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體中有很多懸浮顆粒,我的魚缸怎麼沒有,原因在哪裡?

2020-11-30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

剛開始飼養觀賞魚,無論在水質和觀賞魚體質上,我們一定會遭遇到很多問題,觀賞魚有病是因為我們選魚不利,根據病情輕重度,選擇靜養或者醫治即可。

而魚缸的水質出現了問題,大多數都是靠時間來養的,絕對不會一蹴而就的事,近期有很多魚友問到了,關於魚缸內總是出現懸浮細微顆粒的問題。

我也仔細查看了我的各個魚缸,無論是上濾缸還是下濾缸,除了魂鬥羅這位二大爺,自己總是喜歡咬碎自己的糞便以外,其他的魚缸幾乎是看不到什麼懸浮顆粒的。

那麼,新魚友的魚缸中為什麼會經常出現這些問題呢?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水質不穩,物理過濾吸附效果不佳。

濾棉、濾材雜質,不能算作是懸浮顆粒的,總有一天會被清除掉

如果我們購買一些質量很差的濾棉,或者是剪斷了新的白棉、魔毯等,它們肯定就會掉渣,或者說掉絨毛,在我們眼裡看起來,就像是一些細微雜質,事實上這些東西大部分都是些線狀物,其實很好理解,隨著過濾的加強,不斷循環水體,慢慢也就消失了。

如果實在是數量過多,我們可以用較細的魚網把它撈取出來。

濾材殘渣也是一個道理,總會出現一些粉狀物,質量重的可能會沉澱缸底,輕的必然會漂浮在魚缸水面,包括了水體太硬。

就像我之前和大家介紹的那個新的底濾魚缸,由於我這裡的水質太硬,礦物質較多,水面上總有一層白蒙,就像是一層灰塵,很長時間不會消散。

但是,隨著魚缸上水的水流不斷擊打或者推動著水面,慢慢的這些東西最終消失不見了,前後也就是半個多月的時間,我也根本沒有去做任何的處理,它們不也自動消失了?

細碎的氧氣泡,那也不能算是懸浮顆粒的,只是氣泡過多所致

還有一些魚友,見不得水面或者水體中的細碎氣泡過多,我們常把它們稱為氧氣泡,或者是由於滴流上濾盒的位置較高,水流很大、過度衝擊水面,從而導致了很多的氣泡。

對於這些東西的判斷,我們可以關掉氧氣或者過濾,查看之後的發展,有些問題可能根本就是無關緊要的,是我們初期設置的問題,有些則是因為水體過肥罷了,適當換換水,過段時間,慢慢也就消失了。

一般的下濾魚缸的上水處,都會多多少少有些氣泡的,我們只要調整一下,下水口的水管或者鴨嘴的角度就可以輕鬆解決,很簡單的,動動手指即可。

也有魚友會選擇在進入魚缸的出水口上,套一個魔袋,感覺這樣做,既可以承接下水的泡沫,又可以再次過濾雜質,那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有點難看罷了,其實等到水質穩定了以後,這些細小雜質也會自動消失的。

最後才是我們投餵過多和觀賞魚的排洩物,被水流打碎,形成各種細小懸浮物

而真正能夠算作是水體懸浮顆粒的,主要還是一些食物殘渣和魚便,被魚缸的水流打碎後,繼而在水中不斷飄蕩。

想要處理這些東西,一個是要靠我們的物理過濾,特別是使用比較厚的舊濾棉,它們的濾除效果才是最好的,還是那個擺放原則,先粗後細,逐層加強濾棉的細密度,但是不要積水,或者採取放置魔毯等方法,都可以很好地過濾掉這些細微雜質。

這個完全依靠的就是時間和換水。

再者,魚缸裡放置一個水妖精,也是可以輕鬆處理這些細微雜質的,都是比較有效的方法。

還有一點就是整體魚缸的運行時間,這一點相當重要。

很多魚友會發現,剛開缸的時候,魚缸內會出現很多的粘稠物,有的說是菌膜、有的說是生物絮團,隨著時間的推移,水質出現好轉,這些東西大部分都會消失。

但是,即使它們消失了,我們觸摸缸壁,還是會有一絲粘性,這就是我常說的,我們要把缸壁養熟。

缸壁養熟了有什麼作用?就是可以幫助吸附這些細微雜質的,這也是絕對有效的。

因此,我是從來不去擦拭缸壁的,有褐藻就依靠清道夫處理,除非是正面的缸壁過髒,有水垢殘留,影響到欣賞效果了,我才會去簡單擦拭。

而其他幾麵缸壁,根本不必去管它,雜質多了或者褐藻多了,清道夫就會去自動處理掉,缸壁既可以保持有效的吸附性,看起來也不會太髒。

當然了,如果我們長時間不換水、不處理缸壁,又沒有清道夫的輔助,那也是需要擦拭缸壁的。

但是,只要擦拭完缸壁,水體中必定會出現細微雜質的,原因就在這裡。

主要的問題,就是在於一個穩定,飼養過多、投餵過多,那是另外的問題

因此來說,我們要把水面或者說魚缸水體中的這些懸浮顆粒,一分為二的去看待,和加以處理。

其實呢,無論是濾棉掉絨、濾材掉渣還是有機物殘留,如果加以時日,它們都是可以自動消失的,唯一需要的只是時間問題,就是要把這一缸水,包括了濾材、濾棉、缸壁等,全部養熟即可。

而如果我們的觀賞魚飼養密度又大、投餵量又多,當然這個魚缸水質養成的速度就會極慢、極慢,因此這些問題在短期內就無法得到解決,如果密度超大,水質也未必能夠養好。

所以說,新魚友們在遇到水質問題,不能著急,越著急越壞事,越著急,水質養成的速度反而越慢,比如說勤換濾棉或者大換水,還不如維持不動的好,舊濾棉的好處要比新濾棉強太多。

一個運行兩個月左右的魚缸,魚缸壁都可以自帶清除細微雜質功能的。

我們需要的,往往只是時間罷了,著什麼急呢?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魚缸裡總會出現很多雜質沉澱在缸底不能濾除,原因到底在哪裡?
    很多魚友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那就是在我們投餵完魚食之後,哪怕是經過了一晚上的過濾,早上起來一看,在魚缸裡的某個位置,大多數是在缸底的中心位置某處,總是有殘留糞便,在那裡不斷地轉圈圈,就像是颱風中的旋渦一樣,固定在某個位置,永遠不會被過濾器吸取,這樣的物理過濾,其實和沒有是一樣的,怎麼可能出現什麼高效?
  • 給魚缸換水後,水質出現問題,會是哪裡的原因?
    照片上我們看到的,已經是經過了大半天的過濾,水質強了很多,但是和羅漢魚、黑食等的魚缸相比,這三個魚缸的水質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那麼,導致這三個魚缸水質發白的原因,到底在哪裡,需要什麼措施予以改善呢?這一次的魚缸水質發白,完全與氯氣或者異養菌無關,我們一定要分清楚狀況以前的每次大換水,我的魚缸水質都很好,甚至於比之前的還要好,為什麼這一次它就不行了呢?而且,我一直使用到的都是井水,裡面也沒有氯氣,也不會對觀賞魚造成什麼傷害,水質為什麼白濁的如此厲害?很簡單的原因,就是困水沒有到位,就是這一點原因。
  • 動起我們的手去掉魚缸雜質,這種方法最實用,怎麼搞不好水質?
    當然了,或許上述的評論這可能會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我知道這位魚友是飼養金魚的,在金魚的飼養管理中,假設我們是古法養魚,或者使用陶瓷缸、瓦缸養魚,即使配備有一定的過濾系統,由於金魚的特性和缸體的環境,我們通過定期的抽底換水操作,來去除掉魚缸底部的多餘糞便,這一定是
  • 魚缸裡的氣泡會有很多種,有些可以忽視,有些必須清除掉
    前幾日,很多魚友問到了關於魚缸水面氣泡和泡沫的問題,為此養魚老道再次仔細檢查了我的所有魚缸情況,只是有一個魚缸的氣泡圖片我沒有拍到,因為我開啟過濾器了,就是那缸小金魚苗,它的原因就是水質肥了點,至於為什麼開啟過濾,一個是因為水質有點肥,另一個是因為有部分小魚苗吃多了失漂,缺乏運動,開啟過濾一段時間它們就會迅速恢復,然後關掉就可以了
  • 水體渾濁的原因有哪些?怎麼處理渾濁水?
    引發養殖水體渾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雨水的衝積:下雨的時候,雨水會衝刷在池塘坡度上的泥沙,造成水質的渾濁。(3)水體偏瘦:水體比較清的時候,一旦天氣突變,由於水質中藻類的缺乏,會導致底層的沉澱物在水中懸浮,形成水體中的渾濁。
  • 魚缸水體發白如何應對?我說不用管,你能信嗎?
    草缸玩家,你的魚缸水體有發白現象嗎?遇到這種情況有沒有特別焦急?最近很多粉絲遇到這種問題,按照我的說法就是不用管它,正常換水,正常養草就行了。雖然我是這麼說,但是很多粉絲心裡不踏實呀,為什麼不用管它,都發白了再不管魚會死嗎?
  • 詳解魚缸水變白的原因並給出對策。硝化細菌生成不易,且養且珍惜
    我是魚樂圈教官。探討養魚方法,交流養魚經驗,分享養魚樂趣。敬請魚友們關注、留言、討論。謝謝!由於疫情的原因,最近一直忙著照顧家人,沒有更新文章,在這裡跟大家說句抱歉。從今天開始,更新文章恢復正常。希望我的文章能給新老魚友們一些幫助或者參考。如果您覺得有用的話,還請魚友們鼓勵和支持一下。下面是今天的正文。魚友們都希望自己的魚缸清澈、透亮、汙染物可控,但不是總能如願。
  • 魚缸裡的褐藻究竟來自哪裡,實踐證明主要的原因還是有機物過多!
    對與褐藻的成分和成因,一直是眾說紛紜,養魚老道一直在說它們基本上是與光線無關的,主要的原因還是來源於魚缸的有機物過多,但是很多魚友並不相信,那我也沒有辦法,但是最近通過我自己養魚的實踐經驗發現,它們確實是與魚缸裡的有機物有關,而且並不一定就是藻類。
  • 海水魚缸的底缸及水泵的選擇
    看到紅字部分,東傑我又要反傳統了。我之前做X寶的時候總是能接待到買大泵拉小缸的諮詢。這幾年網上也流傳著海缸一定大循環量的說法,很多半吊子玩家給新手灌注著LPS要用5-8倍以上流量的水泵,SPS要用8-10倍的流量。
  • 魚缸水發白,霧蒙蒙,該怎麼應對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魚樂圈教官。探討養魚方法,分享養魚知識,傳播養魚樂趣,敬請魚友們關注、留言、討論!(一)正常情況下,魚缸的水體應該是清澈透亮無明顯顆粒物的。當我們的魚缸霧蒙蒙,水體發白的時候就要找原因了。
  • 告訴你魚缸中水質與藻的關係
    我將在這一系列文章中解釋所有這一些以及更多。但是,我希望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知道,藻類的爆發一直不會是由「大錯誤」引發的,而是由很多「小問題」引發了的。我們需要同一個接同一個地解決這一些問題,而且大概需要那些時間來慢慢地糾正這一些問題。從此,解決魚缸裡的藻類需要耐心和時間。首先,讓我談談藻類:「紅藻」、「褐藻」、「藍藻」、「甲藻」和「硅藻」。藻類在我們的水箱裡爆發了。
  • 魚缸過濾器為什麼會吸死觀賞魚,有很多原因!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在正常的情況下,所有的觀賞魚都能夠可以輕易的避開魚缸內過濾器的吸附,一般的來講只要是觀賞魚身體強壯,這個問題不應該是大問題,但是也有一些特殊原因可能會導致這種現象的發生:一、魚兒太小,過濾器功率太大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很多魚友為了魚缸的水質更加的潔淨
  • 拯救你的魚缸。養魚要具備的基本技能。第三彈,看完不求人
    黃水的危害具體來說就是:黃水對魚的眼睛有傷害水變黃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水體中含有大量細小的帶色顆粒物,這些顆粒物在水中遊蕩,會直接進入到魚的眼中,傷害魚的眼睛。假如有一個細小的顆粒物進入到我們人類的眼中,我們肯定會非常難受。我們可以揉眼睛和眨眼皮來處理掉這些顆粒物,使眼睛恢復正常。
  • 水體硬度是養魚最沒用的指標?詳解硬度在魚缸裡的三大妙用
    很多魚友希望自己的魚缸裡長滿綠藻,猶如一襲綠毯在缸壁舒展,悠遠而寧靜,愜意得很。可是,為什麼有的魚缸裡藻類橫行,有的魚缸裡卻長不出足夠多的藻類呢?究其根本,是因為水體中鎂含量的巨大差異。多數藻類是有葉綠體的,葉綠體中有葉綠素,不管是葉綠素a,還是葉綠素b,其中都含有鎂元素,而葉綠素中的鎂離子只能從水體中獲得。如果魚缸中缺乏鎂離子,你的藻類就別想爆發;如果你想讓魚缸裡長出足夠多的藻類,鎂離子就不能成為短板。
  • 魚缸水體較大,一次性困水量不夠,難道說就不能養魚了?
    很多魚友對此就提出了異議,比如有的魚友說,我就是養魚從來不困水,也能把觀賞魚飼養的很好,那麼敬請隨意,因為觀賞魚和觀賞魚的耐受力不同,各地的水質也會有差異,必定會出現一些截然不同的結果,我們沒有必要為這個事情去抬槓。
  • 魚缸水體寬大並不代表溶氧量充足,現在這個季節也有可能悶缸
    最近幾天由於氣溫驟升,很多魚友的觀賞魚都不同程度的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總起來說熱帶魚還是能夠強上一些的,但是冷水魚當中的金魚、錦鯉、草金等,就很容易出現各種的狀況。很多魚友會說了,我雖然沒有換水、沒有供氧,但是我飼養的密度並不高啊,一米二的魚缸裡就飼養了七八條金魚或者小錦鯉,怎麼平時一點事也沒有,最近幾天,自己的觀賞魚卻頻繁的出現死亡現象呢?
  • 很多孔雀魚的魚苗死在了隔離盒裡,原因到底會在哪裡?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小魚苗縮鰭、小魚苗針尾、小魚苗開始不斷死亡,這是很多魚友繁殖觀賞魚遇到的諸多問題,最近有不少魚友來詢問關於這方面的問題,無論是卵生魚還是胎生魚都有可能出現這種問題。
  • 魚缸綠苔怎麼培養
    水藻、綠藻、綠苔,這三個名詞很容易混淆不清,是很多初學者容易頭疼的問題。   水藻,我們一般所說的水藻是在水中生活的一類植物,是浮遊生活的。水藻的分類有很多,常見的有硅藻、藍藻、甲藻、褐藻,綠藻等等。綠藻就是水藻類中的一大類,顏色呈綠色,體內含有大量的葉綠素,所以稱為綠藻。綠水就是綠藻的原因。綠苔,則是指一些矮小的水生植物和一些附著性的藻類所形成的在水體內固體表面生長的綠色植物群落。
  • 在魚缸裡放置陶粒或者水草泥有沒有清洗、消毒的必要?
    先說一下我們為什麼要去清洗陶粒,除非是我們的魚缸裡本來有魚,或者是我們非常著急的定水,這樣是可以把陶粒清洗個兩到三遍的,其實這是魚店裡的說法,事實上我以前清洗陶粒,沒有個十遍八遍的,根本就不可能達到基本的清晰度。所以說,這次我也就乾脆點,連洗也不洗了。
  • 養魚的魚缸裡褐藻很少,沒有魚的魚缸裡褐藻遍地,這是為何?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今天養魚老道繼續關注我家裡所有魚缸的褐藻情況,竟然有了一個非常令我驚奇的發現:所有飼養有觀賞魚的魚缸裡,只要是水質清澈的、飼養密度低的魚缸,根本看不到褐藻的身影,而所有沒有飼養觀賞魚的魚缸裡,有一個算一個,全部都是魚缸底部褐藻叢生,這不是太奇怪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