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還沒有出現過太空人飄進太空的真實案例,太空人出艙活動的技術難度大、操作風險高,僅有美國、俄羅斯、中國等這樣的航天大國嘗試過這樣的操作,目前人類一共成功進行了6次太空行走。
在當前的航天技術條件下,太空人到達太空後,大部分活動都在宇航艙或者空間站內,除非是有非常特殊的需要,才會安排太空人出艙活動。在電影裡,我們經常看到太空人出艙檢修設備、更換飛船部件,但在真實的航天活動中,很少會冒這樣的風險。
航天技術又被譽為科學界的「珠穆朗瑪峰」,融合了很多頂尖科學技術,如果太空人真的飄進太空,也會有一些保護措施和應急方案,而很多操作確實讓人佩服。
01、太空人飄進太空,將失去太空艙的保護,面臨多種危險
如果太空艙與太空人的安全繩斷開,太空人將徹底與太空艙失去物理連接,在慣性的作用下,憑藉太空人與太空艙的最後一次用力,飛離太空艙。飛離的速度,取決於太空人的自重和最後一次用力的大小,發生這樣的意外,太空人首先心裡會產生很大的壓力和危險感,這也是最可怕的。
一般來說,太空人都有過類似的訓練,心理素質都比較好,在平復心態之後,需要第一時間向艙內和太空艙內的同伴匯報自己的情況。不僅需要告知自己的飛行方向、飛行速度、周圍參照物,還要反饋自己的氧氣剩餘情況、身體狀況和太空衣的完好度。及時有效的信息傳遞,是確保後面太空人完成自救的關鍵。
大家不要認為太空人脫離太空艙,飛行一段距離後就會停下,由於太空是真空狀態,幾乎沒有空氣阻力,如果沒有外力幹涉,太空人會一直加速飛離太空艙,直到消失。由於太空衣內的氧氣和能源有限,在經過最多8個小時的飛行之後,太空衣內的缺氧、溫度降低,最後太空衣將徹底失去維持太空人生命體徵的條件,太空人也將犧牲。
02、培養太空人很昂貴,多項措施拯救飄進太空的太空人
美國宇航局曾表示,培養一名普通的飛行員,需要約500萬 美元,而培養一名太空人大約需要300個飛行員的費用,總成本超過10億美元。太空人可謂是萬裡挑一,而且培養成本極高。如果太空人真的因為不可控因素,導致自己飄進太空,作為航天任務的總工程師,當然也要考慮儘可能的營救太空人。
在太空人的背包內,這個背包就是一個載人機動裝置,背包裝置內有24個氮氣推進器,可以讓太空人實現6個不同方向的移動。當太空人需要向某個方向移動時,通過噴射相反方向的氮氣推進器,在力的反作用下,就能向目的方向移動。藉助這個裝置,太空人只要飄離太空艙的距離不是很遠、速度不是很快,在地面指揮室和太空艙內同伴的幫助下 ,可以比較容易實現重返太空艙。
當然,也不排除載人機動裝置內氮氣不足以將太空人送回太空艙的可能,因此現階段的太空人太空行走都很謹慎,主要就是為了降低風險,儘可能保護太空人的安全。
03、如果太空人救不回來了怎麼辦,太空人真的很偉大
很多人都知道太空人從太空回來之後,就不能再生孩子了,意味著太空人升空之前,一般都已有完整的家庭,包括子女。一方面是為了避免宇宙輻射對太空人身體的影響,另一方面,太空人也是高危職業,每一次升空都面臨著極大的風險。如果飄進外太空的太空人無法返回,最後會在確保發射任務正常進行的情況下,讓太空人能儘可能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讓他們充分表達,或與家人通話,完成自救最後的壯舉。
目前還沒有出現過類似的情況,但是可以預見,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意外,無論是航天人還是普通群眾,都會對航天員致以最高的敬意,並永遠記住他。
寫在最後:
人類探索太空的願景很早就有,每一位太空人都是代表人類探訪太空的,他們的職業既偉大又極具風險。為了保護太空人,太空任務一般都儘可能避免安排太空人出艙活動,如果意外飄入太空,太空人身上的裝備也能實現基本自救,如果無法完成營救,太空人將永遠的被留在太空,或像流星一樣滑落地球。
截止目前,全球有超過22位太空人犧牲在航天發射任務上,他們為人類探索宇宙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的嫦娥五號於2020年12月2日在月球實現軟著陸,之後將帶回2公斤月壤,可預見,未來我們的太空人也會登上月球。浩瀚宇宙,點點星光,人類探索宇宙的腳步也會永不停止。
最後附上人類進行6次太空行走航天英雄的名單,一起記住他們:
第一次:1965年3月18日,蘇聯太空人阿列克謝·列昂諾夫在「上升2號」飛船航天飛行期間實現了離艙12分鐘的太空行走;
第二次:1965年6月3日,美國太空人愛德華·懷特(EdWhite)被送上太空,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行走的美國人;
第三次:1983年4月7日,挑戰者號太空飛船中,太空人唐納德·皮德森進行太空行走,失去重力的他漂浮在空中;
第四次:2005年8月13日,STS-114航天計劃,專家史蒂芬·羅賓森參加這次計劃的第三次太空行走,他的腳被一個足固定器連接在國際空間站加拿大2號臂上;
第五次:2008年9月27日上午,神七乘組指令長翟志剛,於下午進行出艙活動。
我是國際科技資訊,如果你認可我的觀點,歡迎留下您寶貴的點讚、收藏或評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