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不能給它下一個準確的定義,但「共振」這個詞始終讓我饒有興趣。它的意思有很多,並且大多數都相互聯繫。作為一名電氣工程師,我聽到這個詞的第一反應便是想到經過調諧的LC電路。但之後又會想到許多其它方面。鐘擺、操場上的鞦韆或者音叉,都是物理世界裡的共振例子。我曾問過其它人共振對於他們的意義,得到的反應各種各樣:有人十分茫然,有人則說「它讓我想起了詩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45522.htm根據維基百科(也可能是各種教科書),共振的定義是「指一物理系統在特定頻率下,比其他頻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動的趨勢」。當我們想到「自然頻率」的準確定義時,生硬的技術定義可能並沒有太多的詩意,但它實際上卻是詩意化的。它的精確調諧和高效率終究還是優雅的。
那麼,共振與電池管理有什麼關係呢?共振功率轉換器是無線電源技術的核心,無線電源技術提高了許多電池供電設備的利用率和有效性。日常生活中,我們對這些設備的依賴性越來越高,因而我們需要一種充電方法來,儘可能地讓它們能夠隨時可以使用。
現在,我們已經有了一些標準,用於實現無線電源發射器與不同廠商的行動裝置(無線電源接收器)之間的兼容性。未來數月和數年,我們預計公共場所、辦公地點和交通工具上,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無線充電基礎設備。相應地,更多的手持或行動裝置將集成無線充電功能,以利用多種有效充電電源。用戶將只需把電話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把電池充滿。
今天,在用的最常見無線電源形式仍是基於磁感應原理的。有關它的基本定義可在無線電源聯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的網站找到:感應式電力傳輸(Inductive Power Transmission)。
16世紀開始,人們就對機械共振進行研究,並從19世紀開始對電氣共振進行研究。在過去的幾年裡,共振轉換器最終成為一種常見的無線電力傳輸形式。共振拓撲的使用在這些設計中很普遍,因為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系統,這個系統能夠在相對較寬的功率級別範圍保持高轉換效率。有關共振耦合的簡述請點擊此處:共振耦合。
基本上,消費者家裡現在都會有一個無線路由器(可供多臺計算機、智慧型手機和其它設備使用),並且在他們外出旅行時也可在許多地點使用無線熱點接入網際網路。相應地,無線電源標準的出現,將實現移動用戶在家中使用無線充電板來為多個設備充電,並且將免除外出旅行時還要帶上充電器的麻煩。隨著更多的人們開始體驗到無線電源的方便性和有效性,無線充電的概念必將開始真正地獲得大眾的共鳴。
圖1顯示了使用TI bqTESLA晶片組實現的無線電源系統的基本框圖。發射器(板)工作的佔空比是固定的,但可以改變其工作頻率。接收器通過正向功率傳輸所用相同磁耦合,把所需功率級別信息傳回發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