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寶圈裡,很多人對螢光劑已經到談「熒」色變的底部,究其原因,一是因為含有螢光劑的珠寶不是天然的,有上當受騙的風險,二是因為據說如果珠寶含有螢光劑的話,戴了就會毀容,甚至致癌!
那麼問題來了,螢光劑的危害真的有這麼嚴重嗎?
1
螢光劑是什麼?
總共有兩類,一類是化學螢光劑,一類是天然螢光劑。
化學螢光劑,就是一種白色的染料,將它稀釋在水裡,再塗抹於物體表面,就能起到增白、提亮的效果。例如一張原本泛黃原漿紙張,添加之後,就會立馬白白亮亮。
天然螢光劑則指的是物體本身自帶的,例如一些彩色寶石,天生就會自帶一種叫作「螢光反應」的光學效應。雖然肉眼很難直接看見,但在紫光燈的紫外線或者其他特殊光線下,它清晰可見,表現為天然發光。
2
螢光劑危險嗎?
顯然,天然螢光劑是沒有任何危害的。那化學螢光劑?那就要看它的使用量了。
按照國際標準「急性毒性劑量分級表」判定,人類只有一次性食用50克以上的化學螢光劑,才會有生命危險。當然啦,誰也不會傻到去吃它。
而日常對化學螢光劑的接觸,基本不會致癌,通常只會讓人產生過敏現象,而且也不是人人都會過敏的。不過如果對健康很慎重的話,最好還是不要接觸含有化學螢光劑的珠寶。
3
翡翠使用螢光劑的表現?
翡翠裡的螢光劑並不是單獨添加的,實際上是用來加工的殘留拋光粉中所含有的,可以起到提色增亮的作用。
不過,這種添加了化學螢光劑的品質差的翡翠,在紫光燈下,會呈現藍白或綠白的螢光反應,也容易被人識破。天然品質好的翡翠可不會這樣。
當看到鑑定證書上,寫著「B貨翡翠」或者「拋光粉殘留」的字樣,就要多加注意啦。
4
如何檢測螢光劑?
那是不是只要用紫光燈照一照待測珠寶,就能知道它是不是被添加了化學螢光劑?
答案是不一定~
(1)使用不當造成假螢光
在市面上,大家能買到的紫光燈,主要分為365nm的長波或253.7nm的短波兩種,通常可以滿足對大多數珠寶自行的鑑定需求。
但在具體操作時,一定要先戴好防護鏡,將珠寶放在暗箱中(或者處於黑暗的環境中)。然後再打開紫光燈,對著珠寶要麼是長波照射,要麼是短波照射,定好後不要隨意切換。最後通過暗箱的窗口,觀察珠寶的螢光反應。
如果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手持的紫光燈稍稍偏移了,或者隨意切換了它的光波,都可能導致人把光線的折射,誤以為是珠寶產生的螢光反應,把真的當成了假的。
(2)磷光反應≠螢光反應
珠寶被放置在紫光燈下,經過一段時間的照射後,發光了。再關閉紫光燈,看它的發光沒了,這就是「螢光反應」。
但如果在關閉紫光燈後,珠寶仍然發光,時間長短不限,則這就是「磷光反應」。
磷光是一種緩慢發光的光致冷發光現象,有無不能說明珠寶真假,天然寶石裡也有有磷光反應的品種,如螢石。當然,這種也能被造假啦。
(3)自檢+專業鑑定才準確
為了結果的準確性,我們在自檢的同時,最好還是要送到權威珠寶鑑定機構複查,自檢結果和專業結果綜合後,才是最靠譜、最可信的。
看完之後,大家是不是放心多了呢?鑑別翡翠真假固然很重要,但也不用自己嚇自己哦~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