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8 日,合肥市對外公布了落實第二輪安徽省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情況的報告。自 2017 年中央及省開展環保督察以來,全市就生態環保問題已問責 379 人次。自去年 9 月以來,南淝河國考斷面連續七個月穩定達標。巢湖全湖水質同比提升一個類別達Ⅳ類。
【藍天】
全市 PM2.5、PM10 連續六年 " 雙下降 "
在藍天保衛戰方面,合肥市大力開展揮發性有機物、城市裸露土地、" 冒黑煙 " 車輛治理專項行動,強化揚塵管控,推進煤炭消費減量替代,抓好柴油貨車汙染治理,積極應對重汙染天氣。
目前,67 個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項目全部完成,推廣使用新型渣土車 4300 多輛,35 蒸噸 / 時以下鍋爐全部淘汰,全市在營 273 座加油站、1085 個地下油罐,已全部完成改造工作。
合肥市還在全省率先核發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標牌,目前已核發 6019 塊環保標牌。2019 年,共啟動預警響應 24 天,應急減排效果明顯。全市 PM2.5、PM10 實現連續六年 " 雙下降 ",PM10 為有監測記錄以來首次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
【碧水】
南淝河國考斷面連續七個月穩定達標
在水源地保護方面,市級飲用水源地董鋪、大房郢水庫穩定達標,實現了連續 4 年 100% 達標。南淝河國考斷面主要汙染指標自 2019 年 9 月以來連續七個月穩定達標,十五裡河水質達到 III 類。同時,合肥市還啟動了白石天河、兆河治理項目,確保水質持續達標;蜀峰灣南湖等 9 處黑臭水體完成整治。
在提升汙水處理能力方面,十五裡河四期、小倉房三期、陶衝二期汙水處理廠通水運行,新增汙水處理能力 40 萬噸 / 日,城區 12 座汙水處理廠總規模達 214.5 萬噸 / 日。2019 年,新建雨汙管網 680 公裡,整改雨汙混接點 4661 個;116 個需採取工程措施整治的入河排汙口全部完成整改。
巢湖全湖水質同比提升一個類別達Ⅳ類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還縱深推進巢湖流域綜合治理,啟動了巢湖流域水環境大數據精細化管理平臺建設。截至目前,第一批南淝河 23 個微型水質自動監測站已完成建設 21 個,第二批、第三批 95 個微型水質自動監測站正在布點中,計劃今年開工建設。
2019 年,巢湖未發生區域性水華,與 2018 年相比,最大水華面積和累計水華面積分別下降 51.4% 和 26.5%。2019 年,巢湖水質顯著改善,達到 IV 類,主要汙染物濃度大幅下降。巢湖流域 15 個國考斷面 14 個達標、1 個達到考核要求。
【追責】
全市共立破壞環境資源類刑事案件 63 起
2019 年,全市共立破壞環境資源類刑事案件 63 起,同比增長 46.5%;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148 人,較 2018 年的 97 人上升了 52.6%。同時,生態環境部門向公安機關移送行政拘留案件 12 件。" 雙隨機 " 檢查企業 2100 餘家次,嚴格規範企業行為。
去年,全市實施環境行政行為案件數 1295 件,其中行政處罰 531 件,處罰金額 4038 萬元;全市適用新環保法配套辦法案件數量共計 549 件。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還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實踐,全省首例賠償案件達成賠償協議,22.6 萬元用於生態修復。
2017 年環保督察以來已問責 379 人次
針對督察組移交的 4 個責任追究線索,合肥市認真進行調查核實,依法、依紀、依規對 10 名領導幹部嚴肅問責,並向社會公開,其中處級幹部 4 人、科級幹部 4 人、其他幹部 2 人;給予政務記過 1 人、政務警告 2 人、誡勉 7 人。
據統計,自 2017 年中央及省開展環保督察以來,全市就生態環保問題已問責 379 人次。其中,2019 年共核查處理環保涉紀問題線索 24 件,問責 55 人次,8 家單位受到了通報批評。
【計劃】
力爭空氣優良天數比例穩步提升
2020 年是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戰決勝之年,合肥市將進一步鞏固深化督察整改成效,全面對標對表,確保所有任務按時完成。一方面,將持續開展大氣汙染防治專項行動,力爭 2020 年 PM10 和 PM2.5 平均濃度持續降低,空氣優良天數比例穩步提升。
同時,加快推進水源地環境違法問題整改,持續攻堅南淝河、十五裡河、派河等流域汙染治理,抓好農村汙水整治。另外,還將加強巢湖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和生態破壞問題整改,加快推進巢湖生態清淤試點工程建設。
【來源:合肥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