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有料、有態度,地球探索聯盟就等你來關注
在臨近瑪雅文明遺址的地方,有一個巨大的水下洞穴,這裡不僅是個旅遊勝地,而且或許還可以解開瑪雅文明衰落之謎。
大藍洞位於中美洲貝里斯外海約100公裡,是全世界最大的水下洞穴,鄰近燈塔礁,外觀呈圓形,直徑約304米,深約122米。
大藍洞為石灰巖洞,形成於海平面較低的冰河時期,後來因為海水上升,洞頂隨之塌陷,遂在海洋中形成了一個垂直洞穴,在水下也發現了巨大的鐘乳石和石筍。
現今的大藍洞是一個名聞遐邇的潛水勝地,潛水愛好者蜂擁至此,想要一睹海洋深處的地質構造。這裡一年四季都可以潛水,4月到6月被認為是能見度最高,並且能夠發現鯨鯊的黃金時段。
還有更神奇之處,這個巨大的水下天坑,可能為考古學家提供了瑪雅文明衰落之謎的線索。
研究人員從大藍洞和周圍瀉湖中部採集了沉積物樣本,對應公元8世紀至10世紀瑪雅衰落時期。在這些樣本中,他們測試了鋁和鈦的比例,這是熱帶氣旋帶來的暴雨的跡象,暴雨會將這些元素從巖石中猛烈撞擊到海洋中。
他們發現鈦含量相對較低,這意味當時降雨量曾下降,而乾旱的時間則延長了。研究人員相信是乾旱和氣候原因導致了瑪雅文明的衰落。
尤卡坦半島缺乏自然水資源,因此瑪雅人依靠的是堆積在石灰巖坑中的降雨生存,幾次長時間的乾旱,可能就會迅速耗盡瑪雅人儲存的飲用水。
水的危機導致了饑荒,動亂和戰爭,後來又因為骯髒的水傳播疾病,乾燥的天氣殺死了莊稼,敵對團體為尋找資源而戰鬥並逃離。
當然,這一切也只是猜測,關於瑪雅文明的謎題,大藍洞的謎題,可能並沒有那麼簡單。
以上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注本頻道
歡迎點讚、收藏、分享、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