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殼盤點:這些經典釣魚文,你信過幾個?

2021-01-21 果殼

圖片來源:123rf.com.cn正版圖片庫

四月到了,又迎來了一個誆人的季節……在這裡想說說幾個讓人印象深刻的釣魚文。

釣魚這個行為,與愚人節的玩笑很相像,大多都是以輕鬆娛樂或是諷刺為開端,但是隨著信息的不斷流傳,卻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後果,也導致不少人上當受騙,最終成為了謠言的一種形式。下面就來說幾個比較經典的案例。

一氧化二氫

一氧化二氫算是科學釣魚文的一個代表作。它最早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出現。這個文章的核心在於把水替換成一個看起來非常陌生的化學名稱「一氧化二氫」,並且強調了它的「危害」。其中的說法如「是酸雨的主要成分」、「過多的攝取可能導致各種不適」等雖然陳述的是事實,但敘述上很有誤導性。這個文章算是對人們「化學恐懼症」的一種諷刺,在傳播的過程中也引發了更多共鳴和二次創作。

同時,這則消息也讓不少人信以為真,並且帶來了一系列麻煩。在東方時空節目「真相調查」當中,果殼還因為這個事情被坑了一道……(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不= =)

說到人們對「化學物質」這個字眼的恐懼,還有一個諷刺作品堪稱經典,《自然化學》期刊的編輯收到過一篇名為「一份針對不含化學物質的消費品的詳盡綜述」(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chemical-free consumer products),編輯們將這篇論文發布在了他們的博客上。當然,內容嘛,就是白紙一張:

(這個真是,各種意義上的幹得漂亮_(:з」∠)_)

另外還有一個類似的氯化鈉的案例,釣了一條大魚上來= =


索卡事件,以及一系列胡B寫的論文

以胡亂拼湊、捏造術語、計算機隨機生成等方式捏造論文並向期刊投稿的事情,這種惡作劇和釣魚也很相似。這些編造論文投稿的人很多都是正經的研究者,甚至是學界知名人士,他們這樣做的理由,主要是要揭示期刊審核中的漏洞。

歷史上比較有名的一個這類的惡作劇是索卡事件,紐約大學的教授索卡向《社會文本》(Social Text)期刊投稿一篇名叫《跨越界線:通往量子引力的轉換詮釋學》(Transgressing the Boundaries: Toward a Transformative Hermeneutics of Quantum Gravity)的文章,期刊魚塊地刊登了這篇文章,但立刻就被索卡piapia打臉了——他聲明,這篇文章裡面的內容完全都是胡扯,並批評期刊缺乏對投稿文章嚴謹的審查。

類似的「釣魚實驗」在此後也被重複了不少次,而且在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的時代,它也變得更加有趣了。比如說,就有人開發了一種能夠自動生成數學論文的軟體,用這個東西生成的論文去投稿,結果還接收了……

然後,也有人進行了更大樣本的重複釣魚。John Bohannon是哈佛大學的一位生物學家,他用假名字、假單位和有點專業基礎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問題的假論文分別向304個開放期刊進行了投稿。結果,接收了論文的期刊超過了半數。這個結果還是挺有價值的,John Bohannon還因此在《科學》上正經發了一篇文章,來提醒大家警惕期刊審核的漏洞。

在一票純為娛樂和諷刺而生的釣魚文當中,這個也算是相對比較有現實意義的一種釣魚吧。不過如果大家都這樣估計期刊編輯就瘋了= =


高鐵魔盒

說到稱霸中文網際網路界的釣魚文,以《高鐵——悄悄開啟群發性地質災害的魔盒》為代表的「魔盒系列」肯定是可以排在前列的。

據說這個文章最早是2010年出現在網絡上的,其中虛構了「張拾邁」教授的人物形象,並通過他表達了對高鐵引發地質災害的憂慮,而這個實際上是對黃萬裡以及他對三峽工程態度的戲仿,文中的人物的學術名詞都純屬虛構。

這個文章在網絡上廣為傳播,依然是騙到很多不明真相的群眾,甚至《第一財經日報》曾被這篇文章坑到,在其報導中引用了「張拾邁」的觀點(不過之後很快就改掉了)。

這個文章的寫作風格也受到了眾多網友的喜愛(嚴重誤),由此產生了很多二次創作的系列釣魚文,比如《A片——悄悄開啟亡國滅種災害的魔盒》、《上自習——悄悄開啟毀滅中華民族的魔盒》、《留學德國——悄悄開啟毀滅中國的魔盒》,儼然成為了一場娛樂狂歡。如果上網搜索,還可以找到魔盒文的模板,只要把自己喜歡的關鍵詞填進去就可以得到一篇屬於你的釣魚文啦~(餵)。


秋褲

「假如一個國家穿了60年秋褲,就再也沒可能脫下它了。」——這也是相當經典的一個釣魚&陰毛論帖了_(:з)∠)_。秋褲顯然並不是中國特色,用進廢退之說自然也是不靠譜的。


先父遺傳

有關「先父遺傳」的一段經典傳聞是這樣說的:

女人婚前儘量避免「性行為」的科學理由英國人類學研究所Dr. Gossip教授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女人「子宮」中會分泌「ignorant ingredient」液體,這個液體會和「某些」男性精子中的「virginalobsession」成分作用,將「foolish goddamn factor」遺傳給下一代。Dr.gossip教授研究發現,「婚前性行為」與「婚後性行為」在生理方面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這段文字也是包含了很多惡搞成分的釣魚文。文中幾處英文沒有一個是正經的內容,Dr. Gossip=「謠言醫生」,ignorant ingredient=「愚昧的成分」,foolish goddamn factor=該死的愚蠢因子,這些詞彙無不透著瞎扯的味道。其中的所謂科學術語也是純屬虛構。



軍事、歷史釣魚文

其實相比科技,軍事、歷史才是釣魚文更加常見的題材,不過這部分就不去展開說了。

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八尺協定」,其中捏造了一個中共與日本籤訂的「賣國條約」,而實際上「八尺」是原「音速論壇」版主的外號,這其實是一個論壇用戶才懂的玩笑。文中也留下了不少明顯的漏洞和梗,比如其中聲稱籤訂協定的時間是1931年2月29日,但1931年根本沒這天……


愚人節玩笑

在愚人節時,不少西方媒體都會一本正經地報導一些虛假的信息,很多公司也會推出純屬玩笑的愚人節產品,近些年來,這一風潮也逐漸進入了國內。

不少愚人節玩笑都相當有趣而且無傷大雅,比如BBC拍攝過的飛翔企鵝的短片,還有我個人比較喜歡的google「靈鼻子」氣味搜索(這個感覺萌萌噠!)。這個東西玩一下還是挺開心的,即使一時沒反應過來,也不至於有什麼特別不好的後果。

不過也有一些愚人節報導被人當真並引發了錯誤信息的傳播。比如,據當事人表示,「西點軍校學雷鋒」這條不實信息的來源就是外媒的一條愚人節玩笑,但被當做真實的新聞引進了國內,從此廣為流傳。尤其是在並沒有愚人節傳統的中國,用一本正經的方式呈現出來的愚人節玩笑更加容易被當真。

果殼之前搞的愚人節特稿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比如大臉基因,被其他的網站當做新聞報導轉載了,其中沒有了任何愚人節標示。這確實是個不好的事情,所以今年愚人節特稿這個欄目已經取消了嗯……

你們還能想到哪些經典的釣魚案例?也可以一起聊聊

===========================

最後,要著重說一下這個:

為什麼要反對釣魚?

編造釣魚文並嘲笑上當的人,這雖然政治不正確但是確實很好玩,但是我們還是要反對這種娛樂或者表現諷刺的方式。原因很簡單:總會有人上當受騙,而且這會帶來現實的負面影響。

這裡可以舉個例子:

1940年的3月31日, 富蘭克林研究院 (Franklin Institute)發布了一條消息:明天將是世界末日。這條消息被KYW電臺廣播出去:「賓夕法尼亞富蘭克林研究院的天文學家證實世界將毀滅,時間是明天東部時間的下午3點。這不是愚人節玩笑,消息已經本市費爾斯天文館(Fels Planetarium)負責人證實。」恐慌隨即開始蔓延,潮水般的電話湧入當地機關。直到富蘭克林研究院出面澄清,恐慌才慢慢平息。事件的始作俑者是該研究院的新聞人員威廉士•卡斯特裡(William Castellini)。他最初的目的只是為了給第二天的講座「世界末日將會怎樣?」做宣傳。悲劇的是,學院因此解僱了卡斯特裡。恩,節日有風險,玩笑需謹慎。


玩笑直接就變成了謠言,並且影響了社會秩序,這個也是遠超出始作俑者預期的事情。

很多釣魚文其實最初是一些小圈子的玩笑,最初可能就是「懂得梗」的人們一起玩一玩,或者是當做吸引眼球的手段,並不是有意要散播錯誤信息的。但是到了後來,隨著信息的不斷傳播,基本上都達到了一個「玩脫了」的階段,這時候玩笑就變成了不折不扣的謠言。想要再去挽回影響,也變得很不容易了。

編寫釣魚文、愚人節玩笑的人經常會覺得自己放入了很多「常識錯誤」,覺得這些文章假得顯而易見,但是實際在傳播當中我們總會發現,所謂「常識」並不是共識。很多知識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而且,偷懶和情緒化雖然不是什麼好事,但它卻是人類認知系統的天性。你可以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死理性派,遇到可疑的信息就認真求證,但是卻很難期待所有人都這樣做,克服大腦對認知資源的吝嗇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所以,從一開始就不要假設人都是理性的,也不要去嘲笑掉進認知陷阱的人。

最重要的是,幫助別人了解新知識遠比嘲笑他們無知更讓人開心:)




本文為果殼網原創,謝絕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media@guokr.com

相關焦點

  • 宋丹丹演過的這些經典小品,你看過幾個?
    宋丹丹演過的這些經典小品,你看過幾個?每次央視的佳節晚會中語言類節目裡最讓人捧腹大笑的就數小品了。你有啥不開心的,就讓小品來拯救。下面盤點的是各大晚會的「老面孔」宋丹丹演過的小品。超生遊擊隊1990年央視元旦晚會《超生遊擊隊》的內容為一對農村夫妻(宋丹丹扮演妻子)在生了三個女兒後,為了躲避計劃生育政策爭取生一個兒子而背井離鄉,互相埋怨的對話。該小品為宋丹丹奠定了喜劇、小品演員的名望。
  • 盤點一些常見的釣魚彈幕,「光年是什麼單位?」
    盤點一些常見的釣魚彈幕,「光年是什麼單位?」如今各大直播平臺順風順水,不少年輕人已經把每天飯點看一會直播變成了每天的常規節目,跟以前的吃完晚飯看電視一樣普及。常見的釣魚彈幕有以下幾種:1、有人看嗎?沒人看我關了常見於一些深夜節目,通常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留下的觀眾群體比較固定,大家發言也比較少。這個時候會有人冒充主播出來說:有人看嗎?沒人看我關了。
  • 古今意思截然不同的成語大盤點,你知道幾個呢?
    古今意思截然不同的成語大盤點,你知道幾個呢?文|百家燴四大文明古國,如今傳承下來的只有中國,絕大多數的經典都隨著典籍流傳下來,不過人們嘴裡說的話卻是一變再變。就像你在十年前對著一個美女叫小姐,人家肯定笑呵呵問你有什麼事,不過現在只要你感覺自己扛湊,你也可以繼續對美女這麼喊。這才十年就有這麼大變化,那兩千年前的古人,和我們說話用的成語哪些意思和現在不一樣呢,今天小編就來帶領大家盤點一下。
  • 高鐵引發地質災害系「釣魚文」 杜撰文章為惡搞
    你被「釣魚」惡搞了!  網絡辭典  「釣魚文」  「釣魚」是一種網絡惡作劇行為,目的是嘲笑和打擊那些看文章不仔細的網友,不僅作者有意識地埋下陷阱,還有「釣魚黨」有組織地加以傳播。《高鐵》一文是比較典型的「釣魚文」,用一篇杜撰的文章或圖片,在網際網路上發布,使目標群體產生先是相信、繼而發現自己錯信了杜撰文章的過程。」  9月8日開始,《高鐵——悄悄開啟群發性地質災害的魔盒》一帖在網上瘋傳。帖子稱,中科院西安地球環境研究所張拾邁教授經過全面細緻的研究,得出「中國的地質不適合建高鐵」的結論。因此文影響過大,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還專門發聲明澄清並無這麼一位教授。
  • 這些電影都在陽朔取過景,你都去過幾個?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陽朔山水之美令人神往盤點那些曾經在陽朔取過景的電影《劉三姐》電影《劉三姐》拍攝於1960年春夏,是中國第一部風光音樂故事片。片中多處經典的自然風光,包括陽朔西街、陽朔大榕樹、龍勝瑤寨、龍脊梯田等,無數動聽又極富感染力的壯族山歌,頗具當年《劉三姐》的味道但又更為現代。《夜鶯》2014年,由廣西電影集團出品的中法合拍電影《夜鶯》在法國公映,這也是最新一部展現桂林風景的電影作品。作為中法兩國聯合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夜鶯》娓娓講述的親情故事和片中體現的人文情懷深深打動了法國觀眾的心。
  • 保智商,遠離荒謬釣魚文
    而現在,隨著這一批高鐵線路的陸續通車,張拾邁教授的警告正在漸漸地不幸變為現實…… 」網文截圖這些都是真的嗎?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查證發現,這篇網文故弄玄虛,它其實是一篇在網上流傳了8年多的「釣魚文」。所謂「釣魚文」,就是典型的文字惡作劇,作者利用讀者的知識盲點,達到其「釣魚」的目的——戲耍與自己理念相左的特定人群。
  • 俗語「釣魚窮三代,玩鳥毀一生」後幾句非常經典,但很少有人知道
    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出現過文化斷層的文明古國,中國時至今日仍然在學習這幾千年前古人留下的詩詞歌賦。除了這些詩詞歌賦以外,還有很多口口相傳的民間俗語也是博大精深。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品鑑一下其中的幾句。相信很多喜歡釣魚的朋友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釣魚窮三代,玩鳥毀一生」。這句話一直被人們奉為經典,其大概意思就是說釣魚會花費大量的金錢,會讓人變窮。
  • 盤點2月謠言:這些食物的「另類」功效你別信
    盤點2月謠言:這些食物的「另類」功效你別信 2018-02-27 2018年02月27日 03:47 來源:科技日報 參與互動    盤點
  • 經典難以再現,這些80年代的動畫你應該沒看過
    在文章的開篇想問一下小夥伴們一個問題,你覺得小時候能滿足你那純真奇幻的夢是什麼呢?我個人覺得是動畫,作為90後的我,雖然過了看動畫的年齡,不過還是希望在這快節奏的生活中保持著一顆愉悅平靜的心情,而動畫就是我精神的支柱。
  • 暴露年齡系列,盤點動漫中那些經典的貓咪,你認識幾個?
    貓咪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雖然它們往往把人類當成僕人......動漫中自然也少不了貓咪的參與啦,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動漫中出現過的經典貓咪形象,因為很多都是多年以前的動漫,全認識的朋友應該不多。喵喵出自神奇寶貝、寵物小精靈、精靈寶可夢,也有翻譯成喵貓的,這隻貓的形象也非常經典,同時以他為首的火箭隊也是非常著名的反派團隊,每一次出場都給皮卡丘和小智帶來很大的麻煩,這隻貓壞壞的長相被很多人記住了。
  • 「釣魚窮三代,玩鳥毀一生」,後幾句才是精髓,不說你未必知道
    以及現在在春節時期經常能夠看到的工整對仗的對聯,中華民族的文化歷經了5000年的沉澱,早已是非常的有底蘊,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大家信口拈來的俗語,俗語一般都是人們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道理,它短小精悍,結構簡單,民間就算沒有文化的人,也可以很輕易的記住它,並且一直流傳至今。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的,就是一句俗語。
  • 【科學闢謠】這些生活「小常識」,你錯信了幾個?
    因此,我們要注意區別正確和錯誤的日常小知識,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那些容易被錯信的「小常識」。01喝紅糖水能緩解痛經?女生每個月都會有幾天難熬的日子,在生理期喝紅糖水可以緩解痛經這一說法由來已久,可是也有很多人表示「親測無效」。
  • 鄉土田園·組織運營·領地基建·文明養成·種田文盤點
    作者是個設定控,寫得又細又密,總體來看寫的條理清晰,文筆流暢,也挺有樂子,種田頗有新意,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在政治領域考慮不夠周全,政治制度和法律建設顯得非常想當然,特別是用滿清八旗制度控制馬王手下這段,雖然只是個惡搞,十來章就過了,但因此引起了部分爭議~ps:我原以為一本有爭議的變身女主文,又有爭議點,會比較涼,會沒人反饋,但事實上,結果是遠超我預期,好評反饋持續不斷~所以我的觀點是,不用在意那些爭議
  • 盤點幾種好吃的淡水魚,第三種最好吃卻很少有人吃過,你吃過幾種
    盤點幾種好吃的淡水魚,第三種最好吃卻很少有人吃過,你吃過幾種,現在很多朋友都喜歡在沒事的時候出去釣魚,抓魚,要是運氣就好的話還能抓到一些魚回家做著吃呢。不過,我們在農村裡抓到的那些魚一般都是鯽魚,很少能抓到淡水魚的。
  • 「釣魚文」鬼話連篇!
    科學研究再次刷新你的世界觀》《你還想戒菸嗎?看了這篇文章,戒菸的人都哭了》的文章。這些文章稱:「今年3月2日發布的最新研究顯示,尼古丁是癌症剋星。菸草燃燒過程中的非飽和狀態的尼古丁,具有抗癌活性。」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核實發現,這些都是鬼話連篇的「釣魚文」。所謂「釣魚文」是一種典型的文字惡作劇,這類文章的作者針對特定的人群,以戲耍為目的,故意說一些奇異的、似是而非的、誤導性的觀點和言論(一般都迎合對方的觀點和立場),讓被「釣」的人先是相信了這些事例或言論是真的,但之後才意識到自己上當了,就像魚上當咬鉤一樣。
  • 穿越火線:盤點5把粉色系經典武器系列,你用過幾款?
    穿越火線是一個很經典的射擊遊戲,已經是陪伴我們10年的時間了,這期間也是上架了非常的經典武器,在當年還沒有英雄級武器的時候,這些經典武器才是遊戲裡面玩家使用的主流武器,不過很多在如今已經是絕版了,因為下架了很多,目前已經沒地方買了!
  • 釣魚人劇荒?不存在!5部最值得釣魚人看的經典紀錄片!
    聽過釣魚有奧妙,垂釣紀實紀錄片當然也少不了,今天【釣魚那些事】板塊,小編就來給大家來盤點盤點:有哪些紀錄片能讓釣友們在閒暇之時放鬆一下,又能從中學到超多釣魚知識?1.《釣魚的人》這是國內首檔聚焦釣魚人群的系列人物微紀錄片。每個人都有生活的難處,有人為此忙忙碌碌,有人避之風花雪月,有人因它借酒消愁,也有人,更願意對水付諸心事,以魚「聊以解憂」。
  • 「直男」果殼的化妝品生意
    果殼美麗店鋪主頁 近3個月來,在美組發布的65篇微信頭條中,其中25篇推文附帶了產品在果殼美麗店鋪的連結,2篇附帶了產品在其他購物平臺的連結,這些頭條文章的閱讀量都在2萬—5萬之間。
  • 盤點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幾種小吃,這些小吃裡你都吃過幾種呢?
    相信對於很多吃貨來說具有誘惑力的不僅僅餐廳桌上的山珍海味,更多的是街邊夜市中那些令人回味無窮的小吃,這些小吃每當夜幕降臨就會出現在每個城鎮大大小小的街邊,也是當代生活中的一種趣味。那麼除了咱們中國的小吃,世界上也有許許多多的小吃是我們未曾吃過的,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些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小吃,來看看這些小吃裡你都吃過幾種呢?
  • 盤點一波高品質單元劇類型文,本本經典耐看,你看過幾本?
    推一波單元劇類型文,由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小故事構成的文,非快穿,經典耐看,首推《七根兇簡》~1,書名: 《七根兇簡》 作者:尾魚小短評:本書懸疑推理題材,由七個單元故事組成,七根兇簡對應七樁命案,從第一根兇簡犯下的漁線人偶案開始,鳳凰小分隊誤打誤撞收伏了第一根,接下來相繼開始收伏剩下的,引出仙人指路、胭脂琥珀、風卷塵垢、細雨秦坑、獵影豹聲和鳳凰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