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網報導,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正式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11月24日22時6分,嫦娥五號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繼續飛向月球。嫦娥五號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
與此同時,世界各大航天局開始在其官方推特向中國表示祝賀,而同樣是發推祝賀,歐航局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效果截然相反,歐洲航天局的推文廣受好評,NASA的推文卻直接翻車。
歐航局發推受好評
歐洲航天局發推稱,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出發前往月球,歐洲航天局將利用庫魯航天發射中心傳輸信號,幫助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抵達目的地。祝任務成功!回家路上見!
此外,在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前不久,歐洲航天局也特意發推,推文表示,今天就是期待已久的那一天!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即將升空,幾天後將在月球背面軟著陸。自1975年以來,人類就沒有從月球帶回過樣品,我們很高興能通過歐空局跟蹤站網絡來支持這一激動人心的任務。推文內容中的諸如「幫助」「回家路上見」等等字眼都受到人們的好評。
NASA發推祝賀,「希望中國與全球分享」字眼炸鍋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其官方推特上發布推文稱,伴隨嫦娥五號發射升空,中國開始努力加入美國和蘇聯獲取月球樣本的行列。我們希望中國與全球科學界分享它所獲取的數據,以增進我們對月球的了解,就像美國的阿波羅計劃和阿爾特彌斯計劃所做的那樣。
這樣一篇推文中,「希望中國與全球科學界分享它所獲取的數據」的字眼直接跳到了讀者眼前,激起外國網友熱議,一位日本網友用略帶嘲諷的語氣表示,你們希望中國分享數據,卻不想促進合作,這就是「雙重標準」。
有人在回覆中對他的說法表示質疑,稱不認為中國會願意分享數據,這位日本網友也用事實反駁了質疑的聲音,他表示,可以了解一下嫦娥四號任務和「鵲橋」中繼星,看看中國是怎麼做的。
「美拒絕與中國合作很『小氣』,但有求於中方時,提出要求卻很『大方』」
美聯社在去年1月的一篇報導中引述了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的話,本次嫦娥四號任務,美國NASA跟中國方面提出,希望利用美國月球軌道上月球觀測衛星LRO,來觀測嫦娥四號著陸時月塵信息,供科學家研究。
而這也是自2011年美國通過相關法律以來兩國首次進行這種形式的合作。美國國會最早在2011年通過了「沃爾夫條款」,禁止NASA同中國開展大多數合作。中國被排除在國際空間站合作之外,這促使中國準備自主建造空間站。
網友對此表示,雖然美方一些人在拒絕與中國在航天領域合作時很「小氣」,但當有求於中方時,提出要求卻很「大方」。這個「小氣」就是指美國的明文禁止,而「大方」就體現在,中國要發射「鵲橋」中繼星並探測月背時,美國當即提出多項合作要求,表示美國也準備到月球背面去,希望到時能利用這顆中繼星。
對此,中國一直以來保持著歡迎態度。國家航天局有關負責人去年1月對媒體表示,中國國家航天局高度重視航天國際合作與交流,希望給國際同行和科學家們提供開展月球探測的機會。正在在軌運營的「鵲橋」中繼星,後續還有三到五年的壽命,歡迎國際社會利用「鵲橋」中繼星繼續開展科學研究工作。
中國國家航天局也曾表示,願與各國航天機構、空間科學研究機構和空間探索愛好者攜手合作,共同探索太空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