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QQ、朋友圈等社交媒體充斥著不少關於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含有螢光劑的帖子和視頻。螢光劑檢測燈一照,孩子嘴裡、護膚品裡、姨媽巾上便出現「藍月亮」,讓人觸目驚心。
市民吐槽:自從有了螢光劑檢測燈,我快瘋了
「自從買了螢光劑檢測燈,我快瘋了,買洗滌用品測,買護膚品測,買姨媽巾也要測,測完以後,悲催地發現,螢光劑無處不在,我們還活不活?」近日,家住中歐陽光城的李女士致電本報,告訴記者她最近中了螢光劑的「毒」,整個人都要崩潰了。
和李女士一樣,家住怡景名苑的劉女士也被螢光劑搞得神經質了。「在螢光劑檢測燈的照射下,洗完澡出來的兒子身上藍光閃閃,我當時就嚇住了,趕緊讓他返回浴室,重新清洗。之後,兒子每次洗完澡我都要用螢光劑檢測燈檢查一遍。老公笑話我,這是比安檢還要嚴格呀。」劉女士掏出隨身攜帶的螢光劑檢測燈,告訴記者,想到生活日用品在檢測燈照射下發出可怕的螢光色,她就有各種恐慌、擔心和疑問,如果這些螢光劑滲入人體怎麼辦?
談螢光劑色變!當然,也有網友覺得太誇張,有人調侃道:人的精液就有螢光反應,難道人體自產螢光劑?還有狗尿也有螢光反應,這個產量更大。
記者體驗:「藍月亮」的確無處不在
6月12日,劉女士帶著她的螢光劑檢測燈來到記者辦公室。劉女士的螢光劑檢測燈呈圓柱形,長約10釐米,直徑不到2釐米。記者打開螢光劑檢測燈,隨手照了照身邊的捲紙,捲紙呈白光,而中間硬紙捲筒卻呈藍光。記者又拿檢測燈在手臂上照了照,隱約可見短短的藍色絲絲,輕輕一拂,便沒了,像是空氣中的某些懸浮物。隨後,記者依次用螢光劑檢測燈檢測了辦公桌、衣服、包包等,發現大都有「藍月亮」存在,尤其是白衣服,完全是藍瑩瑩的一大片。劉女士說,檢測燈照射有「藍月亮」,就說明有螢光劑存在。
劉女士的螢光劑檢測燈購於淘寶網。記者打開淘寶網,輸入「螢光劑檢測」,發現有螢光劑檢測筆與螢光劑檢測燈,和劉女士所持的螢光劑檢測燈是同一物,價格從十幾元到幾千元不等,其中銷量較好的顯示月銷量達106728件,價格為39.9-69.90元,頁面顯示,僅旗艦店單店累積銷售達50萬件。
專家分析:談「螢光劑」色變,大可不必
螢光劑到底是什麼?對人體有什麼危害?螢光劑測試筆所到之處的「藍月亮」是否都是螢光劑所造成?「藍月亮」和螢光劑有關嗎?生活裡哪些東西會發出螢光色?12日下午,記者帶著問題採訪了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材料與環境工程學院副教授萬梅秀。
萬梅秀告訴記者,螢光劑是一種複雜的有機物,分類有很多種,根據是否具有遷移性,螢光劑可分兩類:一類是水溶性的螢光增白劑(即可遷移性螢光劑),其特點是造價低廉,可用於紙張、塗料、洗衣粉等的增白,這類螢光劑可遷移到人體皮膚上並吸收進入人體造成傷害;另一類為水不溶性螢光增白劑(即不可遷移性螢光劑),其特點是造價高昂,不溶於水,不會遷移到人體皮膚上,可用於化纖、服裝等增白,對人體不會造成危害。
「其實劉女士的螢光劑測試燈照射下的『藍月亮』並不代表含有螢光劑。螢光反應在自然界相當常見,有些食物、藥物、葉綠素、細菌甚至黴菌在紫外燈照射下會產生螢光反應,這稱為自然螢光,是物質固有的特性,是無害的。」萬梅秀還告訴記者,螢光燈能檢測出螢光,但無法檢測出是否是天然的,還是人工添加的螢光劑,也無法檢測出螢光劑的具體含量。
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究人員就螢光增白劑的安全性做了大量研究。研究表明,螢光劑的急性毒性很小,如果攝入體內,也基本可以排出。再說,皮膚表面覆蓋有角質層,能夠有效阻止真皮層以下的各細胞對大分子有機物的吸收,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萬梅秀說:「螢光劑通過皮膚吸收進入人體內的難度,比食用和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的難度要大得多。由此可見,螢光劑對生活的影響並沒有人們想像中那麼大,大可不必談『螢光劑』色變」。
「劉女士每天用螢光劑檢測燈檢查孩子身體的做法很危險,因為螢光劑檢測燈其實就是一個紫外線燈,如果裸露的肌膚被紫外線燈照射,輕者會出現紅腫、疼癢、脫屑,重者會引發癌變、皮膚腫瘤等。」萬梅秀同時提醒市民,不良商家為了產品賣相好,效果「立竿見影」,非法添加螢光劑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到正規賣場選擇品牌商品很重要。相關連結:為什麼螢光劑有增白效果?螢光增白劑是一種螢光染料,或稱為白色染料。它的特性是能激發入射光線產生螢光,使所染物質獲得類似熒石的閃閃發光的效應,使肉眼看到的物質很白,達到增白的效果。其作用是把製品吸收的不可見的紫外線輻射轉變成紫藍色的螢光輻射,與原有的黃光輻射互為補色成為白光,提高產品在日光下的白度。一般用於各種顏料、造紙和各種製品上。(記者 楊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