研究方法:16S+宏基因組+靶標代謝組本文為了研究飲食和體育鍛鍊對新陳代謝和腸道微生物群的單獨和聯合影響,收集運動員和不經常運動的人的糞便和尿液樣本
  • 研究思路|高通量qPCR晶片檢測案例解讀(第五期)
    今天繼續給大家分享一篇高通量qPCR晶片檢測服務的應用文章,研究通過砷功能基因高通量qPCR晶片對16個ABGs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發現蚯蚓腸道是砷生物轉化的集中地。原文於2019年3月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在線發表。
  • nanopore宏基因組分析培訓班(第2期)開始報名了
    宏基因組學研究是當前微生物研究最重要的方法,而nanopore測序實時,快速,便攜,長度長,高通量等諸多特點,也特別適合微生物研究。我們第六期納米孔測序培訓班將專門關注納米孔測序在宏基因組中的應用。本次培訓班,我們將系統介紹納米孔測序在宏基因組中的應用,通過本次培訓班你將完成以下五大主題:1、熟悉納米孔測序;2、掌握納米孔宏基因組測序物種分類;3、宏基因組數據分結果可視化;4、掌握納米孔宏基因組測序基因組拼接;5、從納米孔宏基因組拼接中得到細菌完成圖。
  • 三代nanopore宏基因組測序數據分析,北京,11月7-9日
    本期主題圍繞「nanopore宏基因組測序數據分析」,nanopore測序實時,快速,便攜,長度長,高通量等諸多特點,特別適合微生物研究。在新冠病毒研究以及後續病毒溯源方面都會有重要的應用。本次培訓班,我們將系統介紹納米孔測序在宏基因組中的應用,通過本次培訓班你將完成以下四大主題:1、熟悉納米孔測序;2、病原微生物快速鑑定;3、宏基因組數據分結果可視化;4、納米孔建庫測序實驗。課程特色1、真正的小班授課,提供助教,提供一對一指導,零基礎可學習。2.
  • 研究思路|高通量qPCR晶片檢測案例解讀(第四期)
    今天繼續給大家分享一篇高通量qPCR晶片檢測服務的應用文章,研究通過高通量qPCR晶片檢測技術對人類致病病原體和糞便汙染物來源進行檢測和定量,原文於2020年7月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上在線發表。
  • 研究思路|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應用案例解讀(第3期)
    在高通量測序的大力推動和快速發展下,微生物組學研究進入到了多組學的時代。為更好滿足科研人員多組學聯合分析需求,美格基因基於科研需求及以往項目經驗,全新推出微生物組+代謝組聯合分析解決方案,克服單一組學研究局限性,多角度解釋科學問題!本期分享幾篇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應用案例,為大家提供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研究思路。
  • 三代宏基因組測序探究人類腸道中染色體外的可移動基因元件
    目前宏基因組研究主要是通過二代測序來進行研究,隨著三代測序技術的發展,PacBio SMRT測序技術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與二代測序方法相比,採用PacBio SMRT長讀長測序技術的三代宏基因組可以減少部分拼接錯誤,提高基因組組裝注釋的準確性和微生物群落鑑定的解析度。
  • 多快好省的宏基因組研究技巧
    接下來,我們會詳細介紹這些內容是如何從原始數據開始一步步實現的,同時也會選取一些文章案例來給大家做詳細解讀,希望給大家帶來一些思路。所以,我們又選取了一些已發表的研究作為案例,結合實際問題來具體分析,從實驗設計到具體分析流程方法和圖表的展示,再到相應的結論,掌握這類文章的總體思路。之後無論是剛開始的實驗設計,還是後面的分析,都會更加得心應手。
  • 宏基因組測序(mNGS),風口還是泡沫?
    後來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Kevin Chen和Lior Pachter將宏基因組定義為「應用現代基因組學的技術直接研究自然狀態下的微生物的有機群落,而不需要在實驗室中分離單一的菌株」的科學。最近三十年,組學研究一直是熱點,最早是基因組學,然後是蛋白質組學,如今新興組學領域則是被認為最有前景的宏基因組學(Metagenomics)。
  • 中國宏基因組學第二代測序技術檢測感染病原體的臨床應用專家...
    中國宏基因組學第二代測序技術檢測感染病原體的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發布!宏基因組測序技術(mNGS)因其覆蓋度廣、特異性好等特點越來越多地被應用於臨床感染性疾病的精準診斷,但因一直沒有相應的標準而無法在臨床進行更為規範化的開展。
  • 覃俊傑博士:走向群體化、個體化、精細化的宏基因組研究
    覃俊傑博士:走向群體化、個體化、精細化的宏基因組研究 來源:生物谷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4-21   今日/總瀏覽:1/5170
  • 從宏基因組數據中挖掘、分析和整合病毒信號
    然而,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得出結論,抗生素抗性基因(ARG)的存在在噬菌體基因組中被大大高估了。通過探索性生物信息學策略,他們在1181個公開可用的噬菌體基因組中鑑定了兩個已知的和421個新預測的ARG。然而,他們在大腸桿菌中表達四種預測的ARG的實驗測試並未導致抗生素抗性增加。
  • 【安捷倫】鑑定新型冠狀病毒,宏基因組二代測序(mNGS)技術十分關鍵!
    2 月 3 日,Nature 在線發布了復旦大學張永振教授團隊的一項重要研究成果,該團隊對患者支氣管肺泡灌洗液進行了宏基因組二代測序(mNGS),鑑定出了一種新型冠狀病毒,並發現該病毒基因組與蝙蝠體內發現的 SARS 樣冠狀病毒基因組有 89.1% 的相似性[1]。
  • 中國宏基因組學第二代測序技術檢測感染病原體的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發布!| 檢訊
    中國宏基因組學第二代測序技術檢測感染病原體的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發布!宏基因組測序技術(mNGS)因其覆蓋度廣、特異性好等特點越來越多地被應用於臨床感染性疾病的精準診斷,但因一直沒有相應的標準而無法在臨床進行更為規範化的開展。
  • 美格基因引入Nanopore平臺助力宏基因組三代測序!
    美格基因宏基因組產品升級引入Nanopore平臺助力宏基因組三代測序新增「三+二」宏基因組測序策略,讀長更長、組裝更佳更全面獲取微生物物種的全基因組序列一、產品優勢1、更真實反映菌群實際組成美格基因三代宏基因組採用「三+二」測序策略,三代宏基因組測序策略解決了二代讀長短的限制,能輕鬆覆蓋基因間區或基因特異性區域,長讀長Reads能夠更為精準地鑑定水體、土壤、腸道等生境中微生物的種類,有效提高微生物群落鑑定的解析度,更加真實的反映菌群的實際組成。
  • 宏基因組方法學研究取得進展
    宏基因組研究通常採用16S rRNA測序以獲得物種譜信息,或採用全基因組隨機測序WGS以得到功能基因譜信息,或兩種策略同時採用。但是受測序技術和實驗方法本身的限制(即短序列和小片段文庫),這些研究會割裂物種譜和功能譜之間的聯繫。
  • 基於「三+二」宏基因組測序的抗性基因和可移動元件的精確研究
    今天美格基因的佳作推薦基於「三+二」宏基因組測序策略提出了一套高效組裝宏基因組數據的分析流程,為抗性基因和可移動元件的精確研究提供了可靠方法。優化測序試劑和設備等後進行長序列、短序列的宏基因組測序。2、宏基因組組裝:分別使用組裝流程OPERA-MS(圖1)和其他組裝器進行宏基因組組裝,並對組裝集進行質量評估。3、人工構建GIS20腸道微生物群落及其測序:將20種已知的細菌菌株的DNA混合在一起,菌株DNA的豐度為0.1%到30%,再進行三代測序。
  • 2019微生物組—宏基因組分析專題培訓第三期
    編號主題簡介11Linux基礎簡介、遠程登陸、文件傳輸、常用命令12Linux軟體安裝Conda安裝與配置,宏基因組相關軟體安裝和資料庫更好載(提供國內備份地址)13Win軟體安裝git、R、Rstudio、R包、STAMP、AI等14圖表解讀常用分析圖表在文章中意義和使用場景15R基礎發展史、生物學中應用、ggplot2繪圖16可視化16種圖表的數據整理和在線繪製21
  • 微生物組研究中的前沿新技術
    Nature子刊:牛瘤胃微生物組的參考基因組集Nature Biotechnology[IF:31.864]① 瘤胃微生物組在反芻動物消化植物物質中非常重要,但大多數組分未被培養;② 基於283個牛胃樣本獲得6.5T二、三代測序數據
  • 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原理和應用——第二代測序技術
    技術平臺經過科研人員的不斷開發和改進,目前成熟的第二代測序技術共有3種,分別為Roche公司的454技術、ABI公司的SOLiD技術和Illumina公司的Solexa技術。Roche/454該技術由Jonathan Rothberg於2005年發明,該技術是第一個被發明的二代測序技術,該技術引領生命科學的研究進入高通量測序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