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關前裕 通訊員馬婷婷)前日,房縣農婦明某在菜地幹活時,不慎被一條蝮蛇咬傷,隨後整條胳膊出現腫脹。記者走訪了解到,入夏以來,十堰市至少有10名市民先後被蛇咬傷入院救治。為應對毒蛇咬傷,十堰市各大醫院均儲備了抗蛇毒血清。
昨日上午,記者在十堰市人民醫院急危重症中心,看到躺在病床上不停呻吟的明某。只見她整條右胳膊腫脹明顯。
明某告訴記者,前天13時許,她在自家菜地拔白菜,右手中指突然傳來一陣刺痛。仔細一瞅,一條一米多長的「土布袋」蛇(即蝮蛇)從菜地裡竄出。
「當時我感覺從手指頭到胳膊再到肩膀一陣陣刺痛,右半邊身子都麻了,連嘴都麻得說不了話了。」以為回家休息一會兒就能好轉。「沒想到,約一個小時後,整條胳膊都腫起來了,並且疼痛難忍。」她說。
隨後,她緊急來到村裡的診所,診所醫生對她進行了針灸、拔罐處理,但依舊沒有好轉。當晚11時許,家人將明某緊急送至十堰市人民醫院急診科治療。
「患者是典型的蛇咬傷,中毒明顯,幸虧送醫及時,入院後立即接種了抗蛇毒血清,並進行輔助檢查及治療,目前病情趨於穩定。」十堰市人民醫院急危重症中心急診科副主任李虎年介紹。
記者從十堰城區各大醫院急診科了解到,入夏以來,至少有10名市民被蛇咬傷入院接受救治。
醫生介紹,在十堰地區活動的蛇有近十種,如烏梢蛇、王錦蛇、黑眉錦蛇、滑鼠蛇、尖吻蝮蛇、竹葉青蛇,其中尖吻蝮蛇和竹葉青蛇是劇毒蛇。
每年5月至9月是很多蛇類的繁殖期,清明節過後蛇類就會四處尋覓食物,遇到人類驚嚇,容易傷人。天氣日漸炎熱,蛇類活動也越來越頻繁,傷人事件也多有發生。
「第一時間注射抗蛇毒血清,是救治蛇咬傷患者最有效的手段。」十堰市人民醫院急危重症中心急診科副主任李虎年提醒,近些年十堰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野生動植物生存條件日益改善,再加上近期進入蝮蛇繁殖期,市民在戶外要注意觀察,避免被蛇咬傷。若不幸被咬,切不可慌了神,可先判斷是否有毒,若是毒蛇,可按如下步驟處理:
切勿奔跑,紮緊傷口。用一些略帶彈性的繩子如橡皮筋等迅速紮緊傷口,每綁30分鐘要放開2-3分鐘,這樣在減緩毒素擴散的同時也避免了部分組織缺血壞死。
進行放血減壓。如果身處野外或去醫院的路途較為遙遠,可適當將蛇咬傷處的皮膚劃開,放血減輕壓力。
及時就醫。要以最快的速度趕到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