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黑色最高級 但你未必知道這種說法從何而來

2020-11-25 界面新聞

幾乎每一個高級晚宴的邀請函上都會在「著裝關鍵詞」(Dress Code)相關說明中默認請受邀者穿著黑色禮服出席。那些動輒用「... Is the new black」做標語的新流行好像也想不出第二種更好的文案了。關於黑色的話題,幾乎夠寫一本書。

但是,話說回來,為什麼黑色最高級?

如果有理由,我們聽過的最陳腔濫調的說法大概就是「黑色代表神秘和性感」。這聽起來完全沒有錯。詳細分解起來,所謂黑色的性感象徵意義恐怕大部分都來自和內衣與絲襪有關的聯想——男人對黑色絲襪的無限遐想讓黑色的絲襪比任何一種其他色彩都更具魔力。至於神秘,道理大抵也是相近,除此之外,黑色的神秘從色彩學上來說,也和它能夠吸收所有波段的可見光有些許關係。

除卻這一切,你需要了解的是,在以歐洲著裝傳統為源頭的現代時裝的範疇裡,黑色的象徵意義是相當複雜的。

過往,我們總是被籠統地告知,東西方文化差異在有關黑白兩種色彩選擇上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這種說法明顯建立在現有的東西方文化在對待喜事和喪事兩種場合的習慣上。

然而,歷史資料表明,儘管黑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於西方文明當中,的確扮演著與死亡有關的角色,但這種約定俗成也就嚴格地局限於中世紀。至少在法國,黑色曾經並不是服喪的唯一指定用色,和東方的中國與日本一樣,法國王室也曾經選擇用白色來作為皇后的服喪著裝用色。甚至在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地區,你不能想像黑色還曾經被指定用作新娘的婚禮禮服。只是到了近現代,黑白兩色在特定場合的劃分才被逐漸確定下來。

那又是什麼力量讓黑色從滿是服喪含義的背景裡走出來,徑直成為現代高級時裝的特殊魅力所在?

說到小黑裙,世人都不會陌生,Hubert de Givenchy給奧黛麗·赫本造就的經典黑色禮服銀幕形象如同磐石一樣,在現代時裝的教科書裡佔據無法撼動的地位。然而比這更早,Coco Chanel女士就顯示出她對黑色某種偏執。1926年,VOGUE雜誌美國版率先刊登了她的設計——一件直筒剪裁的黑色連身小禮服裙。在紙醉金迷的爵士時代,所有上流社會的女子都穿得像《了不起的蓋茲比》裡頭的Daisy一樣浮誇,身上遍布羽毛和珠片裝飾,一副流光溢彩的景致。誰都料想不到Chanel會殺出一件沿襲flapper style樣式的黑色樸素窄身禮裙。也因為這種在色彩上的特立獨行,當時VOGUE雜誌冠之以「Chanel’s Ford」,並預言這條黑裙子將成為所有女性的品位之選,可謂給出了極高的讚譽。

但這絕對不是偶然,把Chanel的小黑禮裙放回到那個時代背景裡,彼時的歐洲和北美已經盛行裝飾藝術運動(Art Deco)。以建築和工業設計為排頭兵的現代設計已經展現出非常強烈的幾何形式感,而這場轟轟烈烈的裝飾藝術運動的源頭卻正是來自東亞(尤其是日本),整個西方的現代設計有一半以上都深受東方美學的留白設計的影響,摒棄了曾經的宮廷時代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的矯飾,而傾向於用簡潔樸素的幾何線條來表現一種現代觀感。黑色和白色,也自然而然地,從這種「去浮華」的過程中受益,加之東方禪意對黑白兩色的推崇,黑色的出現並不能算是單個人的創舉。

但是我們還是需要肯定Coco Chanel和Hubert de Givenchy的價值,畢竟在服裝層面上,要推翻西方日漸固化的對黑色「喪」的慣性理解,的確不那麼容易。

《蒂凡尼的早餐》中赫本的黑色連衣裙為Hubert de Givenchy所設計

到了世紀中,女裝中的黑色已是一種常態。這一部分得益於上述種種,也得益於性別解放運動,女裝對男裝的借鑑首先從黑色西裝開始,隨後又深受黑人爵士音樂文化和主張無政府主義的朋克文化影響,黑色很容易就被利用為一種反叛和顛覆的工具與符號。

今天的紐約時裝周和巴黎時裝周,讓人眼花繚亂的永遠都是街頭色彩繽紛的看秀人群行色匆匆的身影,以至於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這兩座城市的個性便如同這些色彩一樣炫目奪人。事實上,在非時裝周的一年中大部分時間裡,生活在這兩座城市裡的雅致女人恰恰是很忌諱過於鮮豔的色彩的。尤其對巴黎女人而言,生活在外界焦點之下,黑色一直是她們想要區別於外界的首選。誠如設計師山本耀司說的:「黑色同時代表著謙遜和傲慢。」謙遜始於低調,而傲慢,則是任何其他顏色都擦不去的姿態。所以黑色高級。

相關焦點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種說法從何而來?牛頓真的在晚年研究神學?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種說法從何而來?牛頓真的在晚年研究神學?有人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那麼這種說法真的正確嗎?愛因斯坦、牛頓這兩位科學家,可謂是科學界中響噹噹的大佬。他們的很多著作,時至今日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即使是新理論的出現,也是他們理論的延伸,可以說我們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這個世界。一生都致力於科學研究的兩人,在晚年的有些行為讓人無法理解,兩個人不約而同地開始研究神學,這是怎麼回事呢?研究神學的說法從何而來?坊間對兩位科學家晚年研究神學的說法,一直存在很多爭議。有人認為是無稽之談,是別有用心之人胡亂編造的輿論。
  • 愛普詩:巧克力與愛情的聯繫從何而來,你知道嗎?
    說起巧克力,我們自然就會想到愛情,巧克力與愛情的聯繫從何而來,你知道嗎?在古瑪雅文明中,有一個傳說:如果一個人一生都在等待另一個人,那麼他死後就會化成一棵可可樹。這便是人們寄托在巧克力上對愛情最初的憧憬。
  • 這種說法究竟從何而來
    現在大家稱呼夫妻都是兩口子,所謂的兩口子是指夫妻臉,奇怪的是在說文解字等古代書中均找不到兩口子的典故,唯一的一種說法就是在乾隆年間的曹雪芹所寫的,紅樓夢中雖然有一對對的夫妻,但是明確的說法。那麼夫妻因何成為兩口子呢?
  • 3級文明是宇宙的終點嗎?那麼宇宙又是從何而來?
    3級文明,3級文明就是星系文明,可以控制和開發整個所在星系的能源。3級文明可能會使用二級文明所使用的相同技術,但已經有能力將這種技術複製到整個星系的所有恆星,同時在每個星系的中心都存在一個巨大的黑洞,而星系可能就是圍繞這個黑洞進行旋轉,因此這個超大質量的黑洞也會成為3級文明能量的來源。
  • 人類到底從何而來
    可是人類到底從何而來呢?這是個難題!越來越多的考古成果顯示都與達爾文的進化論相悖。我國澄江化石群及其寒武紀化石完全跟進化論是相反的,因為寒武紀生物群顯示出在同一時期內物種的多樣性和同時存在的特點。歐羅巴洲考古學家曾經在聖地亞發現了五萬年前的人類骸骨化石,研究表明其智力比現代人還要高,西方專家認為這可能是外星人的遺骨,它們具備高度的智慧,從各類動物身上提取了基因斷片,以此創造出人類這種生物。其實這種說法也不是天方夜譚,因為人類確實遺傳了很多動物的特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地球上有很多事物和現象,是目前地球文明尚且未能達到的水準(麥田怪圈,埃及金字塔,巨石像等等)。
  • 「打噴嚏預示有人思念」的這一古老說法從何而來?
    "嚏噴",本來就是一個人體自然現象,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然而,在我們神秘的東方文化中,被賦予了一個奇妙的說法。在民間很流行的說法是:但凡'打嚏噴',那就是有人正在思念你。不管兩個人相聚多遠,即便是十萬八千裡也無妨,只要一方有思念,這一方立馬接收到感應,馬上打個"嚏噴",這樣就把一個自然現象與意念聯繫到了一起,是一種超自然的現象,神神乎乎的。於是乎,人們打完嚏噴,就開始浮想聯翩。"
  • 既然宇宙是通過奇點爆炸而來的,那奇點爆炸的原材料又從何而來?
    既然宇宙是通過奇點爆炸發展而來的,那麼爆炸原材料又從何而來呢?宇宙經過了長達138億年的發展後,如今已經形成了穩定的格局,這體現在宇宙不同級別的天體形成了不同的結構,這樣有利於將較小的天體限制在一定的活動範圍內,從而使宇宙不再變得那麼混亂。除此之外,如今的宇宙依然那麼浩瀚,無論人類想通過任何方法去探測宇宙的邊界,始終都不能如願以償。
  • 構成宇宙大爆炸的物質從何而來?
    在某一時刻,這種能量被轉化為基本粒子,我們今天所觀察到的所有物質都是從這些基本粒子中產生的。這個點就是我們所說的大爆炸或奇點。這個模型的結果是,我們看到,如果一個很小的空間包含這種形式的能量,這個空間就會迅速膨脹,產生同樣的能量。然後你可以說,宇宙中所有的物質都可能來自於最初的一小部分,不穩定的能量形式。現在,你可能會問,我們是如何產生這樣一個場景的?
  • 《奇葩說》薛兆豐教授:最高級的智商,是這種心智模式
    網上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個人的思考能力跟智商有關,而最高級的智商叫:整合思考。整合思考,又被稱為「最高級的心智模式」。 今天,我就跟大家來談談心智模式。 就像很多小朋友在一起玩耍,難免會發生一些衝突和摩擦,他們相互之間還會搶玩具,很多小朋友會說:「你不給我玩具,我就不跟你玩了。」這很明顯就是二元對立"的心智模式,要麼跟你玩,要麼就不跟你玩了。 我有個小侄子今年5歲了,我常常陪他一起看動畫片。
  • 我們從何而來?神創論?進化論?從石頭裡蹦出來?
    我們從何而來,這似乎是人類一直在探討的問題。世界上各地的神話、宗教,都盛傳著人是由神創造的傳說。直到1838年查爾斯.達爾文提出了自然選擇理論,進化論才慢慢進入人類的視野。之後孟德爾通過豌豆雜交實驗,提出了基因的概念,更為進化論增加了說服性。
  • 宇宙由奇點爆炸而來,那奇點又從何而來?我們又從何而來?
    隨著CMB信號的發現,以及哈勃定律所推斷出的星系加速遠離,全部都在指向一個驚人的事實:我們的宇宙正在加速膨脹!這代表我們現今的宇宙,有著一段從冷到熱。從小到大,從密到疏的膨脹演化史。而這一切的源頭都來源於一個密度無限大的點。它就是奇點,奇點是我們已知宇宙時空的起點,它誕生了整個宇宙。那麼奇點又是什麼呢?它又是如何誕生的呢?
  • 黑色PCB普及的五種說法,你覺得哪個靠譜?
    比如綠色有:30gednc說法2:由於黑色PCB的電路走線難以辨認會增加後期維修和Debug 的難度, 一般如果沒有功力深厚RD(研發)設計人員和實力強大的維修隊伍的品牌,是不會輕易用黑色PCB的,這也是為什麼只有少數高端品牌(例如華碩)的高端系列才用黑色PCB的原因——可以說採用黑色PCB是一個品牌對RD設計和後期維修團隊有信心的表現
  • 性命之「命」又從何而來?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命」字從何而來,「命」字與「口」又有何關聯?「命令」之「命」與「命運」之「命」又有何干係?如果您想知道「命」從何來,就請您繼續閱讀吧。 「命」字如今常與「令」組合為「命令」一詞,二者在發號施令之意上常形影不離。其實,二字古時關係就非同一般,甲骨文金文為同一字形,至金文二者才有所區別,「命」增加「口」字。
  • 地球上原本沒有水,四大洋的「水」,究竟從何而來?
    地球上原本沒有水,四大洋的「水」,究竟從何而來?放飛心情去旅行,旅途有你更精彩,歡迎收看本期內容,地球上71%的面積被海洋覆蓋,水作為生命之源對於人類的生存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人們對於水的出現也是非常好奇。
  • 我們從何而來?宇宙從何而來?137億年來世界發生什麼了?
    「我們從何而來?」、「宇宙從何而來?」兒童時代的我們總會想到這個問題,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多數人在之後的時光可能都會將這個兒時的問題拋之腦後了。關於地月系統,目前人們最青睞的解釋是——大碰撞說(Giant impact hypothesis)。這種假設認為,大概在45億年前,地球與一顆和火星差不多大的天體,撞在了一起,而月球就是這一次碰撞殘留的碎片。當地球相對穩定下來後,生命開始出現。
  • 北愛爾蘭海岸上的「巨人之路」,非人力能造,那麼它們從何而來?
    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奇觀並不是人力所能打造出來的,它們都是大自然的作品。在北愛爾蘭海岸上,就有一處奇觀,它被稱之為「巨人之路」。它就像是蜂窩一樣,由上萬個多邊形石柱組成的。據統計這些石柱大約有3.7萬根,每個柱子都是大自然雕刻而成,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個巨人,因此得名為巨人之路。這些「巨人」的橫截面積相差並不多,尺寸在37釐米—51釐米之間,寬度大約有0.45迷,每個柱子都是多邊形的,這些石柱有的比較矮,因此隱藏在水面下,有的比較高,最高的柱子有12米,不愧是巨人啊!
  • 「殺人蟹」之名從何而來?難道是因為它殺過人?我們都冤枉它了
    對於「殺人蟹」,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種會傷害人類,甚至會殺人的螃蟹,畢竟在網絡上流傳著很多關於殺人蟹的故事(多為殺人蟹殘忍殺人的故事)。那麼,殺人蟹真的會殺人嗎?如果不會,那「殺人蟹」之名又是從何而來呢?
  • 地球上原本沒有水,四大洋的「水」到底從何而來?看完漲知識了
    地球上原本沒有水,四大洋的「水」到底從何而來?看完漲知識了地球是一顆蔚藍色的星球,上面70%的面積都被海洋覆蓋,形象來說,地球就像一顆水球,但在地球形成之初,這些水源是並不存在的,哪四大洋的「水」到底從何而來呢?看完漲知識了。
  • 月球又是從何而來?
    關於地球的起源至今也沒有準確的說法,都是停留在一點點推理建設上。因為地球「活」的時間太長了,滄海桑田!許多初期的留下痕跡在這十幾億年的消磨下已經很難找到痕跡了。不過地球的起源依舊科學家在探究,這也是地球物理學的基本課題。不過咱們人類生活的地球怎麼樣形成的?這樣的問題就沒有了答案嗎?
  • 初始磁場從何而來,真實的地球表面
    地磁場的重要性,由於地磁場的存在能夠使人類,甚至說整個地球免於太陽風的侵害,大部分帶電粒子呢,就都被這個地球的磁場或者說磁層屏蔽掉了。那地磁場是怎麼來的呢?兩種產生磁場的方式主要有兩種,那地磁場屬於哪一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