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沂蒙72「崮」被認定為新地貌類型

2020-12-06 華夏經緯網

    以沂蒙72崮為代表的「崮」這種地理形態,近日被地質地貌專家們認定為一種新的地貌類型。因為山東臨沂市蒙陰縣岱崮鎮的「崮」最有代表性,專家們將這種新地貌命名為「岱崮地貌」。

    岱崮地貌的科學意義與開發價值評審會8月21日在蒙陰縣召開。北京大學教授崔之久、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楊逸疇等7位權威地質地貌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委員會一致通過評議,把「崮」這種地貌正式命名為「岱崮地貌」。「岱崮地貌」成為我國繼「丹霞地貌」、「張家界地貌」、「嶂石巖地貌」、「喀斯特地貌」之後的新的巖石地貌類型。

    據了解,「崮」主要分布在蒙陰、沂水、沂源等魯中南山區,較為知名的有上百座,有「沂蒙72崮」之說,形成了美麗的沂蒙「崮」群。在臨沂市蒙陰縣岱崮鎮就分布了30餘個「崮」,數量多,造型美,分布密集,在我國造型地貌中首屈一指,在世界造型地貌上也十分罕見。

    蒙陰縣岱崮鎮是我國「岱崮地貌」分布最集中的核心區域,也是中國「岱崮地貌」核心風景區。「岱崮地貌」蘊藏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具有觀光、休閒、度假和科學研究等多種功能。「岱崮地貌」是經億萬年地質演化而形成的地質構造和巖石,屬於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

    目前,蒙陰縣岱崮鎮已經制定了詳細的保護和開發規劃,打造具有獨特風情的中國「崮」鄉遊,把「岱崮地貌」風景群作為特色旅遊目的地進行培育,同時與紅色旅遊、革命教育實現有機結合,形成「一崮、一桃、一文化」的整合。

    相關連結

    「岱崮地貌」是沂蒙山區特有的一種地貌景觀,過去在地貌學上稱之為「方山」,人們通常叫做「崮」。「崮」的頂部平展開闊,峰巔周圍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緩,遠處觀望,像是戴著平頂帽子的山頭。「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紀灰巖經受了強烈的地殼切割和抬升運動,地殼切割和抬升運動區經過浸蝕、溶蝕、重力崩塌和風化等多重動力作用,形成了現在外表呈圓形、山頂平展、周圍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漸由陡到緩的崮,多呈駝、帽、桌和雞冠等形態。

來源:齊魯晚報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五大地貌——崮
    圖為冬日雪景中的崮。閱讀提示蒙陰舊志曾記載:「僻處叢山,四塞之崮,舟車不通,內貨不出,外貨不入。」崮是沂蒙山區閉塞的象徵。然而隨著崮的價值不斷被重新發現,這一傳統的思維徹底改寫,「崮鄉」被重新定義。中國第五大地貌?崮,根據辭書解釋,是四周陡峭、頂端較平坦的山。
  • 臨沂岱崮地貌的故事有什麼 一共72崮你都知道哪幾個
    臨沂有72崮,讓人感到驚奇,這些崮是自侏羅紀時代開始漸漸形成的,直至現在。這樣歷史悠久的一個獨特地貌,流傳下來的故事也是很多的。臨沂岱崮地貌的故事有什麼呢?   在層巒疊嶂的山東沂蒙山區,隨處可見一些姿態奇特的山峰:它們圓形的頂部平展開闊,峰巔周圍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緩,這種像戴著平頂帽子的山,當地人稱之為崮。
  • 「崮」的成因是古生代寒武紀灰巖經受了強烈的地殼切割和抬升運動
    這種在世界上極為罕見的地貌類型,在世界地質學上,並不為絕大多數地理專家和學者認知。「崮」主要分布在蒙陰、沂水、沂源等魯中南山區,較為知名的有上百座,有「沂蒙72崮」之說,形成了美麗的沂蒙「崮」群,著名的孟良崮就是其中之一。沂蒙山區十萬英烈血灑疆場,鄉鄉有紅嫂,村村有烈士。
  • 我國新入選的世界地質公園,擁有神奇地貌「崮」,大美少人知
    我們國家擁有許多令人驚嘆的地貌,如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張家界地貌等,每一處都有最具代表性的景區,像「岱」這樣的「新式」地形,知道的人可能很少。過去,人們對山的認識,少不了尖峰,岱是一座特別的山,那個山頂平坦開闊,像個平原,周圍是懸崖峭壁,像一張高聳的桌子,人們以前是這些「桌子山」或「山地形態」自稱,但現在稱之為「岱地形式」,張家界,地形喀斯特地形,嶂石巖石地形,丹東霞地形後,被中國上第5個造型的地形,中國岱公地貌最集中的一片山區,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成為中國新的世界景觀,這裡是中國沂蒙山的岱公區。
  • 蒙陰岱崮地貌是什麼巖石 中國第五大地貌景色太迷人
    「崮」主要分布在蒙陰、沂水、沂源等魯中南山區,較為知名的有上百座,有「沂蒙72崮,岱崮36崮」之說,形成了美麗的沂蒙「崮」群。   數量多,造型美,分布密集,在我國造型地貌中首屈一指,在世界造型地貌上也十分罕見。龍鬚崮、抱犢崮、吳王崮、孟良崮、紀王崮、南北岱崮、板崮、臥龍崮和唐王崮等是典型崮群。
  • 來自大自然的饋贈:中國五大造型地貌讓外國人都驚訝
    驚豔於桂林秀麗的山水,驚訝於張家界奇特的峰林,驚異於張掖斑讕的丹霞地貌,驚奇於山東特有的岱崮地貌。中國的五大造型地貌包括: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巖地貌、張家界地貌、岱崮地貌。,如珍珠灘瀑布;黃龍風景區鈣化池、鈣化坡、鈣化穴等組成世界上最大而且最美的巖溶景觀;石柱縣新石拱橋為喀斯特天生橋地貌。
  • 臨沂岱崮地貌是什麼巖石 沂蒙山區獨有就問你厲不厲害
    岱崮地貌(Daigu, geomorphology)是中國山東省沂蒙地區獨有的一種特異地貌景觀,中國地理學會依據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岱崮鎮全國最集中的崮形地貌現象,將原稱「方山地貌」正式更名為「岱崮地貌」,成為中國第五大巖石造型地貌。
  • 「山東第三極」,憑什麼是臨沂?
    濟南和青島,演繹著屬於山東省的「二人轉」,這兩張面孔濃縮了人們對山東的認知。廣袤的魯西北平原和山東半島之外,山東還有被忽略的1/3,那就是以蒙山、沂山、尼山為骨架,以沂河、沭河為血脈的魯中南山地丘陵區,俗稱沂蒙山區。
  • 例析幾種特殊地貌等高線圖的判讀
    、底部小,再結合該地貌位於我國西北地區,可判斷為風力侵蝕形成的風蝕蘑菇。,是沂蒙山區特有的一種地貌景觀,過去在地貌上稱之為「方山」。「崮」的頂部平展開闊,鋒巔周圍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面有陡到緩,遠處觀望,像是戴著平頂帽子的山頭。「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紀石灰巖受了強烈的地殼切割和抬升運動,經過侵蝕、溶蝕、重力崩塌和風化等多種外力作用,形成外形呈圓形、山頂平展,周圍山壁如削、峭壁下陡坡逐漸由陡到緩的地貌形態。其景觀如圖14。
  • 風情山東之自然景觀:大自然饋贈豐 齊魯風景靚
    2.沉積與構造地貌  沉積與構造地貌主要有斷層景觀、地層剖面、礦點礦脈與礦石積聚地、生物化石點等類型,山東境內主要有:  山旺國家地質公園位於臨朐縣城東約22公裡處。面積約13平方公裡,最高峰堯山,海拔高度為405.5米,以聞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火山地貌為特色。
  • 從華北平原到渤海、黃海之濱,丘陵如何改變了山東
    ,作為5A風景名勝區,嶗山在山東旅遊中也甚為有名。尼山沂山的森林覆蓋率居山東眾山之首,蒙山則為山東規模很大的山,沂山與蒙山組成了沂蒙山區,最開始,桌形山是處於海底的山地,在外力作用的侵蝕下,演化成了海底平原,地質運動讓它們抬升成為陸地,平頂山地形成,新一輪的構造運動與侵蝕也隨之進行,桌形山是這一輪構造運動和侵蝕作用的殘留物,崮就是平頂山地的遺存。
  • 美景山東|一竅仰穿,天光下射——青州仰天山
    仰天山位於山東濰坊青州市城區西南46公裡處,主峰海拔834米。因景區內的千佛洞(又名羅漢洞)有天窗,「一竅仰穿,天光下射」而得名。現為國家AAAA級景區,山東省十佳森林公園,山東省十大優秀新景點,山東省十佳山嶽型景區。
  • 臨沂:沂蒙精神成企業發展助推器
    金鑼集團:新時代沂蒙精神的企業擔當走進金鑼集團高低溫綜合管理第六車間,現代化的大型車間、智能化的生產流水線,讓人耳目一新。在生產車間內,原料肉通過洗料、醃製、灌腸、烘烤、包裝等工藝,就可以製作成美味可口的肉製品。
  • 高中地理:中國五大地貌介紹
    嶂石巖地貌   嶂石巖地貌為地貌學按巖性分類確立的一種新型地貌類型,主要由易於風化的薄層砂巖和頁巖形成,多形成綿延數公裡的巖牆峭壁,三疊崖壁,除頂層為石灰巖外,多由紅色石英巖構成。   張家界地貌   張家界地貌是砂巖地貌的一種獨特類型,它是由石英砂巖為成景母巖,以流水侵蝕、重力崩塌、風化等作用力形成的以稜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為主的地貌景觀。
  • 山東省直機關青年文明號名單公布,25個集體不再繼續認定
    來源:大眾日報客戶端 記者 趙君12月27日,共青團山東省省直機關工作委員會發布《關於命名和認定2017-2018年度山東省省直機關青年文明號的決定》。為表彰先進,樹立典型,按照《山東省青年文明號管理辦法》,經嚴格考核,省直機關團工委決定,命名大唐山東電力檢修運營有限公司魯北項目部等 100個集體、繼續認定大眾報業集團印務公司高寶機組等116個集體為山東省省直機關青年文明號;山東省立醫院集團眼耳鼻喉醫院眩暈疾病科等25個集體因青年人數不達標、負責人超齡等原因,不再繼續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