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缸裡總會出現很多雜質沉澱在缸底不能濾除,原因到底在哪裡?

2021-01-08 養魚老道

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

關於飼養觀賞魚,魚缸裡的物理和生化過濾之爭由來已久,有的魚友認為物理過濾重要,因為只要是濾除了魚缸裡的大部分有機物和雜質,魚缸裡的有毒物質就會相應地減少,這樣既可以減輕生化濾材的負擔,也沒有過多的毒素需要硝化系統來予以解決。

有的魚友認為生化過濾比較重要,對於水質的整個生態穩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可以延長我們的換水時間,減少換水頻率,對於一些大型魚、高檔魚、神經敏感不喜歡新水的魚類,是絕對適用的。

不過無論如何,物理過濾必定是魚缸裡過濾系統的第一道屏障,我們一直在強調,當我們遭遇到魚缸裡渾水、綠水、黃水等情況,一定要加大物理過濾的效果,但是到底我們如何去加大呢,就是增厚濾棉嗎?

一、如果魚缸裡總有雜物在某處打轉,這個物理過濾能有效果嗎?

很多魚友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那就是在我們投餵完魚食之後,哪怕是經過了一晚上的過濾,早上起來一看,在魚缸裡的某個位置,大多數是在缸底的中心位置某處,總是有殘留糞便,在那裡不斷地轉圈圈,就像是颱風中的旋渦一樣,固定在某個位置,永遠不會被過濾器吸取,這樣的物理過濾,其實和沒有是一樣的,怎麼可能出現什麼高效?

我們可想而知,在現在的高溫天氣,這種沉澱了一夜的糞便,就這麼在魚缸裡泡著,不斷的盤旋著,它所產生的毒素會有多少?那還不如水流大點,把它們打碎了,慢慢通過水泵濾除呢,比那個狀況還要壞。

所以說,我們來看自己魚缸裡物理過濾的好壞,就這一點就足以說明問題了,根本就不行。

二、如何有效改善?

1、看水流方向

關於這個問題,養魚老道說過很多次了,我就不相信我們平時盯著魚缸看,就看不出水流的方向,即使看不到水流的方向,糞便盤旋的方向也能夠輕易看出來吧?

假如說我們是上濾魚缸,過濾器的功率設置的比較合理,我們是完全可以通過改變水泵的位置和下水水流的方向,來對於魚缸底部的垃圾產生推動作用的,具體如何去操作,沒有什麼值得深究的,只要能夠把盤旋的魚便推動到水泵處就是勝利。

特別是在裸缸的飼養環境中,我們完全能夠看到糞便和雜物的走向,在這個走向的過程中,中間的一切障礙物全部清除即可,如果水泵的功率絕對夠用,怎麼可能出現的糞便不能有效收集的問題?

這在很多魚友的魚缸裡早就實踐過了,之所以過濾合適,糞便不除,只能證明我們的各項設備位置不對或者魚缸裡雜物太多,包括了大量的供氧。

2、加裝設備,加大過濾

整個魚缸的水流循環,必定是起於水泵抽水,經過了上濾濾材,最後在水泵的對面下水,下水越集中,越貼近缸壁,對於缸底糞便衝刷的力度就越大,這是最簡單的道理,至於如何操作,全憑個人經驗。

下濾系統在道理上也是一樣的,只是由於溢流下水,所以下水的吸力不是很大,造成了雜物有時候不能有效收集。

再就是魚缸過大,缸體過長,這個時候水流就不可能完全的把缸底糞便推動,那麼我們只有兩種辦法來予以解決,一種就是加大過濾系統,另一種就是想辦法加大魚缸底部的水流,一般的都會使用到造浪泵。

養魚老道之前的文章也有提到過,我們也可以利用水泵的上水分流,把它引到缸底衝刷魚便,這也是可行的,而且效果很好,有些魚友就說到了,不會使用造浪泵或者調整下水等等措施嗎?

呵呵,一個魚缸一個樣,我自己的魚缸使用多大功率的水泵,魚缸的水流如何,投餵多少魚食,至少我自己是一清二楚的,我認為這種方式對於我的魚缸最有效,這就足夠了。

3、抽底換水

既然我們既不想改造過濾,也不想改造水流,更不想添加其他裝置,那麼只有一條我們還是可以操作的,反正是不能讓過多的糞便總是泡在水裡,所以我們只能夠通過抽底換水來解決這個問題,就是這麼簡單的操作。

三、上水問題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物理過濾效果的問題,假如說我們把缸底的糞便集中抽取了,那麼剩下來的問題就在濾棉上了,不管是一層棉還是一百層棉,我們所要的效果只有一個,就是雜物不溢流,一句話就解決了,非得搞那麼複雜幹嘛?

如果濾棉有可能溢流,我們在濾棉下方就要有承接物,或者是兩三層濾棉或者是魔毯和生化棉,總而言之先粗後細,把物理過濾做到極致,剩下來就是生化過濾的事了。

四、注意問題

1、收集效果要直接、有效和適合

什麼叫直接,同樣的一個造浪泵安裝,怎麼能在最短的時間和最短的距離內,推動缸底糞便,這就是直接。

什麼叫做有效和適合?無論是造浪泵還有魚缸水泵,都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把雜質打的越碎越好,畢竟糞便的顆粒越大,收集效果越快,我們為什麼收集垃圾都要把它們裝進塑膠袋,一樣一樣往外扔唄?不就是為了更加的高效、快捷嗎?

如果我們的水泵和造浪整的過大,導致魚便紛飛,怎麼可能在短時間內收集雜質?它們對於魚便的作用是靠推,而不是靠吹,吹得滿缸都是垃圾,和無法濾除是一個道理。再一個就是造浪之類的沒有必要全天候開啟,魚便濾除乾淨即停。

另外很多魚友提出來了一個把水泵堵死一半使用,會不會憋死電機的問題?大家可以試試,一切以實踐為準,電機的轉速是一定的,但是做功不一樣,處理的水流大,做功就大,水流小做功就少,有多大水流它就幹多少的活,怎麼可能出現憋死電機一說?

我家裡的井水水泵,都是上千瓦的,既是我開啟水泵時再把水管直接給堵上,也沒有見過水泵被燒壞了一說,除非水泵離水幹轉,沒有水體降溫,那當然就玩完了,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我們不能總去把水泵堵得嚴嚴實實,那是不可能的吧?

所以說,什麼是高效的物理過濾?一切全部都在上述的各種細節裡體現,並不是說,我們無視缸底的垃圾,隨便墊上幾百層濾棉,就是高效的物理過濾了,僅此而已。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魚缸裡的細微雜質,如果無法避免,可以使用四個小妙招解決
    我們在保證濾棉能夠全部截住雜物的同時,還要保證住濾棉下部水流的暢通,也就是說,只要是魚缸裡有那麼一兩塊普通的白棉,它們的吸附性良好,過水性優質,那麼魚缸裡大部分的雜質理應被濾棉有效濾除掉的。就是說很多的物理、生化濾材,我們根本添加不上去,這就很容易導致濾棉可能不會有效過濾,我們總會看到魚缸裡不斷地盤旋著各種細微雜物。如果遇到了這種情況,那麼這個時候,水妖精其實是可以幫上大忙的。
  • 一米二的魚缸飼養三條二十釐米的錦鯉,水質怎麼還搞不清?
    但是他們大多已經飼養了半個多月甚至時間更長,其中有上濾魚缸也有下濾魚缸,但是魚缸水質卻始終也調理不好,原因到底在哪裡?養魚老道說句不好聽的,即使把魚缸裡的所有過濾設備都撤掉,一米二的魚缸養三條二十公分的錦鯉,短時間內水質也不會壞到哪裡去。
  • 給魚缸換水後,水質出現問題,會是哪裡的原因?
    那麼,導致這三個魚缸水質發白的原因,到底在哪裡,需要什麼措施予以改善呢?這一次的魚缸水質發白,完全與氯氣或者異養菌無關,我們一定要分清楚狀況以前的每次大換水,我的魚缸水質都很好,甚至於比之前的還要好,為什麼這一次它就不行了呢?而且,我一直使用到的都是井水,裡面也沒有氯氣,也不會對觀賞魚造成什麼傷害,水質為什麼白濁的如此厲害?
  • 水體中有很多懸浮顆粒,我的魚缸怎麼沒有,原因在哪裡?
    剛開始飼養觀賞魚,無論在水質和觀賞魚體質上,我們一定會遭遇到很多問題,觀賞魚有病是因為我們選魚不利,根據病情輕重度,選擇靜養或者醫治即可。而魚缸的水質出現了問題,大多數都是靠時間來養的,絕對不會一蹴而就的事,近期有很多魚友問到了,關於魚缸內總是出現懸浮細微顆粒的問題。
  • 魚缸裡的褐藻究竟來自哪裡,實踐證明主要的原因還是有機物過多!
    對與褐藻的成分和成因,一直是眾說紛紜,養魚老道一直在說它們基本上是與光線無關的,主要的原因還是來源於魚缸的有機物過多,但是很多魚友並不相信,那我也沒有辦法,但是最近通過我自己養魚的實踐經驗發現,它們確實是與魚缸裡的有機物有關,而且並不一定就是藻類。
  • 不就是個魚缸綠水和雜質過多的問題嗎,怎麼能把我們難成這樣?
    關於魚缸綠水的成因,很多魚友都知道是由於光照過強所引起的,不過也有很多魚友反應說,自己的魚缸光照並不強,怎麼可能也會出現經常綠水難以調理的現象?好像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活見鬼了一樣,事實上我們大可不必如此驚慌,事出必有因的。
  • 魚缸出現蛋白蟲、小黑蟲,囊螺、黃水等問題,緩慢治理總會解決
    反而有些魚友,只要是魚缸裡一爆發什麼蛋白蟲、濾棉上一有個小黑蟲,那就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情了,急忙找到養魚老道,怎麼辦?需要下藥嗎,我已經換水洗棉了,操作很多次了,為什麼還不好?我是天天盯著、天天在調理啊。我們就說這兩個問題,蛋白蟲就是水肥了,即使我們天天換水的話,有困好的水嗎?換水頻率每次又是多少,期間再也沒有餵食嗎?
  • 現在看看幾個底濾魚缸,和上濾魚缸對比,各有什麼優缺點?
    實話實說,養魚老道是不太喜歡底濾魚缸的,一直都是如此的態度,我之所以不喜歡的原因,不在於人家底濾魚缸的設計不好,而在於,它不是我想要的既定設計模式。不像上濾系統,我愛怎麼改就怎麼改,就算是完全改不了的那一天,只要把缸蓋一掀,加個滴流盒它也就完美了。
  • 魚缸里舖設底沙飼養錦鯉到底好不好,為什麼有說好,有的說不好?
    關於魚缸裡是否鋪設底沙的問題,很多魚友又開始糾結了,糾結在哪裡呢?就是說我們在魚缸裡飼養錦鯉等冷水魚的話,這個底沙到底是留下來對,還是去除掉對呢?假設我們的魚缸裡原來鋪設有底沙的話。如果我們的魚缸裡沒有種植水草的話,這些底沙到底會不會有一定的有淨化水質的作用呢?
  • 清洗魚缸裡僅有的一塊濾棉,一天後水質迅速好轉,這是為什麼?
    魚缸的水質自然是恢復如初,這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其實在昨天晚上我還關閉了這個魚缸裡的小外掛呢,原因很簡單,臨時加的小外掛,插座不夠用了,晚上其他電氣設備還要用,只能把它拔下來了,今天又加了一個插座。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個魚缸的水質目前看來,已經是一清如洗了,我們可以看下圖,雖然沒有什麼背景紙,我們也可以看到這個魚缸的水質目前是個什麼狀態。
  • 為什麼魚缸的水面會出現像地溝油一樣的油膜,加上過濾能消失嗎?
    那麼很多魚友問到了,這麼多的油膜到底都是從哪裡來的,我們的魚缸裡有時候也會出現這些東西,但是它也不可能會有這麼多啊,原因到底在哪裡?過濾器壞掉了,一直未更換,導致大量的雜物沉澱其實我們沒有在魚缸水面看到油膜,並不代表它就沒有,因為這個魚缸的過濾器壞掉了,停用了,所以油膜就開始大量出現了。
  • 魚缸的水中總會有一些小白點在遊蕩,我們怎麼辦才好呢?
    那麼這些可恨的白點點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出現呢?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一、水沒困好,水中自帶的雜質這個現象一般的會在水質比較硬的情況下出現,水中的各種礦物質含量過高,其雜質就會長期地漂浮於水中。如果沒有適當的困水,殘留在水中的氯氣就會形成很多的氣泡,要麼緊貼缸壁,要麼就會貼在魚兒身上,有的也會和雜物攪在一起,看起來魚缸中就會星星點點的。
  • 淨水劑到底對觀賞魚有沒有危害,如何正確的合理運用?
    因為淨水劑中的主要成分,就是硫酸鉀和硫酸鋁的復鹽,入水後生成吸附能力較強的氫氧化鋁膠體,它可以迅速地吸附我們過濾棉不能夠濾除的各種水中雜質,使其凝結成絮狀沉入缸底,從而被過濾棉濾除,這種成分在哪種東西裡存在呢?
  • 魚缸的水養不透,原因會有哪些,到底是需要換水還是停止餵食?
    怕就怕在我們不停地往魚缸裡加東西,這些東西第一個就是觀賞魚,這是需要我們注意到的首位問題,只要是頻繁的往魚缸裡加魚,必定會引起更多的的有機物帶入,況且新魚和老魚之間,總會有不同的各種交集,包括了疾病交叉,不同的心理問題、打鬥、以及對於水質的不同適應時間段。
  • 底濾魚缸正確打氧方法 市面上常見的底濾魚缸有哪些
    現在很多家庭會選擇在家中養魚,養魚不僅是為了家庭活躍,而且還能培養人的情操,是一個養生的方法。養魚自然就需要魚缸,現在市面上的魚缸類型有很多,底濾魚缸很受歡迎的,不過底濾魚缸是需要打氧,你知道打氧方法是什麼嗎?接下來,小編就帶領大家來了解下底濾魚缸正確打氧方法是什麼?
  • 舊魚缸開始飼養觀賞魚之前,有很多問題需要注意
    但是,我比較懶啊,大致上擦拭幾下,是那麼個意思,然後就直接放水了,落葉和雜物經過水的浸泡可以飄起來,直接撈出來就可以了,底部的殘存雜物,是可以通過過濾器濾除掉的,還有一些濾除不了的,粘附力較強的雜質、藻類,扔幾條飢餓難耐的清道夫進去,也就是一上午的事,就吃掉了。
  • 不把沉澱作用發揮到極致,魚缸的水質根本不可能調理到位
    自然而然的,我們又把目光轉向了所謂的濾材和硝化細菌,仿佛只有它們才是救贖我們魚缸水質的最後一根稻草,再者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自己過於性急。水草雜質、陶粒、底沙、濾材殘渣、管道垃圾、水質垃圾,無一不靠沉澱很多魚友都在反應,為什麼我在魚缸里舖設了陶粒、水草泥或者底沙後,魚缸的水質總是調理不清?甚至於打開過濾之後,反而越來越渾濁?
  • 大量絮狀物出現在魚缸壁,到底是不是菌膜,必須全部清除嗎?
    那麼這些東西都是從哪裡冒出來的呢?第一個有可能的原因一定是觀賞魚的體表粘液大幅度脫落,也就是說,要麼觀賞魚完全不適應水質,正在那裡集體趴缸,要麼就是觀賞魚已經出現了疾病,水黴、蒙眼之類的症狀已經開始出現了。
  • 加入硝化細菌水質立刻清澈,只是魚缸壁有很多絮狀物,原因在哪?
    即使往魚缸裡少倒點它也不會礙事的,所以說,我們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把硝化細菌買回家了。還有另外的一個原因就是,網上也會有很多的魚友都在反應,這個東西絕對好用,只要是把它加到魚缸裡,第二天魚缸的水質就清澈了,硝化細菌就是可以起到淨水的作用。事實上,真正的硝化細菌好像不應該往魚缸裡倒吧?應該添加在濾材上的。
  • 動起我們的手去掉魚缸雜質,這種方法最實用,怎麼搞不好水質?
    養魚老道天真的以為,自己寫了這麼多的文章,又發表了很多相對應的視頻,那麼大多數魚友對於飼養觀賞魚的某些基本操作,應該是了如指掌才對,天天講、天天重複著關於魚缸的水質調理和養水的操作,依然有很多魚友對於抽底換水、困水之類的養魚手法,還是一無所知,總是不斷的出現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