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18號颱風溫比亞已在我國造成嚴重災害。據各地民政部門的數據,截至8月24日,江蘇徐州、安徽、河南、山東、遼寧等受災嚴重地區共有48人死亡,4人失蹤,37人受傷,倒塌/嚴重損壞房屋32624間,直接經濟損失250.8億元。溫比亞的災害已經超過2017年強颱風天鴿(121億元),和2016年超強颱風莫蘭蒂大致相當,更超過2018年其他登陸颱風災害的總和,已成為2016年以來我國災害最嚴重的颱風。
截至8月24日溫比亞部分災情數據,中氣愛根據各地民政部門數據統計
溫比亞最強時也不過是個最大風力10級的強熱帶風暴,為何損失比天鴿等強颱風還要大?颱風災害取決於多方面因素,包括大氣環流、地形地貌、社會經濟發展程度等,颱風強度只是其中很小的一方面。正如中氣愛之前文章中說的一樣,正是幾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溫比亞成為2018年以來影響最大的颱風。
溫比亞颱風登陸前的雲圖,來自向日葵8號衛星
1、水汽充沛、能量充足。溫比亞是由季風低壓發展而來的颱風,一直擁有龐大的體型、充足的水汽供應。溫比亞登陸前後,副熱帶高壓保持強盛狀態,東海水溫偏高,給溫比亞充足的動力和熱力支持,因此它保持熱帶風暴強度一直到河南,登陸後4天仍然沒有消失。相反,2017年強颱風天鴿個頭很小,水汽供應不多,進入內陸後很快減弱消失;2018年強颱風瑪莉亞登陸前則水汽供應斷絕,進入內陸後減弱消失的比天鴿還要快。
溫比亞進入安徽後依然保持良好的形態,強度和登陸時幾乎一樣,來自風雲4號衛星
2、深入內陸,陸上轉向。溫比亞登陸後一口氣跑到了河南,隨後才緩慢轉為北上。這樣一來,溫比亞的所有水汽、能量都被帶進內陸,並且和冷空氣結合,造成河南、山東、江蘇徐州、江蘇宜興等地的猛烈暴雨和龍捲風。相比之下,同為強熱帶風暴的安比一直貼著海岸線走,很大一部分能量和水汽都沒有進入內陸,影響自然比溫比亞小得多。
溫比亞和安比颱風的路徑對比,來自NMC颱風網。深入內陸的為溫比亞
3、最大暴雨下在了防臺能力稍弱的北方。溫比亞的最大暴雨出現在河南、安徽北部、江蘇徐州和山東,這些地方都是防颱風能力相對薄弱的地方,應對颱風和颱風暴雨沒有充足經驗,排水基礎設施、水利設施的水平也跟不上。如果有南方省份的防臺經驗,相信山東壽光的洪災災情會減小很多。
8月18-19日山東暴雨情況
山東壽光洪水受災情況,圖片來自網絡
江蘇徐州張集礦龍捲風受災情況,圖片來自網絡
溫比亞的災情給我們的啟示就是:第一,不能以貌取人,更不能以貌取颱風,弱颱風同樣可能造成大災害,要結合颱風的強度、大小、路徑和環流形勢,結合颱風影響區的地形地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防臺水平綜合考慮防禦措施。第二,對環流大、水汽足、時間長、深入內陸的颱風,不管強度多大都需要高度重視。像8月24日正在活動的雙颱風胚胎92W、93W,雖然它們的強度比溫比亞要弱,但水汽豐富程度比溫比亞毫不遜色,也將深入內陸,造成南方大範圍強降水。雖然南方的防臺能力要強一些,但地形崎嶇,山區人口眾多,還是應該密切關注暴雨動向並做好準備。
8月24日西北太平洋颱風及颱風胚胎分布情況,中氣愛在風雲4號衛星雲圖上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