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導稱,12月1日晚,嫦娥五號探測器終於成功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著陸,並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現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對於中國取得的這一壯舉,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立馬送上了祝賀。而在俄羅斯之後,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的首席科學家託馬斯·祖爾布琴博士,也在推特上對嫦娥五號成功著陸表示祝賀。但同時,他也表示,希望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採集的月球樣品送回地球後,所有人都能從對月球「土壤」的研究中受益。
早在11月24日,中國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將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送入預定軌道時,NASA就在其官方推特帳號上發文表示,希望中國和全球科學界共享中國探月工程所獲取的數據,以增進全球人類對於月球的了解。當時,美國航天局並沒有在發文中向嫦娥五號順利升空送上祝福。只是由美國航天局副局長託馬斯表示了祝賀。
在這之後,中國國家航天局也公開回應,稱願與各國航天局機構、空間科學研究機構和空間探索愛好者攜手合作,共同探索太空奧秘。
不過,NASA「希望中國分享數據」的言論,卻在網絡上徹底「炸鍋」。不少外國網友用嘲諷的語氣表示,美國航天局在希望中國向他們以及全世界分享數據的同時,卻不想促進合作,這分明就是「雙重標準」。
事實上,美國國會早在2011年就通過了「沃爾夫條款」。這項條款規定,禁止美國航空航天局未經批准就同中國展開任何形式的合作。除此之外,款項還命令禁止NASA接待中國官方來訪者。
這一條款的問世,導致中美航天局在之後的幾年裡幾乎沒有任何交集,直到2019年中國展開嫦娥四號探月任務時,才打破了這一僵局。
據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當時表示,中國在開展嫦娥四號登月任務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突然向中方提出一個要求,那就是希望利用美國月球軌道上月球觀測衛星LRO來觀測嫦娥四號著陸時月塵的信息,供科學家研究。
而中國之後,也大方的將嫦娥四號著陸的經緯度和著陸時間告訴了NASA。
此外,美國還提出了另外一個要求,那就是希望我國將鵲橋中繼星的設計壽命從3年提高到5年,因為他們也準備要到月球背面去,所以希望到時候可以使用我們國家的這顆中繼星。
對此,不少外國網友為中國打抱不平,認為美國表現出來的「雙重標準」太嚴重。平時在與中國航天局合作的時候,非常「小氣」,但有求於對方的時候,卻恬不知恥的希望中國能對他們「大方」,這樣的做法,未免太不公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開展嫦娥探月計劃的同時,美國也制定了一項關於月球資源開採的國際協定,名為「阿爾忒彌斯協定」。只不過,美國的這項計劃卻充滿了霸佔月球的野心。
據路透社此前報導,美國的《阿爾忒彌斯協定》草案的主要內容,是在未來的月球基地周圍設立「安全區」,以防止被鄰近地區行動的所謂敵對國或公司破壞,此外,美國航天局還準備賦予籤約國及籤約公司開採月球資源的所有權。可笑的是,這份協定最後又聲稱不涉及任何「領土主張」。
另外,還有一個細節值得仔細尋味,美國政府在和日本以及歐洲國家就此協定展開談判時,將中國和俄羅斯阻擋在了締約方的外面。也就是說,美國的這份計劃,是具有排他性的,而孤立的就是中國和俄羅斯。在開發月球資源上,美國認定中俄是競爭對手,而不是合作夥伴。
正因為此,在NASA要求中國共享探月所獲得的數據時,才有不少人稱美國是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還有人表示必須將美國當初送給中國的那1克月球土壤送回去,畢竟,來而不往非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