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科協
邀您關注科普知識
以下文章來源於科學闢謠平臺 ,作者愛學習的謠謠
科學闢謠平臺
由中國科協、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和市場監管總局等部委主辦,中央網信辦指導,全國學會、權威媒體、社會機構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
當常識變成認知誤區,帶來不僅僅是無用,還可能對身體產生影響。
| 圖蟲創意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一些小常識,比如燒燙傷可以抹牙膏止痛、小蘇打可除鐵鏽、燻醋可以預防感冒……可是,有一些知識它是正確的,而有一些卻是錯誤的。因此,我們要注意區別正確和錯誤的日常小知識,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那些容易被錯信的「小常識」。
01
喝紅糖水能緩解痛經?
女生每個月都會有幾天難熬的日子,在生理期喝紅糖水可以緩解痛經這一說法由來已久,可是也有很多人表示「親測無效」。
實際上,由於熱飲有舒張血管的作用,對於某些女性來說,喝點熱的紅糖水,好像就不那麼痛了。但這並不是因為糖本身含有什麼特殊的功效成分,而是因為它是熱的,和喝熱水或者熱敷的效果類似。此外,過度食用甜食也會讓女性的情緒波動比較厲害,產生焦慮等情緒。如果真的發生了比較嚴重的痛經,建議及早就醫治療。
02
燒燙傷可以塗抹牙膏來清涼止痛?
燒燙傷塗牙膏的做法是錯誤的。牙膏中的薄荷成分雖能讓患處暫時感覺清涼,但這樣易導致細菌滋生和創面感染。此外,塗抹醬油、香油、花椒麵、凡士林等 「土」方法,不但不利於傷口恢復,還會增加感染機會。
發生燒、燙傷後,應立即用涼水衝洗患處,做降溫處理,可以抑制高溫對皮膚的損傷,降低感染危險;對於有衣物覆蓋部位的燒燙傷,應立即用冷水進行局部降溫,然後輕輕脫去衣物或用剪刀縱向剪開,用乾淨的紗布包裹患處,保持其清潔和乾燥。如果傷處起了水皰,切勿隨意刺破,小水皰可待其自然吸收,水皰較大或嚴重時要馬上就醫。
專家提示,小面積淺度的燒傷在基礎家庭急救後及時到醫院處理,較嚴重的建議立刻就醫。
燒燙傷塗牙膏的做法是錯誤的 | 圖蟲創意
03
小蘇打可除鐵鏽、水垢?
小蘇打即碳酸氫鈉,屬酸式鹽,融入水後顯弱鹼性,是一種結晶的白色固體,但通常表現為細粉末,具有微鹹的鹼性味道。因為水垢的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鎂、氫氧化鎂等,這些成分都不會和鹼發生反應,只有酸可以除掉它們,因此小蘇打不能用來除水垢。
此外,小蘇打+白醋可除鐵鏽的說法也不科學。鐵鏽的成分是氧化鐵,氧化鐵不和鹼反應,所以小蘇打不能除鏽。醋酸雖然可以緩慢溶解鐵鏽,但是白醋中的醋酸濃度僅有3%—5%,基本沒有除鏽作用。
04
仙人掌可以防輻射?
有人認為,陽光裡有很多紫外線,仙人掌不懼豔陽有很強的抗輻射能力,因此很多上班族喜歡養一盆仙人掌放在辦公桌上用來防輻射。
其實,這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作用。植物只能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紅光、遠紅光(紅外線)、紫光以及紫外線,這個是它們完成光合作用的保證。但太陽中產生的是「輻射能」與電子產品產生的輻射線是兩種概念,所以說仙人掌可以比別的東西更好地屏蔽或者吸附這些輻射並無依據。而且已有研究表明,普通電腦周圍的電磁強度遠遠小於安全準則的限值,沒有必要擔心,也沒有必要額外「防輻射」。
「仙人掌防輻射」的說法並不靠譜 | SOOGIF
05
鐵鍋炒菜可以補鐵?
「鐵鍋炒菜可以補鐵」的傳言由來已久。很多人對此深信不疑。實際上,在炒菜時,鐵鍋溶出的鐵元素為非血紅素鐵,能被人體吸收的比例並不高,大概只有不到3%。而人體血液所需的、且能更有效吸收的是血紅素鐵,所以即便是長期使用鐵鍋,也達不到很好的補鐵效果。目前,國內外也沒有任何研究顯示,靠鐵鍋溶出鐵的方式能解決國民的貧血問題。
因此,不要把補鐵的希望寄託於鐵鍋,也不需要再擔心用不粘鍋或者不鏽鋼鍋補鐵的作用比鐵鍋差。
鐵鍋炒菜補鐵收效甚微 | SOOGIF
06
仰頭、捏鼻、塞紙可以止鼻血?
小時候,我們經常被教育過,出鼻血後要馬上抬頭,捏住鼻子。這些我們熟悉的操作到底對不對?
鼻子是由相互貫通的鼻腔、鼻竇、鼻咽部組成,且口鼻相通,所以,仰頭只是改變了血流途徑。這樣似乎看起來出血量減少了,其實是將本來從鼻孔流出的血液向後經鼻咽部流至口中,或者咽下至胃內,並不能止血。捏鼻子是對的,要用手指捏緊兩側鼻翼,如果出血點在前鼻孔附近,可以壓迫止血作用。
遇到流鼻血的情況,可以這麼做:先要低頭往前傾,防止血液下咽;再用拇指和食指向中線方向捏住或壓按鼻翼止血,按壓5-10分鐘左右;同時,還可以用冷水袋或冷毛巾敷前額和面部。如果剛剛這些措施還不行,就需要馬上到醫院就診了。
07
誤吞魚刺,可咽米飯、喝醋解決?
有傳言稱,誤吞魚刺時,建議咽米飯、喝醋,或者整團青菜往下呑、咽饅頭。
實際上,誤吞魚刺卡喉最科學的方法就是及時就醫。魚刺卡在食道裡,毗鄰心肺、支氣管、主動脈等器官,會導致食管損傷穿孔、縱膈感染、肺部感染、主動脈破裂大出血危及生命。喝醋不科學,單純把魚刺放在醋中浸泡,也需要30分鐘以上才能達到軟化效果。呑咽米飯饅頭,會讓異物往深處移動,不但增加取出來的難度,同時會引發感染、潰瘍等。
醋的軟化作用在30分鐘以上才能見效 | 圖蟲創意
08
晚上薑湯賽砒霜?
俗話說,「早晨薑湯似參湯,晚上薑湯賽砒霜」。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研究表明,生薑中富含揮髮油、姜辣素、澱粉等營養成分,食用生薑能夠增加血液的循環並刺激胃液分泌從而促進消化,同時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生薑中的姜辣素成分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姜烯、薑酮等成分還有明顯的抑制嘔吐作用,因此姜對人體有很大的益處。但是在夜間食用生薑,其中所含的姜酚等物質可能刺激腸道蠕動,影響睡眠。所以晚上大量吃薑,並不會嚴重到等於吃砒霜,但確實對健康不利,專家建議夜間儘量不要大量食用生薑。
09
燻醋可以預防感冒?
很多人家裡喜歡在感冒多發的季節燒一鍋醋來進行消毒,試圖預防感冒;也有很多人在微信群裡分享燻醋預防感冒的偏方。
實際上,醋是一種弱酸,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能夠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但醋的氧化性很弱,稀釋到空氣中後,濃度也會降低,對病毒的氧化能力就更弱了,並不能夠殺滅感冒病毒。此外,如果空氣中的醋濃度過高,人體吸入的時間過長,不但會引起呼吸困難和噁心等症狀,還會對皮膚和呼吸道黏膜造成傷害。所以,燻醋並不能預防感冒。
預防感冒,燻醋「做不到」啊 | SOOGIF
審核 |
阮光鋒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
孫建方 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皮膚性病學教授
魏 銳 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副教授
王 康 北京植物園科普館館長
韓宏偉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主任、研究員
孫書臣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醫師
劉召芬 中華預防醫學會研究員
鄧躍林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知名專家、教授
王雙苗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
呂志傑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主管藥師
張繼春 北京協和醫院藥劑科主任藥師
沈 群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
張 宇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辦公室副主任
*排名不分先後
原標題:《【科學闢謠】這些生活「小常識」,你錯信了幾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