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引發地質災害系「釣魚文」 杜撰文章為惡搞

2021-01-08 搜狐網

  高鐵引發地質災害?你被「釣魚」惡搞了!

  網絡辭典

  「釣魚文」

  「釣魚」是一種網絡惡作劇行為,目的是嘲笑和打擊那些看文章不仔細的網友,不僅作者有意識地埋下陷阱,還有「釣魚黨」有組織地加以傳播。《高鐵》一文是比較典型的「釣魚文」,用一篇杜撰的文章或圖片,在網際網路上發布,使目標群體產生先是相信、繼而發現自己錯信了杜撰文章的過程。」

  9月8日開始,《高鐵——悄悄開啟群發性地質災害的魔盒》一帖在網上瘋傳。帖子稱,中科院西安地球環境研究所張拾邁教授經過全面細緻的研究,得出「中國的地質不適合建高鐵」的結論。因此文影響過大,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還專門發聲明澄清並無這麼一位教授。記者調查發現,這是一篇「釣魚文」。

  《高鐵》一文說,「張拾邁教授」經研究後認為在中國的地質條件下,高鐵產生的「夏爾謝夫力」將連鎖導致嚴重的「史蒂芬金效應」,從而引起群發性的地質災害。他將研究成果寫成報告,「多次致信鐵道部和國務院,陳述了高鐵的風險,卻沒有得到任何回應」。文章把高鐵建設和中國地質災害聯繫起來:「隨著一批時速220、350甚至380公裡高鐵的建成通車,夏爾謝夫力和相應造成的史蒂芬金效應相比過去是飛躍性的。自2009年下半年起,中國的地震災害變得異乎尋常的頻繁。」

  據百度物理吧網友「碘化亞銅」發的揭秘文章《記一次玩大了的釣魚》透露,《高鐵》的作者最先在未名時空BBS發表這篇文章。「整篇文章完全胡謅八扯,目的就是惡搞黃萬裡,追求的就是無釐頭的非邏輯,還摻上一串串的冷笑話。」結果這篇文章被以許多聳動的標題在SNS網站上傳播非常廣泛。

  而作者本人也於9月8日在未名時空「自首」:「在文中我用彩蛋向本站的2個id致敬了,『夏』爾『謝』夫力是指『蝦蟹』,『史蒂芬金效應』是指『StephenKing』(註:美國著名恐怖小說作家)。正是他們的創造力、想像力和挖坑不倦的精神鼓勵了我的創作。我想讓他們知道。」據《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黃海)

相關焦點

  • 中國高鐵導致群發性地質災害?保智商,遠離荒謬釣魚文
    近日,一篇題為《中國高鐵——悄悄開啟群發性地質災害的魔盒》的文章在網上流傳。文章講述了「中科院西安地球環境研究所的老教授張拾邁」的故事:「在中國的高鐵大潮面前,張拾邁是為數不多保持著謹慎、理性的學者。經過全面、細緻的研究,他得出『中國的地質不適合建高鐵』的結論。
  • 釣魚文「國軍血戰諾曼第」成高考模擬題 答案更雷
    網絡上流傳的2014年湖北七市(州)高三畢業班聯考歷史考試B卷截圖「高鐵魔盒」、「9·31大海戰」、「國軍52軍浴血諾曼第」……看到這些被俗稱為「釣魚文」的文章時,混跡中文網絡歷史、軍迷圈子裡的網友們只會微微一笑
  • 釣魚文再次爆紅,這次與轉基因有關
    最後,在這篇文章為「SCoAL」基因杜撰出來的功能是編碼丁二酸合成酶,可以在人體內合成化學物質丁二酸,同時還特意提到,丁二酸有較強的酸性和腐蝕性。初看上去十分駭人聽聞,然而學過化學的網友應該都知道,所謂的丁二酸其實就是俗稱的琥珀酸,屬於弱酸,不僅沒有強腐蝕性,適量的琥珀酸還能增強人體的體能免疫力,在一定濃度下,對不少病原微生物都有抑制作用。
  • 果殼盤點:這些經典釣魚文,你信過幾個?
    結果,接收了論文的期刊超過了半數。這個結果還是挺有價值的,John Bohannon還因此在《科學》上正經發了一篇文章,來提醒大家警惕期刊審核的漏洞。在一票純為娛樂和諷刺而生的釣魚文當中,這個也算是相對比較有現實意義的一種釣魚吧。
  • 專家:內容純屬杜撰 實屬「釣魚文」
    這幾日,微信上流傳著一篇「10萬+」文章——《觸目驚心:中國平民體內發現美國轉基因的SCoAL基因!》,被廣泛傳播。業內專家認為,這篇文章內容純屬杜撰,實屬「釣魚文」。精心策劃的「釣魚文」業內專家指出,這實際上是一篇釣魚文。「釣魚文」是一種精心安排的語言陷阱。需要注意的是,釣魚文也是捉弄對方知識和邏輯的不足的博弈手段。
  • 專家:「中國人體內出現美國轉基因作物中常見基因」系釣魚文
    據《科技日報》2月27日報導,這幾日,微信上流傳著多個「10萬+」文章——《觸目驚心:中國平民體內發現美國轉基因的SCoAL基因!》《英國研究:中國人體內已出現轉基因作物中常見的基因,請當心下一代!》……這些文章的內容均大致相同,並被廣泛傳播和討論。 業內專家認為,這篇文章內容純屬杜撰,實屬「釣魚文」。
  • 「釣魚文」鬼話連篇!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核實發現,這些都是鬼話連篇的「釣魚文」。所謂「釣魚文」是一種典型的文字惡作劇,這類文章的作者針對特定的人群,以戲耍為目的,故意說一些奇異的、似是而非的、誤導性的觀點和言論(一般都迎合對方的觀點和立場),讓被「釣」的人先是相信了這些事例或言論是真的,但之後才意識到自己上當了,就像魚上當咬鉤一樣。
  • 你被「釣魚文」捉弄了
    業內專家認為,這篇文章內容純屬杜撰,實屬「釣魚文」。業內專家指出,這實際上是一篇釣魚文。「釣魚文」是一種精心安排的語言陷阱。需要注意的是,釣魚文也是捉弄對方知識和邏輯的不足的博弈手段。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生物學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姜韜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從作者炮製SCoAL基因名稱、刻意把生物學概念的琥珀酸叫做化學名稱的丁二酸,以及杜撰25號染色體來看,這篇文章的作者起碼擁有大學生物化學以上的相關知識水平。
  • 海南出臺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
    央廣網海口4月28日消息(記者朱永 通訊員尹建軍)經海南省政府同意,海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日前下發《關於印發海南省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深入清查地質災害現狀,全面監控已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探索推進專業監測試點,加強排查新增隱患點,提升專業監測及群測群防水平,加強地質災害綜合治理
  •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湖南省2018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一、2017年全省地質災害概況  2017年,我省共發生各類突發地質災害3490起,造成33人死亡、1人失蹤、26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5.3億元,除寧鄉市溈山鄉王家灣滑坡為中型外,其餘災情均為小型。與2016年相比,地質災害數量減少988起,造成的死亡失蹤人數增加8人,直接經濟損失增加6.6億元。
  • 天然氣水合物分解 導致的地質災害
    一方面,水合物能為人類社會帶來極高的經濟價值,但另一方面其分解引起的地質災害和環境效應也不可忽視。水合物的穩定性與溫度和壓力關係密切,一旦周圍的溫壓條件發生改變可能引起其分解,從而成為海底滑坡等地質災害的重要誘因,並對海底輸電、通訊電纜與海洋石油鑽井平臺等以及沿海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產生威脅。  海底滑坡一般由地震、火山噴發等事件引發。
  • 歷時7年,《全國地質環境圖系》編制完成
    此次編制的《中國地質環境圖系》系統總結了我國地質災害和活動斷裂的分布規律和危害程度,更新編制了全國和重點區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分布和易發程度、地面沉降現狀和沉降速率等圖件,尤其採用了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數據編制了地質災害分布圖。
  •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湖南省2017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  為科學防治地質災害,最大限度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湖南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等法規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災害數量、人員傷亡和直接經濟損失比2015年分別增加了92.8%、38.9%和102.5%,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死亡率為0.56%,為近8年來最低。地質災害類型以滑坡為主,佔總數的89.6%。地質災害主要發生地集中在湘中的桃江縣、新化縣、安化縣、赫山區,湘西的古丈縣、龍山縣,湘東北的瀏陽市、平江縣、汨羅市,多發生於居民切坡建房、公路鐵路交通沿線。暴雨期間是地質災害的高發多發期。
  • 2020年11月份全國地質災害災情及12月份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1-11月份,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7809起,其中滑坡4794起、崩塌1790起、泥石流897起、地面塌陷178起、地裂縫142起、地面沉降8起,造成117人死亡、22人失蹤、56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50.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地質災害發生數量和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分別增加26.5%和81.4%,造成的死亡失蹤人數減少37.9%(表1)。
  • 2020年10月份全國地質災害災情及11月份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1-10月份,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7771起,其中滑坡4775起、崩塌1775起、泥石流897起、地面塌陷174起、地裂縫142起、地面沉降
  • 科普:何謂地質災害及如何為之分類?
    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記者 王立彬)自然的變異和人為的作用都可能導致地質環境或地質體發生變化,當這種變化達到一定程度、其產生的後果便給人類和社會造成危害,稱為地質災害。    表面上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巖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層自燃、黃土溼陷、巖土膨脹、砂土液化,土地凍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澤化、土壤鹽鹼化以及地震、火山等都屬於地質災害。    地質災害就其成因而論,主要由自然變異導致的地質災害稱自然地質災害;主要由人為作用誘發的地質災害則稱人為地質災害。
  • 【備考乾貨】高中地理常考的地質災害小常識,關於地質災害的17個問題
    接到地質災害險情報告的當地人民政府應及時動員、組織受到地質災害威脅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員轉移到安全地帶。 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對地質災害現場進行踏勘,並出具踏勘意見,為地方政府進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參考。
  • 巴中連續九年地質災害「零傷亡」
    面對嚴峻的地質災害防治形勢,我市各級各部門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領導防災減災指示批示精神和決策部署,創新機制,突出重點,壓實責任,嚴密防範,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實現了連續九年地質災害「零傷亡」。2020年,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重點突出,亮點紛呈,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形成「五縱五橫」防災格局,凝聚齊抓共管合力。
  • 地質災害分類、分級
    一、地質災害分類分級原則(1)地質災害是依據地質災害概念和涵義進行全面的科學分類。凡是與內動力地質作用、外動力地質作用、人類工程動力作用有關的地質災害,以巖石圈自然地質作用為主導因素形成的自然災害都歸入地質災害類型。
  • 深海地質災害有哪些?
    隨著我國海洋科技戰略的實施,海洋地質人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未知的深海。在這片未知的區域——深海底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發生了或者將會發生哪些不為人知的地質災害呢?   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國深水技術發展較為迅速。最近幾年來,國內學者也開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