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3 22: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標題:
IUCN致函菲律賓政府,要求Panay-Guimaras-Negros橋梁項目保護短吻海豚種群 | EBRs案例分析菲律賓是一個島嶼眾多的國家,共有大小島嶼7000多個。近日,中國綠髮會國際部工作人員收到來自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SSC主席致該專家組工作群發郵件,在閱讀時突然發現,在IUCN旗下的物種存續委員會(SSC)在今年8月底曾經致函菲律賓國家主管部門,強調IUCN對一個擬建橋梁對極度瀕危的短吻海豚(
Orcaella brevirostris)種群的影響的高度關注。
(短吻海豚。圖片來源:IUCN紅色名錄)
SSC是IUCN的六大科學委員會之一,其推出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是自然保護界的旗艦名錄。那麼,究竟是怎麼回事?
這就引起了筆者的關注。因為近年來綠會國際部一直在進行「生態一帶一路衝突案例庫」(EBRs)分析,旨在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規避生態環境風險,知曉前車之鑑,並預期走出去可能遇到的問題、尤其是文化與政策衝突等多個角度的風險,在助力經濟發展時兼顧環境保護。為此,試著將此案例初步剖析如下。
【時間】2020年8月31日進一步檢索這份報導的原文,筆者發現:這個項目的名稱叫做「Panay-Guimaras-Negros大橋項目」,是由菲律賓國家經濟發展署(NEDA)批准的。這個項目旨Western Visayas群島省的居民和遊客提供更安全、快捷和便利的陸路旅行交通。一篇早先的菲律賓報導顯示,在菲律賓前總統科拉松·阿基諾(Corazon Aquino)擔任第11任總統時,就曾經夢想著要造這樣把3個島嶼連接起來的一座大橋,遺憾的是,接任她的政府中,由於缺乏資金,都未能將這一夢想變為現實。
2020年1月29日NEDA宣布:其旗下的投資協調委員會(ICC)已批准了要建設1895.3億菲律賓比索的PGN島嶼橋梁項目,該項目連接由官方發展援助(ODA)資助的三個島嶼。工程涉及建造長達32.47公裡的四車道和兩座跨海橋梁。[14]
來源:菲律賓政府官網
追溯這個項目的淵源,筆者發現在2018年11月,21世紀經濟報導發布了一篇文章《菲律賓加入「一帶一路」朋友圈,中菲籤署29項大單(附名單)》,其中第14項是「關於就Panay-Guimaras-Negros Island Bridges項目開展可行性研究的協議」。再往前,或許韓國政府曾有意資助此項目。因為網上有一篇報導顯示,「2016年1月,在阿基諾政府任職期間,Ilonggo參議員富蘭克林·德隆(Franklin Drilon)曾經宣布,將進行一項由韓國政府資助的、全長達2.6公裡的Iloilo-Guimaras大橋的可行性研究。」[12]
這座幾任菲總統夢想中的大橋的建設,承載著興旺該國旅遊業的夢想。據多方報導顯示,島上各省的居民一直在期待著這個項目。菲律賓社會經濟規劃部長埃內斯託·佩爾尼亞(Ernesto Pernia)在談到該項目時說:「這些是我們人民的夢想和理想的基石……能緩解交通擁堵,並將帶來全國範圍內的經濟增長」。
而IUCN發表在官網的這篇文章稱:Dolar 等人在2018年的研究顯示,該地大概有10-30隻短吻海豚。而即將建設的這個橋梁的入口、出口所在處是這一物種的分布密度較高的地方。研究人員們擔心,橋梁工程的施工和操作噪聲會降低這一重要的海洋哺乳動物分布區域的生態功能。那麼,什麼是短吻海豚?
圖片來源:IUCN SSC鯨類專家組社交媒體
短吻海豚(
Orcaella brevirostris),又名伊豚、伊河豚、伊洛瓦底海豚、鰭海豚,是一種散布在孟加拉灣及東南亞海岸及河流的海豚。短吻海豚最初是由理察·歐文(Richard Owen)於1866年根據一個標本而描述的,這個標本是於1852年在印度發現的。
它們生活在海岸、河口及江口,野外自然壽命為約20年,7-9歲才達至性成熟,每2-3年會產一胎。它們外觀看起來就像白鯨,不過,基因研究顯示,它們是虎鯨的近親。維基信息顯示,雖然從未對短吻海豚的種群數量進行完全統計,但據估計,全球共有超過7000條,其中超過90%是在孟加拉。在孟加拉及印度以外地方的短吻海豚都處於極危狀況。
短吻海豚別列入了聯合國《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CMS)的附錄Ⅰ和Ⅱ。它們也是《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1中所列物種,禁止國際商業貿易。筆者略為不解的是:在IUCN的紅色名錄中,2017年的評估顯示:它們是瀕危物種(EN)。但是在本文主角——IUCN的這封函件中,該物種被描述為「極度瀕危」物種(CR)。
筆者注意到,這份發給菲律賓政府的函件,是由IUCN總幹事Bruno Oberle博士、以及SSC主席Jon Paul Rodriguez博士共同籤字的。發送對象是菲律賓公造部長(又譯為「公共工程和路政署署長」)馬克·維拉(Mark A. Villar),並抄送(cc)了多個部門或負責人。發送日期為2020年8月31日。
IUCN該函強調該橋梁項目的生物多樣性影響(包括短吻海豚、儒艮等等)。函件最後一段顯示:如果政府仍然決意推進此項目,我們要求規劃方調查、並考慮橋梁出入口或橋梁線性設施另外選址,以便在不犧牲該地區生物多樣性的前提下,安全高效地運輸人員和貨物。該函最後說,「確保短吻海豚、儒艮等野生動物在Illito-Guimaras海峽生存,不光有助於全球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同樣也有利於保護伊洛卡諾人(Ilonggo)的自然遺產。」
項目大概所在位置估計。(工具/百度地圖)
菲律賓本屆政府內閣於2016年6月組成。過去相當長時間內,落後的基礎設施,使得這個國家的貨運成本居高不下,推高了原材料價格,也阻礙了菲律賓製造業吸引投資。2017年,該國批准了《2017-2022年菲律賓發展計劃》(PDP),擬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
本EBRs案例背後的一個根本的問題是:基礎設施建設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如何得兼?發展民生與保護環境如何共存?
(IUCN致函菲律賓公造部長的原文)
【關於EBRs】整理/Littlejane 校/國際部 編/Angel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