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野外找水31年 用「舔石頭」土辦法獲知含水量

2020-12-04 環京津網

工作中的楊麗芝

近日,網上一則「女地質博士野外找水31年,舔石頭就能判斷含水量」的視頻引發網友關注。照片中,一位女士雙手捧著一塊石頭並用舌頭舔,通過此方法便能辨別出地下水信息。照片中的主人公名叫楊麗芝,她是山東省地質調查院研究員、地質工程博士,至今從事地質工作已有31年。對於「舔石頭就能判斷含水量」一事,楊麗芝表示這只是「土辦法」。

照片走紅網絡,「這只是『土辦法』」

說起在網絡上意外走紅一事,楊麗芝說這是她未曾想過的,她走紅的消息也是從兒子口中得知,「我兒子第二天發微信給我,說我上微博熱搜了。」楊麗芝笑稱自己成了同行和家人口中的「網紅姐姐」。

楊麗芝告訴記者,這張照片是一位同事拍的,拍照時,她正在進行打井找水作業,而舔石頭是為了探知當地的含水層和含水量。儘管在網絡走紅,但也有人對此提出質疑,「舔石頭真的能知道含水量嗎?」對此,楊麗芝說,這種方法也並不是任何情況都能適用。畢竟這個方法是單憑個人感知來判斷,而實際含水量是多種因素影響下的結果,所以這只是一種「土辦法」。

地質工作三十餘載,她樂在其中

從1988年開始,楊麗芝便從事地質方面的工作,至今已31年。

楊麗芝的老家在湖南益陽,在她還是幾歲大的時候總是能看到地質隊找石油的場景。而她總是被這些場景吸引,「喜歡他們這樣的工作狀態」,而這也慢慢堅定了她對地質工作的喜愛。來到山東之後,看到一些地方用水困難,楊麗芝便想去解決這些問題,多年來的工作讓她慢慢的對這裡的人和水都產生了感情。「多年來,她總是隨身帶著乾糧。一走就是一天,腳上起水泡和老繭已是常事。儘管工作艱苦,卻也收穫了無盡的喜悅和感動。楊麗芝介紹,有一次在一個極度缺水的山區裡打了一口200多米的井,井裡出來的水很多,水質也特別好,村民們都很高興。一位快80歲的老大娘,不僅送來蘋果,還唱歌給大家聽。「看到這些真的很開心,我覺得自己的工作有意義。」

踏遍齊魯大地,服務於一方百姓

工作中的楊麗芝很認真,多年來她已經踏遍齊魯大地。」外出一趟,時間長的要兩三年,短的也有兩三個月,忙碌時過年也無法回家。「對家人的陪伴少之又少,但他們都非常理解。」

楊麗芝介紹,有的時候,做一個項目需要在外面待很長時間,有的時候甚至住在別人家裡,也因此跟當地鄉親們的關係十分融洽。遇到24小時檢測,村民們知道冬天晚上寒冷,就會給大家煲雞湯。1988年以來,楊麗芝相繼獲得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先進工作者、山東省科學技術獎等十幾項榮譽。對於2020年,楊麗芝希望,「做點實實在在的,能夠服務於一些地方的地質工作。」

相關焦點

  • 靠舔石頭探知地下水信息女博士:只是一種「土辦法」 主要靠儀器
    北京青年報記者20日,聯繫到了照片中的山東省地質調查院研究員、地質工程博士楊麗芝,她告訴北青報記者,被拍這張照片時,自己正在進行打井找水作業,舔石頭是為了探知當地含水層和含水量,只是一種憑藉經驗的「土辦法」,而真正需要進行打井等作業的時候,還是需要專業的設備和儀器。
  • 舔石探水女博士澄清「土辦法」
    11月19日,一張女博士靠舔石頭判斷地下水深度、含量等相關信息的照片引發網友關注,很多人提出質疑:僅靠舔石頭就能辨別出地下水信息,豈不是太神奇,這樣的方法真的會有用麼?照片中的山東省地質調查院研究員、地質工程博士楊麗芝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被拍這張照片時,自己正在進行打井找水作業,舔石頭是為了探知當地含水層和含水量,那只是一種憑藉經驗的「土辦法」,真正要進行打井等作業時,還是需要專業的設備和儀器。
  • 牛為什麼舔牆、添骨頭、石頭!
    牛,無論是在城郊的牛場還是在草原上放牧的牛,經常發現舔牆、舔骨頭、石頭等,有時將骨頭含在嘴裡吃得很香,奪都奪不出來。這是為什麼?在科學上這叫「異食癖」。一、為什麼會發生異食癖?      這是牛由於消化機能和神經系統機能紊亂而發生的味覺異常的慢性病。
  • 愛爾蘭有一塊石頭,每年40多萬人參觀,據說舔一下就能巧舌如簧!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為我們創造了許多奇異的景色,它可以為我們創造一個心形的島嶼,以及各種奇形怪狀的石頭。在中國許多著名的山上,奇石已經成為一個主要的旅遊亮點,國外也有很多神奇的石頭,比如澳大利亞雪梨,有一塊像奶油蛋糕一樣的石頭,外觀潔白光滑,有稜角,就像一個巨大的方形蛋糕,不是人工雕刻的,而是自然形成的。但下面介紹的這塊石頭,不是天然形成的,卻被傳得神乎其神。
  • 都是舔水喝,狗和貓有什麼區別?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蘇澄宇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一眼看過去,你會覺得貓和狗喝水沒什麼區別,都是用舌頭舔。1940年,美國洛杉磯的大使酒店舉辦了第1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那年,大衛·O·塞爾茲尼克製作的《亂世佳人》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的13個獎項,無疑是當年的最大贏家。這和貓舔水有什麼關係?我想說的並不是《亂世佳人》,而是那年的奧斯卡的最佳短片《眨眼之間( Quicker 'n a Wink )》。
  • 河灘上這些白色的石頭究竟是什麼石頭?有沒有可能是玉石呢?
    首先感謝您的閱讀,歡迎留言交流哦要曉得玉是使用價值含量非常高的物件,早在數千年前的古代人就對玉石有挺大的注重。因此在一般單純性的河灘上的白色的石頭僅僅 一種非常漂亮的鵝卵石罷了,非常少還有機會在溪流裡發覺好的玉石,一般全是樣子不一樣但外型上十分好看的石頭,很容易讓對玉石分辨不清楚,又對找玉石抱有挺大期待的產生誤會。
  • 柳巖野外肚子餓,貝爺抓蚯蚓讓她吃,生活是選擇餓死或勇敢面對?
    #柳巖#我們大多數平凡人不可能跟著貝爺去親自體驗一遭了,但是通過熒幕學到了好多的野外自救方法,大概總結一下就這麼幾點:找水源生命離不開水,我們一旦沒有水很難活過第三天,所以一旦落難,水是首先需要考慮的。
  • 河北「愚公」為妻子鑿石造橋,5年拉2萬多塊石頭,錘子用小了一半
    「2001年的一天,我倆一前一後,一人拎著一筐玉米從地裡回來。那時候河溝水不多,大概五六釐米深吧,為了抄近道,我往河溝裡扔了幾塊石頭,準備踩著石頭過河。」晏愛維回憶,「哪知道一個打滑,摔了一跤,一屁股坐到了河溝裡,褲子、鞋子都溼了。」「他就在我身後,趕緊把我扶了起來,還特別正式地說了句『我給你造個橋吧』。」晏愛維稱,「我聽完倒是挺感動,不過覺得就是說個玩笑話。」
  • 復旦女博士劈腿四人上位,「學術界妲己」的香豔騙局,震碎三觀!
    原來,這位碩導,無可救藥的迷上了自己的學妹,復旦大學的一位女博士。更讓整個學術圈炸鍋的是,這位碩導,居然送給女博士整整五篇高分SCI,和一篇Nature!什麼概念?知乎上有大神估算了一下,送給女博士的這五篇SCI,總價至少在八十萬到一百三十萬以上。
  • 男子借款1.4億後失聯 妻子找單位獲知其已離職數年
    51歲的李先生介紹,2012年他經人介紹,認識了自稱在武漢鐵路局一下屬單位工作的陶某,二人相處得不錯。2013年,陶某說在做油料生意並找他借錢,約定半年15%的利息回報。於是,李先生當時給了對方40多萬元,後來陸續追加,總額達到460多萬元。出於信任,雙方沒有籤署任何協議,每次付款也沒有收據。開始陶某還支付了30多萬元的利息,但是從去年春節後,就一分錢沒付。
  • 如何才能知道土壤中含水量的多少? 土壤水分測定
    如何才能知道土壤中含水量的多少? 土壤水分測定時間:2016-08-12 14:07   來源: 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如何才能知道土壤中含水量的多少? 土壤水分測定 土壤水是一種重要的水資源,在水資源的形成、轉化與消耗過程中,它是不可缺少的成分。
  • 生存技能:如何在野外找到水?
    如果你處於缺水狀態,或者如果你在樹林中迷失方向,了解在野外找水的方法尤其重要。在荒野中迷失後,那麼你應該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到一個水源。請記住,你需要2升多的水才能生存。人體總重量的四分之三是水,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國西北沙漠地區最炎熱的夏季,如果你處於斷水的情況下,在遮蔭的地方休息可以生存3天左右;要是白天在太陽下行走,最多生存1-2天。
  • 一水兒膚白貌美氣質佳 浙大地質專業女博士們不愁嫁
    女博士?有很長一段時間,人們對她們的刻板印象是這樣的:黑框眼鏡、學生短髮,背著沉重的書包。但在11月30日錢江晚報「博物館小蜜蜂」參觀浙江大學地質博物館的活動中,前來擔綱講解的浙大地球科學學院的博士生們,一半都是女生,一水兒膚白貌美氣質佳。從記者到家長,大家都驚呆了……啊,這就是新時期的女博士們。
  • 蝸牛也是水做的,全身含水量達到百分之80,真是不可思議
    1989年、1992年、1995年共試驗3批次,統計結果為2422.6℃±137.77℃。上述有效積溫的研究方法的缺點是工作量大,休眠溫度也只是發育起點溫度的近似值。但是,用這種方法求得的K值和C值並不是最優的,於是以線性化方法求得的K和C為初值,進一步用牛頓—馬誇法( Marquardt,1963年)擬合原方程K=N(T-C),求K和C的最優值。褐雲瑪瑙螺的卵和螺的發育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分別為14.0204℃、98.4645℃和12.1461℃、2384.1790℃。以標準差作為判別計算結果好壞的標準來分析,正弦法略優於加權平均法。
  • 在水裡跟魚比快?男子用石頭沒砸中,跑著追魚,魚一直遊往下遊
    而比較少用的,如用叉子叉魚,這應該是比較考究個人技術的吧?確實,要看到有魚了才能行動!瞄準目標確認可行後再以最快的速度把叉子扔出去叉魚,技術好的話,中魚率還是很好的。當然了,還有另外一種捕魚的方式,也是比較少人用的,像叉魚一樣,對技術要求是比較高的,那就是用石頭砸魚!
  • 被老虎舌頭舔一下,真的會掉一層皮嗎?老虎為何比獅子厲害?
    當我們被貓咪舔的時候,我們明顯能感覺到像砂紙在手上打磨一樣,很是粗糙、乾燥,跟狗有完全不同的體驗,狗舔起來黏糊糊的,唾液比較多。這是因為貓科動物粉色的舌頭上有非常多朝向喉部的倒刺,這些倒刺由角蛋白組成,其實就是人類指甲的成分。貓科動物的舌頭是身體上每天最繁忙的部分,而且在它們的生活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它們每天醒著的時候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梳妝打扮,用舌頭洗澡或者洗臉。
  • 學以致用:野外求生取火的方法,你知道多少?
    近年,一檔「野外求生」節目爆火,為人熟知的主人翁貝爺在野外探索中各種「神」操作讓觀眾頗為驚嘆,但在他各式各樣求生技能展現的背後,我們應該看到他豐富的知識積累和運用能力。你是否幻想過單獨流落到荒野孤島,怎樣憑藉著自己的所學知識生存下來?我們都知道,野外求生火是第一步,除了驅猛獸保溫暖,還能照明等等,那麼你知道多少種野外取火方式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 野外如果發現這樣的石頭千萬不要丟 一定得帶回家
    這是發生在竹山縣溢水鎮的一件真實事情。在2013年8月份90後小夥李瑞龍和往日一樣拿著鋤頭上山挖黃姜(當地一種植物屬於化工用的材料)中午時分當天剛剛坐下來休息準備喝水時發現不遠處有一株長的很茂盛的黃姜
  • 用手摸、有嘴舔、用刀劃……你試過哪一種?
    還是有好多朋友對和田玉的真假辨別不出來得找人看,我覺得大多數應該是心理因素吧!大家應該多學習和田玉的文化知識是沒錯的。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自信!敢去自己做判斷!久而久之才能練就火眼金睛!今天再詳細跟大家聊聊幾種市面上常見的鑑別和田玉真假方法的實用性吧。
  • 都是家養寵物,為什麼貓會給自己舔毛,狗就不會?貓咪:祖宗教的
    雖然是野外的頂級獵手,但是獨行俠畢竟也會遭受一些來自野外的威脅。狗狗由狼馴化為家養寵物,犬科動物在野外,不算優秀的獵手,但是它們是典型的小隊攻擊模式:它們擅長的是配合。所以野外的狼群都是成群結隊的。它們不需要悄無聲息地接近,因為即使獵物發現一隻狼在靠近,準備逃跑,那麼逃跑的前方路線上,其實也有狼的同伴在等著了,它們更擅長圍追堵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