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
在小魚缸裡飼養觀賞魚有些時候確實是一件很窩心的事,因為一旦觀賞魚的飼養數量稍微增多,那麼我們在魚缸的水質控制上就會很難調理。
有些魚友通過自己的不斷學習,知道了硝化細菌對於魚缸有毒物質的分解作用,也知道了濾材對於魚缸水質的重要性。
那麼,問題就來了,我們是不是應該把一些濾材直接放到小魚缸裡呢,為什麼魚缸裡的濾材非要放到魚缸的過濾槽裡才會效果更好呢,原因在哪裡?
一、濾材為什麼非要放到濾槽裡?
1、我們比如說自己有個三五十釐米的小方缸,如果直接把濾材放到魚缸裡,不也是會有利於硝化細菌的附著嗎,為什麼非要放到濾槽裡呢?
2、首先來講,濾槽裡放置濾材,不但是因為不佔用魚缸空間的問題,最為主要的就是我們能夠通過生化過濾之前的物理過濾物理來有效的濾除雜質,為生化過濾掃清障礙物。
3、另外就是水泵的循環系統可以大大的促進魚缸水流的流動,只有流水才不腐嘛,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這樣才會使得魚缸裡和生化濾材上的溶氧量更為豐富,硝化細菌們才能夠生活得更好。
二、即使要放到魚缸裡,那也得分什麼濾材
1、這一點才是最為關鍵的,也就是說濾材的形狀是否能夠影響到魚缸的水質。很多的常見濾材不但是因為其表面積增大的緣故,更為重要的是其多孔結構和外形的問題。
2、我們比如說在一個較小的魚缸裡,直接把陶瓷環或者細菌屋放置在魚缸底部,由於它們的個體較大,產生的縫隙和孔眼也較大,這樣就很容易沉澱和堆積魚缸裡的各種垃圾,在這种放置形式下,它們和魚缸底部的鵝卵石基本沒有什麼兩樣。
3、甚至於它們還趕不上鵝卵石呢,至少鵝卵石表面還是比較光滑的,即使沉澱垃圾也不是太多,也不至於在鵝卵石的表面上就會發生淤堵的現象。
4、而陶瓷環和細菌屋那可就不一樣了,時間一長,由於沒有水流的衝擊,這些濾材的裡裡外外全部都是雜質沉澱,那就很容易發生濾材淤堵的現象,等到濾材淤堵了之後,硝化細菌還能夠生成嗎?這樣的做法反而是起到了反作用。
5、結果我們肯定是可想而知的了,所以說這類的濾材並不適合與直接在魚缸裡放置,相反的像一些個體較小的濾材顆粒,比如說什麼陶粒、火山石、珊瑚石之類的,我們偶爾在魚缸裡放置點,倒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對於魚缸的水質不一定會造成致命性的打擊。
三、能安裝過濾還是安裝過濾,哪怕沒有生化濾材
1、對於三到五十釐米的小魚缸來說,我們能安裝過濾系統的還是要安裝過濾系統為先,能夠有生化過濾更好,如果沒有的話,即使只有物理過濾,比如一個小外掛,也比在魚缸裡放置過多的生化濾材要強得多。
2、假如說可以鋪設點底沙、陶粒或者栽種些小水草也是可以的,水草還可以幫助我們吸附掉魚缸裡的氨氮,起到一定的淨化水質的作用。
3、但是在過小的魚缸裡,如果我們是以飼養觀賞魚為主的話,水草栽種的數量一定不要過多,一旦過多了,一個是我們為了水草的生長就要去加強光照和調理水溫。
4、光照多了或者時間過長,小魚缸就很容易爆藻而難以清理,再一個就是水草也會佔據魚缸的空間,我們魚缸的空間本來就小,再加上過量的水草,觀賞魚放哪裡呢?甚至於過多的水草還會和觀賞魚爭奪氧氣,這一點在盛夏季節我們更要注意。
5、事實上對於這樣的小魚缸的過濾設置,一個小濾桶、一個小外掛、一個小上濾,都是可以的,並不是說哪一種過濾形式就一定差或者完美,只不過是各有優缺點和我們自己對於哪一種過濾形式用的順手罷了。
6、其實它們之間的區別並不大,對於新魚友來說,一切以魚缸的水質能夠在我們手中調理好為主,不必去拘泥於什麼過濾形式的研究,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7、但是在較小魚缸裡有兩種過濾形式還是毛病頗多的,一種就是內置過濾器,一種就是三合一水泵,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缺點,使它們不宜待在小魚缸裡,那就是橫掃魚缸中心的充氧設置,這種東西對於小魚缸的水質極有可能會起到反作用,除非是流量極低,或者我們把三合一的氧氣口堵上。
綜上所述,在小魚缸裡直接放置生化濾材這個做法,並不是十分可取,我們要有選擇的去看待和操作。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