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24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中國探月工程又向前邁進了關鍵一步。這不僅是中國首次月球採樣任務,也是自上世紀70年代美蘇兩國登月計劃停滯以來,人類重啟月球探索的重大突破。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攝)
全球最大以及最有影響力的空間研究組織行星協會(The Planetary Society)很早就在官網的顯要位置開設專欄,向西方民眾普及中國探月工程的意義。在《我們為什麼需要嫦娥五號?》的欄目裡,行星協會這樣介紹:
中國的嫦娥五號將把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月球樣本送回地球。飛船將在"風暴洋"(Oceanus Procellarum)著陸,這是月球西北角的一個暗灰色區域,用肉眼就能看到。那裡的巖石和土壤可能只有不超過12億年的歷史,比美國當年取回的31至44億年前的樣本要年輕得多。通過研究這些形成相對較晚的巖石樣本,科學家們將能夠更好地了解在多細胞生物可能已經出現在地球的時候,月球上發生了什麼。而了解月球的歷史,也有助於我們理解地球和太陽系中其它星球是如何演變的。
西方各大主流媒體也對嫦娥五號任務高度關注,普遍認為這是人類在航天領域的壯舉,對未來人類探索宇宙意義重大。美聯社(AP)認為,中國太空計劃持續發展,國際合作不斷增加,此前中國登陸月球背面的探測車收集的數據,對全世界的探月計劃都至關重要;《紐約時報》報導稱,嫦娥五號計劃帶回地球的月球巖石樣本具有巨大科學價值,上次人類這樣做出這樣的成就還是40年之前,全世界的行星科學家都在熱切盼望著研究成果;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了多位英國科學家,他們對本次探月任務表示期待。BBC同時指出,嫦娥五號的即將進行的每一項步驟都非常複雜,但中國已經進行了一系列成功的月球探測,所以中外各界都對本次任務充滿信心。
在這些嫦娥五號新聞報導的評論區,西方網友們也展開了熱議。一位女性網友表示:我好喜歡這個探測器,它是以中國"月亮女神"的名字命名的,好優雅啊。
有的網友不明白為什麼要從月球上採集巖石,馬上就有人出來答疑解惑,雖然解釋的似乎也不太專業:巖石樣本其實沒有什麼特別值得炫耀的,但是中國正在做的事情更有意義。這是中國太空探索的重要一步,而許多國家,根本就沒有可能去嘗試。
不過,還有一些評論就不是這麼和諧了。個別網友常年受媒體影響,開啟了"逢中必反"模式,種種反科學、反常識言論漏洞百出。不過這些留言幾乎很快都被其他網友一一反駁,並勸他們不要再出來秀下限了。
評論:可能中國人又要帶回來"外星病毒",升級他們傳播給全世界的新冠病毒。
回覆:你為什麼這麼種族主義?唯一能治你病的就是去讀個書。
評論:中國不應該登月,應該把這些錢用在修復這個星球上,是中國粗心大意釋放了瘟疫。
回覆:中國放出的瘟疫?誰教你的?BBC嗎?
評論:這次任務中多少科技是從美國竊取來的?
回覆:我建議你不要這麼胡說八道和種族主義,中國在幾乎所有方面都在快速超越美國,從人工智慧到可再生能源,這可不是"偷"來的。美國現在一點都不重視科學,從氣候變化到疫苗再到口罩,我們現在正在變成一個塔利班式的保守主義神權政體,而中國人已經要登月了。
這位網名為"Toddthewofl"的美國網友在反駁了大量反智言論之後,可能實在忍無可忍,自己寫了一條語重心長的留言:中國已經發射火箭到月球(這個表述並不嚴謹,譯者注),同時由於相信科學,人民帶上口罩,經濟新增也復甦了。而美國正在經歷1918年西班牙流感以來最嚴峻的疫情,領導人們在摧毀民主的根基,向中世紀那樣嘲笑一切科學的東西。恭喜中國,美國由於有這些反智的人,21世紀肯定是要輸掉了。
(作者:關山度 責編:思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