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世界-座頭鯨

2021-01-13 動物世界

座頭鯨,又名大翅鯨、駝背鯨、巨臂鯨,屬於鬚鯨亞目的海洋哺乳動物。其「座頭」之名源於日文「座頭」,意為「琵琶」,指鯨魚背部的形狀。全世界各大海洋都有座頭鯨的蹤跡,性情溫順,有洄遊習性,遊泳速度較慢。主食為小甲殼類和群遊性小型魚類。




中文名:座頭鯨

英文名:Humpback whale

學名:Megaptera novaeangliae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鯨目 Cetacea
科: 鬚鯨科 Balaenopteridae
屬: 座頭鯨屬 Megaptera
種: 座頭鯨 M. novaeangliae




白化座頭鯨


座頭鯨成體平均體長雄性為12.9米,雌性為13.7米,最大記錄雌性18米。體重25-30噸。



鰭肢很長,約為體長的1/3,為鯨類中最大者,前緣具不規則的瘤狀突起。



尾鰭寬大,外緣呈不規則鉗齒狀。



臉面褶溝較少,約14-35條。背部黑色,有斑紋,鰭肢上方白色,尾鰭腹面白色,邊緣黑色。



座頭鯨的背鰭很短小,胸部鰭狀肢窄薄而狹長。




口大,進食時上下頜間特殊韌帶結構可使口張開90度的角度。鯨鬚每側有270~400片,須板和鬚毛皆黑灰色。


座頭鯨在海面經常作出各種精彩表演。座頭鯨不但外貌奇異,而且智力出眾。



它們會使用氣泡形成的柱網捕食,而且它們的叫聲悅耳悠揚。


多成對活動,性情溫順,同伴間眷戀性很強。每年進行有規律的南北洄遊:夏季洄遊到冷水海域索餌,冬季到溫暖海域繁殖,洄遊期不進食。遊泳速度較慢,每小時約為8~15公裡。



常發出類似「唱歌」的繁雜聲音。座頭鯨是有社會性的一種動物成體之間也常以相互觸摸來表達感情,但在與敵害格鬥時,則用特長的鰭狀肢,或者強有力的尾巴猛擊對方,甚至用頭部去頂撞,結果常造成皮肉破裂,鮮血直流。


在它的皮膚上不僅常附著藤壺和茗荷等蔓足類動物,而且攜帶著許多諸如鮣魚一類有吸盤的動物,加起來足有半噸重之多。


座頭鯨進食的方法也很奇妙,首先是衝刺式進食法,將下顎張得很大,側著或仰著身子朝蝦群衝過去,然後把嘴閉上,下顎下邊的折皺張開,吞進大量的水和蝦,最後將水排除出去,把蝦吞食;第二種方法叫轟趕式進食法,將尾巴向前彈,把蝦趕向張開的大嘴,這種方法也是只有當蝦特別密集時才適用;第三種方法是從大約15米深處作螺旋形姿勢向上遊動,並吐出許多大小不等的氣泡,使最後吐出的氣泡與第一個吐出的氣泡同時上升到水面,形成了一種圓柱形或管形的氣泡網,像一隻巨大的海中蜘蛛編結成的蜘網一樣,把獵物緊緊地包圍起來,並逼向網的中心,它便在氣泡圈內幾乎直立地張開大嘴,吞下網內的獵物。



當獵物數量稀少時,座頭鯨常常單獨或僅有2~3隻在一起覓食,而當獵物數量很多時,便形成8隻左右的較大群體,有時不同群體之間還會互相爭食。因此,食物的多少、分布和種類,也會直接影響座頭鯨的數量。


雌性座頭鯨每2年生育一次,孕期約10個月,每胎產1隻幼鯨。座頭鯨的壽命可達60-70年。



座頭鯨在所有主要海洋中均有發現,它們分布在從南極冰緣到北緯65度的廣闊海面。這是一個有遷移特點的物種,它們夏天生活在涼爽的高緯度水域,但是在熱帶或亞熱帶水域交配繁衍。座頭鯨通常每年遷徙路程長達25,000公裡(16,000英裡),使它們成為哺乳動物中最好旅行者之一。但是生活在阿拉伯海的座頭鯨是例外,它們長年都生活在那些熱帶海域。座頭鯨在東地中海、波羅的海和北極海域未被發現。


保護現狀


在十九世紀中以前,全球座頭鯨的數量達到150,000條,但在往後的一個世紀裡,人類大規模進行商業捕鯨活動,過度捕殺座頭鯨令座頭鯨在1966年的數量只剩下僅僅20,000條。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通過了《全球禁止捕鯨公約》,嚴格禁止所有商業捕鯨活動,令座頭鯨倖免於當時絕種。二十世紀座頭鯨的種群數量正在持續增長,但直至今天仍只回升至35,000條,不足十九世紀中以前的四份一。保守估計有11,600條座頭鯨生活在大西洋、7,000條在太平洋和約17,000條在南半球。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動物世界

微信公眾號:iltawcom


相關焦點

  • 美國國家地理微博:座頭鯨遷徙去產卵 網友:座頭鯨是胎生的
    今天16:00,美國國家地理髮布了一條微博:座頭鯨遷徙到溫暖海域去產卵。 微博中介紹「座頭鯨是一種群居動物,曾一度嚴重瀕危,不過現在已經有所恢復」,還附上一段用無人機拍攝的視頻的連結——《讓心跟隨座頭鯨一起遷徙
  • 生命之聲:座頭鯨
    2、大翅鯨的別名座頭鯨,出自日文,因為鯨背像琵琶,即日文裡的「座頭」。座頭鯨雖然不是世界上最大的鯨類,但也是海洋中當之無愧的龐然大物,體型肥大而臃腫,性情溫順,遊泳速度較慢。3、其捕魚方式之一的「氣泡捕魚法」,一直是最為壯觀的海景:螺旋式向上遊動,同時吐出許多氣泡,這些氣泡會像一張巨大的圓柱形捕魚網一樣把獵物團團圍住並收緊,將獵物逼進氣泡網中間,而接下來座頭鯨要做的就是在氣泡網中間張大嘴吞下這些被圍住的獵物。
  • 虎鯨不願招惹座頭鯨,卻為何被座頭鯨找麻煩?虎鯨卻表示很委屈!
    虎鯨不願招惹座頭鯨,卻為何被座頭鯨找麻煩?虎鯨卻表示很委屈!提起海洋中的霸主,兇猛殘暴的大白鯊,相信是大家首先想到動物,但即使是這麼強悍的大白鯊也有著自己的天敵,那就是虎鯨,虎鯨是海洋中戰鬥力最強的動物,即使是大白鯊這麼兇殘的動物,也會虎鯨輕易解決。
  • 座頭鯨的特殊癖好:出手搭救虎鯨的獵物
    看到這些特徵,你可能會猜想座頭鯨大概如與世無爭的寬厚長者一般,是個在海中自由遊蕩,安享歲月流逝的角色。然而,許多案例卻表明,座頭鯨是一種喜歡「挺身而出」的動物——它們似乎尤其喜歡在虎鯨(Orcinus orca)捕獵時對它們的獵物「拔刀相助」,驅趕虎鯨,營救被捕獵的動物。2009年,一隻B型虎鯨(主要以鰭足類動物為食)在攻擊一隻食蟹海豹(畫面遠端)。
  • 純白色座頭鯨,出現機率僅萬分之一,它可能是體型最大的白化動物
    動物界有一種疾病叫做白化病,雖然這是一種病,但因為患病的動物通體雪白(或呈現粉紅色),看起來有種獨特的美。這種病態不被動物自身接受,卻成了人類追捧的對象。座頭鯨中每出生一萬頭鯨魚,就有機率出現一頭白化的座頭鯨。米伽羅不是唯一的一頭白化座頭鯨,目前已知的白化座頭鯨還有巴魯(Bahloo),維洛(Willow),以及疑似米伽羅親生孩子的小米伽羅(Migaloo Junior)。米伽羅的名字源自澳大利亞土著語,原意就是白人。
  • 一頭座頭鯨在進食後,噴出「愛心」形狀的水霧
    座頭鯨雖然不是世界上最大的鯨類,但也是海洋中當之無愧的龐然大物,體型肥大而臃腫,背部不像其他鯨類那樣平直,而是向上弓起,形成一條優美的曲線,故得名「座頭鯨」,也叫「弓背鯨」或者「駝背鯨」。座頭鯨是有社會性的一種動物,性情十分溫順可親,成體之間也常以相互觸摸來表達感情,但在與敵害格鬥時,則用特長的鰭狀肢,或者強有力的尾巴猛擊對方,甚至用頭部去頂撞。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阿拉斯加州海域一頭座頭鯨在進食後將水排除體內,噴出「愛心」形水霧,而美國野生動物攝影師肯恩阿徹剛好拍到了這一唯美畫面。
  • 海洋巨型動物間的對抗,虎鯨群捕殺座頭鯨的神秘瞬間
    座頭鯨媽媽帶著小座頭鯨悠閒的遊弋著,完全沒發現危險的到來。座頭鯨這龐大的身姿展現著力與美。然而更強大的捕食者出現了,它們就是今天的主角,虎鯨。座頭鯨媽媽企圖打散虎鯨的計劃。然而虎鯨群已經包圍了它們並駕齊驅的兩種巨型海洋動物座頭鯨群見勢不對趕來救陣虎鯨群卻已經得逞,它們開始攻擊小座頭鯨。
  • 座頭鯨為什麼會躍出水面?
    座頭鯨也會如此,而且對比其他的鯨類,座頭鯨會更頻繁地躍出水面。  座頭鯨雖然不是世界上最大的鯨類,但也是海洋中當之無愧的龐然大物。成體體長一般長達 13-15 米,體重約 25-30 噸。因此,它們完成全身躍出水面的動作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  那麼體型巨大的座頭鯨為什麼要消耗能量躍出水面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為了透透氣?
  • 座頭鯨,你為什麼要和虎鯨對著幹
    座頭鯨(Megaptera novaeangliae)是一種徜徉於廣袤海洋中的龐然大物,成年個體體長可達十數米
  • 虎鯨和座頭鯨誰更厲害?為什麼?
    表面上看,虎鯨和座頭鯨都是大型的鯨類,而且在雙方的食譜上,都沒有對方的名字,所以,按理說,兩種鯨沒有什麼衝突點。但是,事實上,虎鯨和座頭鯨不但經常出現在同一片海域中,還經常會爆發衝突。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呢?在衝突中,虎鯨能不能打過座頭鯨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
  • 虎鯨能打過座頭鯨嗎?為什麼?
    表面上看,虎鯨和座頭鯨都是大型的鯨類,而且在雙方的食譜上,都沒有對方的名字,所以,按理說,兩種鯨沒有什麼衝突點。但是,事實上,虎鯨和座頭鯨不但經常出現在同一片海域中,還經常會爆發衝突。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呢?在衝突中,虎鯨能不能打過座頭鯨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
  • 黃金海岸座頭鯨研究項目走向全球,意義非凡
    黃金海岸座頭鯨研究項目由格裡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奧拉夫·梅納克(Olaf Meynecke)博士於2011年創立,目的是觀察數千隻穿越黃金海岸的遷徙座頭鯨的健康及它們的日常活動。
  • 座頭鯨:溫柔胖子の治癒之聲
    今天要介紹的座頭鯨雖然不是世界上最大的鯨類,但也是海洋中當之無愧的龐然大物,而且這個「大肉陀」的奇怪特點和技能很多,相關各種資料超多,本文力求儘量簡明的介紹。比如空靈唱歌、氣泡網捕食、飄蕩睡覺、30秒交配,磨嘰生娃......  當然還有全球最佳潛水觀賞地。
  • 什麼仇什麼怨, 揮著「翅膀」的座頭鯨, 專門和虎鯨過不去!
    其實在廣闊的海洋中有一種揮著「翅膀」的龐然大物——座頭鯨,成年個體體長可達十數米,體重接近40噸。即使剛剛出生的鯨寶寶體長也有約3米,重1~2噸。座頭鯨,又名大翅鯨,座頭鯨的胸鰭十分窄薄而狹長,可長至五米左右,幾乎相當於體長的三分之一,一膀子甩過來管保抽得你七葷八素。它們因喜歡躍出水面而出名,幾十噸重的龐大身軀砸向水面,濺起的水花聲在幾公裡外都能聽到。
  • 座頭鯨為什麼專跟海洋霸主虎鯨過不去?
    但座頭鯨卻喜歡頻頻找虎鯨的麻煩,專跟虎鯨過不去,這種現象指的是:虎鯨(尤其是過客虎鯨,以哺乳動物為食)在攻擊獵物時,發出了一些聲音,被遠處的座頭鯨接收到,於是座頭鯨就趕過來幹擾虎鯨的捕獵行動,旨在拯救被虎鯨攻擊的獵物。
  • 座頭鯨為啥老愛揍虎鯨?虎鯨:你蛇精病啊!
    ▲網傳圖:座頭鯨把虎鯨揍飛出水面後來有官方站出來科普說:圖是P的,事卻是真的。 許多案例表明,座頭鯨的確是一種喜歡「挺身而出」的動物——它們似乎尤其喜歡在虎鯨捕獵時對它們的獵物「拔刀相助」,驅趕虎鯨,營救被捕獵的動物。
  • 座頭鯨的特殊癖好:阻止虎鯨狩獵,這是什麼仇什麼怨
    ,比如:烏鴉,喜歡收集各種亮閃閃的物品,還喜歡薅各種其他動物的毛髮來建築一個別有風格的巢穴;蜜獾,非常的喜歡蜂蜜,哪怕冒著自己的生命危險也要享用好吃的蜂蜜;非洲野牛,看到其他的獵食者在捕獵、食用其他的食草動物,非洲野牛就會集結同伴「路見不平拔角相助」,將這些獵食者懟的到處跑。
  • 座頭鯨為什麼老跟虎鯨過不去呢!
    虎鯨(Orcinus orca)與座頭鯨不同,虎鯨是一類兇悍的肉食動物,它們常常結伴而行,如群狼般突襲獵物,是海洋之中名副其實的霸主。曾經欺凌過許多大型魚類,甚至鯊魚和藍鯨也可能成為它們獵物,因此大多數魚類不敢輕易靠近,但當聽到虎鯨捕獵的聲音,只有座頭鯨會趕來阻止。座頭鯨針對虎鯨,既沒有實質上的利益,也容易把自己置身危險之中,怎麼想都不划算。
  • 座頭鯨也有語言
    其他社會性動物(包括鯨等)的交流模式同樣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例如,成年雄性座頭鯨在繁殖季發出的「歌聲」就常常變化。但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調查了鯨發出的另一種聲音,科學家稱其為「呼叫」。這不是歌聲,這種聲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持幾十年不變。這項令人意外的發現表明,呼叫可能是一種重要的社交工具,可以傳遞有關覓食的信息,甚至識別不同鯨魚的身份信息。
  • 動物界打抱不平的最高境界:座頭鯨出手搭救虎鯨的獵物!
    然而,許多案例卻表明,座頭鯨是一種喜歡「挺身而出」的動物——它們似乎尤其喜歡在虎鯨捕獵時對它們的獵物「拔刀相助」,驅趕虎鯨,營救被捕獵的動物。2009年,一隻B型虎鯨(主要以鰭足類動物為食)在攻擊一隻食蟹海豹(畫面遠端)。一隻座頭鯨前去幹預(畫面近端)丨J. Durban座頭鯨和虎鯨之間有著怎樣的恩恩怨怨,為什麼這樣要找虎鯨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