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想要飼養好觀賞魚,我們首先需要知道一個問題:那就是飼養觀賞魚雖然和飼養其他寵物,看起來好像是不太一樣,但是有些地方道理是相通的,最為主要的會體現在哪一點上呢?
我認為就是一個觀賞魚的外傷處理問題,關於這一點很多的新魚友總是分辨不清楚狀況。
我們不妨先來打個比方,就比如說貓狗吧,如果是我們飼養的貓啊狗啊的,不慎出現了一些小傷小碰,我們立刻就知道這個問題應該怎麼處理,因為和我們相同啊,不嚴重的話根本可以忽略不計,略微重點的,我們都可以通過塗藥和包紮來把問題輕鬆解決掉,誰也沒有感覺到這個東西它會有多難?
但是,如果同樣的情況換到了觀賞魚的身上,這可就害了,對於很多的新魚友來說,看起來簡直就是比天還要大的問題,一條魚而已、一個尾鰭撕裂而已,咱至於嗎?
怎麼不能平心靜氣的好好動腦想想,它和貓狗不是一個道理嗎,它怎麼可能會輕易要了魚命?
觀賞魚尾巴不是紙做的,因為水質不好,就會導致尾巴開叉撕裂?
最近有不少的魚友,總在不斷地詢問關於一些長鰭、寬鰭類的觀賞魚,為什麼會出現魚鰭撕裂的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養魚老道真心想說一句,這還用問嗎,我們真的以為觀賞魚的魚鰭都是紙做的嗎?
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九的原因,都是來自於外傷,無外乎觀賞魚之間的互相打鬥和障礙物劃傷,僅此而已。
如果是沒有任何外力的作用,它怎麼可能會出現問題呢?絕對不可能的,假設因為水黴病或者白點病甚至於其他潰爛性疾病已經明顯上身,這個不用我說,大家也能夠看得到,那麼除了這些情況以外,好好的一條觀賞魚,為什麼魚鰭或者尾鰭會突然間破爛不堪?
我們可以把這個問題當做一個小學測試題,來問問自己家裡的孩子,估計一般的都能夠答對,但是如果詢問某些專家的話,有可能情況就會比較複雜了。
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我們想太多了而已,除此之外不會再有其他的答案,想要套用任何的公式,它套不上去啊,唯一能夠套用上去的專業名詞,就是外寄,這個問題可就大了。
我也不是沒有見到寄生蟲附著在金魚的尾巴上是個什麼樣?這種情況確實是有,比如魚蝨子,但是,沒有一例說是金魚尾巴上有寄生蟲,它的尾巴就會撕裂的。
省省吧、順便也醒醒吧,各位新魚友。
仔細觀察一下你魚缸裡那些亂七八糟的造景,還有胡亂混養造成的打鬥問題,也包括了同種觀賞魚發情期的互相追逐,甚至於小小的雄性孔雀魚之間,也會有不斷受欺負的弱者,它的尾巴不爛才怪。
撕裂傷單獨靜養都可以恢復,再不就是剪去即可
最近還有一些魚友,飼養有蝴蝶鯉的,只要是觀賞魚的尾巴或者魚鰭上出現那麼一丁點的小傷或者一個小洞,對於某些完美主義者,那可就是大事了,怎麼看怎麼不順眼,整天盯著它詢問,這種情況何時能夠恢復呢?
我也不知道。
這些外傷的造成,大部分原因就是由於我們的飼養密度過密,再就是各種器具的劃傷,因為蝴蝶鯉的攝食速度很快,索食慾望強烈,它們看到食物之後,反應尤其迅速,在這種情況下,一旦遊速過快,很有可能一個小水泵,一根加熱管的外套稜角,就會劃傷它們的尾鰭或者背鰭,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
對此我們無需理會,總有一天它們能夠完全恢復,只要是我們保證住魚缸的水質和正常投喂,不會有任何的問題。
如果我們就是實在看不過眼,一剪子剪去重新生長就是了,除此之外,再想要它們更快地恢復,單缸飼養,這就是最好的辦法,沒有那個飼養條件,不能夠大水體飼養,密度又很大,魚缸裡又是假山又是沉木的,還想讓它們毫髮無傷?誰也做不到的。
水質老化不是不可能,但是這種情況全在於我們自己
但是,我們也不能說,水質老化就一定不會導致觀賞魚的魚鰭出現撕裂,但是這種概率極其罕見,水質過於老化,可能會導致觀賞魚融鰭的問題,也就是魚鰭出現毛邊、起痘或者縮短、變薄等。
如果是我們長時間不換水的話,魚鰭越稀薄,它們受到損傷的概率也就會越大,這其中還會牽扯到一個觀賞魚的耐受度問題。
我們比如說同樣的水體老化,有些觀賞魚啥事也沒有,因為體質強健,而有些觀賞魚就不耐受,首先出現了融鰭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它即使是正常的遊動或者處在發情期,必定魚鰭也會首先容易受到傷害,因此就會出現了這種:其他觀賞魚沒事,唯獨這條魚的魚鰭比較破碎的現象,或者是魚鰭出現了毛邊、起痘等問題。
如果是水質好轉,或者我們經過了適當換水以後,它們就有可能迅速恢復,包括了我們經常見到的錦鯉尾巴上的那點痘瘡,說白了,就是水質和觀賞魚體質的問題,只要是把這兩個問題做好,幾乎不用藥就可以自愈,這個問題我已經反覆說過多次了。
包括了前幾天我給大家看到的那條黑色的蝶尾金魚,尾巴上全是白點,那個白點不是小瓜蟲,只是因為金魚處在發情期,由於不斷地追逐、水質不好等原因,造成了體表粘液有所脫落,繼而發生點小感染,就是如此簡單的道理。
我既沒有下藥,也沒有加鹽,只是把魚缸的水質調理好之後,也就是三五天的時間,這條金魚尾巴上的白點已經完全消失了,我就不明白了,為什麼很多新魚友總愛去下藥呢?
魚鰭反覆摩擦缸壁和缸底,它怎麼可能不起痘?
我再說一遍,所有的觀賞魚,之所以會出現尾鰭上有痘瘡、有毛邊,大部分都是源於一個摩擦問題。
為什麼新入缸的錦鯉在趴缸時期,很容易出現尾鰭毛邊現象,或者在我們飼養密度過大的魚缸裡,總是不斷出現錦鯉身上起痘的現象?
都是因為一個體表互相摩擦,體表和玻璃摩擦所導致的問題,要麼就是觀賞魚極度害怕,不是貼著缸底就是巡遊缸邊遊動,要麼就是觀賞魚互相之間不斷摩擦所致。
這些問題不去有效改善,只想憑藉什麼藥物來治療,治好了還會照樣出現,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飼養錦鯉、龍魚、大型慈鯛科觀賞魚,體表永遠不會幹淨,尾鰭不斷痘瘡上身,我們反反覆覆總是不能治癒的原因。
只有部分鬥魚科類的觀賞魚,才會出現一些由於某種寄生蟲而感染的痘瘡病,那個病其實很難治,動不動就死魚的,那麼點的小魚,如果出現比較嚴重的痘瘡病,我們不治也罷,也可以使用殺蟲藥驅除,這個也要分清楚狀況。
外傷、水質、打鬥、自行恢復
綜上所述,我們不要再去因為這些無謂的問題而絞盡腦汁了,調理好魚缸的水質問題,儘量避免打鬥問題,降低飼養密度,觀賞魚就不可能再出現這種所謂的尾鰭撕裂或者起痘的現象了,就是如此簡單的解決辦法。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