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極網手機頻道】2020年對於智慧型手機行業而言充滿挑戰。消費者預算調整以及疫情導致的供應鏈產能困境均給手機廠商的新品發布及銷售帶來了不少難題。如今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控制,智慧型手機行業的銷售、新品設計生產及發布也逐漸恢復正常,以最受關注的iPhone為例。相比2020年延遲發布、上市,目前多位分析師指出,2021款iPhone新品將如期於9月份亮相。
不過,國際數據公司(IDC )提到,在多重內外因素共同作用下,2021年中國手機市場仍舊充滿很多不確定性。儘管與此,IDC還是給出了較為樂觀的預期,例如2021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將回正,全年出貨量同比預計增長4.6%。相比之下,在2020年初分析機構給出的預測顯示,2020年全年智慧型手機市場將有同比約4%的下滑。
日前IDC發布從市場供需、技術發展的角度對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作出的10大預測,內容如下:
預測1:市場回正
「得益於疫情穩定防控下更好的市場環境,IDC預計2021年國內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同比增長4.6%,市場容量約3.4億臺。」
作為對比,此前中國信通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國內智慧型手機累計出貨量2.71億部,同比下降21.1%。
預測2:供應鏈不穩態持續
「市場格局的潛在變化,激發了新一輪的市場爭奪,並進一步延伸至上遊供應層面。整個供應鏈,尤其晶片端的競爭將愈發激烈,IDC認為,『缺貨』將成為2021年內行業的關鍵詞,供應鏈端不穩定的態勢將在2021年內約50%時間內持續。」
預測3:多晶片平臺引入
「到2022年, 超過50%主流手機廠商旗下的5G手機產品將橫跨三家或以上晶片平臺,以降低風險,保障供應的穩定。」
預測4:5G手機保有率超過40%
「隨著5G在國內市場的繼續滲透,IDC預計,截止到2021年,全國有40%的手機用戶將切換為5G手機,其中,約70%以上存在於T1-T3城市。」
2020年1-11月,國內市場5G手機累計出貨量1.44億部,佔智慧型手機累計出貨量的53.1%。在2021年,隨著5G推廣、終端價格進一步下調,以及更多產品上市,5G手機佔比將進一步提升。
預測5:平價單價下滑
「受限於外部環境影響,短期內國內安卓市場的價位段格局將會出現一定變化。高端市場容量將出現一定程度的縮減,同時主流或低端產品的競爭將加劇。IDC預計,2021年國內市場整體平均單價將下降0.9%。」
預測6:影像競爭由「量」轉「質」
「影像依舊是手機硬體升級的主賽道之一,但升級重點會由攝像頭數量轉為質量。IDC預計,2021年,國內手機的平均攝像頭數量將不超過4.3個。主攝以外的長焦、廣角等常用副攝,將通過採取更多單位像素麵積更大、像素數量更高的傳感器、或更優質的鏡組,以提升多場景下的成像質量。」
拍攝已經成為智慧型手機核心應用場景,相比單純增加攝像頭數量,給「處理器壓力」,通過軟硬體優化改善拍攝體驗對於用戶的吸引力或許更大,並且合理的攝像頭數量也可以避免對手機顏值產生更大影響。考慮到高通公司在驍龍移動平臺中重點發力拍攝特性,發掘平臺潛力、賦能終端,或許將成為廠商增強產品影響力優勢的關鍵。
預測7:摺疊屏發展樂觀
「為滿足高端用戶日益增長的差異化需求,更多的摺疊屏產品將陸續進入市場,市場容量也將逐漸增加。IDC預計,到2023年國內摺疊屏產品出貨量將超過100萬臺。」
如果預算充裕,那麼摺疊屏手機將是目前手機硬體創新最前沿的產品。或許蘋果發布摺疊屏iPhone將是增加摺疊屏銷量的有效方式,不過2021年希望不大。
預測 8:高刷新率成為主流
「IDC預計,支持高刷新率屏幕(90Hz及以上)的機型佔比在2022年升至80%以上,真正成為市場主流。因此對高刷新率、可變刷新率屏幕在系統與軟體應用層面的的適配與優化,將繼續成更加重要的課題。」
高刷新率雖然會給手機續航帶來壓力,但可以提供更順暢的遊戲及操控體驗,目前在高端、旗艦級智慧型手機中已經得到推廣。另有消息指出,2021年將亮相的「iPhone 13」也將支持120Hz高刷新率。
預測9:「快充」生態初顯端倪
「百瓦級有線充電,高功率無線充電將加速滲透,而隨著移動辦公概念的滲透,以及更多支持無線充電的終端設備加速進入市場、充電生態的搭建將提上日程。支持多協議、更便攜的快充充電器、無線充電器將更快地進入手機渠道,並在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更快的充電效率也可以從側面延長手機續航,面對5G、高刷新率屏幕以及越來越豐富的(重度)應用場景,「快充」生態的潛力值得期待。
預測10:雲存儲推進正當其時
「以雲存儲為代表的手機端雲服務,將迎來帶來更大的需求與機會。疫情雖有緩解,但謹慎消費的趨勢還會延續。因此,IDC認為,在控制終端價格的前提下,主流價位段手機已經難以擠出成本,大幅度提供更高的存儲空間,同時,5G網絡的持續發展,也將為手機端的雲服務帶來更好的發展空間。」
5G、Wi-Fi 6等全新連接特性可以憑藉高速率、低時延,縮短雲端與終端距離,不僅有利於提升雲存儲體驗,同時也可以加強終端側算力。智慧型手機實現雲端與終端融合,或許也是推動VR/AR設備在移動端普及與豐富4K、8K超高清內容生態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