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波段直接數位化的高級寬帶採樣方案 ——擴展射頻可能性的邊界

2021-01-11 電子發燒友
K波段直接數位化的高級寬帶採樣方案 ——擴展射頻可能性的邊界

Teledyne e2v 發表於 2020-02-05 15:22:39

  引言

  在當今這個數字內容、網際網路用戶和物聯網設備大爆炸的世界,人們對擴展通信網絡能力的需求越來越高。為了滿足這種需要,Teledyne e2v一直探索數字微波採樣的前沿技術,最近已在實驗套件上成功驗證。它可支持K波段的直接數字下變頻。這是今年的早些時候在ESA MTT workshop提出的使用EV12DS480寬帶DAC實現直接K波段綜合的工作的後續進展,在技術論文1和最近的網絡研討會2上有進一步的描述。

  項目目的

  這個項目的目標是實現24GHz的模擬前端,支持微波K 波段(即頻率範圍18到27GHz)信號能量的直接數位化。目標的無雜散動態範圍(SFDR)優於50 dBc。

  微波前端板(FEB)的開發和兩個現有的GHz的高速器 件相關,這兩個器件由Teledyne Scientific和Teledyne e2v分別開發。測試實驗運行在高性能FEB上,整合了12位寬帶數據轉換器EV12AQ600和超高頻雙路追蹤保持放大器(THA)RTH120。

  前者的採樣率高達6.4 Gsps,全功率輸入信號帶寬高達6.5 GHz。而追蹤保持器的帶寬高達24 GHz,並且擁有優異的線性度性能。因此,通過應用奈奎斯特定理並選擇合適的採樣頻率,這套設備可直接從K波段下變頻到 基帶,從而使ADC直接採集有用的信號,無需額外的下變頻電路。這一方案的指導原則是用途廣泛的軟體定義微波接收器,它提高了射頻系統設計的敏捷度,同時簡化了射頻信號採集系統的設計,並潛在地降低了功耗。另外,我們也希望通過這個項目,在未來確實降低實際應用的功耗。

  器件的核心參數

  EV12AQ600 ADC

  • 四核ADC,支持

  1、2或4通道工作

  • 交織模式的採樣率高達6.4 Gsps

  • 6.5 GHz 輸入帶寬(-3dB)

  • 集成的寬帶交叉點開關

  • 支持多通道同步的同步鏈特性

  RTH120 THA

  • 24 GHz 輸入帶寬

  • 雙THA使得輸出可保持超過半個時鐘周期

  • 全差分設計

  這篇文檔描述了研究的狀態和最新的發現,並提出了需改進的部分。

  我們將進行的一系列測試的目的是找出當今K波段(18到27GHz)直接下變頻技術的不足。從下列初始的無雜散動態範圍測試中可以發現三個問題:

  • 輸入信號功率對THA性能的影響

  • 當工作在高奈奎斯特域時,低頻校準對ADC交織性能的影響

  • 在高奈奎斯特域採樣時,ADC內部積分非線性(INL)錯誤的影響

  最後,Teledyne e2v希望這個項目得出的結論對下一代K波段產品的設計有一些指導意義。

  項目開始

  前端板(FEB)的基本框圖如圖1所示。FEB被設計成包含寬帶ADC和用作輸入級的THA。仔細觀察圖2的FEB,會發現它包含了一些額外的支持器件,包括一個功分器、一個移相器和一些巴倫。板子還提供了兩路獨立的輸入:一路繞過RTH120,優化第一和第二奈奎斯特域採樣高達6GHz的性能(圖中未畫出);另一路用於6 到24GHz的寬帶操作。在項目開始時,RTH120還是一 款正在經歷優化的試生產產品。

  這個實驗系統初始的ADC默認配置如下:

 

 

  • 輸入帶寬 (6.5 GHz)

  • 一通道模式,所有四個核心交織成最大採樣率(例如6.4Gsps)

  • 採樣頻率設置成5Gsps

  • 交織校準按照數據手冊中標準默認的設置配置,在下文中都稱之為CalSet0

  第一次動態測試的結果

  FEB的初始測試表現出波動的無雜散動態範圍

  (SFDR)響應(圖3)。在不同的ADC信號滿刻度範圍

  (SFSR)進行兩次獨立的掃頻。掃頻覆蓋的信號頻率超過30GHz。圖3放大了17GHz到25GHz的範圍。

  檢查初始結果

  SFDR的特性有很大的分析價值,並為未來的動態性能提升提供了參考。從這些結果(圖3)可以看出:

  • 低輸入信號功率的SFDR平坦度更好(圖3比較了-7dBFS和-13dBFS的結果)

  • 初始的實驗配置難以實現我們預期的50dBc SFDR的目標

  提高性能的第一步是找出限制SFDR的信號雜散。下圖(圖4)標出了輸入電平-7dBFS和-13dBFS時主要的雜散,用dBFS表示。

  從上圖可以看出,對於不同的頻率範圍和輸入幅度,變化的雜散頻率分量可以看作SFDR波動的原因,請參考圖中最大雜散的曲線。圖中也標註了二次諧波(H2)和三次諧波(H3)以及採樣時鐘(Fc/4)的影響。仔細觀察,您還會發現:

  • 從最大雜散(深色曲線)可以看出,H2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特別是對於-7dBFS。

  • 如果H2可以被改進,下一個影響最大的因素顯然是Fc/4 性能,它對小信號曲線(-13dBFS)的影響很大。但 是,對於上面兩種信號功率,Fc/4限制SFDR大約在58dBFS(在18GHz到22GHz之間)。如果不改進這個問題,很難進一步提高動態性能。Fc/4的問題表明多個ADC核心交織可能產生的一些問題。雜散信號的根源是偏置不匹配。

  • 通過優化,-13dBFS的SFDR有可能達到50到60dBc之間。

  根據產品資料,唯一提升THA性能(通過降低H2)的方法是降低輸入信號電平。這對SFDR受H2限制的場合很有用,例如-7dBFS的SFSR時19.5GHz以下或21.5GHz以上的範圍。

  優化數據轉換器的性能

  另一方面,ADC可提供默認工作方式以外的多種自由的配置。初始的測試表明核心交織的精度問題,這並不奇怪。標準的交織校準(ILG)是在工廠的產品測試時完成的。顯然,它按照基帶工作優化,並不適用於這種大帶寬的應用。

  ADC交織的詳細測試表明,雜散的最大的來源是偏置不匹配。 我們測量了一系列頻率的偏置影響,通過仔細的調整,大幅地降低了Fc/4雜散(圖5)。對於K波段的應用,21.5GHz的校準得到了非常好的結果。

  校準前和校準後系統的K波段性能如圖5所示。上面的曲線是默認設置(CalSet0)的結果,下面的曲線是改進的高頻校準的結果。通過後者的校準,偏置、增益和相位不匹配都得到了補償。在整個K波段,系統的SFDR提高了將近15dB,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交織校準之後

  對於某些頻點,H2較低而H3變成了主導因素,如圖4中21GHz附近的點。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通過INL的校準進一步降低ADC的雜散。

  圖 6 - INL校準對H3的影響

  雖然進一步提升性能的選項不多,但顯然ADC積分非線性(INL)的性能會影響H3。和交織(ILG)類似,產品測試時的INL校準通常是針對基帶工作優化的。Teledyne 的測試工程師認為,如果針對高奈奎斯特域重新校準INL,將進一步改善動態性能。

  調整INL並不是用戶可以通過程序完成的工作,也不應當是。這種調整極具挑戰性。從原理上說,提升理想轉換器模型的INL有可行且有限的方法。工程師需要搭建測試設備以實現這些調整方法。

  通過儘可能降低高頻INL,我們把17到25GHz範圍裡的H3優化了3到5dB(圖6)。

  INL是什麼?對ADC而言,INL量化了器件和理想直線轉換函數之間的最大偏差。按照電子器件的精度,轉換器全刻度範圍的INL期望達到優於0.5LSB。事實上,這對於寬帶交織系統而言是不可能實現的。以EV12AQ600為例,全交織模式的INL在Fin=100MHz時是+/-4.5LSB。

  圖 7 - 校準前和校準後的K波段SFDR

測試結論

  如前所述,這個項目的目的是評估是否可以達到K波段的理想的動態採樣性能。更確切地說,我們能否在18到22GHz之間實現最少50dBc的性能?儘管我們在測試的前期遇到一些硬體問題,初始的測試結果也不盡如人意, 但我們最終通過合理的方法大幅提升了性能。最終的曲線(圖7)展示了目標輸入頻率範圍內的SFDR性能。可以看出:

  • 在19.2到21.5GHz之間SFDR的顯著提升(最多提升了15到18dBc)

  • 在19到21.5GHz之間SFDR超過50dBcFEB上來自20.478GHz下變頻的單音信號的頻譜特性如下圖所示。

  圖 8 - 實驗板FEB的下變頻到基帶的20.478GHz的頻譜

  這些結果表明:

  • 對於-13dBFS的輸入信號功率,在20.478GHz處能達到大約54dBc的SFDR

  • Fc/4和相關的雜散依然是影響採樣頻譜的主要因素(@-67dBFS),其他的雜散(Fc/4±Fin, H2和H3)降低到小於-69dBFS

  • 我們已經超過預計的目標,即在19到21.75GHz之間實現最小50dBc的SFDR

  未來的展望

  上述的結果是從FEB樣機上得出的,而FEB樣機有一些已知的缺陷。顯然,時鐘分配的問題可能降低THA的動態性能。我們正在研發一款改進的FEB,預計提供更好的動態性能,並降低H2雜散。另外,這塊板子會提供直接的輸入並繞過THA,以優化基帶性能。預計在2020年,在完成新板子的進一步的測試之後,我們會公布這個實驗的後續進展。

  這個項目是Teledyne e2v邁向整合的K波段直接採樣方案的第一步。除了提供新的能力,這個項目也幫助我們提升了項目的工程經驗。這次的工作使我們深入了解了複雜交織模擬數字轉換器核心的高頻優化問題,特別是高奈奎斯特域校準的折中方案和INL、ILG的優化。Teledyne e2v也提高了其未來高端寬帶數據轉換器的性能上限。

  參考文獻:

  • 1 Teledyne e2v, 「Microwave DAC simplifies direct digital synthesis from DC to 26.5 GHz covering X-, Ku-, and K-bands」, 2016.

  • 2 IEEE Webinar: 「12-bit 8 GSps DAC enabling signal generation up to K-band」, by R. Pilard. 2019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軟體無線電的射頻天線設計
    軟體無線電有許多問題急待解決,主要是:射頻天線、高速模數轉換器、高速DSP、各種通信協議。1 多頻段和寬帶天線首先澄清兩個不同概念,即多頻段和寬帶天線的概念。多頻段和寬帶天線的設計使天線能夠在寬頻段上工作,但多頻段意味著能在幾個分離的不同頻段上工作,在所設計的天線最高和最低頻率之間常常無相鄰覆蓋,而寬帶則意著天線設計的最高和最低頻段之間有相鄰覆蓋。
  • 基於軟體無線電的短波通信中頻數位化
    理論上就目前ADC的速度而言能夠滿足對短波波段信號進行低通採樣,但直接在射頻端進行A/D轉換存在以下問題。①嚴重影響接收機的選擇性和靈敏度,一般射頻頻段內會存在若干強窄帶幹擾,為防止超載並降低ADC的量化噪聲,ADC必須具有大動態範圍,而當信號很弱接近噪聲基底時,ADC的無寄生動態範圍SFDR指標決定了接收機總的SNR,ADC的實現難度很大;②短波波段帶寬較寬,ADC前的寬帶抗混疊濾波器與寬帶放大器目前性能還不夠理想;③ 數位訊號處理器對射頻段窄帶信號進行信道分離解調難度很大;④ADC採樣孔徑抖動引起的信噪比惡化相對嚴重
  • 探索Teledyne e2v最新ADC概念,可實現P到Ka波段直接採樣
    法國格勒諾布爾 - Media OutReach - 2020年11月24日 - Teledyne e2v不斷創新、致力於高分辨混合信號解決方案,進一步彰顯其致力於革新射頻系統的承諾。該公司已成功演示了其工程團隊目前正在測試的下一代數據轉換器技術。
  • 關於ThinkRF數字寬帶接收機的100% POI計算
    a、超外差接收機  在超外差接收機中,輸入的射頻信號轉換到一個較低的中頻(IF),經過濾波,再被數位化。在射頻輸入之後是預選濾波器組,它可抑制影響信號分析的強幹擾信號。然後是一個低噪聲放大器(LNA),它可降低接收機的整體噪聲係數。然後是抑制鏡像信號濾波器組,最後將信號與本振混合,輸出到第一中頻。
  • 世界第一款K波段DAC背後的設計秘密
    事實上,這款新型的DAC的帶寬能跨越高達微波K波段 26.5GHz的巨大頻譜範圍。  在去年的歐洲微波IC會議上湧現了一些關於單片微波IC (MMIC) 的初步想法。早期的技術信息表明這樣的產品能達到X波段(8到12GHz)的性能。隨後,詳細的寬帶測試表明這款DAC的性能遠不止如此。這款器件能工作在8個奈奎斯特區域,底噪極低,雜散極少。
  • 如何使用示波器進行射頻信號測試
    在衛星通信中,為了小型化和提高傳輸速率,也會避開擁擠的C波段和Ku波段,採用頻譜效率和可用帶寬更高的Ka波段,實際可用的調製帶寬可達到 3 GHz 以上甚至更高。另外示波器的幅頻特性曲線並不是從直流到額定帶寬都平坦,而是達到一定頻點後就開始明顯下降,因此選擇實時示波器時,示波器的帶寬應該大於需要的分析帶寬,至於大多少,要具體看示波器實際的頻響曲線和被測信號的要求。
  • L波段寬帶低相噪VCO的設計與製作
    基於PCB工藝的表貼VCO有更好的相位噪聲性能,但由於寬帶電路匹配困難,電路工作狀態不太穩定,國內尚沒有成熟的能夠覆蓋L波段的VCO產品面世。國外各大射頻器件廠商已經開發出了多款L波段寬帶的VCO,其相位噪聲在偏離載頻10 kHz時為一100 dBc/Hz左右。本文基於一種新的電路結構,成功實現了L波段系列寬帶VCO,其工作狀態穩定,電性能指標優良。
  • 射頻流盤在信號監測中的應用
    信號分析儀輸出的IQ數據通常是12位或者14位ADC的採樣結果,不能直接寫入磁碟陣列(RAID),需要通過FPGA組成的控制電路實現信號變換、同步和路由,然後通過RAID控制器接口寫入磁碟陣列。記錄的頻譜數據可以通過相反的過程,由信號源重新發射出來,或者複製到工作站後使用專用的軟體回放分析。
  • 關於一種小型、高效反輻射導引頭接收方案的設計
    傳統導引頭在分選識別多頻帶輻射源時,一般流程是AD採樣處理後直接傳送超寬帶頻譜至數位訊號處理部分,再對寬帶數據進行抽取和濾波。隨著導引頭頻率覆蓋範圍的進一步擴大,傳統處理流程不僅會造成效費比總體偏低[3],而且傳統並行LVDS傳輸接口存在大量數據連線複雜[4]等難題,難以迎合現代反輻射導引頭寬頻帶、小型化的發展趨勢。
  • 淺談數位化寬帶測向系統中的相位差測量及誤差
    針對上述問題,本系列論文提出了數位化寬帶測向系統的整體解決方案,重點討論數位化相位差測量及誤差分析、概率解模糊算法和在測向精度和工作頻率範圍約束下如何進行天線陣列基線設計三個問題。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33635.htm  本文是系列論文的第一篇,給出了數位化寬帶測向系統模型,討論了數位化相位差測量方法,推導了數位化相位測量的數位化方法誤差函數和由通道噪聲引起的信號相位誤差分布密度函數。
  • 寬帶中頻數字接收機的FPGA實現
    寬帶中頻數字接收機的FPGA實現 佚名 發表於 2006-03-11 13:19:24 摘    要:本文提出了一種基於FPGA的寬帶中頻數字接收機的實現方法。
  • 射頻接收系統:中頻採樣和IQ採樣的比較和轉換
    射頻接收系統:中頻採樣和IQ採樣的比較和轉換 皓月 發表於 2020-12-02 14:03:25 一、什麼是中頻採樣,什麼是IQ採樣
  • 基於ADS的S波段平衡式寬帶低噪聲放大器設計
    摘要:針對寬帶雷達接收前端的應用,基於ADS軟體設計了一種S段平衡式寬帶低噪聲放大器。在軟體仿真中使用電晶體的Spice模型,在確定直流工作點後進行輸入端的最小噪聲阻抗匹配和輸出端的最大增益阻抗匹配,最後給出了仿真結果和版圖設計。同時採用新型S波段90°寬帶功分器用於平衡式LNA的電路,大大提高了放大器的電性能,顯著減小了整個電路的尺寸。
  • Pasternack公司擴展了其寬帶高功率同軸限幅器產品線
    打開APP Pasternack公司擴展了其寬帶高功率同軸限幅器產品線 發表於 2019-12-02 16:22:09 Pasternack公司擴展了其寬帶高功率同軸限幅器產品線,這些產品旨在為工作於高功率信號附近的接收電路和其他微波電路中的敏感元器件提供更好保護。
  • 用寬帶示波器進行雷達信號的矢量分析
    Infiniium示波器有600MHz~1GHz帶寬(4GSa/s採樣率),2GHz~7 GHz帶寬(20GSa/s採樣率),10GHz~13GHz帶寬(40GSa/s採樣率)多種選擇。結合89601矢量信號分析軟體,分析帶寬最高達到13GHz,成為名副其實的寬帶雷達分析儀。
  • 射頻信號分析儀的應用案例簡介
    解決方案:應用虛擬儀器和軟體無線電技術,使用通用化的射頻硬體模塊進行數據採集,依託PXI總線的高速數據吞吐能力,對射頻基帶信號進行軟體數據處理,實現各種調製方式的解調,和任意參數的測量。 其核心思想是在儘可能靠近天線的地方使用寬帶的"數字/模擬"轉換器,儘早地完成信號的數位化,從而使得無線電臺的功能儘可能地用軟體來定義和實現。總之,軟體無線電是一種基於數位訊號處理(DSP)晶片,以軟體為核心的嶄新的無線通信體系結構。 NI PXI-5660 射頻信號分析儀 NI PXI- 5660 射頻信號分析儀是虛擬儀器和軟體無線電技術的綜合體現。
  • 基站射頻卡時鐘樹設計方案
    可變和固定增益放大器以及雙工濾波器用於將有用信號沿著路徑提高到其傳輸頻段的所需強度,而只增加了少量噪聲及失真,同時最大限度減少了傳輸頻段以外的能量,以防止對其他射頻信道的幹擾。  在接收端,射頻信號通常經過放大、濾波,然後通過一個混頻器轉換為75~250MHz範圍的較低中頻(IF),在該範圍內射頻信號通過一個可變數量、經過濾波並最後由一個流水線ADC根據奈奎斯特準則採樣進一步放大。
  • 超寬帶直接轉換接收器性能優化
    一款新型寬帶寬零中頻 I/Q 解調器有助於緩解主用接收器及 DPD (數字預失真) 接收器在動態範圍和帶寬方面的不足,並使 4G 基站能夠以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滿足移動接入不斷增長的帶寬需求。本文討論的主題是:如何儘量抑制造成零中頻接收器動態範圍縮小的 IM2 非線性及 DC 偏移來實現性能的優化,從而為棘手的設計提供一種可行的替代方案。
  • 羅德與施瓦茨擴展其射頻和微波信號發生器頻率範圍至67 GHz
    40GHz儀器覆蓋所有主要雷達波段,67GHz儀器工程師擁有的這個信號源可以覆蓋用於非常高吞吐量衛星饋線鏈路的新興Q/V波段。隨著5G行動網路標準的引入,首個商用部署將使用高達39GHz甚至更高的頻率,而超過40GHz的頻率正在研究中。67GHz儀器支持在60GHz頻率範圍內的組件測試,也支持IEEE802.11ad等非蜂窩標準以及IEEE802.11ay等標準的超頻率範圍應用。
  • 射頻技術和無線電怎樣聯繫起來?雙射頻接收器工作原理及設計方案
    因此,測試廠商開始探索軟體定義射頻測試設備的概念。  傳統掃頻調諧頻譜分析儀的發展是整個行業過渡到軟體定義儀器系統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在傳統的頻譜分析儀中,解析度帶寬濾波和功率檢測等功能是基於模擬組件來實現的。然而,今天的現代射頻信號分析儀通過集成通用射頻下變頻器(無線電)來生成數位化I / Q採樣。該儀器能夠使用頻譜計算等多種方法來處理I / Q採樣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