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小說有這樣的規律:一般在開始的時候描述的人物顯得功夫非常高,但是到最後經常連一個小人物都打不過……,或許您在看本文之前還很「仰慕」或者說是「崇拜」的某某巨型散熱器,認為它們可能是目前最強的散熱器了,那麼在您看完之後就會拋棄您原來的想法,很可能會認為自己以前真的太土了!不信?接著往下看吧!
● 電腦放在魚缸裡!
我們先來看一下圖片,猛得一看,是不是電腦放在魚缸裡?裡面有一種未知名液體,強吧!不要認為這臺電腦是個噱頭,不能工作,這是一種新型的散熱方式!其散熱的性能相當出色!這也就是我們要說的「甘油製冷法」。下面小編講一下其製冷的原理,由於沒有找到相應的資料,小編只好「道聽途說」了……
製冷原理:這種方法利用甘油不導電,對放在魚缸裡的電子元器件沒有別影響的特性,並且由於液體自身具有流動性,液體汽化成蒸汽的過程吸收熱量,從而達到製冷的目的。看完之後有沒有想做一個的衝動?相當BT吧!這種方法看上去並不麻煩,不過有什麼負面的影響目前還不清楚……,總之,如果換配件肯定需要擦乾淨上面的……<
我們從圖中可以看到白色的筒就是用來裝液氮的,內部紅色的槽採用的是銅,在加入液氮開始運行後,它的周圍馬上出現了白霧。在運行結束後,一般處理器上都會結霜。不少國外的DIY發燒友常用液氮對CPU散熱,來追求更高測試值。
製冷原理:液氮製冷的工作原理也比較簡單,就是利用液氮沸騰汽化時吸熱來帶走CPU發出的熱量,從而達到降溫的目的,也屬於相變製冷。不過因為液氮的沸點很低,在零下一百多度就已經沸騰了,因此,用液氮製冷可以將CPU的溫度冷卻到零下一百多度。這種散熱方法一般都是發燒友用於挑戰CPU的超頻極限的,在實際的應用中沒有太大的實用價值,只能在短時間內工作,而且由於溫度太低,CPU周圍和主板上經常會結冰,搞不好會導致主板電路短路。<
製冷原理:固態CO2俗稱乾冰。CO2製冷的方法有兩類,一是將CO2製成乾冰,再以乾冰作為消耗性製冷劑,利用乾冰升華過程的吸熱現象製冷。另一類就是用CO2作為製冷劑,通過製冷循環實現連續製冷。
CO2臨界點溫度為負31℃,處於常溫範圍,在與一般制冷機同樣的環境冷卻條件下,CO2製冷循環的高溫側將接近臨界點(低環境溫度時)或超過臨界點(高環境溫度時)而不能像常用製冷劑那樣實現遠臨界循環。所以,CO2的單級壓縮循環處於臨界點附近是近臨界循環(用溫度較低的水冷卻時),或是跨臨界循環(用溫度較高的空氣冷卻時)。 跨臨界循環就是循環中製冷劑的放熱過程在臨界點以上,為非凝結相變的排熱;製冷劑的吸熱過程在臨界點以下,為有相變的蒸發吸熱過程,整個循環跨臨界點。
這裡插入一些小知識:物質相變製冷
物質有三種集態氣態、液態、固態。物質集態的改變稱之為相變。相變過程中,由於物質分子的重新排列和分子熱運動速度的改變,會吸收或放出熱量。這種熱量稱作潛熱。物質發生從質密態到質稀態的相變是將吸收潛熱;反之,當它發生有質稀態向質密態的相變時,則放出潛熱。
物質相變製冷是利用液體在低溫下的蒸發過程及固體在低溫下的熔化或升華過程向被冷卻物體吸收熱量——即製冷量。因此,相變製冷分為液體氣化製冷與固體熔化與升華製冷,由於液體自身具有流動性,液體氣化製冷是廣泛應用的。液體汽化成蒸氣的過程吸收熱量,從而達到製冷的目的,為了使其連續不斷地工作,成為一個循環,便必須使製冷劑在低壓下蒸發汽化、蒸氣升壓、高壓氣體液化和高壓液體降壓。<
我們生活中見到的冰箱和空調就是使用這種方式來製冷的。壓縮機製冷散熱的優點當然是可以把溫度降得非常低,甚至可以達到零下一百多度!缺點是會使主板結露,可能會造成短路;CPU脆性增大;有極高的危險性。
製冷原理:蒸汽壓縮式製冷系統由壓縮機、冷凝器、膨脹閥、蒸發器組成,用管道將它們連接成一個密封系統。製冷劑液體在蒸發器內以低溫與被冷卻對象發生熱交換,吸收被冷卻對象的熱量並氣化,產生的低壓蒸汽被壓縮機吸入,經壓縮後以高壓排出。壓縮機排出的高壓氣態製冷劑進冷凝器,被常溫的冷卻水或空氣冷卻,凝結成高壓液體。高壓液體流經膨脹閥時節流,變成低壓低溫的氣液兩相混合物,進入蒸發器,其中的液態製冷劑在蒸發器中蒸發製冷,產生的低壓蒸汽再次被壓縮機吸入。如此周而復始,不斷循環。<
半導體製冷可以說會是以後的一個必然趨勢,這種散熱方法簡單有效,不過其僅僅起一個傳導熱量的作用,另外目前還有結露等方面問題。上面是半導體+液冷散熱方式。
這是捷波堅鳥96智冷版顯卡採用的半導體製冷片,散熱的效果表現非常突出。
製冷原理:
半導體致冷器是由半導體所組成的一種冷卻裝置,於1960出現,然而其理論基礎Peltier effect可追溯到19世紀。如圖是由X及Y兩種不同的金屬導線所組成的封閉線路,通上電源之後,冷端的熱量被移到熱端,導致冷端溫度降低,熱端溫度升高,這就是著名的Peltier effect。 我們來看一下半導體致冷器的結構。
由許多N型和P型半導體之顆粒互相排列而成,而N P之間以一般的導體相連接而成一完整線路,通常是銅、鋁或其他金屬導體,最後由兩片陶瓷片像夾心餅乾一樣夾起來,陶瓷片必須絕緣且導熱良好。<
雖然我們也見過一些液冷散熱器,但它們的散熱能力較為有限,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一些在整體上設計非常出色的超強液冷散熱器,看它們的感覺猶如進入一種夢幻的境界。
大名鼎鼎的G5,兩顆2.5GHz G5被銅散熱片所覆蓋
看到那個右下黑色的盒子了嗎,這是的水泵了
完美的設計,令人叫絕
德國水冷散熱器廠商kailon水柱型散熱器的所有配件,包括水冷頭等
這款產品是不是很像ZALMAN的那款R1呢?
超強玩家設計的黑客帝國異形
<
這是思民無風扇的一款伺服器熱管散熱器方式,是不是夠BT?
由於臺式機CPU的發熱量不斷增大,傳統的風冷應付起來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液冷由於其系統的複雜性和高昂的價格也無法在短期內成為主流,也因此,傳熱效率更高的熱管散熱有了大展拳腳的舞臺。像半導體製冷片一樣,熱管只是一個傳熱的工具,所以,一般還需要搭配好散熱片和風扇,雖然我們也在一些伺服器和電源見到無風扇的設計,但這種設計的一般還需要依賴機箱上風扇(有時候是電源上的風扇)進行主動散熱。
熱管的散熱原理我們不再多說了,以往我們寫過很多。<
夠BT的風扇!
這個風扇相當出眾,整個機箱似乎是用管子連接成的,巨型的風扇讓家庭普通使用的電扇都黯然失色。其外型有些像飛機上的發動機的扇葉。我們再來看一下其它BT的風冷散熱器。
巨強的導風管
比鑄造工藝更複雜吧
查查多少根?
風扇牆啊!
看看這個紙杯,別小看它,作用還真不小!有創意!<
● 冰相變冷卻
冰相變冷卻是最早使用的降溫方法,現在仍在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農業、科學研究等各種領域。冰融化和冰升華均可用於冷卻。實際主要是利用冰融化的潛熱。
製冷原理:常壓下冰在0攝氏度融化,冰的汽化潛熱為335kj/kg,能夠滿足0攝氏度以上的製冷要求。冰冷卻時,常藉助空氣或水作中間介質以吸收貝冷卻對象的潛熱。此時,換熱過程發生在水或空氣與冰表面之間。被冷卻物體所能達到的溫度一般比冰的溶解溫度高5-10攝氏度。厚度10釐米左右的冰塊,其比表面積在25-30平方米/立方米之間。為了增大比表面積,可以將冰粉碎成碎冰。水到冰的表面傳熱係數為116W/(平方米*K)。空氣到冰表面的表面傳熱係數與二者之間的溫度差以及空氣的運動情況有關。
● 冰鹽相變冷卻
若採用兩種不同型(一為電子型、另一為空穴型)的半導體材料組成環路時,則珀爾貼效應會更為顯著。利用這種原理,科學家們造出了半導體製冷片。通過半導體製冷片,冷端的熱量將被移到熱端,導致冷端溫度降低,熱端溫度升高,從而起到製冷散熱的作用。美國《未來科學家》雜誌預測,下世紀初半導體製冷在家用產品上有50%進入家庭。
冰鹽是指冰和鹽類的混合物。用冰鹽製作製冷劑可以獲得更低的溫度。
冰鹽冷卻是利用冰鹽融化過程的吸熱。冰鹽融化過程的吸熱包括冰融化吸熱和鹽溶解吸熱這兩種作用。起初,冰吸熱在0攝氏度下融化,融化水在冰表面形成一層水膜;接著,鹽溶解於水,變成鹽水膜,由於溶解要吸收溶解熱,造成鹽水膜的溫度降低;繼而,在較低的溫度下冰進一步溶化,並通過其表層的鹽水膜與被冷卻對象發生熱交換。這樣的過程一直進行到冰的全部融化,與鹽形成均勻的鹽水溶液。 冰鹽冷卻能到達的低溫程度與鹽的種類和混合物中鹽與水的比例有關。工業上應用最廣的冰鹽是冰塊與工業食鹽NaCl的混合物。
● 其他固體升華冷卻
近代科學研究中心為了冷卻紅外探測器、射線探測器、機載紅外設備等的需要。採用了固態製冷劑升華的製冷系統。其製冷溫度取決於固體的種類、系統中的壓力和被冷卻對象的熱負荷。通過改變升華氣體的流量來調節系統中的被壓和溫度,就可以保持一個特定的溫度。這種製冷系統的工作壽命由固體製冷劑的用量和被冷卻對象的熱負荷決定,有達1年之久的。固體升華製冷的主要優點是升華潛熱大,製冷溫度低,固體製冷劑的貯存密度大。
● 電磁製冷
早在1907年郎傑斐(P.Langevin)就注意到:順磁體絕熱去磁過程中,其溫度會降低。從機理上說,固體磁性物質(磁性離子構成的系統)在受磁場作用磁化時,系統的磁有序度加強(磁熵減小),對外放出熱量;再將其去磁,則磁有序度下降(磁熵增大),又要從外界吸收熱量。這種磁性離子系統在磁場施加與除去過程中所出現的熱現象稱為磁熱效應。1927年德貝(Debye)和傑克(Giauque)預言了可以利用此效應製冷。1933年傑克實現了絕熱去磁製冷。從此,在極低溫領域(mK級至16K範圍)磁製冷發揮了很大作用。現在低溫磁製冷技術比較成熟。美國、日本、法國均研製出多種低溫磁製冷冰箱,為各種科學研究創造極低溫條件。例如用於衛星、宇宙飛船等太空飛行器的參數檢測和數處理系統中,磁製冷還用在氦液化制冷機上。而高溫區磁製冷尚處於研究階段。但由於磁製冷不要壓縮機、噪聲小,小型、量輕等優點,進一步擴大其高溫製冷應用很有誘惑力,目前十分重視高溫磁製冷的開發
水冷顯卡(9700pro)
硬碟用的,不只是為了靜,是為了防止震動
可以摺疊的散熱片
夠強的水冷頭!
看明白這個怎麼回事了嗎?
熱交換器
水冷電源!<
Tt的雙層渦輪
水冷準系統
這個好強!
又一個水冷電源
北橋和CPU上的散熱片夠牛的!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分離式散熱?
像貝殼還是扇子?
手工打磨的水冷散熱片
哈!蚱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