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入冬,咱們北方就開始了熱熱鬧鬧囤菜的景象。囤菜好過冬,然而謠言可不能「囤」,不要因為相信這些謠言而影響你的囤菜計劃。今天我們就把關於蔬菜的謠言一網打盡。
吃醃菜真的致癌?
根據2017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致癌物清單》,醃製蔬菜屬於2B類致癌物。2B類致癌物的具體定義是:「對人類致癌性證據有限,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並不充分;或對人類致癌性證據不足,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充分。」也就是說,醃菜致癌的證據並不充分。
此外,醃菜種類繁多,不同地域間醃菜的做法也各有不同,比如醃製時間、原料、配料差異等。在選擇醃菜時,要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產品、用醃菜替代部分烹調用鹽、自製醃菜一定要醃夠時間。
相較於新鮮蔬菜,醃菜的維生素含量大幅降低,其營養價值大打折扣,加之含鹽量過高,因此不建議長期食用。
四季豆裡含毒素?
不少人認為四季豆是有毒蔬菜。事實上,新鮮四季豆中凝集素含量較高,高溫水煮處理可使凝集素失活。但若豆類未煮熟煮透則會引起食用者中毒,主要表現為胃腸炎症狀,屬於急性中毒,比如嘔吐腹瀉,極少數老人、體質弱的人症狀會更嚴重。完全煮熟的四季豆正常食用對人體無害。
浙江大學教授沈立榮建議,四季豆最好用於紅燒,因為紅燒可以充分熟透。當四季豆失去原有的生綠色、沒有豆腥味和苦硬感,就算完全煮熟了。
苦瓜能降血糖?
苦瓜被認為具有潛在降血糖效果,主要是因為苦瓜提取物中的兩種活性成分——苦瓜素和多肽P。關於苦瓜素,動物實驗的證據較為充分,但並未有人體的臨床試驗。關於多肽P,試驗表明其不具有明顯的功效,且在苦瓜中的含量微乎其微,很難對其準確定量。因此,單吃苦瓜也很難達到明顯降低血糖的效果。
目前,關於苦瓜對於降低血糖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還沒有定論,糖尿病患者應該對類似的說法保持謹慎,嚴格遵循醫囑服藥和控制血糖,不要輕易相信網上或民間流傳的偏方。
吃芹菜能降血壓?
芹菜中含有芹菜素,在動物試驗中確實被證明有舒張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但動物實驗的結果不一定同樣能在人身上實現。而且,一種物質如果要達到治療效果,除了其中含有治療成分外,還需要足夠的劑量。芹菜素在芹菜中的含量很低,動物實驗中用的劑量都非常高,靠飲食很難吃出來。因此,目前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吃芹菜能降血壓。
多吃菠菜能補鐵?
「菠菜含鐵量高,多吃可補鐵」的說法流傳很廣。但實際上,菠菜的鐵含量在葉菜中只處於中等水平(2.9毫克/100克)。並且,菠菜裡的鐵是非血紅素鐵,人體的吸收率較低,一般只有3%-8%。因此,想靠吃菠菜來補鐵不太現實。
炒西葫蘆致癌?
「西葫蘆致癌」的說法是來源於2013年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發布的一項報告。報告中顯示,炒熟的西葫蘆中丙烯醯胺的含量是360微克/公斤,而丙烯醯胺屬於二級致癌物。
然而,在實驗測試中的炒法是比較極端的,是用猛火炒了3分鐘和6分鐘,跟大家平常的烹飪過程不大一樣。而且,這個含量也只是在蔬菜中很高,在其他食物中並不罕見,比如咖啡及其類似製品中的丙烯醯胺平均含量為509微克/公斤。此外,炒西葫蘆雖會產生丙烯醯胺,但每天吃大概一斤以上,才可能超過安全量。因此,炒西葫蘆雖然會產生丙烯醯胺,但人的正常食用量是不會超過安全值的。(河北新聞網綜合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科學闢謠平臺、新華網、人民網、上觀新聞,編輯馬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