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
當我們飼養觀賞魚的魚缸水質出現問題,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是由於單一的一種因素所造成的,哪怕是由於我們的飼養密度過大或者是沒有養好水以及投餵過多,觀賞魚有病等,這些單一原因造成了這個結局。
最後的結果,它也一定是多方面共同在起作用,從而導致了水質無法調理。
因此來說,我們想要去調理好一缸觀賞魚的水質,尤其是觀賞魚已經入缸有段時間了,魚缸的水質持續不能夠穩定,我們一定要從多方面去兼顧治理。
很多魚友會採取以下的一些方法,比如說加入硝化細菌、爆氧、加多生化濾材或者加入淨水劑、大換水等方法來予以調理水質,按照正理來說,上述的這些方法其實哪一樣都沒有錯,可是為什麼我們使用了這些方法以後水質還是不好呢?
一個是因為我們自己太性急了,另一個就是我們可能在其他方面沒有注意到,反而無意中打破了整個水體的穩定,加快了水質的反方向發展。
一、水質不好,為什麼要加入硝化細菌,它到底會有什麼作用,加還是不加?
硝化細菌不淨水,是很多魚友都知道的道理。
那麼,既然硝化細菌不淨水,為什麼還要添加呢,為什麼添加之後水質會立刻澄清呢?
現在很多魚友已經明白了,那是因為其中有絮凝劑的緣故,除此以外不會再有其他的的更有利的解釋了。
而很多魚友的想法就是,正因為水質白濁了,異養菌爆發了,所以我要加入硝化細菌來更快地分解有機物啊,這樣子異養菌的食物就少了,它們也就會拜拜了,相信有很多的新魚友都會這樣子去想,可是事實呢?
第一就是,只要有大量的異養菌存在於魚缸,水體白濁嚴重,水質就會缺氧,因此硝化細菌大量繁殖所需求的氧氣含量,根本不可能達到有效條件的。
第二點就是,硝化細菌的繁殖速度很慢,要經過分解氨氮形成亞硝酸鹽之後,再把亞硝酸鹽分解為硝酸鹽,在這個過程中氨氮過多對於觀賞魚是一種傷害,亞硝酸鹽過高對於觀賞魚也是一種傷害,我們可能會有耐心等到指標完全正常的那一天,但是觀賞魚未必等得到。
假設我們加入的就是硝化細菌培養液,看似其中可能會有一部分有益菌,但是其他的菌類雜質和各種培養液成分反而更多,這些東西並不一定在短期內有利於魚缸水質的穩定,少量添加不是不可以,如果多到加入後水質繼續渾濁,那還不如不加為好。
假如我們加入的是絮凝劑,我們就要按照淨水劑的使用方法,該抽底抽底,該洗棉洗棉,這樣才會讓水質快速走向清澈,這其中還會牽扯到一個具體用量的問題,同時還要兼顧魚缸是否有假山造景,以及是否鋪設底沙、栽種水草等情況,一旦有這些東西存在,抽底換水也會變得很難。
所以說,從魚缸的水質長遠運行來看,硝化細菌會有穩定水質的作用,但是魚缸完全可以自己生成。
如果在不影響到水質有任何變化的情況下,加多少硝化細菌那都無所謂了,可是一旦起到反作用,很多新魚友絕對不能有效控制,也不可能有那個耐心去等待,各種折騰只會導致水質越來越糟,因此添加還不如不加。
二、水質不好、爆氧可不可以,有什麼利弊以及需要兼顧的問題?
再一個調理水質比較善用的方法就是爆氧,爆氧的主要作用就是可以讓水體中的各種有毒物質,通過水體的劇烈波動而迅速揮發掉,避免過多的毒素侵害觀賞魚的體表和魚鰓,這樣觀賞魚的體表粘液分泌不多,它們的呼吸較為順暢,魚缸裡的白濁物質自然就會相對減少,所以水質就會更加的清澈了。
但是,有很多其他因素往往會被我們給忽略掉,比如說魚缸裡的肉眼可見有機物殘留比較多或者其他物理雜質顆粒比較多。
在這個情況下未必適合氧氣量越大越好,雖然我們說水體中的氯氣或者其他毒素會大幅度減少,可是殘留的其他雜質也會在氧氣水流的推動下,在魚缸裡上下翻滾,同樣會侵蝕魚鰓和體表。
因此來說,在準備爆氧前,我們必須進行一次抽底換水。
保證魚缸裡的這些肉眼可見雜質的數量微乎其微,這樣的爆氧才更有效果。
其次就是,我們還要關注到觀賞魚的體型大小和遊姿,以及對於過強水流的耐受力,如果是氧氣泡過多、過大、水流過強,把觀賞魚衝的東倒西歪,那麼這個爆氧的措施其實也是失敗的。
或者說我們可以少量開啟,取個中值,這些措施才是比較有效的。
同樣功率的氧氣泵,魚缸裡飼養的是一缸個體較大的錦鯉,和一缸蝶尾金魚,其結局絕對不一樣。
三、水質不好,立刻更改過濾設備,大幅度改動生化濾材
這個問題,我們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我還是那句話,大部分魚缸的濾材設置基本都夠用了,除非是比較簡單的魚缸設計,可能確實水泵的功率不夠、濾盒較淺、濾棉動不動就溢流或者生化濾材短缺。
對於這些問題,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自己魚缸的飼養密度和水流量,以及濾棉的過水有效性,如果這些因素基本吻合的話,水質輕微白濁,我們可以適當等待的,不必去大作改動。
即使暫時生化濾材不多,水質也可以穩定的下來。
如果我們非要在水質最不穩定的時候去大動幹戈,一定注意別動那個濾棉或者部分生化濾材,即使要動,也要分批有計劃地進行。
很多新魚友的做法就是,只要一看到魚缸水質出現了問題,過濾設計過小,立刻就把原有濾棉、濾材全部統統撤掉,或者連同新濾材一起清洗完畢之後再往魚缸裡放,然後水質在一瞬間就完蛋了。
因此來說,對於整個魚缸的水質穩定,無論是濾棉還是濾材,在觀賞魚的飼養初期,都是極為重要的,能不動就不動,可以添加,絕對不可以減少或者完全撤除。
水質不好就要大換水,不是不可以,但需要大量的困水
還有一部分魚友,只要是遇到了水質不好,就開始大換水,這也是不正確的做法,除非是我們的手中有大量的困水做準備,即使如此,在養魚初期,換水和換濾材其實一樣重要,我們不妨也把大換水改成分批更換為好。
這樣才會更加的有利於整體魚缸的水質穩定。
穩定第一、改動第二、徹底更換為次
很多魚友在魚缸水質無法處理時,從來只會採取一種極端措施,根本不考慮其他任何的相關因素,包括了觀賞魚密度絕對超大、觀賞魚重病在身、觀賞魚投餵量哪一天過度增多,這些都需要我們加以注意,再去考慮使用其他方法,慢慢加以改善,慢慢去做改動,給與水質一個很好的緩和期和穩定期,它們才能夠越來越向著比較好的方向去發展。
也就是說,我們遭遇到魚缸水質白濁,先要考慮到整缸水體大方向的穩定性,換水也要少量、添加濾材或者做以改動也要適當,不管是換水還是換濾材,只要牽扯到更換二字,一定要謹慎。
稍微換些水或者加點濾材,加大些氧氣量,然後就可以靜觀其變,看看事態發展,一點點去改善。
給與我們的魚缸水質一個自我調整的時間。
這樣子的操作模式,我們自己還不累,水質才能夠很快趨於穩定。
當然了,如果就是遭遇到了極端水質,那是另外一個處理方法,我們也不能讓整缸觀賞魚都缺氧、悶缸而死吧?那種情況才可以大換水或者淨水劑伺候,觀賞魚能活下來多少,就算多少了。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