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你自己的生物鐘嗎?

2020-11-29 百家號

關於「生物節奏」,我們經常提到的一個術語就是「生物鐘」。事實上,每一個生物- 男人,女人,動物,植物,昆蟲,甚至藻類,都有一個內部的「生物鐘」通過各種各樣的「生物節奏」來調節和控制我們身體的物理,心理行為。而這些每天具有規律的周期性的行為大部分是由我們的身體對白天和黑夜的不同反應來完成的。那麼,為什麼我們有這些時鐘,他們怎樣工作並且能為我們做什麼?這裡有8個關於生物節奏的事實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

1. 「生物節奏」是一個複雜的時鐘

「生物鐘」不是一個只會簡單滴答滴答走的手錶。事實上,我們所說的「生物鐘」是一個由位於大腦中的「主時鐘」控制的一系列的協調作用的鐘表群。這個鐘錶系統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我們身體的基因,包括製造蛋白質的程序,都不是持續不斷勻速產生的;而是在24小時的一個循環中產生一個波動的曲線,隨著時間的調節,這個製造過程有時高產,有時低產。

位於大腦中的那個主時鐘管理著一組位於下丘腦,大約由2萬的神經細胞被稱為視交叉上核(SCN)進行晝夜不間斷的不停節奏的運動。大腦位於上述視神經的這一部分可以產生調節生物體體溫,飢餓,性慾和身體的其它運作的激素。這種行為模式不僅決定著生物是否需要吃飯或者睡覺,還控制著心跳速率,血糖,以及血液細胞的產生。儘管我們的基因和蛋白質主要是由外部的因素,比如說白天和黑夜來控制節奏,但是我們身體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告訴它們一個不同的時間。

2. 褪黑激素有助於睡眠

隨著多種多樣的荷爾蒙(激素)源源不斷的注入到我們身體,視交叉上核(SCN)可以控制我們一些關於睡眠的行為,比如你會想趕快找到一張床甚至是一個舒服的沙發,把身體蜷成一團去休息幾分鐘。褪黑激素是一種天然存在的化學物質,有助於調節生物的晝夜節律。它在生物體內產生的越多,你就越有可能昏昏欲睡。

褪黑激素的生產以及變化主要收到光線的影響。前面提到過,視交叉上核(SCN)位於視神經的正上方,它可以將信息從眼睛傳送到大腦。比如太陽下山,天空變暗,那麼眼睛就會接受到較少的光線。這個時候視交叉上核(SCN)就會告訴大腦去產生較多的褪黑激素。

一些有睡眠障礙的人往往會服用一些褪黑色素藥片來輔助睡眠,以得到更多的休息。這些褪黑色素藥片屬於補充類藥物,因此往往不需要處方。所以專家建議大家在服用的時候要注意劑量和服用的時間,以免這類藥物影響正常的生物鐘。

3. 生物鐘會隨著地理位置的變化而變化

打開你的手機,很多時候時間的設定會選擇「時鐘自動調整時間」。比如說你在北京上飛機之前把手機關掉了,而飛到美國重新打開手機的時候,時間會自動調整到美國當地的時間,以反映你在不同的時區。那麼你的身體同樣也會調節,生物鐘也會慢慢的調整到目的地的節奏上來。但是由於時間差的存在,任何人都不可能立刻適應當地的時間。但是你的身體會識別光線,如果當地是晚上,那麼它就會釋放褪黑激素來讓你儘快休息,即使你還不累。

4. 不管是鳥,或者熊都會有相應的生物節奏

除了人類,哺乳動物也會遵循類似的生物鐘。比如說熊會冬眠,由於晝夜時間長短的變化,這些光線會告訴熊什麼時候要躲起來睡覺,什麼時候開始出來活動。候鳥在冬季的時候飛到溫暖的南方去,除了溫度的變化,也和白天的時間變短有關。

除了動物,大部分植物也是如此。它們會在這種內部節奏的調節下,白天舒展葉子,晚上就會把葉子閉攏,當然花開的季節也受此影響。

5. 睡眠是一種對身體有益的行為

人類晝夜更替的規律也許可以說的更簡單一點:睡眠對身體有好處。

當你躺下來不停打瞌睡的時候,你的身體處在一個正在恢復的過程。其中的回覆過程包括肌肉生長,組織維護,蛋白質的生產和生長激素的釋放等基本保養和維修。這些睡眠中釋放的激素幫助孩子自然生長。事實上,人體的一些修護功能只在睡眠時發生。一些比較殘忍的實驗證明,如果強制性的不讓動物睡覺,這些動物會失去所有的免疫功能,並且在短短的幾個星期內就會死亡。

6. 午餐後的瞌睡是一種正常的行為

大部分人都是這個體會,午餐之後往往昏昏欲睡。那是因為你身體的生物節奏往往需要在午餐之後小小休息一會兒。由於下午兩點左右,你一般來說已經清醒8個小時了。對於生物鐘來說,它已經連續工作了8個小時,再加上消化午餐需要的能量,午後的瞌睡是一種睡眠/喚醒的體內平衡。

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感覺,但事實上,對於大多數成年人,他們困意最大的時候是在下午2點到凌晨2點。但是,如果你有一個良好的睡眠節奏,你午餐後瞌睡的念頭會大大減小。

7. 電子光源會影響生物鐘

前文一直提到,生物鐘會受到光線的影響。晚上變暗,大腦會釋放褪黑激素告訴身體要休息。那如果你在晚上打開燈的時候會發生什麼呢?

要知道,人造燈的作用不僅僅是照明,它還可以使你的生物鐘發生混亂。這種光源可以從電視,電腦或智慧型手機來獲得。很多人都喜歡在晚上把電視電腦的顯示器調暗。但是如果你鑽進被窩後還在玩手機,這個小小的光源也會讓你的大腦發生混亂而不能入睡。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玩手機到半夜還沒有困意。

8. 身體的節奏會影響生物鐘

研究表明,那些已經懷孕或者希望懷孕的婦女應該遵從自然的生物節奏,避免在晚上睡覺前過多使用人造光源。自然的睡眠不僅幫助機體的恢復和兒童的生長,還能保護女性的卵子從壓力中釋放出來。因為褪黑激素被認為在排卵期內能有效的抵抗機體老化和炎症,同時避免刺激免疫系統。

如果晚上持續開著燈,褪黑激素的產速度就會減緩甚至停止。如果持續這樣做,即使能夠睡覺,但是這種和正常生物節奏不符的習慣會導致兒童的注意力缺陷,多動症,甚至孤獨症等相關障礙。

相關焦點

  • 你的生物鐘還OK嗎?
    確認過眼神,就是你在搗鬼,生物鐘小朋友。生物鐘能夠在生命體內控制時間、空間發生發展的質和量。提示時間提示地點維持狀態禁止功能這好像不是我們說的那個生物鐘?白天,鍾鍾準時催你吃飯追劇,夜晚,鍾鍾逼你早早入夢。生活被安排的井井有序,有條不紊,每天都可以有十足的精神與活力,面對生活中的意外與驚喜。新學期伊始假期與學習的不兼容。讓我們需不斷對這兩者進行調整。新學期伊始,生物鐘又要「發功」了。
  • 你的生物鐘正常嗎
    生物鐘其實就是生物體活動的內在節律性,它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按照人體的生物鐘生活有益健康,但現在不少人作息不規律,生物鐘混亂。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4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2.1%的受訪者覺得自己生物鐘正常,睡覺(45.2%)是受訪者認為自己最不規律的一項,89.3%的受訪者認為遵循生物鐘規律生活重要。
  • 你的生物鐘正常嗎?
    生物鐘其實就是生物體活動的內在節律性,它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按照人體的生物鐘生活有益健康,但現在不少人作息不規律,生物鐘混亂。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4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2.1%的受訪者覺得自己生物鐘正常,睡覺(45.2%)是受訪者認為自己最不規律的一項,89.3%的受訪者認為遵循生物鐘規律生活重要。受訪者中,00後佔1.6%,90後佔27.2%,80後佔54.6%,70後佔12.4%,60後佔3.5%。
  • 你的生物鐘是什麼「時型」
    原標題:你的生物鐘是什麼「時型」  通常經歷過一個長假再上班後,很多人一時適應不了工作節奏,感覺生物鐘全亂了。出現這種狀況表面看和長假有關,其實,最關鍵還是你不了解自己生物鐘是什麼「時型」。如果能清楚了解自己的生物鐘「時型」,就能輕鬆找回工作狀態。
  • 了解多種生物鐘,保持健康很輕鬆
    出品:科普中國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生物鐘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當它們沒有「對準」的時候,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狀況。如何戰勝它們,甚至巧妙利用它們呢?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個對手吧!而大腦的其他部位,包括松果體、視網膜、腦垂體、室旁核等等,也具有自己的生物鐘。它們就像中央政府的官員,聽命於SCN,同時向腦外的各個生物鐘(比如肝、心臟、血管和脂肪組織等),即地方官員,發號施令。這些地方官員又通過調控管轄範圍內細胞中的節律基因的周期性表達,最終完成對環境和行為的應答。整個生物鐘系統的工作模式,大體就是「上書—下達—執行—反饋」。
  • 讀懂你的生物鐘
    能夠在生命體內控制時間、空間發生發展的質和量叫生物鐘。地球上的所有動物都有這種叫「生物鐘」的生理機制,也就是從白天到夜晚的一個24小時循環節律,比如一個光-暗的周期,與地球自轉一次吻合。生物鐘是受大腦的下丘腦「視交叉上核」(簡稱SCN)控制的,和所有的哺乳動物一樣,人類大腦中SCN所在的那片區域也正處在口腔上顎上方,我們有晝夜節律的睡眠,清醒和飲食行為都歸因於生物鐘作用。
  • 你真的了解生物鐘嗎?有關它的研究曾使人名譽地位飽受風險
    我相信,每個人曾經都有這樣的感受,在前一天晚上睡覺之前發現自己有重要的事情要做,於是就設定了一個鬧鐘,要求自己早點兒起床,可是第二天在鬧鐘還沒有響,或者是只差那麼幾分鐘的時候,你就提前醒了過來。而這種現象,在醫學上,我們通常稱它為生物鐘,也就是人類身體裡神秘的計時器。
  • 你的生物鐘正常嗎-西部網 陝西新聞網
    生物鐘其實就是生物體活動的內在節律性,它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按照人體的生物鐘生活有益健康,但現在不少人作息不規律,生物鐘混亂。
  • 怎樣能快速調整自己的生物鐘?
    怎樣能快速調整自己的生物鐘?現在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的作息時間越來越亂了,其實很大一部分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確實現在影響我們早睡的因素越來越多。那麼如果你的生物鐘已經變得不正常了,如何把它調回來呢?下面是小編總結的一些快速調整生物鐘的方法。
  • 如果你要是能重啟生物鐘?那你可真就厲害了
    這是因為,這些行為擾亂了我們的生物鐘。我們之所以稱這種機制為生物鐘,是因為它將生物過程與地球上的24小時日長同步,並據此控制我們身體內的基本化學機制。生物鐘控制著成千上萬個基因的打開和關閉,而這些反過來又會合成蛋白質,它們操縱著細胞內部機制。每個細胞都有自己的生物鐘,它控制著不同類型細胞的不同基因。無論是在細菌、真菌、植物、昆蟲還是動物身上,生活都離不開非常複雜的「發條裝置」。
  • 3招教你調回生物鐘
    大自然的生物鐘。本文是由生命領域觀察者紀十進行把關這麼長的假期,是不是有很多童鞋過著過著就成了「美國時差」?白天睡覺,晚上嗨皮,甚至夜裡想睡覺也睡不著,仿佛自己的生物鐘已經適應了晝夜顛倒的生活。開學這幾天,你的生物鐘調回來了嗎?
  • 3招教你調回生物鐘!
    白天睡覺,晚上嗨皮,甚至夜裡想睡覺也睡不著,仿佛自己的生物鐘已經適應了晝夜顛倒的生活。開學這幾天,你的生物鐘調回來了嗎?生物鐘是怎麼形成的——我給自己上發條自然界的大部分生物,都存在行為和生理現象的周期性波動,這種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被稱為「生物鐘」或者「生物節律」。
  • 生物鐘的秘密被揭示 今年諾獎提醒你:熬夜是在玩命!
    據長期關注睡眠、生物鐘紊亂問題的南方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張斌介紹,通過這次諾貝爾獎,我們可以了解生物鐘的奧秘在於,光照可以影響我們的生物鐘,但同時人類在進化中形成了固有的一個生物鐘,「白天活動、夜間睏倦」的基本運轉深植於DNA中。  黑白顛倒的熬夜是在與自然規律唱反調,對自己的身體奏哀樂。
  • 動植物有自己的生物鐘 誰「動」了大自然的「鬧鐘」?
    無論是時差現象,抑或是熬夜影響,在人類身上上演的「生物鐘魔法」,我們都很熟悉。可是你知道嗎?南非有一種大葉樹,它的葉子每隔兩小時就翻動一次,因此當地居民稱其為「活樹鍾」;在南美洲的阿根廷,有一種野花能報時,每到初夏晚上8點左右便紛紛開放,被稱為「花鐘」。   沒錯,在地球上所有的有機體,都擁有一種叫「生物鐘」的生理機制,就連微小的細菌也知道時間。
  • 諾貝爾獎得主告訴你:違背「生物鐘」的後果有多嚴重
    其實很多晚睡者也是與生物鐘背道而馳,總是會因為許多事過上日夜顛倒的生活,但大部分並沒有自由自在,隨心所欲。生物鐘到底是什麼?生物鐘,它好比我們身體內的一種無形的「時鐘」,實際上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它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
  • 佛法:修行也有「生物鐘」現象,佛祖是這麼解釋的,你知道嗎?
    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人們對自身的奧妙也越來越感興趣,並且在其中發現了許多有意思的現象,比如說一種叫做「生物鐘」的生理機制,認為人體隨時間節律會有時、日、周、月、年等不同的周期性節律,每一個人的心理、智力和體力都會受到這個生物鐘的影響。
  • 你知道晚上的這些生物鐘規律嗎?
    大家都知道這個理,可還是不重視這個問題,該幾點睡還是幾點睡,生物鐘規律嚴重不正常,久而久之,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疾病也就悄然而至。      養成一個好的生物鐘規律,對身體健康很重要,了解以下的這些晚上的生物鐘規律後,相信大家會去改正熬夜的壞習慣的,快來看下吧~晚上9—11點,免疫系統排毒。
  • 諾貝爾獎得主告訴你:違背「生物鐘」的後果有多嚴重!
    其實很多晚睡者也是與生物鐘背道而馳,總是會因為許多事過上日夜顛倒的生活,但大部分並沒有自由自在,隨心所欲。生物鐘到底是什麼?生物鐘,它好比我們身體內的一種無形的「時鐘」,實際上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它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生物鐘控制著我們的晝夜作息,控制著我們的生理狀態適應個環境。
  • 瘧原蟲也有自己的生物鐘
    近日,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TSW)的科學家們在《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導致瘧疾的瘧原蟲的周期性活動是由其自身固有的生物鐘驅動的。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開發出治療這種致命疾病的新方法。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世界每年有2億多人感染瘧疾,40多萬人死於這種疾病。
  • 每個人的生物鐘都是24小時嗎?_澎湃新聞-ThePaper
    24小時嗎?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所以,實際上,沒有人的生物鐘周期剛好是24小時,而是大約24小時,但環境讓我們保持在24小時。而有一些特殊的人或患者 如上面提到的盲人研究生,他由於生物鐘系統出了問題,環境影響不了他了,所以他的周期無法保持在24小時。火星上如果有生命,那應該適應火星的自轉周期。如想了解更多,可找拙作《生命的時鐘》看看,裡面講得比較多,也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