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4時30分,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的發射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在飛行過約2200秒後,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順利開啟了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美國想「分一杯羹」
(圖片來源於網絡)
隨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用官方帳號在推特上發文表示,嫦娥五號的升空,意味著中國也開始加入了美國以及前蘇聯採集月球表面樣本的行列之中了。同時NASA表示,希望與中國可以與全球共享這次探月工程所取得成果,進而增進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對月球的了解,「就像美國阿波羅以及阿爾忒彌斯計劃所做的那樣」。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NASA沒有在推特中直接表示祝賀,但是NASA的高官託馬斯·祖布臣卻在北京時間11月24日上午5點通過其個人推特帳號對嫦娥五號的成功發射表示了祝賀。他說到:「祝賀中國嫦娥五號成功發射。」此外他表示,很期待看到這些月球的樣本在返回地球後,將會以什麼樣的方式促進國際科學界的發展。而中國如果成功的成為從月球表面獲得標本的國家,他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從研究這些珍貴的「貨物中獲益」。
(圖片來源於網絡)
NASA:讓我們共建國際月球科研站
隨後,NASA就轉發了祖布臣的推特。當然這是NASA的一貫做法,因為早在今年7月23日,我國執行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之後,NASA也是在推特上轉發了局長的個人祝賀推特。
對此,中南的國家航空局也表示願意同各國的航空機構以及各種航空組織一道,共同探索太空的奧秘。而且探月工程三期的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的新聞發言人裴照宇也曾在某次採訪中表態,會向國際社會發出相關倡議,希望與世界各國合作共建國際月球科研站。
(圖片來源於網絡)
憑實力打臉美國
此前,美國對中國的航空航天的發展並不是這種態度。在世紀,美國為了打壓中國航空的發展,在國際社會上對中國的衛星等產業下了「封殺令」,任何有美國參與製造的零件都不準賣給中國,美國自己生產的就更不用說了。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國際社會,除了美國就只有歐洲的幾個國家,具備研製這些零件的能力,而歐洲的很多國家與美國關係匪淺,自然農業加入到了對中國衛產業的圍追堵截當中。
如今,隨著中國的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所以在探索太空方面的各種項目也是遍地開花。就在前段時間,中國的國際空間站也傳來了好消息,預計將在2022年開始投入使用。同時面向世界開始招收第一批登上空間站進行試驗的項目,消息一經傳出,就有共近3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相關項目提出了申請,當然也有美國。但經過最終對項目進行的各種分析及考量,發現美國所提交的項目並不具備足夠的資格上中國的空間站。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對此還有很多網友調侃道,這些美國可是被狠狠打臉了。而24日嫦娥五號順利的發射,沒想到有受到了「厚臉皮」的美國的注意,完全無視自曾經對中國做過的事,站在所謂的「為世科研發聲」的高度來「道德綁架」中國。但中國向來都是一個希望促進全球發展的國家,所以此番也一直積極的表態表示願意與世界共同探索月球,至於美國方面的訴求,這次能否「合格」,進而得到與中南過共享的機會,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