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魚缸裡僅有的一塊濾棉,一天後水質迅速好轉,這是為什麼?

2021-01-11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

在昨天的視頻中,養魚老道給大家介紹了我把紅肚鳳凰分缸後,由於投餵過多,導致了水質渾濁,之後迅速清洗了魚缸內的小外掛裡,僅有的一塊濾棉。

那麼,這個魚缸的水質今天又會如何呢,為什麼我敢於如此去做,是基於哪些考慮,在我們平時養魚的過程中,可不可以如此去做,或者說如果如此去做,需要哪些先決條件,為什麼我不去大量換水呢?

魚缸的水質自然是恢復如初,這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

其實在昨天晚上我還關閉了這個魚缸裡的小外掛呢,原因很簡單,臨時加的小外掛,插座不夠用了,晚上其他電氣設備還要用,只能把它拔下來了,今天又加了一個插座。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個魚缸的水質目前看來,已經是一清如洗了,我們可以看下圖,雖然沒有什麼背景紙,我們也可以看到這個魚缸的水質目前是個什麼狀態。

也就是說,在這個魚缸遭遇到了因為投餵過多,水質開始渾濁的時候,我是可以全部清洗整個魚缸裡唯一的那塊濾棉的。

老缸、老水、老魚、老過濾、老陶粒,這些其實都是重點

首先這是個老缸,雖然說很久未用,但是缸壁我並沒有擦拭,這一點至少保證這個魚缸壁不是和新魚缸那麼光滑,或者說不容易附著各種有益菌。

而老水,也是我提前在室外困好的一桶水,我也不知道多長時間了,估計也有半個月了吧,其實那個水質倒進魚缸裡我才發現,整缸全是小魚蟲,我也不必去管它,小魚入缸直接就吃掉了。

老魚,也是另外一個很有利的條件,至少它們既不會產生心理壓抑,也不會有什麼體表黏液脫落,幾乎是屬於開袋即食型,入缸後就可以少量投喂,結果在昨天下午我就餵多了。

還有兩點就是老過濾和老陶粒,老過濾是這個小外掛,之前是給迷你鸚鵡魚和原缸的紅肚鳳凰用的,停止的時間可能沒有幾天。

而這些陶粒,這個魚缸裡剩餘的很少很少,根本不夠用的,我是從黑食水虎的魚缸裡挖出來的,哈哈。

沒把黑食水虎給嚇死,因為就它一條魚,也用不了那麼厚的陶粒,所以被我挖出來一半,之後它的魚缸水質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這些陶粒我也沒有清洗,只是開啟小外掛循環了兩天罷了。

我們可別小看這些老物件,它哪一件上面不能有點什麼硝化細菌或者有益菌呢?這些東西對於穩定這個小魚缸的水質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飼養密度極低、水溫低,根本沒有什麼異養菌爆發的情況,只是水質單純渾濁,不靠物理過濾靠啥?

再一個就是,我投餵的是冰魚蟲,雖然量比較大,但是並沒有什麼白濁現象出現,關鍵問題是我們這裡的水溫目前還是較低的,估計室內也只有二十三、四度吧,如果水溫高到了32度,那就是另外的問題了。

還有就是飼養密度低啊,一個50釐米的魚缸,就這麼10條小的紅肚鳳凰亞成,就算是排便,它能有多少呢?

這種情況下,我們想要徹底去除掉這些雜質,換水是不可能的了,因為抽底換水,想要把沉澱在底部的那點魚蟲抽出來,還是有些難度的,大部分魚蟲都在魚缸裡到處飄蕩,因此換水也沒有什麼大作用。

況且,這已經是我困了很多天的水,我為什麼要把它輕易倒掉呢?這可不符合我的養魚原則。

濾棉雖然只有一塊,但是已經飽和了,嚴重溢流了,不換它、換誰?

雖然這個小外掛裡只有一塊小小的生化棉,但是整個魚缸裡的物理過濾全靠它來掌控,因為之前的魚缸沒有清理,還有很多的雜質,以及後來加入的冰魚蟲過多,直接導致了這塊生化棉根本就不吃水了,雜質順著水流,怎麼上去就怎麼下來,這可不行。

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去清洗它,又去作何動作呢?也只能如此了啊,其他的濾棉未必配的上,即使配上了,以前我也試過的,很快就會爛掉,因為它可是永遠泡在水裡的,白棉還不如生化棉耐用呢。

在這裡,這個生化棉也就等同於濾棉,哪有那麼多的什麼講究?

並沒有過多考慮,是因為工作本來就做到位了

看似小小的一個水質渾濁問題,也是需要我們考慮到諸多因素的,這裡我之所以分享出來,是希望新魚友們可以以此為借鑑。

並不是說,我們魚缸裡只有一塊濾棉,它就不能清洗或者更換的,不過我感覺清洗比起更換要好,畢竟還是具有一定的粘附力的,比起新濾棉要強的多。

其實這些東西,在我這裡就是一瞬間的事,拿出來洗就是了,根本沒有那麼多的種種考慮,那是因為之前我把這些工作全部做到位了啊。

如果我們是新魚缸,觀賞魚入缸之前已經全部消毒了,濾棉、陶粒、觀賞魚都是新的、水質也是新的,假設遭遇到這種突然間投餵過量的事故,再去清洗濾棉,那就不好玩了,慢慢調理去吧。

辦法不是沒有,但是牽扯到的問題太多,只要哪一樣稍微注意不到位,直接就開始大量死魚了,那就要看我們觀賞魚的命有多大了。

這個魚缸只剩下來一對種魚了,讓它們在這裡安安心心繁殖吧,缸壁上不是蛋白蟲,是沒有擦去的絲藻,也沒有必要再去給它們開啟過濾或者加什麼水妖精了。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飼養觀賞魚,魚缸的濾棉和濾材清洗與否,取決於很多的不確定因素
    你好,我想請問一下:你之前一個視頻說濾棉一般一年多都不會去管它的,昨天又看到你的另外一個視頻說,並不是水質好就不用清洗或者更換濾棉。現在我有點糊塗了,所以就想問問你,一般過濾槽多久清理一下合適?上述是一位魚友提出來的問題,也是我們關於魚缸的水質調理,各位新魚友提出來的最多的問題。
  • 原來能夠管住魚缸水質清澈度的過濾系統,真的與硝化細菌無關!
    二、徹底換掉濾棉加入有機物之後,魚缸水質在半天之內好轉1、對於我自己的這次事件,魚缸水質的轉變過程就更快了,在全部更換濾棉之後,只有半天的時間,魚缸水質就由白濁轉向了徹底的清澈,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濾棉太新,不能粘附住細微雜物,在加入適當的有機物,濾棉粘附了一定的雜物之後,
  • 加入硝化細菌水質立刻清澈,只是魚缸壁有很多絮狀物,原因在哪?
    加入所謂的硝化細菌後,水質很快清澈,效果確實不錯,為什麼魚缸壁看起來模糊,有很多的毛毛呢?那麼,為什麼這位魚友往魚缸裡添加完所謂的硝化細菌溶液以後,水質清了,缸壁髒了呢?很簡單的道理,是因為這位魚友從來也沒有使用過淨水劑,只要是使用過一次淨水劑,我們什麼都明白了,這是由於淨水劑中的絮凝劑導致的水質清澈而已,換句話說,我們往魚缸裡添加的所謂硝化細菌,根本就不是什麼硝化細菌,只是一塊白礬的稀釋液罷了。
  • 水泵停轉24小時魚缸水質就崩潰,會有哪些原因,如何處理為好?
    二、沒有定期換水,水質本來就在瀕臨崩潰的邊緣這個道理也很簡單,就是我們長時間沒有搭理魚缸水質的緣故,沒有進行定期換水或者清洗濾棉的工作,導致了魚缸裡的雜物和有機物過多,水質本來就處於崩潰的邊緣。四、水溫過高、氣壓過低如果我們魚缸的觀賞魚飼養水溫過高,而且氣壓又過低,或者魚缸裡根本沒有供氧裝置,那麼在水泵停轉後,整個魚缸就會迅速缺氧,觀賞魚就會出現大幅度缺氧的現象,繼而出現部分死魚情況,魚缸的水質也就玩完了。即使沒有死魚的現象出現,觀賞魚在受到缺氧的影響之後,也會出現體表粘液增多、瀕死前的大量排便、呼出過多的二氧化碳等現象,魚缸的水質也會完蛋。
  • 四個倉位的底濾魚缸水質不好,今天開始添加濾材,如何放置為佳?
    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了我給水虎魚缸添加了新濾材,操作上是完全正確的,只是趕的時間點有些錯誤,我也沒想到啊,因為它正好停電了嗎,我又閒著沒事做,本來今天就想添加的,誰也沒想到停了七個多小時啊。那麼,為什麼要給水虎魚缸裡添加新濾材?原因在哪裡,為什麼把水虎魚缸裡生化濾材上的濾棉全部撤掉了呢?
  • 每次換水加入硝化細菌,魚缸水質就清澈了,這算水質穩定了嗎?
    時不時地就會出現水質白濁現象,斷斷續續永無止境經常會有魚友如是說:我的魚缸水質一直維護的很好,只是一換水的時候,或者哪次餵多點,它才會出現水質白濁現象,然後,只要我往魚缸裡加點硝化細菌啥的,這個水質一兩天就會立刻好轉了,所以我的經驗就是,只要換水之後,就要加點硝化細菌,還有的魚友是習慣性加鹽
  • 在魚缸裡放置陶粒或者水草泥有沒有清洗、消毒的必要?
    先說一下我們為什麼要去清洗陶粒,除非是我們的魚缸裡本來有魚,或者是我們非常著急的定水,這樣是可以把陶粒清洗個兩到三遍的,其實這是魚店裡的說法,事實上我以前清洗陶粒,沒有個十遍八遍的,根本就不可能達到基本的清晰度。所以說,這次我也就乾脆點,連洗也不洗了。
  • 魚缸水質由白到黃,再由黃到白,有些魚友玩得很嗨,早晚得出事
    飼養觀賞魚的過濾系統如果不完善,魚缸的水質總是會從白濁走向發黃,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且幾乎是定期出現,對於這種現象,我們要勇敢的面對,並且隨時的做到心中有數。因為最近很多的魚友一直在詢問,我的魚缸水質為什麼就會發白了,發白了之後我又該如何解決?為什麼過一陣子它又發黃了,發黃了又該如何解決?
  • 生化棉對於魚缸過濾系統有何作用,它們也需要定期清洗、更換嗎?
    一、生換棉遭遇的尷尬1、喜歡簡單魚缸過濾設置的魚友們,經常會認為一塊白棉就可以輕易的解決魚缸的物理過濾,特別是在低密度的小魚缸裡飼養的觀賞魚,本來魚缸的濾槽就不大,僅容得下兩三塊白棉,即使陶瓷環都加不上,我們為什麼還要無端的整上幾層生化棉呢?
  • 魚缸裡下藥硝化細菌就會死亡所以導致水質混濁,這是哪來的理論?
    2、再一個就是下藥之後,魚缸的觀賞魚體表粘液脫落過多,導致了魚缸裡的不可見有機物增多,而我們的過濾系統仍然維持在原狀,所以水質當然渾濁了,這和硝化細菌的數量巨減,根本就沒有半毛錢關係。四、如何處理?1、該洗棉洗棉,該換水換水,需要抽底的,我們就抽底換水一次,魚缸裡的所有菌類雖然在減少,但是魚缸的各種生物絮團仍然會存在,即使死了粘附性還在,只是濾棉的粗濾效果失去了作用,突然間魚體分泌物增多,導致了暫時魚缸的細濾功能處理不了過多的雜質而已,所以我們應該增加濾棉的細密度,僅此而已。
  • 魚缸的生化濾材為什麼總是看起來髒兮兮的,我們該去處理嗎?
    二、那麼為什麼這些本來很乾淨的濾材,會汙染到雜物呢?1、最為重要的原因仍然是物理過濾不及格,這才是罪魁禍首。2、魚缸裡的雜物過多,物理過濾不能夠有效濾除,如果白棉下面有生化棉的,雜物可能會汙染到生化棉,如果沒有生化棉的,直接就會進入到生化過濾。3、即使有生化棉的,如果生化棉也發生了淤堵,那麼照樣也會汙染到生化濾材,就是這麼簡單明了的道理。
  • 如何用1357法來調節魚缸內渾濁的水質?
    生物性渾濁的成因及危害 在開缸初期水非常清澈,但為什麼幾天後水就會變得混濁不堪呢?這是因為隨著殘餌及魚便等有機物產生,異營性細菌馬上就會大量繁殖起來分解這些有機物,異營菌的大量繁殖造成了水的澄明度下降,形成生物性渾濁。我們看到水的白濁就是這些異營菌大量繁殖後的菌體,這是水混濁的主因。
  • 魚缸裡的細微雜質,如果無法避免,可以使用四個小妙招解決
    我們一定要把這兩個問題分開來看,雖然說有的魚缸裡也可能是兩種情況並存,但是水質白濁問題,大部分源於異養菌爆發,或者是觀賞魚的體表粘液脫落過多等疾病造成,這是我們必須要認清的事實,要麼把困水、養水問題做到極致,飼養密度不要太大,要麼對於觀賞魚有病咱就治病。
  • 調理魚缸水質,不是在做單項選擇題,也不要急於求成
    假設我們加入的就是硝化細菌培養液,看似其中可能會有一部分有益菌,但是其他的菌類雜質和各種培養液成分反而更多,這些東西並不一定在短期內有利於魚缸水質的穩定,少量添加不是不可以,如果多到加入後水質繼續渾濁,那還不如不加為好。
  • 不把沉澱作用發揮到極致,魚缸的水質根本不可能調理到位
    自然而然的,我們又把目光轉向了所謂的濾材和硝化細菌,仿佛只有它們才是救贖我們魚缸水質的最後一根稻草,再者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自己過於性急。水草雜質、陶粒、底沙、濾材殘渣、管道垃圾、水質垃圾,無一不靠沉澱很多魚友都在反應,為什麼我在魚缸里舖設了陶粒、水草泥或者底沙後,魚缸的水質總是調理不清?甚至於打開過濾之後,反而越來越渾濁?
  • 上濾魚缸可培養硝化菌嗎,培養硝化菌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上濾的魚缸怎麼就不能培養硝化細菌呢·?養魚老道認為:客觀上來講,只要魚缸中有水,硝化細菌幾乎是無處不在的。雖然上濾魚缸的濾盒一般都不大,但是我們可以想辦法去改進,從而來增加濾盒面積的。在濾盒內放一些生化球和陶瓷杯,另外在上面再放上一至兩層過濾棉,有條件的中間可以加上生化棉。平時我們只需清洗最上面的那一層過濾棉即可,過濾棉如果能用原缸水清洗那就更好了了·,這樣子就可以使硝化細菌能夠儘可能的多保留一些。清洗濾棉也不用拿手在使勁的搓洗,輕輕的漂揉就可以了,這樣子既可以防止硝化細菌的大量流失,也可以延長過濾棉的使用壽命。
  • 魚缸上濾濾材擺放順序 魚缸濾材的作用
    魚缸上濾濾材擺放順序首先我們要弄明白什麼叫物理過濾和生化過濾,不管你用的上濾,底濾還是濾筒,只要弄清楚這兩個理論,魚缸的濾材擺放,就不會出錯。物理過濾說簡單一些,其實就是質地細密的濾材,例如過濾棉和魔毯之類的濾材,依靠它們把魚缸當中的雜質、魚便等肉眼看的見的物質阻隔掉,然後清理這類濾材,就可以實現第一道的過濾步驟。大家不要小看物理過濾,魚缸當中90%以上的雜質,是依靠物理過濾進行清理。
  • 不就是個魚缸綠水和雜質過多的問題嗎,怎麼能把我們難成這樣?
    第二點就是因為我們的物理過濾太差,功率根本不夠或者濾棉的細密度不夠,所以導致小球藻無法通過濾棉來進行有效的濾除。就這兩點原因,怎麼可能還會出現第三種情況?就是如此簡單的道理,為什麼很多的新魚友總是想不通呢?
  • 給魚缸換水後,水質出現問題,會是哪裡的原因?
    今天養魚老道給我的三個魚缸換水,出現了一點小失誤,那就是,換完水的幾個魚缸,裡面的水質瞬間就沒法看了,那可是白的一塌糊塗,包括了蝴蝶鯉、鑽石藩王和美人魚,這三個魚缸。照片上我們看到的,已經是經過了大半天的過濾,水質強了很多,但是和羅漢魚、黑食等的魚缸相比,這三個魚缸的水質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 換水不洗棉,洗棉不換水?詳解魚缸換水和洗棉之間的羅生門
    換句話說,只要你的魚缸水質氨氮不超標、亞鹽不超標、藥物殘留歸零,這就是一缸好水。反過來說,如果以上三個指標中有一個是不合格的,你的魚缸水質就不合格,你的水質就變壞了。這才是「水質變壞」的真相。那「換水不洗棉,洗棉不換水」這個說法有什麼科學依據?同時換水和洗棉,憑什麼不可以?那麼,這個謠言是怎麼來的呢?原來這個說法最早始於少數使用上濾魚缸的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