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這個礦物是在澳大利亞的一個偏遠的淘金小鎮路邊發現的。舊時,韋德伯恩是淘金者必打卡之地,但這裡可從沒發現過像這樣的「金塊」!
1951年在小鎮東北部發現的韋德伯恩隕石,是一塊210克大小、外形奇特的太空石。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破譯它的秘密,研究人員又破譯了另一個。
在加州理工學院礦物學家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分析了威德伯恩隕石,並發現一種名為「edscottite」的礦物:這是一種在自然界從未發現過的稀有碳化鐵礦物。
圖解:韋德伯恩隕石
自從太空出身被確證,這塊獨特的黑色和紅色巖石已經被許多研究小組查驗過了,目前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原始標本仍然完好無損,保存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博物館。剩下的部分被分成一系列切片,提取出來分析隕石的成分。
這些分析揭示了金和鐵的蹤跡,以及更稀有的礦物,如卡馬石、石斑銅礦、斑巖,還有特洛伊石。現在我們可以把「edscottite」列入名單了。
「edscottite」之命名是為紀念夏威夷大學的隕石專家和宇宙化學家愛德華·斯科特夫。這一發現意義重大,因為我們從未在自然界發現過這種碳化鐵礦物原子。這種確認很重要,因為它是礦物被國際礦物學協會正式確認的先決條件。
這種碳化鐵礦物已經問世幾十年了,之前都是在煉鐵過程中產生的。但現在多虧了科學家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地球物理學家艾倫·魯賓的最新分析,「edscottite」現在也是礦物俱樂部的一員了。
圖解:隕石上有個天然的洞。
「我們在實驗室裡發現了50萬到60萬種礦物,但在自然界中發現的礦物還不到6000種,維多利亞博物館地球科學高級館長斯圖爾特·米爾斯告訴《時代》雜誌。
至於這天然礦物為何出現在偏遠的韋德伯恩附近,我們還不知道。
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行星科學家傑弗裡·邦寧說,這種礦物可能是在一個古老星球的加熱、加壓核心中形成的。很久以前,這個隕石可能遭受過某種宇宙中的劇烈碰撞——比方和另一顆行星、一個月亮或一顆小行星——並被炸成碎片,這個被摧毀的世界的碎片被拋向時空。數百萬年後,一塊碎片偶然落在了韋德伯恩城外。我們對宇宙的理解也因此更豐富。
相關知識
隕石是起源於外太空某一物體並墜落在地面的固體碎片。如彗星、小行星或流星體,在穿過大氣層到達行星或月球表面後倖存下來。當原始物體進入大氣層時,各種因素,如摩擦、壓力和與大氣氣體的化學相互作用使其升溫並輻射能量。然後它變成流星,形成火球,射星或墬星。天文學家稱其中與地球碰最明亮的流星的例子為「火流星」。而像火球這樣的流星無論如何最終都會影響地球的表面。隕石對地球的表面及生物都有影響,大小範圍從小型到極大不等。而火星上也有發現隕石。
圖解:在納米比亞的霍巴隕鐵:已知最大的完好隕石,長2.7米,重60噸。
被觀察到穿越大氣層或撞擊地球的隕石稱為墬落隕石,其它的隕石都稱為發現隕石。截至2010年2月,只有大約1,086顆的墬落隕石的標本被收藏 ,但卻有38,660顆被確認的發現隕石。
圖解:這個坑穴是重61.9公克的諾瓦託隕石造成的。它在2012年10月17日擊中某戶人家的屋頂。
隕石通常分為三大類:石隕石主要是巖石,其組成大多是矽酸鹽礦物;鐵隕石,很大部分的成分是鐵與鎳;石鐵隕石的成分既有大量的巖石也有金屬。現代的隕石分類是根據其結構、化學同位素和礦物學來分類,小於2毫米的隕石被分類為微隕石。
作者: PETER DOCKRILL
FY: 也麼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