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瘟疫襲來,自我隔離的牛頓苦研萬有理論,薄伽丘寫了《十日談》

2020-12-05 歷來現實

牛頓的萬有理論,薄伽丘的《十日談》,這些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著作都是在瘟疫時期完成的。

自從新型肺炎疫情爆發後,國人們每天便都陷入恐慌和焦慮當中。除了默默支持著在一線奮鬥的醫護人員和社區管理人員,我們能做到的,就只有宅在家裡,不串門不聚會,才能保護自己和他人。於是便到了大家最理想的生活狀態,有吃有穿有空調有棉被有wifi,然而,最近的一種無聊境界又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給堅果分類:

給自己做「美甲」:

給橘子接生:

也有網友說:"終於知道古代王妃被禁足的痛苦了······"

可見全國人民被"禁足"時在家百無聊賴的境地了。

但事實上,在歐洲近代史上的萬有理論與《十日談》,這兩項甚至是改變了人類文明發展史的著作,都是在歐洲近代的兩次瘟疫時期,牛頓和薄伽丘為了躲避瘟疫,在家潛心學習出來的結果。

牛頓與萬有引力

要是盤點全人類文明史上的幾場瘟疫,發生於1665—1666年間的倫敦大瘟疫絕對「享有盛名」。

這場鼠疫僅僅持續了一年左右,就幾乎摧毀了當時這個倫敦城,無論是下層人民還是王室貴族,都沒能逃過瘟疫的魔掌。幾乎全倫敦城中五分之一的人都在這場鼠疫中喪生,最後這場大瘟疫結束的方式也非常離奇,瘟疫的順利解決竟然得益於一場持續了四天四夜的漫天大火,燒毀了病毒感染源和大片屍體,這場鼠疫才得以控制。

雖然這場鼠疫以巨大的殺傷力讓當時全倫敦城的市民人心惶惶,整天更是閉門不出,就是這時,早已躲到家鄉每天閉關的牛頓才解開了那個為什麼蘋果會掉下來的難題。雖然萬有引力理論體系的發現倒是這場瘟疫過後二十餘年的故事了,但是牛頓卻在此次瘟疫期間,重新思考了童年時被蘋果砸中的那次經歷,在家中潛心思考,才為了二十年後更加嚴謹體系的萬有引力的理論奠定了初步理論基礎。這場近代自然科學的開端才慢慢拉開簾幕,成為了人類文明史上不可磨滅的一章。

薄伽丘與《十日談》

薄伽丘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家,因創作《十日談》一書,宣傳人文思想批判禁欲主義而成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先驅。而《十日談》的創作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創作背景,都與一場瘟疫密切相關。盛行於歐洲1347—1351年的黑死病,雖然時間只是短短四年時間,然而它造成的傷亡卻達到了7500萬,造成了歐洲近三分之一的人員死亡。

《十日談》故事發生的1348年,義大利佛羅倫斯正在被一場有"黑死病"之稱的鼠疫肆虐。

整座城市被這場鼠疫搞得人心惶惶,佛羅倫斯城內每天橫屍遍野,每分每秒都有大批的屍體被運到城外。本來被新興工商業帶起來的佛羅倫斯,再也沒有了當初的繁華與活力,只有哀鴻遍野的荒涼與蕭條。薄伽丘便是親眼目睹了這場鼠疫洗劫這座城市的慘狀,在家躲避瘟疫的日子裡,他歷時五年,以這場鼠疫為背景,寫下了《十日談》。

在《十日談》中的十位年輕人為了躲避瘟疫而來到城郊的一棟別墅裡,在此度過了十天,合計講了一百個故事,以此來度過這百無聊賴的生活。而正是這部作品,成為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所體現的人文思想,鞭撻封建貴族的墮落和教皇統治的愚蒙,成為了後來人們不斷進行思想解放的源泉。

雖然如今的中國醫療條件的不斷進步,這次疫情的發展肯定會在不遠的將來被攻克,不會再重現幾百年前中古世紀歐洲社會的大規模發展。

被"禁足"在家的我們暫時無法恢復像往常一樣的正常生活,在家每天盯著手機無所事事的同時,也不要忘記陪伴自己的家人,更不要荒廢生活,在調侃生活無聊的同時,與其傳播焦慮感,不妨展開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學習。

你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打開一本你早就想閱讀的書?假期「越來越久」,距離上班開學的時間越來越長,你可以實現這個夙願啦!

相關焦點

  • 黑死病肆虐下的「生之嚮往」 《十日談》吹響文藝復興號
    他和薄伽丘合作資助了一位希臘人,他們將《荷馬史詩》翻譯成了拉丁文,這本書的翻譯被視作「回到古羅馬去」的文藝復興精神的開端。《十日談》黑死病隔離下的人性宣言除了詩人和藝術家、文學家,越來越多的人在這場災難後感受到了生命的重要性,從對死亡的恐懼到生之嚮往的喜悅。
  • 牛頓、莎士比亞……盤點那些在隔離期間創作力井噴的名人
    近一個月來全球各地的人們紛紛進入了居家隔離模式,商店關門,學校停學,表面上看起來大家的工作和生活似乎陷入了停滯狀態。然而在家工作不代表效率就會降低,有些人反而在隔離狀態下才能更好地工作。比如最近在家閉關寫作的喬治·馬丁就表示將在疫情結束前寫完《權力的遊戲》終結篇,要知道,這部書他已經寫了二十多年。
  • 歐洲文學史上的巨著《十日談》,為何遭到西方教會查禁?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偶爾接觸了喬萬尼·薄伽丘的《十日談》,發現這本書揭露了一些所謂的宗教的騙局與偽善,某些人是以宗教為幌子,來誘惑眾生,因之,薄伽丘透過文字來謳歌人類美好的天性與智慧,正常的歡樂與本能,表現了人的本能對所謂的宗教進行報復。
  • 黑死病,歐洲中世紀的大瘟疫背後,和苦命的小黑貓有什麼關係
    黑死病開始後,有的村裡認為瘟疫是女人帶來的,出現了把女人都殺完了的慘象。短時間之內病死的人就有十多萬,昔日的美麗繁華不復存在,一開始,到處是新建的墳場,後來死於黑死病的人沒有了親人朋友,無人收屍,屍骨在野外到處都是,這樣的慘景,又使瘟疫無法遏制的傳播,慘不忍睹。佛羅倫斯是薄伽丘的家鄉,目睹這場災難,深受影響的薄伽丘以這場瘟疫為背景,花了五年的時間完成了現實主義文學巨著《十日談》,拉開了文藝復興運動的序幕。
  • 十日談之八—如何拼好4000塊的拼圖
    十日談十日談[喬萬尼·薄伽丘創作長篇小說] 《十日談》是義大利作家喬萬尼·薄伽丘創作的長篇小說,該作講述1348年,義大利佛羅倫斯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鄉村一所別墅裡避難。有感於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此談論人生、目標和夢想,也許遙遠,也許漫長,待到春暖花開,笑對人生。
  • 1665 年,英國倫敦大瘟疫,牛頓橫空出世!
    1665 年,英國倫敦大瘟疫,牛頓橫空出世! 1665 年,英國倫敦大瘟疫 當時牛頓正在劍橋就讀 買不到口罩的他 被迫回家進行自我隔離
  • 瘟疫之年的牛頓:「蘋果神話」是真的嗎
    劍橋學生牛頓因此回到老家伍爾索普莊園,「居家隔離」了一年半左右。傳說正是在此期間,牛頓被自家院子裡的一顆蘋果砸中了腦袋,引發了他的思考,由此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就是著名的「蘋果神話」。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近日,在「人文清華雲講壇」直播中,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教授吳國盛講述了故事的另一個版本。
  • 疫情下的小說家與小說:阿特伍德等作家創作現代「十日談」
    世紀瘟疫肆虐的佛羅倫斯。十日談(Decameron),桑德羅·波提切利繪於1487年我們從該欄目中選編了五篇小說,其中有參與銀河系援助計劃的外星人,遊蕩在隔離牢房裡的孤獨靈魂,一個「樂善好施」的強盜,一種概念裝置下的相互守望以及一份充盈著家庭之愛的臨床記錄,這些小說以或詼諧或冷靜或溫情的筆調展現了疫情時期的人們對希望與愛的極度渴求。
  • 歐洲中世紀大瘟疫,是成吉思汗帶去的嗎?理由很可笑!
    親歷者薄伽丘在《十日談》中提到,佛羅倫斯突然一下子就成了人間地獄。瘟疫過後,歐洲的人口花了150年才得以復興。 更主要的是,黑死病對歐洲文明發展方向也產生了重大影響,西方學者認為它已成為「中世紀中期與晚期的分水嶺」、「標誌了中世紀的結束。」黑死病對中世紀歐洲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造成了劇烈的衝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是什麼引發了黑死病?
  • 瘟疫之年的牛頓:「蘋果神話」是真的嗎—新聞—科學網
    劍橋學生牛頓因此回到老家伍爾索普莊園,「居家隔離」了一年半左右。傳說正是在此期間,牛頓被自家院子裡的一顆蘋果砸中了腦袋,引發了他的思考,由此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就是著名的「蘋果神話」。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4月16日,在「人文清華雲講壇」直播中,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教授吳國盛講述了故事的另一個版本。
  • 歐洲中世紀大瘟疫——黑死病的功與過
    歐洲大陸生靈塗炭據考,這場災難源於1347年蒙古軍攻打中亞將瘟疫傳到當地,之後由亞歐商人首先傳到了義大利,再從義大利蔓延到西歐,而後經北歐、波羅的海地區再到俄羅斯,最終於1353年左右結束了此次傳播。黑死病的蔓延以歐洲民眾而言,這無疑是一場可怕的災難,在當時受災最為慘重城市佛羅倫斯有80%的人死於黑死病,在薄伽丘的《十日談》中作為親歷者的他詳細描述了當時佛羅倫斯的慘景:行人在街上走著走著突然倒地而亡;待在家裡的人孤獨地死去
  • 瘟疫、符號和象徵
    一方面,對瘟疫的無能為力使得本來處於統治地位的天主教遭到了動搖,對這一點感興趣的朋友不妨讀讀薄伽丘的《十日談》,描述的正是十位年輕人在瘟疫期間避居在山上的一座別墅中,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總共講了十天。故事裡大量描述了(羞羞的情節)教會的墮落與醜惡,人們對教會的失望也帶來了文藝復興的契機,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 為什麼烏鴉面具成為瘟疫與死亡的象徵?
    可每次瘟疫到來,他們從未停止自己的工作,用自己的勇氣與責任來救助病人,並不斷的在探索如何將城市從災難中拯救出來,他們的工作也許在今天的我們看來毫無意義,但,正是他們的犧牲與積累最終推進了現代醫學的問世。他們是災難中最勇敢的前行者。
  • 倫敦瘟疫之年是牛頓的奇蹟之年嗎?
    他指出,「蘋果神話」確實存在,但是,事實上,牛頓真正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是在1685年-1686年之間。    牛頓為何製造「蘋果神話」    倫敦大瘟疫是一場1665年至1666年間發生在英國的大規模鼠疫暴發,超過8萬人死於這次瘟疫之中,相當於當時倫敦人口的五分之一。    倫敦大瘟疫波及劍橋,劍橋學生牛頓也受了影響。
  • 歷史上的瘟疫03:疫情發生時牛頓、莎士比亞、達文西都做了些什麼
    我們被要求留在家中,自我隔離,社交活動一切停擺,習慣於匆忙追趕時間表的人一下仿佛處於失重狀態,漂浮在空中,失去了標的。 牛頓、莎士比亞、達文西這三個人都經歷過大瘟疫,而且都善用了瘟疫期間的「社交隔離」,潛心創作,「出關」後都大放異彩,造福人類。
  • 力學鼻祖牛頓殘留的「瘟疫」手稿被拍賣!已漲到6.5萬美元!
    從諸多文獻記錄看來,牛頓顯然是不個不折不扣的物理學家,但是你所不知道的是,牛頓對如何治療瘟疫(也被稱為黑死病)有一個遙遠的研究想法。根據目前拍賣塊上牛頓手寫的兩頁未出版的文字,除了推薦一些對抗瘟疫的方法外,他還詳細說明了如何對腐爛的蟾蜍進行嘔吐治療。在手稿裡,牛頓詳細地描述了如何將蟾蜍的腿吊在煙囪裡三天,直到它吐出「裡面有各種昆蟲的雜物」。
  • 網絡小說與《十日談》,男人與女人,畢卡索立體畫作背後的意義
    若是不離奇,你看的網文是讓你很 happy,不過對不起哦,這樣的東西在幾百年前的薄伽丘《十日談》裡就已經達成了,也就是說你所希冀的快樂與數百年前的人所希冀的快樂是沒有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