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魚樂圈教官。探討養魚方法,交流養魚經驗,分享養魚樂趣。敬請魚友們關注、留言、討論。謝謝!
由於疫情的原因,最近一直忙著照顧家人,沒有更新文章,在這裡跟大家說句抱歉。從今天開始,更新文章恢復正常。希望我的文章能給新老魚友們一些幫助或者參考。如果您覺得有用的話,還請魚友們鼓勵和支持一下。下面是今天的正文。
魚友們都希望自己的魚缸清澈、透亮、汙染物可控,但不是總能如願。有的時候是水自己變白,有的時候是換水之後變白,還有的時候是反反覆覆變白,讓人非常頭疼。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您接著看。
魚缸水變白是因為有大量的漂浮物
正常情況下,魚缸的水應該是清澈、透亮無肉眼可見雜質的。魚缸的水發白,其實是水中含有大量的漂浮物所致。這些漂浮物非常小,小到物理過濾都攔截不下。
它們能一直漂浮在水中,而且不沉底。當這些漂浮物大量聚集在一起的時候,我們肉眼才能看到,給我們的感覺就是水體渾濁、發白。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漂浮物是什麼呢?您接著看。
大量的漂浮物是什麼
這些漂浮物主要是各類細菌的屍體和腐敗了的細小顆粒物。細菌的屍體好理解,就是死了的細菌,既包括對魚有益的細菌也包括對魚有害的細菌,只不過這裡都是已經死亡了的細菌。
那麼細小顆粒物哪來的呢?我們都知道,再強大的過濾,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顆粒物都攔截下來,總有一些極小的顆粒物會透過濾棉和濾材,重新回到水中。
這些漂浮物為什麼呈現出白色呢?您接著看。
這些漂浮物為什麼呈現出白色
按照喜好氧氣與否來說的話,水中的細菌分為好氧菌和厭氧菌。無論是哪種細菌,它們的身體都含有大量的水,水能佔到其身體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所以它們活著的時候,基本是無色透明的,跟水融為一體,很難區分出來的。
但是,當它們死亡之後,細菌身體內部的水分會隨著身體組織的破裂流出來,只剩下了無生命特徵的細胞組織。這些無生命特徵的細胞組織其實就是蛋白質,大量萎縮的的蛋白質疊加在一起,會呈現出白色。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不理解,沒關係,舉個例子就好理解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塑膠袋就能說明問題。如果把塑膠袋比作一個細菌的話,裝了水的塑膠袋就是一個活著的細菌,沒有水的塑膠袋就是已經死亡的細菌。
當我們把塑膠袋裝滿水之後,塑膠袋基本就接近於透明。但是,沒有水的塑膠袋萎縮在一起就會呈現白色,大量塑膠袋疊加在一起就更白了。現在明白細菌死亡之後為什麼發白了吧。
因此,當水中的細菌大量死亡時,細菌屍體漂浮在水中會使水呈現出白色,這是水體發白的最主要原因。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細小的顆粒物了。其實細小顆粒物是有顏色的,只是它們太小了,其顏色已經體現不出來了。所以我們看到的現象就是水體渾濁、發白。
現在,問題又來了。水中的細菌為什麼會大量死亡呢?細小的顆粒物又從哪裡來的呢?您接著看。
微生物和硝化細菌死亡的原因和對策
水中硝化細菌和其它微生物死亡的原因有很多,我總結了幾種,您看看我說的對不對,您有沒有碰見過這樣的情況。
(1)過早地放魚,水質惡化,硝化細菌大量死亡。
魚缸養水的初期,硝化系統還沒有生成,也就是水體的自我淨化能力還沒有形成。這個時候放魚,顯然是不合適的。這就好比是雪上加霜,本身脆弱的硝化系統剛剛有了起色,突然放魚,緊跟著大量的氨氮就會產生,別說魚了,什麼都得毒死。後果必然是硝化細菌大量死亡,水質崩潰。
因此,魚缸裡的水沒有養好之前,堅決不能放魚進缸,這點很重要,尤其是一些養魚的新手愛犯這個錯誤。
(2)魚缸缺氧,硝化細菌大量死亡。
硝化細菌需要氧氣才能存活,如果缺氧,硝化細菌都不能存活,還怎麼指望它們分解氨氮。氨氮不能被分解,反過來又加劇了硝化細菌的大量死亡。
因此,一個設備齊全的魚缸,尤其是飼養密度很大的魚缸,必須有充足的氧氣供給。別說那些不打氧,無過濾的養魚大神如何如何。咱們得看看他們用的什麼缸,看看他們的飼養密度,再看看他們的換水頻率和餵養手法。咱們這裡只說正常情況下怎麼養魚,所以不要較這個真。
(3)放魚太多,硝化細菌大量死亡。
雖說人要心胸寬闊,海納百川,但是魚缸可不行。魚缸就相當於一個小的生態系統,它能容納多少魚,必然是有限的。如果不考慮後果地加魚,這個生態系統所能提供的環境條件就會越來越惡劣,毒素累積到一定程度,硝化細菌大量死亡就是必然了。
因此,一個魚缸能容納多少魚就放多少魚,不要去冒那個險。自討苦吃,付出了心血,得不到回報的事咱們不幹。正常情況下,魚缸匹配一個合理的過濾系統,一升水養一條一釐米的魚。比如你是200升的魚缸,養20條10釐米的魚基本就正好了。你自己算吧,看看你的魚缸能放多少魚。
(4)餵食太多,硝化細菌大量死亡。
很多人都說魚餓不死,都是撐死的,我覺得有道理。畢竟大部分的魚都沒有胃,只有腸道,一次吃太多,消化系統承受不住,確實有可能死亡。
但是人們忽略了一點:大量餵食之後,大量的食物殘渣和大量的魚糞便,迅速地惡化了水質,魚也有可能是被毒死的。
所以平時餵食的時候要定時、定量。而且要掌握少灑多次的原則。什麼意思呢?就是餵的時候一次只灑很少的量,保證飼料和餌料沉底之前被魚搶光。這樣做的好處是防止飼料沉底,防止飼料藏到魚吃不到的角落,防止這些飼料浸泡的時間長了惡化水質。儘量做到餵食之後把多餘的飼料和餌料撈出來。
(5)換水未除氯或除氯不徹底,硝化細菌大量死亡。
換水能快速降低水中汙染物的濃度,對魚來說是天大的好事。但是,如果換水不除氯的話,好心就有可能辦了壞事。自來水中的氯不僅能殺死魚還能殺死缸裡的細菌,當然包括硝化細菌了。
所以,自來水養魚的話,一定要除氯。除氯的方法有很多,我以前的文章也有過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主要是光照除氯、爆氣除氯、化學除氯和加熱除氯。當然了,有條件的朋友可以用純淨水養魚,就省的除氯了。
(6)有病魚存在,造成硝化細菌大量死亡。
這裡的病魚主要是指得了皮膚病和寄生蟲病的魚。魚得了皮膚病會在體表分泌大量黏液,這些黏液會溶解在水中,除了傳染其他的魚之外,還會嚴重地敗壞水質,造成硝化細菌大量死亡。
魚的消化系統如果被寄生蟲入侵的話,它們拉出的糞便當中也會有大量的寄生蟲和卵,這些寄生蟲和卵會繼續尋找新的宿體,造成別的魚中招。這樣一來,消化系統出毛病的魚越來越多,拉的有毒糞便也越來越多,引起水質的敗壞,再加上亂用各種藥物,造成硝化細菌大量死亡。
阻斷病毒傳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隔離。疫情期間,我們都在家隔離,已經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因此,魚病了,一定要隔離治療。
(7)亂用殺菌藥物和鹽,造成硝化細菌大量死亡。
低濃度鹽水殺菌作用非常有限,但是如果濃度積累的很高,是有可能讓細菌脫水死亡的,硝化細菌也不例外。所以,平時不要沒事的時候就給魚缸加點鹽。只有在魚生病的時候才需要用鹽,而且要隔離用鹽,不能給主缸下鹽。
藥物更是如此。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殺菌鹽,黃的、藍的、紅的,這些鹽裡面都是加了殺菌藥物的。這些藥物不僅能殺死對魚不利的細菌,也能殺死魚缸需要的硝化細菌,長期使用會破壞魚缸的硝化系統,造成硝化細菌大量死亡和水質的敗壞。所以大家千萬別往主缸裡亂加藥物和鹽。記住,用藥需謹慎,隔離才下藥。
細小顆粒物的來源和對策
魚缸裡的細小顆粒物主要是物理過濾不完善造成的,除此之外,每次餵食的食物殘渣也是主要來源。
物理過濾漏洞沒辦法避免,再強大的物理過濾、再好的濾棉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過濾掉所有的顆粒物。但是我們可以儘量把物理過濾做到極致,過濾掉百分之九十五的顆粒物還是能實現的,做的好的這個比例更高,就看你有沒有這個能力了。勤洗棉,勤換棉這些就更不用說了,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食物殘渣也沒辦法避免,只能說儘量不製造更多的碎屑。比如,可以餵食大顆粒飼料或者片狀飼料,少餵粉末狀飼料,避免水質的敗壞,避免硝化細菌的大量死亡。
總結
最後我想說的是,水質變白主要是由水中的微生物和細菌死亡造成的。我們平時要做的就是培養更多的有益微生物和硝化細菌,並且長期保持。硝化細菌生成及其不易,還望各位魚友且養且珍惜。
記住了,保持好的水質,供給足夠的氧,什麼時候硝化細菌也不會大量死亡,反過來硝化細菌又能促進水質的淨化。只要有足夠的硝化細菌,再把物理過濾做到極致,您的魚缸永遠也不會白茫茫一片。
好了,今天就先跟大家說這麼多,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有所啟發。養魚其實並不難,多動腦,多動手,總有一天你也是養魚達人。更多養魚技巧,知識分享,討論交流,還請關注。謝謝!
(以上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