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18號颱風溫比亞的災害中,颱風溫比亞在登陸後給我國北方多地帶去了猛烈暴雨。據報導稱,壽光在內的山東濰坊受災最重,截至目前已有多人在洪水中喪生。
水文數據顯示,8月19日晚、8月20日白天流經臨朐、青州和壽光的彌河出現特大洪水。根據濰坊水文局數據,彌河上遊黃山站(臨朐)最大洪峰流量1500立方米/秒,最大漲水2.94米,為1984年以來最大洪水;彌河中遊譚家坊站(青州)最大洪峰流量2250立方米/秒,最大漲水6.33米,為1964年以來最大洪水;彌河下遊寒橋站(壽光)流量和漲水數據不明,據媒體報導為1974年以來最大洪水。根據上遊、中遊數據和災後破壞情況來看,壽光縣城附近彌河水位應該在一天內上漲了3米以上,釀成特大災害。
造成彌河洪水的,就是8月18日夜間-8月19日夜間的集中暴雨,暴雨之後數小時內,彌河上中下遊水位全面暴漲。氣象數據顯示,8月18日夜間起,颱風溫比亞的東北側暴雨雲團開始進入山東中部,彌河全流域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青州國家氣象站24小時雨量達263.1毫米,為2000年以來最大,也是有氣象紀錄以來歷史第二大;臨朐、壽光雨量超過100毫米,為大暴雨,雖未達到歷史極值水平,但大暴雨面積廣闊,幾乎全部覆蓋。粗略推算,溫比亞在青州、臨朐一天之內潑水超7億立方米,相當於近600個濟南大明湖,對彌河這樣的小河來說完全容納不了,臨朐、青州、壽光均發生了洪水。
彌河上中遊有四個主要水庫:淌水崖水庫、冶源水庫、嵩山水庫、黑虎山水庫,四個水庫的庫容總共約3億立方米。壽光防指的文件顯示,8月19日白天冶源水庫、嵩山水庫、黑虎山水庫均加大洩洪力度,這時颱風溫比亞的集中暴雨已經開始。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水庫及時洩洪是正確的,因為彌河上中遊山高坡陡,若遇暴雨會突然大量來水,而這幾個水庫庫容都較小,若不及時洩洪,造成潰壩事故後果不堪設想。
但如果把時間拉長,其實水庫有更多時間準備。自2018年4月以來,山東中部逐漸從降水偏少轉為偏多,6月以來連續大幅偏多,7月22日安比颱風登陸之後,山東中部連遭安比、摩羯的暴雨襲擊,已進入豐水狀態,土壤飽和,水庫滿水。如果在颱風溫比亞來之前盡最大可能騰空四座水庫庫容,攔蓄彌河洪水,壽光遭遇的損失應該可以減輕一些。
歷史上彌河流域旱澇災害多發,1951-1990年的統計結果表明,彌河流域平均三年一澇、三年一旱,而且旱澇急轉頻繁,往往在長期斷流後突發大洪水,1963、1974年均發生過水庫衝垮事故。經過長期建設,彌河上中遊的水利設施密布,水庫眾多,如果能科學合理調度,相信以後災害會越來越少。正如網友南山大湖所說,猛烈暴雨當地發洪水是必然。但是,如果調度能再科學一點,那麼受災就會小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