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魚靚是每個養魚人的夢想和追求,一缸清澈透亮的好水能讓人賞心悅目,但是真正想把水養好並不容易,尤其是一開始養魚的時候,還不太會養水,魚缸裡的水經常是混濁的白茫茫的而且還經常死魚。「魚缸水渾」的問題應該困擾過許多剛開始養魚的新手們吧。
魚缸水渾濁的三種形式
1、物理性混濁:
缸內顆粒性雜質過多引起的水體混濁叫做物理性混濁。一般開缸初期由於使用的是新濾材,其脫落的大量的顆粒性雜質和短小纖維等異物會造成了水體混濁。不過這種混濁並不可怕,通過幾天的過濾就能將大部分的雜質過濾掉,因此物理性混濁並不是魚缸水混濁的主要原因。
2、化學性混濁:
添加了化學物質後引起的混濁,比如使用淨水劑、凝絮劑後引起的水質混濁,這種混濁很少見,而且完全可以人為控制,也不是魚缸水混濁的主要原因。
3、生物性混濁:
由於微生物大量繁殖而引起水質混濁現象叫做生物性混濁。魚缸的水混沌不清、發灰白色給人霧朦朦的感覺,這些表象都是生物性混濁的特徵。我們經常說的水混濁,就是指的生物性混濁。
生物性渾濁的成因及危害
在開缸初期水非常清澈,但為什麼幾天後水就會變得混濁不堪呢?這是因為隨著殘餌及魚便等有機物產生,異營性細菌馬上就會大量繁殖起來分解這些有機物,異營菌的大量繁殖造成了水的澄明度下降,形成生物性渾濁。我們看到水的白濁就是這些異營菌大量繁殖後的菌體,這是水混濁的主因。
因此在水質不好的魚缸裡經常死魚就成了家常便飯。異營性細菌、剩餌,糞便這些都是有機物,過多的有機物會抑制硝化菌的生長。尤其是異營性細菌大量繁殖帶來的最大危害是競爭缸內的有限資源,消耗大量氧氣、侵佔生物濾材、酸化住所,這些都對硝化菌極為不利。
在有限的水體裡微生物的繁殖是此消彼長的,如果有一些種群的微生物特別強大那麼其他種群就會受到抑制,使本來平衡的系統因一家獨大而導致崩潰。因此必須要控制生物性混濁,才能給魚創造出一個良好的水環境,才能保證魚兒健康成長。
如何用1357法來調節魚缸內渾濁的水質?
魚友們的一句玩笑話,1357養魚法:一天餵一次食,三天換一次水,五天刷一次缸,七天換一次魚!現在介紹一個1357法,7天內能讓魚缸內的水變得清澈通透,前提是我們的金魚是健康的。
一、停食一天
如果排除了金魚沒有任何疾病的情況,我們魚缸裡的水渾濁的主要原因大多是物理過濾不理想,就是飼料餵得過多造成了魚缸內的有機物過多,異養菌大量爆發,從而使水質不受控制,所以我們適當的給金魚停食一天,可以大大的減少缸內有機物過多的情況,二停食時間過長對於金魚也不是一件好事,會影響到金魚的生長。
二、連續三天換水
一定要注意換等量等溫困好的水,每次換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就可以了,通過三天時間就可以把魚缸內的老水換掉四分之三左右,而且不會引起缸內水質的動蕩,對金魚沒有任何傷害。
三、連續五次洗棉
一定要注意了,魚缸內水質渾濁最為重要的一步就是物理過濾不理想,物理過濾是魚缸水質清澈的第一道屏障,如果這道屏障出了問題,所有的一切就要玩完。因為我們希望在對魚兒沒有傷害的情況下讓水質清澈自如,所以我們就將這個過程適當延長,一定要把好物理過濾質量關,使濾棉不溢流,這樣子才能把魚缸內的有機質快速濾除,我們可以連續洗五次濾棉,這不是準確的數字,但是我們要注意洗最上層的,大約每天兩三次即可,有兩天的時間就差不多了,兩天之後就不要再去洗了,除非濾棉太髒,如果我們能夠適當的增厚濾棉,或者增加更為細密的魔毯之類的物質效果將會更好。
四、七天水質自清
通過我們一系列調整水質,七天之後水質就會變的清澈通透了,其實並不是很複雜的操作,我們所做的不過是減少了魚缸內過量的有機物和加大了物理過濾效果而已,通過最為溫和的方法把魚缸內的水質調整到最佳狀態,七天時間即使生水也困熟了,七天之後只要我們定時的換水餵食,魚缸內的硝化系統也會恢復到最佳狀態,很多魚友根本用不了七天,一天之內就調理好水質問題,那樣的水質只能叫做清澈,不能叫做通透,為什麼要用七天呢?
主要是讓大家在七天時間裡能夠充分體會到良好的水質管理來之不易,而且在這七天時間裡我們要掌握換水與餵食之間的平衡,還要養成良好的養魚習慣,不要忘記了換水洗棉,少餵、勤餵才是養魚的根本之道,否則即使我們在短時間內調理好所謂的水質,我估計不出三五天,我們的水質就會變得渾濁不堪,因為我們不但沒有感受到這份辛苦,更沒有養成良好的養魚習慣。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後臺聯繫授權。
—— 鳴謝上海金魚王子漁場 ——
各類國粹精品金魚
常年出口歐洲、日韓、香港臺灣等地區
點個「在看」,好魚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