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
在很多情況下,魚缸的水質混濁並不一定是肉眼可見的細小顆粒,我們所見到的可能就是水質白濁,但是卻根本找不出原因,如果是在顯微鏡下去仔細觀察的話,就會有許許多多的微生物開始顯形了,其實它們大多數都是異營性細菌,也就是我們說的異養菌,當然也會有其他的一些細菌。
因為異養菌的繁殖速度是魚缸裡所有細菌中最快的,它們會以幾何倍數來實現瞬間的倍增,這個理論似乎有點像傳銷洗腦啊,大多數異養菌的繁殖時間為20分鐘左右,也就是說,一個異養菌在24小時內就可以分裂成為一個天文數字。
對於異養菌而言,硝化細菌的繁殖時間周期為24-36個小時,也就是說一個硝化細菌24小時之後大約只能變成1.7個左右吧,對比一下,它們的繁殖速度就顯得太過緩慢了。
不過魚缸中的異養菌繁殖速度再快,它們也是需要一定的養分和條件,我們只要把這些後路給它們統統切斷,它們的繁殖能力就會受到限制了,這才是解決魚缸水質渾濁的最根本方法。
異養菌的養分主要就來源於兩個方面,一個是觀賞魚的餌料,另一個就是它們的排洩物,基本上魚缸內的有機物就這兩個主要來源,在觀賞魚開缸初期,魚友們還是需要去培養一定的異養菌的,但是培養出來之後並不見得我們就能夠控制得住它們的繁殖數量。
當源源不斷的各種有機物再加上適宜的溫度和氧氣量,都達到異養菌生長繁殖所需要的條件,異養菌只需要輕輕鬆鬆的分裂20次左右,魚缸的水體就會開始變得渾濁了,如果是在25度以上的水溫時,這個過程可能只需要6個小時左右就可以輕易完成。
但並不是所有的異養細菌一進入魚缸中就會立刻開始繁殖,它們也會有一個生長期的,在這個生長期內魚缸中產生的各種有機物,異養菌也會攝食,但是它們也需要不斷地成長壯大,最終才可以達到繁殖的條件,所以說經過一段時間後,異養菌才能真正的開始大量繁殖。
一開始我們用有機物開缸也好,放入主魚也罷,魚缸的水質還是會保持一個階段的穩定,這個時間也可能是一天,也可能是兩三天甚至更長,這就取決於魚缸中有機物的含量了。
然後水質就開始逐漸變得渾濁了,如果說我們就是聽之任之不去管理,那麼其實也很簡單,只要我們不再去增加水中的有機物就可以了,再一個就是要想使其亡必先使其狂啊。
只要是異養菌群達到最高峰水質也最為渾濁,但是經歷了這個階段之後水質就會逐漸恢復清澈,這個道理也很簡單,異養菌的數量太多然後又沒有那麼多的食物來源,它們就會全部被餓死了唄,最終魚缸的水質又會恢復了平衡。
所以說碰到水質渾濁的現象,要麼我們什麼也不必去做,只需要靜靜地等待,要麼我們就去想辦法降低魚缸中有機物的含量,無外乎加強物理過濾和換水,至於往魚缸中添加硝化細菌之類的東西,根本就不會起到任何的作用。
至於說魚缸中出現了肉眼可見的各種雜質,魚友們不要再去反覆的討論了,根本就沒有必要,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物理過濾不及格,自己想辦法找原因就是了。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