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鳳花」,可能成為人類在太陽系外的理想家園

2020-11-24 澎湃新聞

前不久,美國宇航局網站的哈勃望遠鏡專欄有一篇報導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他們提出一個新的想法:金鳳花恆星可能是未來星際殖民的應許之地。那麼,金鳳花恆星為人類尋找新家園帶來了哪些希望?人類到底能否在其他行星系發現宜居的家園呢?

圖為太陽系外金鳳花區域行星與地球對照圖

尋找宜居系外行星

地球是人類的家園,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地球有大小適中的質量,既不至於因引力太小而導致大氣逸散殆盡,又不至於大氣過於濃密;地球和太陽的距離也遠近適中,讓地球保持著適當的溫度,表面有液態水存在,為生命的出現和繁衍提供了可能。總而言之,太陽系唯有地球擁有適合人類繁衍生息的環境。

太陽系說起來很大,卻相當荒蕪,火星是被大家公認的最適合殖民的行星,但它引力小、大氣密度低,和火星一比,不要說撒哈拉大沙漠,就算是南北極都成了人間樂土。因此,人類要尋找更適合移居的新家園,只能把目光投向太陽系以外。

2009年3月6日,美國將克卜勒望遠鏡發射升空,到2018年10月30日正式退役。它在服役期間發現了大量系外行星。

系外行星在天文學上是個新事物,直到20世紀90年代,人類才發現了第一顆系外行星。隨著人類天文望遠鏡技術的進步和性能的增強,尤其是被譽為「行星獵手」的美國克卜勒望遠鏡的發射,系外行星的數量出現井噴。截止到今年4月26日,人類已經確認了4152顆系外行星,它們大部分是使用凌日法發現的。那麼,什麼是凌日法呢?

具體地說,就是當行星從環繞的恆星前方經過時,會讓恆星亮度減弱,這種周期性的光變雖然微弱,卻為探測遙遠的系外行星提供了可能,是我們尋找另外一個地球家園的主要手段。

著名的克卜勒-186f和克卜勒-452b行星都曾被稱為「地球2.0版」,它們的參數和地球比較相似,就是克卜勒望遠鏡通過凌日法發現和確認的。

雖然人類發現了克卜勒-452b與地球高度相似,很有可能存在著生命,但人類並沒有開始探索這顆星球。

我們的地球孕育了近40億年的生命,人們在搜索系外宜居行星的過程中,先入為主地尋找類似太陽的黃矮星,認為類日恆星周圍存在宜居星球的可能性更大。

不過,近30年的搜尋結果,也就是克卜勒-452b等幾顆行星。最近幾年發現的克卜勒-186f和克卜勒-1649c等宜居行星,反而是在紅矮星周圍出現的。這些事實在提醒我們,宜居的系外行星可能另有出處,要在太陽系外尋找新的家園,切勿簡單地用太陽系的模子生搬硬套。

獨特的金鳳花恆星

前不久,美國宇航局網站的哈勃望遠鏡專欄有一篇文章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金鳳花恆星可能才是未來星際殖民的應許之地。

金鳳花這個典故來自美國民間童話故事,故事裡的主角喜歡恰到好處的東西,因此美國人常用金鳳花形容「剛剛好」的事物,而金鳳花恆星恰恰是一顆距宜居帶遠近適中,活動也不太劇烈的恆星。科學家們認為,擁有金鳳花恆星做母星的那些宜居行星,很可能是適合人類殖民的新家園。

有趣的是,天文學家早就把恆星的宜居軌道區域稱為金鳳花帶,金鳳花帶和恆星的距離遠近適中,那裡的系外行星溫度合適,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可供滋養我們熟知的生命。

一些天文愛好者表示,「剛剛好」這個名字來形容這顆行星中庸至極,簡直是什麼也沒說。金鳳花帶的關鍵是行星表面溫度剛剛好,適合液態水的存在。讓我們看看金鳳花恆星到底有什麼奧秘嗎?

美國宇航局的報導進一步提出,比太陽的溫度略低,亮度也較低,被歸類於K型橙矮星的恆星,那才是真正的金鳳花恆星。

這張圖比較了銀河系中G型恆星、M型紅矮星和K型矮星的不同特徵

賓夕法尼亞州維拉諾瓦大學教授愛德華·吉南指出,銀河系中類日的G型黃矮星只佔約6%;最多的是M型紅矮星,佔比高達73%;而K型橙矮星比例為13%。

M型紅矮星數量雖然最多,但它的宜居帶範圍太小且距離恆星太近,紅矮星發出的致命性X射線和紫外線等高能輻射密度,高達太陽的80~500倍,超強耀斑活動嚴重影響甚至能剝離行星的大氣。

對比之下,K 型橙矮星發出的高能輻射密度只有太陽的5~25倍,基本是在生命適應的範圍內。而G型類日恆星數量最少,而且壽命較短,比如我們的太陽只有100億年的壽命,而 K型橙矮星壽命一般有150~450億年。

矮星的顏色是根據表面溫度而來的,溫度越高,表現越藍,即藍矮星;溫度低,表現就為紅色,即橙矮星。

靜態的恆星壽命遠不能體現K型橙矮星的優勢,隨著太陽越來越熱和越來越亮,金鳳花帶將不斷外移,10~20億年後,地球會失去海洋甚至大氣,而太陽的100億年壽命裡,K型橙矮星亮度只增加了10%~15%,這為生命產生和進化出高等生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總而言之,M 型紅矮星數量最多,但環境高危;G型恆星的環境最宜居,但數量少且宜居時間短;而K型橙矮星融合了以上兩者的優勢。綜合考慮恆星數量、致命輻射密度恰到好處,並且其宜居時間佔據了最好的位置,難怪被稱為金鳳花恆星了。

人類未來的新家園

美國宇航局的報導稱K型橙矮星為金鳳花恆星。其實,K 型橙矮星很早就被天文學家們關注了。早在2011年,天文學家們就發現了名為Gliese370的橙矮星,宜居帶內有一顆編號Gliese370b的宜居行星,這顆行星質量超過地球的兩倍,其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現在來看也是宜居行星的最佳選項之一。

橙矮星的表面溫度較低,耀斑活動較少,亮度變化也不大,宜居帶的行星有更漫長和更穩定的生命進化條件,對於生命來說,它比太陽這樣的G型黃矮星更合適生存。

有專家認為,橙矮星的宜居行星上很可能存在生命,在漫長的演化時間中,甚至可能出現過比地球更繁榮和多樣化的生物圈。

值得一提的是,橙矮星周圍的宜居行星,生物圈並非是地球的翻版。由於橙矮星亮度低,宜居行星上的光照比地球上更陰暗,更類似於熱帶雨林地表的幽暗環境,植物的顏色可能是更深的藍色或藍綠色,而不是像地球上那樣的靚麗綠色,這樣的生物圈想想就很有趣。

船帆座的Gliese370橙矮星距離太陽約36光年。雖然距離遙遠,但那兒的橙矮星數量多,在更靠近太陽的位置上,還有多顆宜居的橙矮星,可能會成為今後人類的新家園。

無論是十多年前的影片《阿凡達》還是去年熱映的影片《流浪地球》,都把舞臺放在半人馬座α系統,那是一個三星系統,其中半人馬座α星C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比鄰星,而半人馬座α星B是一顆橙矮星,天文觀測顯示它周圍很可能存在行星環繞,甚至存在宜居行星。

半人馬座α星系列與太陽對比圖

《阿凡達》當年設定的潘多拉星球位於半人馬座α星A,是一個環繞巨型氣體行星運行的衛星,但現在我們發現,相比更大的半人馬座α星A,橙矮星半人馬座α星B恐怕是更合適的生命孕育地。美國宇航局的專家發現,它周圍可能存在多顆類地行星,其中一顆恰好處於宜居的金鳳花帶內,它很有可能將成為我們人類未來星際移民的第一站。

文/張雪松

原標題:《「金鳳花」,可能成為人類在太陽系外的理想家園》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人類星際移民最理想的地方,「金鳳花」星系,或是最理想的家園
    人類探索宇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尋找類似地球的星系,為我們找到一個新的家園,居安思危或許有一天太陽系就不適合人類生存了,那麼一個候選目標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金鳳花」星系一個全新的目標!
  • 太陽系並非最宜居的家園?
    太陽系並非最宜居的家園?  「金鳳花恆星」或是尋找外星生命最佳地點  這張圖片比較了銀河系中G型恆星、M型紅矮星和K型矮星的不同特徵。圖片來源:NASA官網   今日視點  本報記者 劉 霞  天文學家通常在位於恆星「宜居帶」內的行星上搜尋地外生命的「蛛絲馬跡」。
  • 太陽系可能存在生命的幾個星球,其中一個可能會成為「第二家園」
    尋找外星生命,我們人類從未停止過,遺憾的是,在過去幾十年內,雖然我們人類對宇宙進行了長時間的探索,但是連外星生命的蛛絲馬跡都還沒找到。難道,我們人類是浩瀚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嗎?我們地球是唯一的生命星球嗎?不可否認,我們確實是還沒發現外星生命的跡象,但是還不能斷定宇宙不存在生命。即使是在我們太陽系中,也有一些潛在的生命星球,在某些星球可能存在生命,只是我們人類還沒發現而已。
  • 太陽系中還有三顆行星有望打造成人類的新家園,它們都有誰?
    太陽系中,地球是人類生存了數百萬年的家園,同時也是太陽系中唯一有智慧生命的星球。人類當然希望能夠一直居住在地球,但是隨著人類科技的快速發展,地球的環境破壞日益嚴重,溫室效應導致的各種自然災害也越來越多,再加上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科技的快速發展也會加快地球資源的消耗速度,一旦地球資源消耗完了,環境破壞的無法生存的時候,人類將不得不進行移民,去其它的星球生活。
  • 後地球時代: 太陽系家園
    太陽系這麼大,太陽系移民也是一回生二回熟了,走起。新的家園可能不會是水星或金星,水星的溫差比火星更大,白天的溫度高達430℃,而夜間的溫度可以下降到-180℃,在金星生活,需要承受400℃以上的高溫和約等於千米深海的壓力的大氣壓。
  • 很好的聖誕禮物 太陽系外發現第二個"地球"
    美國宇航局利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epler)確認了在太陽系外發現的首顆適合生物生存的類地行星,那裡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的家園這顆行星名為克卜勒22b,它與所在星系的恆星距離適當,可能滿足生物生存的一系列條件,如水、適宜的溫度、大氣等。2009年發現的克卜勒22b是首顆美國宇航局確認可以成為未來人類新家園的行星。現在科學家還無法確定上面是否存在生命。(來源:國際在線)覆蓋海洋 也許與地球海洋相同地球以外,何處宜居?
  • 超級地球.葛利斯,人類未來的家園
    如果你能活50多億歲,意味著你可能成為地球毀滅的見證者,這種悲觀會讓你產生絕望。事實上你的壽命不過百歲而已,相對於50億年只不過白駒過隙一瞬間不到,這種擔憂看來確是多餘了。地球是伴隨著太陽的毀滅而走向終結的。太陽壽命大概100億年,目前已經度過了46億年,正值盛年,50億年後,太陽將耗盡燃料坍塌收縮,最終爆炸形成超新星。
  • 假如木星點燃核聚變,成為恆星,會對人類的生存產生什麼影響?
    太陽系是地球的家園,也是人類生存的家園。而在太陽系的中央有一顆熊熊燃燒的巨大球體,它就是恆星太陽。太陽是太陽系的核心,是真正的老大,沒有太陽超大質量帶來的引力,就不會有現在穩定的太陽系環境。而地球之所以能夠誕生生命,誕生人類,跟太陽有著密切的關係。
  • 人類能徵服太陽系嗎?
    人類已經成功繪製了地球大部分地區的地圖,但是仍然有一些地區未被探索,比如大部分海洋、南極洲和部分亞馬遜雨林,當我們繼續繪製自己的世界時,我們也把視線投向外面,投向更遙遠的遠方,今天,我們要回答一個靈魂提問,人類能徵服太陽系嗎,你渴求真相嗎,你是個好奇寶寶嗎,據我們所知,目前只有地球上出現了生命,所以,想要在太陽系的其餘地方蹦達。
  • 人類要怎麼飛出太陽系?別想了,我們或永遠被禁錮在太陽系中!
    光速是目前所發現的自然界物體運動的最大速度,達到了299792458 m/s,科學家曾多次想要實現星際穿越,去更遙遠的外星球上看一看,但是人類要想實現星際穿越的唯一方法就是達到光速,由於人類還無法實現光速,因此有科學家認為人類或將永遠被禁錮在太陽系中,最終走向滅絕,為什麼無法實現光速就會走向滅亡呢?
  • 海底能成為人類未來賴以生存的家園嗎?
    但它獨有的特點 令宇宙中的大多 數天體黯然失 色,那就是,它 是太陽系中唯一 擁有大量液態水 的星球。1969年 2月,美國四位青 年科學家進行了一項「玻隕石一號」海底生活實驗計劃。他們住 在海下約 15米深的一所堅固的小型複式房屋內。
  • 保護人類的共同家園
    蔚藍色的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最美麗的行星,它是人類的家園。地球是人類繁富的家園,在己知的太陽系中,地球是唯一有人類居住生息的星球,地球經過幾十億年演變,逐漸誕生了人類,說明地球適合人類的居住。由於人類自身的進步和發展,進而破壞了人類自己家園的和諧,使得人類居住的這個美好家園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 或許人類並不孤單,地外生命可能在太陽系普遍存在?
    尋找地外生命,一直以來都是人類努力的方向之一。不過就現在人類的科技水平,尋找地外生命的任務主要還是局限在太陽系之內。不過即便是在太陽系之內,可能也不僅僅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確,到現在為止人類的確沒有找到確鑿的證據可以證明在地球之外存在其他的生命形式,但是卻找到了疑似存在生命的證據。比如,之前咱們談到的金星。
  • 有水有氧的木衛二可能存在生命,為何卻不會成為人類移居的目標?
    然而現實表明,人類目前無法到達太陽系外進行深入的探索,只能停留在太陽系內,甚至短期內連探測器都無法對太陽系邊緣的天體展開探索。放眼整個太陽系,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符合生命生存條件的天體可能也只有地球了,但是最近有科學家認為,木衛二或許能夠孕育生命。
  • NASA預計2037年前送人類登上火星,火星會是人類的第二家園嗎?
    在科學家的眼裡,它雖然表面上稀薄寒冷,乾枯死寂,但這種表象之下很可能隱藏著生命的奧秘。作為古希臘時期的戰神,活在神話裡的火星文化也吸引著許多的科學家,百年來,人類對火星的探索從未停止,NASA預計2037年前送人類登上火星,火星會是人類的第二家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