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的萬有理論,薄伽丘的《十日談》,這些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著作都是在瘟疫時期完成的。
自從新型肺炎疫情爆發後,國人們每天便都陷入恐慌和焦慮當中。除了默默支持著在一線奮鬥的醫護人員和社區管理人員,我們能做到的,就只有宅在家裡,不串門不聚會,才能保護自己和他人。於是便到了大家最理想的生活狀態,有吃有穿有空調有棉被有wifi,然而,最近的一種無聊境界又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給堅果分類:
給自己做「美甲」:
給橘子接生:
也有網友說:"終於知道古代王妃被禁足的痛苦了······"
可見全國人民被"禁足"時在家百無聊賴的境地了。
但事實上,在歐洲近代史上的萬有理論與《十日談》,這兩項甚至是改變了人類文明發展史的著作,都是在歐洲近代的兩次瘟疫時期,牛頓和薄伽丘為了躲避瘟疫,在家潛心學習出來的結果。
牛頓與萬有引力
要是盤點全人類文明史上的幾場瘟疫,發生於1665—1666年間的倫敦大瘟疫絕對「享有盛名」。
這場鼠疫僅僅持續了一年左右,就幾乎摧毀了當時這個倫敦城,無論是下層人民還是王室貴族,都沒能逃過瘟疫的魔掌。幾乎全倫敦城中五分之一的人都在這場鼠疫中喪生,最後這場大瘟疫結束的方式也非常離奇,瘟疫的順利解決竟然得益於一場持續了四天四夜的漫天大火,燒毀了病毒感染源和大片屍體,這場鼠疫才得以控制。
雖然這場鼠疫以巨大的殺傷力讓當時全倫敦城的市民人心惶惶,整天更是閉門不出,就是這時,早已躲到家鄉每天閉關的牛頓才解開了那個為什麼蘋果會掉下來的難題。雖然萬有引力理論體系的發現倒是這場瘟疫過後二十餘年的故事了,但是牛頓卻在此次瘟疫期間,重新思考了童年時被蘋果砸中的那次經歷,在家中潛心思考,才為了二十年後更加嚴謹體系的萬有引力的理論奠定了初步理論基礎。這場近代自然科學的開端才慢慢拉開簾幕,成為了人類文明史上不可磨滅的一章。
薄伽丘與《十日談》
薄伽丘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家,因創作《十日談》一書,宣傳人文思想批判禁欲主義而成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先驅。而《十日談》的創作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創作背景,都與一場瘟疫密切相關。盛行於歐洲1347—1351年的黑死病,雖然時間只是短短四年時間,然而它造成的傷亡卻達到了7500萬,造成了歐洲近三分之一的人員死亡。
《十日談》故事發生的1348年,義大利佛羅倫斯正在被一場有"黑死病"之稱的鼠疫肆虐。
整座城市被這場鼠疫搞得人心惶惶,佛羅倫斯城內每天橫屍遍野,每分每秒都有大批的屍體被運到城外。本來被新興工商業帶起來的佛羅倫斯,再也沒有了當初的繁華與活力,只有哀鴻遍野的荒涼與蕭條。薄伽丘便是親眼目睹了這場鼠疫洗劫這座城市的慘狀,在家躲避瘟疫的日子裡,他歷時五年,以這場鼠疫為背景,寫下了《十日談》。
在《十日談》中的十位年輕人為了躲避瘟疫而來到城郊的一棟別墅裡,在此度過了十天,合計講了一百個故事,以此來度過這百無聊賴的生活。而正是這部作品,成為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所體現的人文思想,鞭撻封建貴族的墮落和教皇統治的愚蒙,成為了後來人們不斷進行思想解放的源泉。
雖然如今的中國醫療條件的不斷進步,這次疫情的發展肯定會在不遠的將來被攻克,不會再重現幾百年前中古世紀歐洲社會的大規模發展。
被"禁足"在家的我們暫時無法恢復像往常一樣的正常生活,在家每天盯著手機無所事事的同時,也不要忘記陪伴自己的家人,更不要荒廢生活,在調侃生活無聊的同時,與其傳播焦慮感,不妨展開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學習。
你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打開一本你早就想閱讀的書?假期「越來越久」,距離上班開學的時間越來越長,你可以實現這個夙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