橢圓形、蝶狀、漣漪狀……這些星空照片該怎麼看?

2020-12-05 騰訊網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淵默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在軌運行30年,哈勃拍攝的大量瑰麗的星體照片,或星星點點,或柱狀、或螺旋狀……這些宇宙圖像到底是什麼?

了解這些圖片的含義,或許下次看到它們時,就能從科學的角度領悟它們的奇妙,而不必再止步於讚嘆炫目的效果。

在解讀具體照片之前,首先需要對大型望遠鏡的觀測策略建立認知。

每臺大型望遠鏡在設計之前,就已經規劃好了觀測目標。這些目標任務,將是一臺頂級設備在未來許多年內最主要、效果最好的科學產出,既能在科學界獨領風騷,也最適宜向公眾推廣。

對哈勃來說,它先進的空間位置、分辨和集光本領、特殊的儀器、與其它科學項目之間的競爭……種種因素,決定了它的觀測重點是:宇宙學,星際物質,星系動力學,恆星演化,高能天體。我們看到的星空圖片,都屬於這幾大類的成果。

在「哈勃」發射二十多年前,1969年發表的《大型空間望遠鏡的科學用途》報告就已經規劃好了它的用途。

不懂這些深奧的名詞?

沒關係,下面就用簡單的語言講講如何辨認照片裡的天體,以及這些漂亮圖片是如何與這些深奧名詞,以及人類最重要的前沿發現聯繫起來的。

宏偉瑰麗的漩渦星系

星系,又稱宇宙島,是像銀河系這樣由無數的恆星、塵埃組成的運行系統。

星系攝影是最漂亮的天體圖片之一。儘管它們的形狀千變萬化,但看到下圖這種漩渦形的結構,就很容易判斷它是星系了。

星系NGC 1300,這種中間是棒狀、周圍有旋臂的星系叫做「棒旋星系」。銀河系也是一個棒旋星系。

由於大多數星系是個扁盤,斜對或側對我們時,只能看到橢圓形,甚至窄窄一條線。橫亙夜空的銀河,就是我們銀河系的橫截面。

NGC 4710星系的側面,中間暗色雜質為塵埃盤。

某些特殊星系的塵埃盤是扭曲的

星系圖片很好地體現了哈勃在多波段的複合。例如下圖中,既有淡黃白色的光暈、暗紅色的塵埃,也有藍白色的點點恆星、粉紅色的雲團(發出紫外線)。分析這些物質的分布情況,可以探究恆星如何形成等重要信息。

漩渦星系M74

還有一些星系不那麼規則,甚至幾個之間互相吸引,撕扯、糾纏。細數圖中有幾個星系核心,就能很簡單地看清這一點。星系之間如何作用,也是急需解決的重要謎題。

「史蒂芬五重奏」,其中含有五顆相互吸引的星系。左上角的黃色橢圓星系離得最遠,受影響較小。

兩個相互撕扯的星系Arp 273形成一朵玫瑰的形狀。

大犬座中兩個正在併合的漩渦星系。

NGC 4676的兩個星系由於引力作用,拉出了長長的尾巴,因此又稱「鼠」星系。

萬千光點集一身,那是宇宙最深處

所謂深場照片,就是宇宙最深處的圖像。它的特徵很明顯:千萬個光點集中在一起,其中每個都具有星系的形狀。換句話說,它們是有面積的,而非真正的光點。用天文術語來說,是「展源」而非「點源」。

天爐座深場。當哈勃凝視足夠久之後,原本黑暗的天區,出現了千萬個新世界。

哈勃拍攝深場的能力是獨一無二的。深場星系的光線非常暗弱,需要極長時間的曝光。例如上面這張深場照片,就足足連續拍了11.3天之久。地上的望遠鏡受大氣輝光幹擾,幾乎不可能拍出這樣敏銳的效果。

背景星系的規則形狀,被前景Abell 2218星系團中的金黃色大質量天體扭曲成了弧形。

在星系背景中還發現了一種神奇的現象,即愛因斯坦預言的「引力透鏡」。根據廣義相對論,在大質量物體周圍光線會彎曲,就像哈哈鏡一樣。在上面這樣的圖中,就可以看到原本短粗的背景星系,在前景星系附近被拉長成許多縹緲的弧線。

星團、深場難區分?看光點是否有形

在星系內部,恆星也會一群群聚成團。星團與深場照片的區別在於,星團中的一顆顆恆星都是光點,沒有面積和形狀。

天爐座3號星團,因為大量恆星聚集在一個圓球形區域內,被稱為球狀星團。

大麥哲倫星系中的星團,藍色的年輕恆星剛從粉紅色的星雲中誕生出來。

人馬座銀河系中心周圍像是一個「珠寶盒」,恆星密度十分驚人。

高能量天體,宇宙最耀眼的剎那

星系是千億顆恆星的集合。但有時,一顆天體爆發的能量便足以媲美整個星系。

很多星系照片都含有能量極高的天體,最強大的當屬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有了哈勃拍到下面這張照片的支持,全球多臺射電望遠鏡聯合協作,持續跟進,誕生了去年轟動世界的黑洞照片。

M87中心黑洞噴出的粒子流,黃色光暈範圍為星系,中心亮點為黑洞位置。

在下面這張圖中,同樣地,雖然畫面中有一枚巨大的星系,但最重要的其實是左下角的高能量天體——超新星。它的亮度變化等信息,對我們來說是非常新鮮的知識,也是衡量天體距離的重要依據。

超新星1994D和NGC 4526星系

簡單來說,超新星就是大質量星體的壽命走到盡頭,炸成了一朵絢麗的星雲煙花。在下面的圖中,明顯可以看到這種高能量的爆發,造成物質從兩端拋射出來。

蝴蝶星雲NGC 6032

除此之外,年老恆星還會比較溫和地拋出自己的球型外層,形成對稱性極高的漣漪狀星雲。古代天文學家誤把它們看成了行星周圍的光環,所以它們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行星狀星雲。

行星狀星雲NGC 7293就像一隻巨眼

貓眼星雲也是一顆典型的行星狀星雲

但是在爆炸中心,死亡恆星的內層有可能凝集成一個緻密的核心,不斷高速轉動,向外放出能量射線。經過漫長歲月之後,對稱的星雲就會被輻射攪碎,變成像下面這樣的奇怪形狀。

蟹狀星雲是超新星爆發的遺蹟,在它中心有一顆放射能量的脈衝星。

DEM L 190星雲也被它包裹的中子星攪成了類似心形。

星雲,孕育天體的溫床

除了上面提到的超新星爆炸形成的星雲,還有很多星雲結成塊狀,看不出明顯來源。它們往往構成各種奇異的形狀,也因此有了很多好聽的名字。

鷹狀星雲,鷹頭冠羽處明亮的區域正在孕育恆星。

馬頭星雲(紅外波段)

不管是太陽還是地球,實際都是星雲中的氣體和塵埃凝聚成的。因此遙遠星雲中恆星正在誕生的瞬間,關乎我們自己的起源,格外引人注目。哈勃甚至還拍到了恆星周圍塵埃(稱作「原行星盤」)凝聚成行星的「半成品」狀態。

系外行星「北落師門b」,發現於北落師門周圍的原行星盤。

哈勃為什麼不能給太陽和水星拍照?

我們已經習慣了看到各大行星的清晰照片了。它們大多是探測器飛到行星附近拍攝的。行星不難辨認,像下圖這種有清晰地貌的天體,一定是太陽系內的行星或者它們的天然衛星。

哈勃拍攝的火星不同半球(南半球夏季)

哈勃望遠鏡拍出的行星照片,儘管未必有探測器拍得那麼高清,但貴在及時。興師動眾的探測器不可能隨時發射,當有衛星飛掠、彗星接近等突發事件時,哈勃隨時隨拍,就派上了大用處。

木星大氣層的細節

因此,哈勃拍攝的系內天體圖片,大多都含有特殊的、動態的現象。例如上圖裡的木星颳起了颶風,顯示出新的紅色斑點。下圖的土星則在南極冒出了極光。

土星極光每隔兩天的變化過程

另外,你永遠無法在哈勃的圖片庫裡找到太陽和水星。它們過於明亮,正對它們拍攝會灼傷設備。不過,科學家也找到過巧妙的間接方法。就像神話中的英雄通過盾牌反光,觀察令人石化的妖魔一樣,刺眼的陽光經過月亮反射後會被大大減弱。

當2012年金星從太陽前經過時,哈勃望遠鏡對準了它投在月亮上的影子。影子中包含被金星大氣層折射的微弱陽光,通過它可以鑑定出金星大氣層的成分。

當然,哈勃拍攝的天體絕不止上面提到的這麼多,它還執行了許多特別任務。例如引力波發現後,它也「跟風」觀測了產生引力波的天體(雙中子星併合),看到了它在光學波段的樣子,確認了這次爆發事件。

2017年哈勃觀測到的雙中子星併合造成的漣漪

除此之外,哈勃還與其它波段的望遠鏡配合,複合出了更多富於科學價值的圖片。例如下面這張子彈星系團的照片,藍色部分是根據哈勃看到的引力透鏡重構出來的物質,紅色部分是錢德拉空間天文臺在X射線波段看到的樣子。它們兩個結合起來,證明了暗物質的存在。

子彈星系團1E 0657-556是兩個星系團碰撞的結果。

哈勃發布的圖像都很絢麗,但是,在瀏覽這些照片時,我們必須記住,它們不是純粹為了滿足審美而拍攝的。任何一架大望遠鏡的使用時間都非常緊張,要使用這些望遠鏡,全球最傑出的天體物理學家們提交申請後,還要由嚴苛的委員會審核,競爭十分激烈。被批准的觀測申請,不僅需要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而且必須能夠發揮出這臺望遠鏡的優勢。

在下面這個視頻裡,可以清晰地看出哈勃觀測天體的策略,以及被觀測天體的特徵。每張拍攝的照片所耗費的價格平均超過一百萬元人民幣,不管是從科學價值還是經濟價值上來說,它們都是非常珍貴的。

深場、星團、引力透鏡、星系、彗星、行星、衛星、星雲、恆星……這些充滿魅力的圖像,為人類敞開了窺視新世界的天窗。

哈勃發射三十周年紀念視頻

製作:淵默;音樂:Future World Music

4月24號是哈勃發射30周年,在即將上映的《哈勃三十年:揭示宇宙奇觀》紀錄片中,將可以看到更多美輪美奐的星空圖片。

正如愛因斯坦所言:「宇宙最不可理解之處在於它是可以理解的。」觀賞這些天文圖片,宇宙的瑰麗美妙固然顯而易見,而更令人讚嘆之處或許在於,大自然的美麗能被人類所欣賞,並且隨著時間流逝,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文明中。

除特別標註外,本文使用的所有影像圖片均來自NASA。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中國科普博覽立場

相關焦點

  • SOHO照片:太陽吹出喇叭狀物質中現「L」狀不明物,是什麼?
    眾所周知,太陽是太陽系中最大天體,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火球,為整個太陽系提供99.99%的熱量和能量,很多關於太陽的科學研究也斷然稱太陽只是一顆火熱的恆星,不過最近陰謀論者提出了一種奇怪看法,稱有「L」狀不明物體在飛向太陽
  • 像UFO的雲彩 — 莢狀雲
    恩,不管你認不是認識,小編今就給你介紹介紹「莢狀雲」如果你對它有了解,建議也往下看看,也許有你不知道的菜單附在文章後面。上圖就是莢狀雲。莢狀雲,又稱飛碟雲,狀如飛碟,常被誤認為外星飛船或不明飛行物。是一種自然天氣現象,經常在溼潤空氣經過山脈上空時出現。如果空氣在經過山脈上空時溫度下降,空氣中的水分就會凝結成莢狀雲。所以有山的地方,就有一定形成莢狀雲的機率。
  • 狀物作文怎麼寫?五感觀察法不可缺
    對於小學階段的語文寫作來說,狀物作文一直佔據著很重要的位置。然而,很多小學生遇到狀物類作文的時候卻不會寫……那麼,狀物類作文應該如何寫呢?五感觀察法是關鍵!五感,即五種感覺,包括視覺、味覺、嗅覺、聽覺和觸覺。
  • 球形、板狀、棒狀、角狀、海綿狀納米顆粒
    球形、板狀、棒狀、角狀、海綿狀納米顆粒納米粉體也叫納米顆粒,一般指尺寸在1-100nm之間的超細粒子,有人稱它是超微粒子。它的尺度大於原子簇而又小於一般的微粒。按照它的尺寸計算,假設每個原子尺寸為1埃,那麼它所含原子數在1000個-10億個之間。
  • 男子拍到40年來最清晰的UFO照片,碟狀結構十分明顯,真相出爐了!
    從網絡上,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碟狀飛行物假想圖,有一些猜測認為,如果存在外星文明,這些碟狀飛行物可能是他們的飛行器。從這些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飛行物的碟狀結構非常明顯,不像我們之前看到的那些不明飛行物畫面那麼模糊。有專家表示,這些照片是40年來最清晰的UFO照片,是很罕見的。
  • 請看看壯觀的莢狀雲
    莢狀雲的雲塊呈豆莢形或橢圓形,伸展扁平,輪廓分明,偶爾煥發虹彩。常在上升氣流和下沉氣流匯合處形成,在山區也可由地形影響形成,生消變化很快。像不像鍋蓋?蓋在俄勒岡一座山頂的莢狀雲那麼,這些莢狀雲是如何變幻形狀的呢?
  • 關於「蝶竇共鳴」
    關於「蝶竇共鳴」這篇的內容我就先將「比的原理」中關於這一章解讀中的精華部分給貼出來,在其中也參雜了我個人的一些理解,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穫。先來看一段視頻。相信看完視頻已經有了非常直觀的結論:「蝶竇共鳴」就是大片霧狀的高頻聲音。
  • 辣椒果實病斑呈褐色水漬狀,溼度大時邊緣有軟腐狀,是炭疽嗎
    一起來看一下: 病斑長圓形或不規則形,凹陷,呈褐色水漬狀,有不規則形隆起,呈輪紋狀排列的黑色小粒點,溼度大時,邊緣出現軟腐狀,乾燥時病斑幹縮呈膜狀,易破裂。
  • 美麗而詭異的行星狀星雲
    展示22個行星狀星雲的近似尺寸的藝術拼圖。行星狀星雲其實與行星並沒什麼關係,因為早期天文學家們用望遠鏡觀測時,發現它們看起來像盤狀物體,所以稱呼其為行星狀星雲。行星狀星雲實際上是處於生命晚期成為紅巨星的老年恆星,它們向外膨脹的氣體殼層被電離形成了發射星雲。近年來,哈勃空間天文臺拍攝的大量行星狀星雲表明這些幽靈般詭異的星雲有著極其複雜和多樣的形狀。大約只有五分之一呈現大致的球形,而其他的都不是球對稱。產生各種各樣形狀和功能的原理我們仍然不是十分清楚,但是中央的聯星、恆星風和磁場都可能發揮作用。
  • 宇宙黑石從何而來,外星人的貝殼狀飛船為何集結?看了這些……
    穿越瑰異壯觀的星門,仿佛去到一個奇特的時空,那裡有人類無盡的生死輪迴和宇宙的終極知識……《星際穿越》2014No.16豆瓣電影Top250隨著地球逐漸黃沙遍野,小麥、秋葵等基礎農作物相繼因枯萎病滅絕,人類不再像從前那樣仰望星空,放縱想像力和靈感的迸發,而是每日在沙塵暴的肆虐下倒數著所剩不多的光景。
  • 火星探測器將照片傳回地球,照片上竟有湯匙狀物體,這是怎麼回事
    不過還是由於技術的限制,彩色圖的像素並不清晰,科學家們只能通過照片上大致的輪廓判斷火星上的環境。在2016年時,美國太空總署(簡稱NASA)向太空發射了一個名為「洞察號」的火星探測器,並於同年9月順利抵達火星。
  • 有照片顯示:太陽吹出喇叭狀物質,其中現L狀不明物體,是什麼?
    眾所周知,太陽是太陽系中最大天體,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火球,為整個太陽系提供99.99%的熱量和能量,很多關於太陽的科學研究也斷然稱太陽只是一顆火熱的恆星,不過最近陰謀論者提出了一種奇怪看法,稱有「L」狀不明物體在飛向太陽,懷疑太陽裡面可能是中空的,已經被外星人打造成外星人長期基地,並拿出了所謂證據,兩張來自太陽天文臺(SOHO)衛星拍攝的真實照片。
  • 精液果凍狀是怎麼回事?
    可是有人諮詢,射出來的精液是果凍狀,這是怎麼回事? 精液果凍狀意味著精液不液化,是精液異常的表現。一旦發現精液果凍狀,要及時到正規專科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
  • 英國利物浦現「綠色糖果狀」不明飛行物,照片曝光後,被認為是外星飛行器!
    英國利物浦現「綠色糖果狀」不明飛行物,照片曝光後,被認為是外星飛行器!
  • 白矮星與行星狀星雲
    有很多天文的名詞,經常出現在我們眼前,比如經常會提到白矮星或是行星狀星雲,那白矮星和行星狀星雲星到底是什麼,讀了下文我想你會有一個大致的概念,不至於以後,我們開口閉口一個白矮星一個行星狀星雲,卻不知道到它們到底指的是什麼。
  • 頭皮鱗狀上皮乳頭狀瘤是怎麼回事?
    核心提示:頭皮鱗狀上皮乳頭狀瘤的病理特徵是人的頭部上皮組織出現了高度增生的現象,目前還沒有找出具體的病因,但是醫學專家發現可能與環境汙染、病毒感染、炎症刺激、變態反應等因素。,頭皮、腿部、生殖器、面部都是有可能出現的,如果長在頭皮上就叫做頭皮鱗狀上皮乳頭狀瘤,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疾病是怎麼回事。
  • 波蘭男子拍到高清飛碟狀UFO照片 專家鑑定未經PS
    近些年來隨著UFO事件的不斷發酵,越來越多的人聲稱自己看到UFO,不過他們提供的照片大都是"馬賽克"畫質,不能讓人很好地信服。而這次,波蘭一男子拍攝到了UFO高清照片。近日,波蘭一名男子在距離華沙110公裡外,拍到5張頗為清晰的UFO照片,照片中,不明飛行物的碟狀結構十分明顯,同時上部類似於塔頂。
  • UFO獵人在好奇號照片中,發現「蘑菇狀」物體!
    UFO獵人在好奇號照片中,發現「蘑菇狀」物體!在宇宙星系當中,地球是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截止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經發射了多顆探測器,到達不同的星球,妄想尋找生命的痕跡,其中包括先驅者號,旅行者1號和2號,好奇號,機遇號,勇氣號等等。有的準備要飛離太陽系,有的到達火星,木星等不同行星,不管是哪一艘,都會發現有外星生命存在的直接證據。
  • 阿波羅16登月,多張照片顯示白色雲狀可疑物伴隨左右,是什麼?
    阿波羅16號照片顯示白色雲狀可疑物阿波羅登月已經成為了上個世紀的歷史,2020年6月,有科學愛好者在重溫阿波羅16號飛船著陸月球期間拍攝圖像圖集時,發現了一個非常值繼續探討的可疑物體。多張阿波羅16號飛船全景圖像顯示,圖像左邊存在一個發光的白色雲狀可疑物伴隨左右,並且其形狀改變了好幾次,有時看起來像團狀,有時看起來像長條狀。
  • 阿波羅16登月,多張照片顯示白色雲狀可疑物伴隨左右,是什麼?
    阿波羅16號照片顯示白色雲狀可疑物 阿波羅登月已經成為了上個世紀的歷史,2020年6月,有科學愛好者在重溫阿波羅16號飛船著陸月球期間拍攝圖像圖集時,發現了一個非常值繼續探討的可疑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