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緯網8月26日訊:據四川日報報導,近日,筆者在成都市收藏愛好者彭雄家,見到了他收藏的兩幅罕見的古代星象圖。
這兩幅古星象圖,分南北兩極,羅列有中國傳統的二十八宿,它的製作是對恆星位置全方位觀測後的形象記錄,再加入一些西方觀察記錄,把北半球(我國中原地區)全天可見的星象畫在一張圓形的圖上,又把南半球(國外)全天可見的星象畫在另一張圓形的圖上,還刻繪有赤道、黃道、銀河等。所刻星計一千多顆,圖和文字中有阿拉伯數字、羅馬字母的中西對照,這是古代中西科學技術交流的最好例證。落款:「嘉慶丁卯徐朝俊識」。嘉慶丁卯即公元1807年,故知此圖有近200年歷史。由於它借鑑了中外天文學的知識,加入西方的一些觀察記錄,故恆星的位置繪得比較準確,比蘇州石刻星圖(宋代淳七年即1247年繪刻)更為先進,具有更高的科學性,也是中西文化結合的實物史料。據專家介紹,這兩幅星象圖對研究我國古代星象學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同時,是很珍貴的文獻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