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二氧化釩超低熱導率,「打破」物理定律!

2020-12-03 環球創新智慧

導讀

最近,美國華裔科學獎吳軍橋領銜的一項科學研究發現二氧化釩材料在導電時,產生的熱量十分微小,遠低於威德曼-弗朗茲定律的預期,打破了該經典物理定律。這項科學發現發表於1月27日的《科學》雜誌上,它將帶來一些列更廣泛的應用,例如一種熱電系統,它可以將引擎和設備產生的廢熱轉化為電能。

吳軍橋教授和科學家們在使用儀器測量鎢釩氧化物納米梁中鎢的含量。

(圖片來源:Marilyn Chung/伯克利實驗室)

威德曼-弗朗茲定律

威德曼-弗朗茲定律,是關於材料「熱導率λ」與「電導率σ」之間的關係的定律。德國物理學家G.H.威德曼和R.弗朗茲於由大量實驗事實發現,許多金屬的熱導率和電導率的比值都是一個常數,這一規律稱為威德曼一弗朗茲定律。1891年H.A.洛倫茲進一步發現,比值λ/σT是與金屬種類無關的常數,T是絕對溫度,這常數用L表示,稱洛倫茲數。

簡單點說,定律說明材料的導電性能越好,那麼導熱性能也越好良好。

二氧化釩

然而,二氧化釩材料卻是一個例外,它並不遵守這一定律。

二氧化釩是一種具有相變性質的金屬氧化物,其相變溫度為67℃左右,在達到相變溫度時可以從絕緣體變化為金屬,相變前後其對紅外光可產生由透射向反射的可逆轉變。

在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納米相材料科學中心,美國田納西大學研究助理亞歷山大·特瑟勒夫與法國科學家合作,藉助凝聚物理學理論成功地解釋了二氧化釩的相行為。他們發現二氧化釩發生的多相競爭現象是由晶格對稱所引起的,在冷卻時二氧化釩晶格能夠以不同的方式發生「摺疊」,因此人們所觀察到的現象是二氧化釩不同的摺疊形態。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伯克利實驗室材料科學部門的物理學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材料科學和工程系教授、這項研究首席調查員吳軍橋評論說:

「這是一個完全意想不到的發現!教科書上對於傳統導體來說牢不可破的物理定律,由於這項發現而瓦解了。這項發現對於理解新穎的導體的基本電子行為,具有根本的重要意義。」

研究過程

吳教授和他領銜的研究團隊與來自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杜克大學副教授 Olivier Delaire 合作,展開了二氧化釩特性的研究。通過仿真和X射線散射實驗,他們梳理出材料的晶格振動(聲子)和電子運動,對於熱導率的影響比率。

令他們感到驚訝的是,他們發現由電子運動引起的熱導率,還未達到威德曼-弗朗茲定律的期望值的十分之一。

由伯克利研究人員合成的二氧化釩納米梁(VO2),具有奇異的導電和導熱特性。在假彩色掃描電子顯微鏡圖像中,導熱係數通過從紅色的熱源板導藍色的感知板之間傳導的熱量測量計算而來。兩個板之間由VO2納米梁傳導熱量。

(圖片來源:吳軍橋/伯克利實驗室)

對於這個現象,吳教授如此解釋:

「電子在運動時具有相互一致性,就像液體一樣,而不像普通金屬中的單個粒子。對於電子而言,熱量是一種隨機運動。普通金屬可以有效地傳導熱量,是由於單個電子可以在許多不同可能性的微觀形態之間跳轉。相對而言,二氧化釩中的電子,彼此協調一致,就像軍樂隊一樣,對於熱量傳導不利。這是由於電子可以隨機切換的形態變少了。」

尤其是,通過讓二氧化釩與其他物質混合,可以調節其導電和導熱的數量。當研究人員在單晶二氧化釩樣本中摻入金屬鎢時,二氧化釩變成金屬時的相變溫度變低了。同時,金屬相中的電子變成更好的導熱體。這使得二氧化釩從絕緣體向金屬進行相變時,研究人員可以控制散發的熱量,反之亦然,溫度也可以調節。

相關應用

研究人員稱,這種材料可以用於消除或者散發引擎中的熱量,或者開發玻璃塗層,提高建築能量的利用率。

這項研究的合作領導者,伯克利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楊凡(音譯)稱:

「這項材料可以用於穩定溫度,通過調諧熱導率,材料可以在炎熱的夏天高效、自動地散熱,因為它具有高熱導率;但是在寒冷的冬天時,可以防止熱量損耗,因為它低溫時的低熱導率。」

二氧化釩還有一項優勢:在30攝氏度以下時是透明的,在60攝氏度以上時可以吸收紅外線。

楊凡表示,在二氧化釩商用之前,還有一些問題有待解決,但是這項研究突出了該材料「奇異的電學和熱學性能」。其他一些材料雖然也能具備類似特性,但是它們發生在大概零下數百度的條件下,所以很難進行真實商用。

參考資料

【1】"Anomalously low electronic thermal conductivity in metallic vanadium dioxide" Science, science.sciencemag.org/cgi/doi/10.1126/science.aag0410

【2】http://newscenter.lbl.gov/2017/01/26/electricity-not-heat-flows-in-vanadium-dioxide/

相關焦點

  • TBSI吳軍橋教授Science:發現二氧化釩反常電子熱導率,「打破」物理定律
    ——吳軍橋最近,由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TBSI)首席科學家之一吳軍橋領銜的一項科學研究發現,處於金屬態的二氧化釩的電子在導電時幾乎不導熱,打破了經典物理定律威德曼-弗朗茲(Wiedemann-Franz)定律
  • 【科技日報】我國研發出具有超低熱導率的熱電材料
    目前報導的熱電材料轉換效率較低,尋找具有較低熱導率的材料是提高熱電材料轉換效率的一個重要方法。由於礦石材料具有很低的熱導率,並且價格低廉而受到科研人員廣泛關注,其中兩種同構同型的礦石材料CuBiS2和CuSbS2的實驗測量熱導率值差別很大,室溫下CuBiS2的熱導率僅為CuSbS2的1/3,因此探索影響材料低熱導率的物理機制對設計和尋找新材料具有重要意義。
  • 可以隱身的材料,二氧化釩製造
    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能夠精確設計二氧化釩相變溫度的方法,未來可能用於光學、隱身、熱調節的可調材料。這種方法就是使用離子束轟炸樣品特定區域產生缺陷,利用缺陷實現對相變溫度的控制。一個多機構團隊的研究人員們已經開發出一種能夠精確設計二氧化釩相變溫度的方法,而二氧化釩可以應用於從家用電器到衛星等高科技裝備中。
  • 物理學家發現了導電但不導熱的金屬,或將帶來新材料革命?
    19 世紀發現的 維德曼–夫蘭茲定理(Wiedemann-Franz Law)描述了金屬電導率和熱導率之間的關係,該定理基本上聲明良好的電導體同時也是良好的熱導體,這也是電動機和電器使用時會變熱的原因。
  • 合肥研究院在二氧化釩紅外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納米室研究人員在熱致相變二氧化釩納米材料的紅外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通過將二氧化釩與透明導電材料複合,實現了對紅外光透過率的主動和動態調控。這一相變特性使得二氧化釩可用作智能節能窗塗層材料,通過對紅外光的調控實現對室內溫度的調節,進而降低建築能耗,達到節能的目的。相變溫度過高、可見光透過率低和對紅外光的調控幅度小是制約二氧化釩實用化的三個關鍵因素。
  • 二氧化釩——未來電子業的革命性材料
    二氧化釩因其獨特屬性成為取代矽材料用於新一代低功耗電子設備的理想選擇。
  • 科學家發現外爾半金屬中巨大熱導率量子振蕩和手性零聲的證據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基於電導率的測量結果和WF定律,可以簡單地估計出熱導率量子振蕩。其通常是非常微弱並難以測量。因此,熱導率的量子振蕩測量一般被認為既困難也沒有太大物理意義和必要性。  最近,《物理評論X》(Phys. Rev.
  • 科普:二氧化釩——未來電子業的革命性材料
    新華社日內瓦2月15日電(記者劉曲)二氧化釩因其獨特屬性成為取代矽材料用於新一代低功耗電子設備的理想選擇。瑞士研究人員近日展示了將二氧化釩用於航空航天通信系統以實現可編程射頻電子功能,凸顯了這種氧化物的應用潛力。
  • 進展|外爾半金屬中巨大熱導率量子振蕩的發現和手性零聲的證據
    這是因為在電子彈性散射的理想情況下,電導率和熱導率互成比例,二者滿足Wiedemann-Franz (WF) 定律。該定律所描述的熱和電的輸運關係是朗道費米液體的基本性質之一,但是其在拓撲半金屬體系中的適用性仍然不明確。拓撲半金屬的電輸運測量,尤其是電導率的量子振蕩,是理解該類材料拓撲電子物性的關鍵手段。相比之下,很少有研究者會嘗試測量金屬或半金屬體系的熱導率量子振蕩。
  • 清華劉鍇團隊:二氧化釩的相變特性、性能調控及應用前景
    研究系統評述了二氧化釩(VO2)材料的相變特性、性能調控及應用前景,以及近十幾年來二氧化釩材料研究領域新的進展及面臨的挑戰。文章連結:https://doi.org/10.1016/j.mattod.2018.03.029 二氧化釩是一種強關聯材料,自1959年被發現以來就因獨特的金屬-絕緣體相變及伴隨的結構相變而受到廣泛的關注。
  • 清華材料學院劉鍇團隊發表綜述文章闡釋二氧化釩的相變特性及應用...
    研究系統評述了二氧化釩(VO2)材料的相變特性、性能調控及應用前景,以及近十幾年來二氧化釩材料研究領域新的進展及面臨的挑戰。二氧化釩是一種強關聯材料,自1959年被發現以來就因獨特的金屬-絕緣體相變及伴隨的結構相變而受到廣泛的關注。其金屬-絕緣體相變溫度約為68攝氏度,非常容易達到,且在相變時電導率、光學吸收率、介電常數、晶格常數等均發生顯著的變化。
  • 二氧化釩多相之謎被揭開
    二氧化釩材料在相對低的溫度下作為絕緣體時,呈現出多相競爭的現象。然而,自20世紀60年代人們開始研究二氧化釩以來,這奇異的相行為一直不為人們所掌握。美國科學家23日表示,通過對二氧化釩相變(從金屬到絕緣體)進行系統的研究,他們揭開了困擾學術界數十年的謎團。     美國田納西大學研究助理亞歷山大·特瑟勒夫與法國科學家合作,他們發現二氧化釩發生的多相競爭現象純粹是由晶格對稱所引起的,並認為在冷卻時二氧化釩晶格能夠以不同的方式發生「摺疊」,因此人們所觀察到的現象是二氧化釩不同的摺疊形態。
  • 【科技日報】二氧化釩摻點兒雜 性能飆升數量級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固體物理所納米材料與納米結構研究室費廣濤研究員課題組,在W摻雜有序二氧化釩納米線陣列光電性能研究方面取得最新進展。日前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刊物《應用表面科學》上。  氧化釩材料具有高的電阻溫度係數和光熱效應,在紅外探測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
  • 二氧化釩摻點兒雜 性能飆升數量級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固體物理所納米材料與納米結構研究室費廣濤研究員課題組,在W摻雜有序二氧化釩納米線陣列光電性能研究方面取得最新進展。日前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刊物《應用表面科學》上。
  • 美法合作揭開二氧化釩多相之謎
    本報華盛頓11月24日電 (記者毛黎)二氧化釩材料在相對低的溫度下作為絕緣體時,呈現出多相競爭的現象。然而,自20世紀60年代人們開始研究二氧化釩以來,這奇異的相行為一直不為人們所掌握。美國科學家23日表示,通過對二氧化釩相變(從金屬到絕緣體)進行系統的研究,他們揭開了困擾學術界數十年的謎團。  美國田納西大學研究助理亞歷山大·特瑟勒夫與法國科學家合作,在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納米相材料科學中心,藉助凝聚物理學理論成功地解釋了二氧化釩的相行為。
  • 二氧化釩股票有哪些?
    在剛剛出版在自然材料雜誌中,一份報告描述了研究人員在磁性物質內的實驗成功觀察到電氣開關(即從非導電狀態變成導電狀態,一開一關正是一個電晶體的雛形,成千上萬的電晶體組合在一起便是一個完整的電路)。具體來說,他們希望能找到一種可以在室溫下工作的晶體。而二氧化釩看起來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二氧化釩金屬-絕緣體相變機理同步輻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二氧化釩金屬-絕緣體相變機理同步輻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智能節能機敏材料二氧化釩(VO2)具有對外界紅外線進行感知和調控的特性
  • 二氧化釩有助於提升電晶體能效?
    美國賓州大學(Penn State)的材料科學家採用一種將二氧化釩結合於電子元件的新技術,發現了可提升電晶體效能的新方法。「但還有一些材料,如二氧化釩可以添加在現有的元件中,使其效能表現更好。」  研究人員們已經知二氧化釩有一種不尋常的特性稱為「金屬-絕緣體轉變」。在金屬狀態下,電子可自由移動,但在絕緣狀態下則無法流動。二氧化釩天生具有開/關轉換特性,這同時也是電腦邏輯和記憶體的基礎。
  • 新型雷射束打破古老的折射定律
    想像裝滿水的玻璃杯中的筷子在水-空氣界面看起來好像被折斷,這是由於光速在空氣和水中的不同——斯涅爾定律所描述的一種眾所周知的現象。然而,如今這種直覺被打破了,一種新型的光束可以實現穿越兩種材料的界面而不會改變其速度,無論這兩種材料有多麼不同,都好像界面不存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